世界羊肉生產近十年來呈逐年增長趨勢,2003年比1993年增長22.4%。
羊主要以天然牧草為主要飼料,飼草汙染少,羊肉屬安全綠色食品。據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統計資料,2002年全世界人均肉類佔有量39.3kg,其中羊肉1.80kg,佔4.5%,遠低於豬肉38.9%、禽肉29.7%和牛肉24.6%的比例,因此,就世界範圍來看,羊肉市場發展的
空間較大,對肉用品種羊的需求量較大。
2002年我國羊肉產量僅佔肉類總產量的4.5%,人均羊肉的佔有量不足3kg,2003年我國進口了34052噸羊肉,花費大量外幣。為滿足我國人民對羊肉特別是高檔羊肉的需求,需大力發展我國肉用羊生產。
發展羊肉生產的關鍵在於良種化
發展現代肉羊生產的關鍵在於良種化。目前歐洲大部分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等,肉用羊良種的覆蓋率達到100%,紐西蘭、澳大利亞和美國的良種覆蓋率也達到90%。我國羊肉生產以地方品種為主,而地方良種的覆蓋率也僅為45%。2004年末我國綿羊飼養數量在1.94億隻左右,約佔世界綿羊存欄量15.1%,綿羊肉產量194萬噸,約佔世界綿羊肉產量的24.6%,綿羊存欄量及綿羊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與養羊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肉羊的胴體重較低,胴體品質較差,世界綿羊平均胴體重為15.6kg,美國的則達到了30.1kg,澳大利亞和英國的為20.8kg,我國的綿羊胴體重僅為14.6kg。究其原因,良種覆蓋率低是制約我國羊肉生產的重要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後從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非引進了許多肉羊種羊。由於引種時間短,肉用種羊的數量少,採用常規繁殖技術純種繁育的速度慢,供給市場優秀種羊的數量有限。如想通過雜交改良生產羊肉,提高我國羊肉的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僅靠少量的引入品種是遠不能滿足需要,培育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肉用綿羊品種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自主培育的肉用綿羊新品種已見雛形
北京創新科農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在科技部、農業部的支持下,與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緊密合作,盡全力開展國家「863」計劃立項的「北方肉用綿羊新品種培育」項目。該項目是以我國北方廣泛飼養的小尾寒羊 成熟早、四季發情、多胎 為母本,利用澳洲無角道塞特羊 體形大、生長發育快、肉用性能好 、法國夏洛來羊 早熟、耐粗飼、肉質好、早期生長快 為父本進行三元雜交育種,再經橫交固定,培育適於我國北方飼養的肉用綿羊新品種。
經過三年的辛勤工作,由北京創新科農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培育的肉用綿羊新品種已見雛形,第一隻三元雜交羊羔已經於今年的正月初五誕生於創新科農建於河北省香河的科研基地。目前新羊羔的數量已增至200多隻,正在進行橫交固定。目前的試驗數據表明 該品種在初生重 初生重最大8kg 、斷奶重 最大25kg 、幼羊生長速度 日增重350g 、剪毛量 3.8kg/只 和飼草轉化率等方面都優於我國現有的其他品種。
與小尾寒羊相比,新的品種既繼承了母本繁殖率高的特點,克服了小尾寒羊成活率低、肉質差、毛質差的缺點,又有適應性強、胴體出肉率高、肉毛兼用、肉質、毛質好的突出特點,是我國北方養羊業不可多得的替代品種。
北京創新科農地處中關村科技園區,是一家集科研、示範、生產、服務、綜合開發為一體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在河北香河建有佔地10餘公頃,存欄量為1000隻的高標準種羊場。公司擁有一支由國內外專家、教授、博士、碩士組成的實力雄厚的技術隊伍,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及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佔職工總數的70%。創新科農是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農業技術轉化基地、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學實驗基地,目前承擔著多項肉羊培育與繁育方面的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和星火計劃項目。
不但要品種好,還要繁殖快
按照自然繁殖的速度,一隻小羊要到8至10月齡才能達到性成熟,才可以配種,經過5個月的懷孕期才可以產羔,一次產羔也就一兩隻,如此算來,要使培育的新品種擴繁並普及至少需要十幾年的時間。因此需要選用一種先進的擴繁技術,以快速增加肉羊新品種數量,使其得以快速推廣。
「綿羊羔羊超數排卵技術」(JuvenileInVitroEmbryoTransfer簡稱JIVET技術)是針對綿羊的一個集多項高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生物高技術體系,是由澳大利亞南澳政府生殖與發育研究中心研究開發的快速繁殖技術,目前居國際領先水平。
2005年1月,北京創新科農就JIVET技術在中國的推廣,與澳大利亞南澳生殖與發育研究中心籤定了獨家合作協議。
JIVET技術是利用綿羊羔羊可超數排卵 高於成年母羊數倍 的生理特點,利用6至8個星期大的幼齡羔羊進行超數排卵,然後對卵母細胞進行體外成熟培養,並用優質精液進行體外受精,受精卵進一步經體外培養發育至囊胚,再進行胚胎移植或冷凍保存的技術體系。
應用這項技術,每隻供體羔羊每次超排平均可獲得成熟卵母細胞50―80枚,最終可獲得10 20隻後代,可對羔羊進行1 2次處理。據此計算,一隻母羔到7月齡時就可以生產10 20隻左右的後代,如果後代中的5 10隻母羔繼續用該技術快速擴繁下一代,那麼,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一隻原種羊最少能夠產生250隻後代。其效率最少是成年綿羊常規胚胎移植的20倍,是自然繁殖的60倍,可明顯加速良種育成的進程,緩解良種供應不足的局面。
為完成「JIVET」技術在中國推廣的合作研究,創新科農在香河基地建立了高標準繁育技術實驗室和養羊科學實驗室,所需設備全部按澳方要求在境外採購。
今年5月,創新科農的專家會同中國農業大學與澳方專家,在香河基地利用自行培育的三元雜交羔羊進行了「JIVET」技術在中國本土化的首次合作實驗。供體羔羊採卵成功率100%,獲得的成熟卵母細胞最多達116枚/只,受精卵裂率達到79.74%,並進行了鮮胚移植,可望在今年10月獲得移植的羔羊,超排的效果與受精卵的卵裂率均好於澳大利亞的報導。
創新科農的董事長牛曉謙說,研究和發展中國專門用於肉用的綿羊新品種,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我們公司雖然成立才三年,力量也有限,但幾年來我們為之投入了我們的全部。這是一項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研發,一方面可以填補我國尚無專門肉用綿羊品種的空白,減少我國肉用種羊全部依賴從國外引進的局面,另一方面可以加快我國肉羊良種化的步伐,提高我國優質羊肉的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無論是從滿足人民生活需求來說,還是從增加農牧民的經濟收入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我們期望政府、社會和各界朋友關注我國肉羊業的發展,並給予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