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添加劑只要不超標使用就不會對健康造成傷害。這話看似沒毛病,但卻成了某些人慾蓋彌彰的藉口。因為很多熟食店使用的添加劑都有好幾種,即使每種添加劑按照最低標準劑量使用,那麼幾種的用量加在一起,其最終的總使用量難到不算超標?誰又能保證其對健康沒有影響?如果單純的以「每種都沒有超標使用」來做藉口,這就有點偷換概念,混淆視聽的嫌疑。在這裡,我並不是要故意貶低添加劑,也不是危言聳聽,我只是提醒同行對添加劑要慎用。畢竟大多數添加劑都屬於人工合成的化學添加劑,其成份和屬性都不一樣,它們混合在一起,有可能會產生化學反應並形成新的物質成份。對於這個新的物質成份,由於我們缺乏檢測手段,也就無法判斷好壞,所以還是慎用為好。
我帶過的一個徒弟,他之前到武漢去學的某鴨脖滷製方法,他將配方發給我看了一下,即使按他們的添加劑最小使用量,每100斤鴨貨添加劑用量總共也達到了800克。我們來想想,100斤鴨貨在有老滷水的情況下用鹽最多也就1000克左右,而添加劑就達到了800克,我個人認為,這個使用量是不是大點了呢?
除了上面說的問題,其實添加劑對滷水的影響也非常大。給大家說一個因添加劑引起滷水發酸的真實例子。成都市郫都區有一家滷肉熟食店的老闆在頭條和我聯繫上,他告訴我,無論是滷水保養還是香料,調料,包括添加劑的使用,他都是按照規範的程序在做,但滷水還是隔三差五的發酸變質。後來我去他的店裡,幫助他把所有的操作程序和香料,調料都檢查了一遍,甚至將辣椒和一些香料泡水品嘗檢查過,都沒問題。後來我給他重新起了一鍋新滷水,每加一樣料就嘗一下味道,最後加到雞精和XX廚牌麥芽粉的時候,嘗滷水,有輕微酸味了。然後我將雞精和XX廚的晶狀麥芽粉另外用開水混合在一起,果然出現了酸味。所以,添加劑對於滷水來說並不一定就是好東西。大多數的添加劑都是人工化學合成,它們之間放在一起,有可能會產生化學反應,形成別的物質或者氣味,從而對滷水造成較大影響。這就是我建議慎用添加劑的原因。
再來說其他添加劑,滷肉中常見使用較多的是膏狀類添加劑,如豬肉膏,牛肉乾,滷肉膏等。這類膏狀添加劑自身的顏色都是偏黑色的,其加在滷水中經過長時間滷煮會使滷水發黑,這是最大的弊端。至於香味,一般來說都趕不上香料的醇厚。
最後還有一些粉狀和液體油性的添加劑,如XX粉,XX香精等,它們的香味太衝,太膩,有種悶頭的感覺,其香味會大大掩蓋過香料的香味和食材本身的香味。如果一種滷肉吃不出食材本身的香味,那還不如吃青菜、蘿蔔來得爽口。打鐵還需自身硬!只要自身技術過硬,不用添加劑一樣做出好吃的滷肉。
此分享僅代表個人觀點,噴子請繞道!如有人身攻擊的評論,直接拉黑!!!
我們經營滷菜店近30年,分享的都是自己在經營過程中的經驗和心得,關於滷菜的一些操作方法和技術難點在以前的文章中都有分享,喜歡滷菜的朋友可以加我關注並翻閱做參考。分享,只是源於對美食的愛好!所以,不喜但也勿噴。附上一個家庭版滷菜通用配方,供大家參考以一鍋熬好的老湯20斤(單斤)計算:八角:20克,桂皮15克,草果10克,山奈10克,丁香2克,小茴香20克,白芷10克,白扣15克,草寇15克,陳皮15克,甘草10克,香果20克,川砂仁10克,香葉10克,良姜10克,另加幹香菇20克,花椒20克,這個量在幹雜店不好稱重配比,朋友們可以增加倍數,然後拿回去自己分均,或者讓老闆幫你打碎拌勻(注意不是打細,只是打成大顆粒即可),根據滷水比例秤重使用,比如起10斤滷水,香料減半即可。
如果你覺得我的分享對你有用,請動動手指點讚+關注+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