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蘭生物啟動兩項新冠病毒「藥物」研製

2021-01-08 大河財立方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 吳春波

2月15日,在新鄉市委市政府支持下,華蘭生物聯合新鄉市中心血站對兩名自願捐獻血漿的新冠肺炎康復者在新鄉市怡園商城獻血車進行了血漿採集,研製可用於臨床治療的特免血漿。

華蘭生物相關負責人表示,採集的血漿樣本後經病毒滅活,將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下發的國衛辦【2020】128號文件《新冠肺炎康復者恢復期血漿臨床治療方案(試行第一版)》規定,進行血液病毒類項目、抗新冠狀病毒抗體及其他相關質量檢測,所有項目檢測合格並成功製備出用於臨床治療的特免血漿後,將用於危重症病人的臨床治療。

據悉,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發生以來,華蘭生物通過多種形式參與疫情防控。在做好應急藥品的生產、供應和研發外,1月29日,華蘭生物聯合有關單位向河南省科學技術廳申報了「恢復期血漿治療在重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中的應用研究」項目,啟動相關研究工作。

值得注意的是,其生產靜注人免疫球蛋白(pH4)是抗擊新型冠狀病毒重要藥物,華蘭生物節日期間加班生產、或強化應急儲備與調撥,全力保障醫療前線需求。

另外,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採訪獲悉,華蘭生物下屬疫苗公司也於近日啟動了新冠病毒相關疫苗的研發。

公開信息顯示,華蘭生物是目前國內血液製品和疫苗研發巨頭,血液製品生產規模、品種規格、市場覆蓋和主導產品產銷量均居國內同行業前列。疫苗方面,華蘭生物旗下疫苗公司曾於2009年用三個月研發成功國內首支甲型H1N1流感疫苗,目前是我國最大的流感病毒裂解疫苗生產基地。

責編: 劉安琪 | 審核:李震 | 總監:萬軍偉

End

相關焦點

  • 華蘭生物「重組Exendin-4-Fc融合蛋白注射液」藥物獲批臨床
    【大河財立方消息】9月17日,華蘭生物發布公告,公司取得藥物臨床試驗批准通知書。公告顯示,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下發的「重組Exendin-4-Fc融合蛋白注射液」藥物臨床試驗批准通知書,重組Exendin-4-Fc融合蛋白注射液的適應症為:II型糖尿病患者,輔助飲食和運動治療改善血糖控制。
  • 中泰證券--全球新冠病毒疫苗研發進展跟蹤:新冠病毒疫苗研發 誰領...
    國內以滅活疫苗、重組蛋白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減毒流感病毒載體疫苗和核酸疫苗5條技術路線同步推進條技術路線同步推進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研發,中生集團、智飛生物(300122)、康泰生物(300601)、華蘭生物(002007)、科興生物、復星醫藥(600196)、遼寧成大(600739)生物、康希諾生物、沃森生物(300142)、北京祥瑞生物
  • 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分子機制 或有助於研製抗病毒藥物
    據埃菲社西班牙卡斯特利翁7月23日報導,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學計算生物化學研究團隊成功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SARS-CoV-2 Mpro的分子機制,這可能有助於研製新的抗病毒藥物。主蛋白酶是新冠病毒複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酶之一。這項研究的成果由卡塔日娜·斯維德雷克和比森特·莫利內爾共同獲得,並在不久前發表在英國《化學》期刊上。
  • 華蘭生物:伊匹單抗、德尼單抗陸續獲批臨床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華蘭生物(002007)投資要點:伊匹單抗獲批臨床,諾獎明星分子CTLA-4布局處於第一梯隊。CTLA-4是腫瘤免疫反應的負調節明星分子,是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JamesP.Allison獲獎主要成就。
  • 華蘭生物市值蒸發超500億 擬將疫苗板塊分拆上市便宜了誰?
    「新冠疫苗研發,華蘭生物決不能缺席。」這是華蘭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蘭生物」,002007.SZ)董事長安康在今年「兩會」期間說的話。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突然襲擊」,讓整個社會都對新冠疫苗充滿期待。
  • 安文琪主導抗體藥,690億市值華蘭生物何時交棒「女二代」?
    華蘭生物董事長安康作為醫藥行業白馬股,同時受到疫苗及血製品業務在A股市場的熱度助推,華蘭生物近來股價不斷創下新高。4月7日,華蘭生物盤中觸及51.67元/股歷史高點,一季報發布後的4月8日上午截稿時,華蘭生物跌2.58%,市值在698億元左右。
  • 今日《科學》揭示新冠病毒主要蛋白酶晶體結構,加速藥物開發
    頂尖學術期刊《科學》今天正式上線了一篇有關設計抗新冠病毒藥物的研究論文。來自德國呂貝克大學(University of Lübeck)的科研團隊,利用高強度X光源,對SARS-CoV-2的主要蛋白酶及其與抑制劑相結合的結構做出深度分析。這一信息對於開發出更有效的藥物抑制病毒複製,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 IL-6受體抑制劑(託珠單抗)治療新冠病毒顯療效!賽諾菲/再生元啟動...
    2020年03月18日/生物谷BIOON/--賽諾菲(Sanofi)與合作夥伴再生元(Regeneron)近日聯合宣布,已啟動抗炎藥Kevzara(sarilumab)治療重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全球臨床試驗項目。
  • 關於新冠病毒疫苗的5個幻想
    穆罕默德·閔沙維-華盛頓 美國多個醫療中心正在參與一場尋找有效阻止新冠病毒蔓延的藥物的賽跑 半島電視臺總結了數百萬美國人對新冠病毒疫苗的5種幻想: 首先:生產疫苗將給製藥公司帶來巨額財務收益 反對疫苗生產的活動人士經常稱,一旦製藥商獲得有效的抗新冠病毒疫苗,他們將賺取數十億美元的利潤。
  • 京東健康、華蘭生物……47家中國醫療獨角獸排名大公開
    01醫療健康獨角獸中國企業佔比近半此次共有47家涉及醫療健康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上榜,分屬生物科技和健康科技兩個細分行業。中美醫療健康企業數量佔去全球醫療獨角獸總數的85%,中國以22家企業領先美國的18家。其中在生物科技行業美國企業上榜7家中國6家,而在健康科技行業中國的優勢更加明顯16家企業多於美國的11家。
  • 新冠疫苗突傳大消息,這些股應聲暴漲!6天5板的口罩概念股卻跌停
    據新華社報導,新冠病毒疫苗有了新突破,兩款滅活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疫苗的新突破引發了投資者對前期漲幅較大的口罩、生物醫藥等疫情相關概念股的拋售,景峰醫藥、衛信康、福安藥業等個股跌停,亞太藥業、海正藥業等跟跌。相關疫苗股,康希諾生物,國藥股份紛紛上漲,帶動生物疫苗指數V型反轉。先來看看,新冠病毒疫苗有哪些突破?
  • 華蘭生物:單抗獲批臨床&疫苗盈利超預期 買入評級
    事件:近日子公司華蘭基因「重組抗CTLA-4全人源單克隆抗體」、「重組抗RANKL全人源單克隆抗體」獲批臨床,大生物布局持續推進;四價流感疫苗盈利超預期,預計18年有望貢獻3.7億權益淨利潤(原預測2.6億元),上調18-19年淨利潤至13.1億、16.0億(原預測12億、14.9億),上調
  • 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分子機制
    參考消息網7月24日報導 據埃菲社西班牙卡斯特利翁7月23日報導,西班牙海梅一世大學計算生物化學研究團隊成功揭示新冠病毒主蛋白酶SARS-CoV-2 Mpro的分子機制,這可能有助於研製新的抗病毒藥物。主蛋白酶是新冠病毒複製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酶之一。
  • 重慶啟動第二批新冠肺炎疫情應急科技攻關專項
    重慶日報訊 (記者 張亦築)2月25日,市科技局發布消息稱,我市第二批新冠肺炎疫情應急科技攻關專項已正式啟動實施。此次啟動的24個項目主要圍繞新冠肺炎快速篩查與診斷、救治與康復技術開發、應急藥物與疫苗研發、應急設備研發、疫情監測與預警等方面展開,單個項目資助額度50萬元。
  • 上海新冠病毒RNA標準物質獲國家批准,有效減少核酸檢測「假陰性...
    近日,上海研製的「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被批准為國家級標準物質。這是首個由地方研製成功並獲國家批准的新冠病毒體外轉錄RNA標準物質,可供國內外核酸試劑盒生產企業和研發機構使用,幫助其將試劑盒的研製及審批時間從一年以上縮短至兩個月。
  • 全國首例新型冠狀病毒假病毒核酸標準物質研製成功
    核酸檢測技術堪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場上的「得力幹將」,它能快速判斷患者是否感染新冠病毒,是抗擊疫情的一道關鍵防線。各部委多次發文強調和規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的質量管理。近日,南京市計量監督檢測院成功研製出新型冠狀病毒假病毒核酸標準物質,為新冠病毒檢測提供精準「標尺」,並獲評國家二級標準物質,成為我國首例假病毒形式的國家有證標準物質,能夠參與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實驗室的室內控制和室間質評,有效實現核酸檢測的質量管理。
  • 學術頭條:新冠病毒可在體外存活17天,武大著手開學準備,施一公創辦...
    該聯盟參與單位包括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NHS)、公共衛生機構、惠康桑格研究所及眾多學術機構,它們將對新冠病毒測序並將結果與醫院、各地 NHS 中心和政府共享。張伯禮:中西醫結合救治是中國方案亮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3日在武漢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的重要作用及有效藥物。
  • 哈獸研揭示新冠病毒水貂傳人機理
    目前,歐美出現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個案,近2000萬隻水貂被撲殺。那麼,水貂是如何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的?應該如何阻斷這種傳播?12月8日,《國家科學評論》在線刊出由中國農業科學院哈爾濱獸醫研究所步志高團隊領銜的研究論文《新冠病毒在水貂中的複製、致病及傳播能力研究》,闡釋了水貂將新冠病毒傳播給人類背後的機理。
  • 中國新冠病毒疫苗收穫多國信任票
    △2020年9月24日,北京,科興生物新建成的新冠病毒疫苗生產工廠,一名工作人員在檢查疫苗。這批中國疫苗也使埃及成為第一個接收新冠病毒疫苗的非洲國家。」阿聯·中國國藥集團的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國際臨床三期試驗於6月23日在阿聯阿布達比啟動。在阿聯生活的、來自125個國家和地區的三萬多名志願者參加了這一試驗。
  • 自然子刊探討新冠治療方案:老藥新用潛力如何?附藥物清單
    該評論文章作者為中南大學湘雅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生物醫學博士李廣迪與比利時雷加醫學研究所的抗病毒藥物專家Erik De Clercq。他們認為,有望用於控制或預防2019-nCoV感染的幾種方法包括疫苗、單克隆抗體、基於寡核苷酸的療法、多肽、幹擾素療法和小分子藥物。由於開發新療法可能需要數月至數年,因此,從「老藥」中尋找潛力藥物是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