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科農:探索中國肉羊發展之路

2020-12-06 光明網

世界羊肉生產近十年來呈逐年增長趨勢,2003年比1993年增長22.4%。

羊主要以天然牧草為主要飼料,飼草汙染少,羊肉屬安全綠色食品。據聯合國糧農組織 FAO 統計資料,2002年全世界人均肉類佔有量39.3kg,其中羊肉1.80kg,佔4.5%,遠低於豬肉38.9%、禽肉29.7%和牛肉24.6%的比例,因此,就世界範圍來看,羊肉市場發展的

空間較大,對肉用品種羊的需求量較大。

2002年我國羊肉產量僅佔肉類總產量的4.5%,人均羊肉的佔有量不足3kg,2003年我國進口了34052噸羊肉,花費大量外幣。為滿足我國人民對羊肉特別是高檔羊肉的需求,需大力發展我國肉用羊生產。

發展羊肉生產的關鍵在於良種化

發展現代肉羊生產的關鍵在於良種化。目前歐洲大部分國家如英國、法國、德國等,肉用羊良種的覆蓋率達到100%,紐西蘭、澳大利亞和美國的良種覆蓋率也達到90%。我國羊肉生產以地方品種為主,而地方良種的覆蓋率也僅為45%。2004年末我國綿羊飼養數量在1.94億隻左右,約佔世界綿羊存欄量15.1%,綿羊肉產量194萬噸,約佔世界綿羊肉產量的24.6%,綿羊存欄量及綿羊肉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但與養羊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肉羊的胴體重較低,胴體品質較差,世界綿羊平均胴體重為15.6kg,美國的則達到了30.1kg,澳大利亞和英國的為20.8kg,我國的綿羊胴體重僅為14.6kg。究其原因,良種覆蓋率低是制約我國羊肉生產的重要因素。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先後從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南非引進了許多肉羊種羊。由於引種時間短,肉用種羊的數量少,採用常規繁殖技術純種繁育的速度慢,供給市場優秀種羊的數量有限。如想通過雜交改良生產羊肉,提高我國羊肉的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僅靠少量的引入品種是遠不能滿足需要,培育我國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肉用綿羊品種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自主培育的肉用綿羊新品種已見雛形

北京創新科農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在科技部、農業部的支持下,與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緊密合作,盡全力開展國家「863」計劃立項的「北方肉用綿羊新品種培育」項目。該項目是以我國北方廣泛飼養的小尾寒羊 成熟早、四季發情、多胎 為母本,利用澳洲無角道塞特羊 體形大、生長發育快、肉用性能好 、法國夏洛來羊 早熟、耐粗飼、肉質好、早期生長快 為父本進行三元雜交育種,再經橫交固定,培育適於我國北方飼養的肉用綿羊新品種。

經過三年的辛勤工作,由北京創新科農農牧科技有限公司自主培育的肉用綿羊新品種已見雛形,第一隻三元雜交羊羔已經於今年的正月初五誕生於創新科農建於河北省香河的科研基地。目前新羊羔的數量已增至200多隻,正在進行橫交固定。目前的試驗數據表明 該品種在初生重 初生重最大8kg 、斷奶重 最大25kg 、幼羊生長速度 日增重350g 、剪毛量 3.8kg/只 和飼草轉化率等方面都優於我國現有的其他品種。

與小尾寒羊相比,新的品種既繼承了母本繁殖率高的特點,克服了小尾寒羊成活率低、肉質差、毛質差的缺點,又有適應性強、胴體出肉率高、肉毛兼用、肉質、毛質好的突出特點,是我國北方養羊業不可多得的替代品種。

北京創新科農地處中關村科技園區,是一家集科研、示範、生產、服務、綜合開發為一體的民營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在河北香河建有佔地10餘公頃,存欄量為1000隻的高標準種羊場。公司擁有一支由國內外專家、教授、博士、碩士組成的實力雄厚的技術隊伍,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及具有中高級技術職稱的人員佔職工總數的70%。創新科農是科技部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農業技術轉化基地、中國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學實驗基地,目前承擔著多項肉羊培育與繁育方面的國家科技攻關計劃和星火計劃項目。

不但要品種好,還要繁殖快

按照自然繁殖的速度,一隻小羊要到8至10月齡才能達到性成熟,才可以配種,經過5個月的懷孕期才可以產羔,一次產羔也就一兩隻,如此算來,要使培育的新品種擴繁並普及至少需要十幾年的時間。因此需要選用一種先進的擴繁技術,以快速增加肉羊新品種數量,使其得以快速推廣。

「綿羊羔羊超數排卵技術」(JuvenileInVitroEmbryoTransfer簡稱JIVET技術)是針對綿羊的一個集多項高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性生物高技術體系,是由澳大利亞南澳政府生殖與發育研究中心研究開發的快速繁殖技術,目前居國際領先水平。

2005年1月,北京創新科農就JIVET技術在中國的推廣,與澳大利亞南澳生殖與發育研究中心籤定了獨家合作協議。

JIVET技術是利用綿羊羔羊可超數排卵 高於成年母羊數倍 的生理特點,利用6至8個星期大的幼齡羔羊進行超數排卵,然後對卵母細胞進行體外成熟培養,並用優質精液進行體外受精,受精卵進一步經體外培養發育至囊胚,再進行胚胎移植或冷凍保存的技術體系。

應用這項技術,每隻供體羔羊每次超排平均可獲得成熟卵母細胞50―80枚,最終可獲得10 20隻後代,可對羔羊進行1 2次處理。據此計算,一隻母羔到7月齡時就可以生產10 20隻左右的後代,如果後代中的5 10隻母羔繼續用該技術快速擴繁下一代,那麼,在不到2年的時間內,一隻原種羊最少能夠產生250隻後代。其效率最少是成年綿羊常規胚胎移植的20倍,是自然繁殖的60倍,可明顯加速良種育成的進程,緩解良種供應不足的局面。

為完成「JIVET」技術在中國推廣的合作研究,創新科農在香河基地建立了高標準繁育技術實驗室和養羊科學實驗室,所需設備全部按澳方要求在境外採購。

今年5月,創新科農的專家會同中國農業大學與澳方專家,在香河基地利用自行培育的三元雜交羔羊進行了「JIVET」技術在中國本土化的首次合作實驗。供體羔羊採卵成功率100%,獲得的成熟卵母細胞最多達116枚/只,受精卵裂率達到79.74%,並進行了鮮胚移植,可望在今年10月獲得移植的羔羊,超排的效果與受精卵的卵裂率均好於澳大利亞的報導。

創新科農的董事長牛曉謙說,研究和發展中國專門用於肉用的綿羊新品種,這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我們公司雖然成立才三年,力量也有限,但幾年來我們為之投入了我們的全部。這是一項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研發,一方面可以填補我國尚無專門肉用綿羊品種的空白,減少我國肉用種羊全部依賴從國外引進的局面,另一方面可以加快我國肉羊良種化的步伐,提高我國優質羊肉的生產水平和生產效率。無論是從滿足人民生活需求來說,還是從增加農牧民的經濟收入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我們期望政府、社會和各界朋友關注我國肉羊業的發展,並給予大力支持。

相關焦點

  • 利津鹽窩肉羊:新路徑 新機遇 新發展
    大眾網·海報新聞見習記者 呂康麗 東營報導第一屆中國肉羊產業高質量發展會議鹽窩鎮黃河口灘羊產業園的建設,以規模化、標準化養殖基地為核心,引進培育上下遊產業項目,實現「育、養、屠、銷」的一體化發展模式,值得推廣和肯定。尤其是「十四五」期間,在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打造完整的產供銷一體化產業鏈,推動一二三產有機融合,是未來中國肉羊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行業趨勢。
  • 「創新諸城」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
    長期以來,諸子生物一直致力於動物疫苗創新工藝研發與推廣,利用國際先進的細胞懸浮培養技術,打破了傳統採用雞胚生產疫苗的瓶頸,在國內率先採用細胞懸浮培養技術生產禽流感疫苗,並建成國內首家大規模細胞懸浮培養工藝生產高致病性禽流感滅活疫苗的GMP車間和細胞懸浮培養實驗室。目前,公司在禽流感細胞苗研製的基礎上,陸續完成了新城疫細胞弱毒苗、法式囊細胞弱毒苗細胞懸浮培養技術的研究。
  • 中國農業科學院肉羊遺傳育種創新團隊在綿羊季節性發情研究中取得...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肉羊遺傳育種創新團隊採用RNA-Seq及生物信息學方法,對蘇尼特羊子宮組織中mRNA、lncRNA和circRNA進行了鑑定,發現了調控綿羊季節性繁殖的關鍵基因、lncRNA、circRNA及信號通路,成功構建了不同轉錄本的調控網絡。
  • 念好「羊經」發「羊財」——唐縣肉羊全產業鏈發展紀實
    1990年,唐縣引進138隻魯西小尾寒羊,試養成功後養殖業迅速發展。1991年,唐縣成為河北省小尾寒羊基地縣,經過多年摸索,2010年,該縣肉羊養殖業初具規模。 為發揮產業集群效應,帶動農民增收,唐縣按照「一村一業」的發展目標,合理規劃布局,逐步形成以南都亭村、宋高和村、宗高和村、房莊村等為代表的養殖專業村。
  • 中國社區發展協會「社區發展創新獎」評選揭曉
    荊楚網消息(記者童湛 通訊員常夢星)6月4日,記者從中國社區發展協會年會上獲悉,武漢市百步亭社區獲得全國「社區發展創新獎」。        據了解,中國社區發展協會從2014年開始開展「社區發展創新獎」推選活動。「社區發展創新獎」作為一個長期的獎項,每年一屆,每屆10名。
  • 城鄉區域協調 探索出有中國特色的差異化發展之路
    12月24日,第266場銀行業保險業例行新聞發布會在京召開,中國郵政儲蓄銀行黨委副書記、行長郭新雙以「發揮郵儲銀行特色優勢,支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為主題,介紹了郵儲銀行支持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實踐與下一步計劃。
  • 雲城租賃的創新發展之路
    成立於2014年的雲城租賃,是一家專注於服務中小微實體企業的國有融資租賃公司,經過5~6年的初期發展,已形成自身的特色業務和行業影響力,同時,面對新的經濟形勢和行業監管環境,企業沿著創新發展之路一直在努力探索,近些年積累了不少創新成果。
  • 正海生物:堅持「專精特新」發展之路 推動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
    近年來,煙臺全面落實新舊動能轉換重大部署,走出了一條具有煙臺特色的製造業新舊動能轉換之路。今年是全省新舊動能轉換三年初見成效之年,為了更好地展示煙臺製造業新舊動能轉換的經驗做法,由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工信局、山東省網際網路傳媒集團大眾網主辦,大眾網煙臺承辦的「新動能·新煙臺——雲端聚焦製造業創新」全國媒體煙臺採風行活動於10月29日—30日舉行。
  • 中國首批!肉羊動物福利養殖示範基地落戶草原烏骨羊
    中國首批!國家肉羊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金海與草原烏骨羊馮利剛董事長共同籤訂院企共建項目協議。中國農業國際合作促進會動物福利國際合作委員會執行會長席春玲:動物福利其實是最好的免疫,工業化養殖暴露出的諸多動物福利問題,如飼養條件惡劣、濫用抗生素、屠宰方式殘忍等不僅影響動物健康及其產品品質,也會對人體健康和環境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因此,若要實現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動物福利勢在必行。3.
  • 2020年斯坦福中國社會創新峰會舉行 探尋疫情下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11月18日至20日,「2020年斯坦福中國社會創新峰會」在線上舉行。峰會以「新連接創造新動能」為主題,來自中國、美國的近80位重磅嘉賓聚焦後疫情時代社會創新,圍繞「共益經濟(利益相關者經濟)、人本科技和新型領導力」三大路徑進行了深入地分享與探討。
  • 北京泰德製藥:創新與高質量發展之路
    縱觀泰德製藥20多年的發展歷程,「高效」「穩健」同樣對應著該公司另外兩個關鍵詞——「創新」「質量」。後者是因,前者是果,因果相對,該公司在容量近萬的製藥行業中詮釋著自成一家的「泰德」模式。
  • 肉羊雜交如何選擇父母本
    肉羊雜交如何選擇父母本 2018年02月26日 10:04作者:科普中國網編輯:網絡 肉羊雜交如何選擇父母本
  • 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中國航天發展的第一動力
    全會公報中多次提到了「創新」,把「關鍵核心技術實現重大突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列入了遠景目標,將「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作為「十四五」時期必須遵循的一項原則,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為中國航天在「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偉大事業都始於夢想、基於創新、成於實幹。
  • 隴中半乾旱區薩福克肉羊引種及雜交效果研究
    與小尾寒羊的雜交效果明顯,是雜交肉羊生產的理想終端父本。關鍵詞:薩福克肉羊;引種;小尾寒羊;雜交    甘肅省是我國的養羊大省,定西市又是甘肅省肉羊生產的主要區域,綿羊存欄量分別達到1163萬隻和140萬隻。由於品種原始、管理技術落後,限制了肉羊業發展的速度。為了加快肉羊生產發展的步伐,近年來,引進了大量小尾寒羊。
  • 探索光伏發電發展新模式 照亮村集體經濟增收之路
    近日,記者來到了開化縣楊林鎮川南新村,看著隨處可見的屋頂光伏,聽著村工作人員的介紹,不禁感慨也許這就是川南新村興村致富、脫貧奔康的綠色發展之路。 川南新村隸屬開化縣楊林鎮,是個由川南村、青峰村、南齊村、柏林村、葉南塢村五個村合併而成的大村,人多面大,情況複雜,由於村裡沒有經營性產業,「家底」十分薄弱,為找尋「出路」,楊林鎮政府協同川南新村兩委開始積極探索,多方了解後決定,發展屋頂光伏產業。
  • 中國科技創新與發展2035展望
    中國科技創新與發展進程與挑戰  黨的十八大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整體而言,中國國家綜合科技創新實力從落後和模仿逐步走向跟跑並跑領跑並存的狀態,正穩步邁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國家整體創新能力也已躋身全球前17名,為實現「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和「建成世界科技創新強國」的中長期目標打下了卓越的基礎。  雖然經過改革開放40年的探索實踐,中國在經濟發展、科技創新和社會治理創新等方面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進步。
  • 2020中國遊戲創新報告發布 誰來引領未來創新之路
    9月25日,首屆北京國際遊戲創新大會(BIGC)在北京舉行。開幕式當天,主辦方協同伽馬數據共同發布了《2020中國遊戲創新及發展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中國遊戲整體市場的創新發展現狀、面臨的挑戰以及未來創新發展之路進行了綜合分析。
  • 中國的發展實踐與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創新
    原標題:中國的發展實踐與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創新   緣起   眾所周知,研究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問題的發展經濟學,並非誕生於發展中國家,而是在西方發達國家萌發、發展並逐漸走向成熟的。   然而,中國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功並非來自於對發達國家市場經濟的模仿或趨同,而是基於本國國情,探索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這一事實促使發展經濟學開始真正植根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踐,探討以中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問題。這是發展經濟學發展史上的重要轉折。
  • plamine冰海精靈開啟品牌探索 深入拓展品牌發展之路
    行業內新趨勢頻現,這也促使各種美容品牌不得不開始尋求新的發展方向,主張以生物、植物與科技完美融合,以自然之力,純淨能量恢復健康美麗的肌膚的plamine冰海精靈為了更好順應時代發展,也開啟了品牌探索之路。品牌是一個系統,它是顧客從不同接觸點獲得的對品牌信息所有認知的綜合,而不是一個特定的方面。品牌只有得到顧客的認可和接受,企業傳播的信息才能真正成為品牌內涵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