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石膏替滷水,豆腐產量幾乎翻番

2020-12-06 濟南時報

  「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說起滷水豆腐,濟南人並不感到陌生,這種水分少而質地堅實的豆腐在北方享有極高的聲譽。近日,有市民反映,市面上真正的滷水豆腐越來越難覓蹤跡,水嫩的生石膏豆腐唱起「主角」,這是為啥?本報記者通過實驗和調查發現,在一定比例下,摻的生石膏越多,豆腐中水分保有量就越多,因而用同樣的豆漿,生石膏能比滷水點出產量幾乎翻番的豆腐,成本更低。然而,你知道嗎?有不法商販藉此採用劣質生石膏或過量添加,甚至偷著使用保水劑,使豆腐含水量大大超標,這樣的豆腐吃多了傷肝傷骨髓。

稀釋後的石膏倒入豆漿中

  石膏點的豆腐水分含量較大,豆腐鬆軟開花,顏色較白。滷水點的豆腐含水較少,顏色偏黃。

  本版照片均由記者郭堯 攝□本報記者 李永明

  豆腐已有兩千多年歷史,有降血壓,降血脂等功效,業內人士稱,濟南人一天就能吃掉六七噸豆腐。不過,傳統的滷水豆腐由於含水量少,成本高,難與含水量多的生石膏豆腐抗衡,目前市場上已難見滷水豆腐。通過實驗對比,添加生石膏製作的豆腐,產量比滷水豆腐高出不少。實驗材料

  從無手續豆腐「黑作坊」採集的生石膏;山東冠珍軒商貿有限公司提供的豆腐生產設備及生產豆腐的豆漿原液、滷水、手續齊全的食用生石膏

實驗步驟

  1.將浸泡後的豆子(成豆漿,煮熟,灌到三個不同的缸內。

  2.第一個缸450斤豆漿,添加滷水,添加比例由專業人員掌控(滷水加多豆腐會變黑);第二個缸內裝有180斤的豆漿,添加300克的生石膏粉稀釋液;第三個缸內使用手續齊全的食用生石膏粉稀釋,添加到180斤豆漿中。

  3.不斷攪動三個缸內的豆漿,直到豆漿逐漸成半固體狀態。

  4.將半固體狀的豆漿打碎成豆花,倒入成型的模具中,使用機器壓製成豆腐。

實驗結果

  1.使用滷水凝固成型的豆漿,通過壓制,不到半小時便做成豆腐約130斤,豆腐顏色略黃,捏一下有硬度,品嘗時有甜味。此外,在打碎成豆花前,添加滷水的豆漿能撇出二三十斤黃漿水,壓制過程中,還能壓出大量水分。

  2.使用從豆腐黑作坊獲取的生石膏粉調製的豆漿始終無法凝固成型,只能倒掉。

  3.使用手續齊全的食用生石膏粉的豆漿攪拌數分鐘後便凝固成型,最後做出約70斤豆腐。製成的豆腐顏色較白,由於無法迅速成型,稍微一碰就會鬆散,品嘗時發澀。此外,添加生石膏的豆腐在打碎前則幾乎撇不出水分,豆漿全部凝結成半固體狀態,壓制過程中也幾乎壓不出水分,說明水分存在於豆腐中。

業內揭秘

市場難見滷水豆腐生石膏豆腐佔主流

「目前市場上的豆腐都是1.3元/斤,而實際上我們的一斤豆腐,出廠價就已經達到了1.6元/斤。」山東冠珍軒商貿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奧秘主要出在生產工藝上,正常情況下,一斤黃豆就只能生產2.3-2.6斤豆腐,而不少黑作坊能用一斤黃豆生產出接近4斤豆腐,產量幾乎翻番。

  其中的奧秘是什麼?該負責人介紹,主要是生石膏的原因,在一定比例下,摻加的生石膏越多,豆腐中水分保有量就越多。由於添加滷水製作的豆腐含水量少,目前濟南的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已經很難見到添加滷水製作的豆腐,基本上全是使用生石膏製作的豆腐。「石膏豆腐和滷水豆腐都是正常的加工工藝,沒有對錯之分。」該負責人介紹,石膏豆腐作為老傳統工藝,不會有食品安全問題,除非黑作坊再額外添加其他物質或使用劣質生石膏。不過,一般生石膏點的豆腐中水分含量多,蛋白質等營養成分的含量就會下降。

  根據國家標準《非發酵豆製品》規定,嫩豆腐、老豆腐均有含水量限制,必須在90%和85%以下。「市場上買到的豆腐如果一捏呼呼地出水,肯定就是超出標準了。」該負責人介紹。

豆腐添加劑尚無標準生石膏添加過多傷肝

  為何按照豆腐技師的添加標準,從豆腐黑作坊採集回來的生石膏粉無法讓豆漿凝固定型?豆腐技師介紹,主要原因可能是生石膏粉不純,可能摻雜太多其他雜質,而實際上按照每180斤豆漿添加300克生石膏,已經基本上夠量。如果使用黑作坊採集的生石膏粉,想讓豆漿定型,只能添加更多的石膏粉。

  生石膏粉添加過多,是否會對人身體造成影響?山東營養學會副會長、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營養科主任杜慧珍介紹,本身生石膏有藥用價值,人每天食用豆腐量不會太大,不會有影響。但如果黑作坊採用劣質生石膏生產豆腐,或添加過量,則會對肝臟產生傷害,因為肝臟是解毒器官。「目前尚沒有明確的文件規定,豆腐製作過程中添加劑應該添加的限額。」山東冠珍軒商貿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

  黑作坊製作豆腐過程中都會使用哪些添加劑?據業內人士透露,為鎖住豆腐中的水分,有的作坊會偷著使用保水劑。據了解,濫用保水劑會引起人體體內鈣磷比失調,影響骨髓的健康。如果使用工業消泡劑,其中便會含有鉛等重金屬。除此之外,有的黑作坊還會給豆腐裡面添加漂白劑,使豆腐看起來更白。

相關連結

咋區分滷水豆腐與石膏豆腐?

  業內人士介紹,滷水豆腐比較硬、有豆香味、含水量少,色澤白中略偏黃,質地比較粗老,而且有許多小的蜂窩狀的眼,但豆香味重,味道略甜,俗稱「老豆腐」。石膏豆腐細嫩光滑、含水量多、色澤潔白,但無豆香氣,口感雖嫩,但味道淡、不好吃,俗稱「嫩豆腐」。

  如果想購買優質豆腐,應注意,優質豆腐呈均勻的乳白色或淡黃色,稍有光澤,顏色發黑、發暗的豆腐儘量不要購買;用手按壓豆腐表面可以感受到一定的彈性,要軟硬適度;常溫下直接嗅其氣味,豆腐是以大豆為原料製成的,有大豆的香味,沒有自然豆香味的豆腐,儘量不要購買。

相關焦點

  • 老家做豆腐都是滷水豆腐,那麼滷水是怎麼弄的?是什麼物質?
    答 老家製作豆腐用的滷水有兩種。滷水其實就是用鹽溶於水得到的液體。這個鹽不是平常說的食鹽。它是一類無機鹽物質的稱呼。第一種滷水,又稱鹽滷或苦滷。由海水或鹽湖水製鹽後,殘留於鹽池內的水。這個水其實就是滷水,主要成分有氯化鎂、硫酸鈣、氯化鈣及氯化鈉等。味苦、有小毒。
  • 滷水的兩種做法,哪一種做豆腐大家更愛吃呢?
    滷水的兩種做法,哪一種做豆腐大家更愛吃呢? 各位喜歡美食的小夥伴們,大家好!大家都知道東北人最喜歡用滷水做豆腐。過年回家,家家戶戶炊煙嫋嫋,多數人家喜歡吃豆腐。那時磨豆腐都是石磨,所以那個豆腐做得很好吃。很香。所以有人問,為什麼鄉下的豆腐這麼香?這裡有好幾個秘密。
  • 滷水豆腐、石膏豆腐、內酯豆腐哪個好?
    我們常說「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最先說這話的肯定是北方人,因為南方的豆腐通常是不用滷水而用石膏來「降」的。滷水豆腐大多是北豆腐,用鹽滷做凝固劑製成的豆腐,硬度、彈性和韌性較強,稱為老豆腐,或北豆腐、硬豆腐 。石膏豆腐大多是南豆腐,它使用的成型劑是石膏液,與北豆腐相比,質地比較軟嫩、細膩。
  • 老家做豆腐都是滷水豆腐,那麼滷水是怎麼弄的?和石膏有區別嗎?
    小時候,每年過年我們都做,反而城裡賣的豆腐一股石膏味。滷水是怎麼來的,我先說一下鹽的來源,鹽是將海水放在一個事先挖好的坑裡(在海邊挖個大坑)然後經長時間的風吹太陽曬,漸漸就會出現沉澱物,那沉甸物就是我們說的鹽,而上面的水就是滷水,當然坑裡的海水放得時間越長滷水的濃度就越高,做豆腐時就用得越少。
  • 鹹陽一黑作坊用「生石膏」做豆腐!鹹陽人可能就在吃...
    經常在電視上看到黑作坊操作裡面的場景觸目驚心黑作坊製作辣條、麵筋、鳳爪、火腿腸、牙籤肉、勾兌醬油豆腐,餐桌上常見的食品>黑作坊用「生石膏」做豆腐,你了解嗎?在我們鹹陽人生活的周邊就有這樣一家豆腐加工產近日,在興平東堡子豆腐加工產發現用「生石膏」做豆腐的黑作坊。7月17日上午,鹹陽興平市公安局聯合食藥局,檢查轄區內食品加工廠,在東堡子豆腐加工廠內發現用「生石膏」做豆腐的黑作坊。
  • 為什麼滷水有毒,使用滷水點豆腐反而對人體有益
    要使膠體溶液變成豆腐,必須點漿也稱為點豆腐。點漿方法不同,做出的豆腐質量也不同。點漿方法,主要是指做豆腐使用哪種凝固劑。凝固劑用石膏做出的豆腐,因其凝固進度緩慢,故能做出保水性好、光滑細嫩的豆腐。用滷水點豆漿做豆腐,可使豆漿中蛋白質迅速凝固,使豆腐持水性較用石膏點豆漿做的豆腐差,所以做出的豆腐較幹,也可以用滷水點豆漿做豆腐乾。 目前工業化生產的豆腐,大部分是採用——葡萄糖酸內酯作凝固劑來做豆腐,具有白嫩富有彈性,營養豐富,味道純正,出品率高等特點。
  • 滷水豆腐和石膏豆腐哪個更好吃,怎麼區分?
    豆腐是最常見的豆製品,物美價廉,營養價值也非常高,非常受大眾的喜受。製作豆腐的原料一般是幹黃豆,所以豆腐沒有季節之分,常年都能買到!市售的豆腐一般分為三類:第一是用石膏粉為凝固劑製作而成的石膏豆腐;第二是用滷水和酸漿水為凝固劑點制而成的滷水豆腐和酸漿豆腐,酸漿就是用我們常見的白醋、泡菜水勾兌製作而成;第三是用β一葡萄糖酸內脂為凝固劑製作而成內酯豆腐。無論是哪一種豆腐,製作流程都是一樣的,都需要經過浸泡、研豆、煮漿、過濾、點制、再壓製成型,不同的就是在點制時所用的添加劑不一樣。
  • 一道美味的滷水豆腐是如何製作的?豆腐純屬石磨!
    一道美味的滷水豆腐是如何製作的?豆腐純屬石磨! 那時的豆腐純屬石磨。用石膏做滷水。就是把整塊石膏先在石敦打碎,用時加水稀釋,至於用量多少我就不知道了。豆腐乾是體力活,更是技術性的工作。晚上把豆子頭放入水中浸泡,第二天早上就開始研磨。家庭本來貧困,買不起驢子什麼的,都是靠人推。
  • 老祖宗用滷水點豆腐,到底是什麼原理?
    豆腐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據說發明豆腐的人是漢朝的淮南王劉安。從黃豆變成豆腐,離不開一個物質,那就是滷水。我們的老祖宗,究竟是怎麼發現滷水能點豆腐的?這就要提到古代一種特殊的行業,煉丹術士。古人迷信煉丹可以延年益壽,於是就有了專門煉丹的方士。
  • 滷牛肉剩下的牛肉湯絕對不能浪費,用滷水做成滷水豆腐,還是很下飯的
    滷水雙拼我家喜歡滷牛肉,剩下的牛肉湯絕對不能浪費,煮麵可以用它,有時一時吃不掉,我就用罐子冷凍起來,流著以後滷菜的時候再用!今天正好自己做了點枸杞豆腐,就想起我的滷水了!原料:豆腐塊、雞蛋、滷水、色拉油。
  • 滷水點豆腐「點出」舌尖上的美食
    豆腐是餐桌上的常客,從選豆、泡豆、磨碎、晃包、煮漿、點滷、入豆盤、壓盤、打刀到做出豆腐塊,需要多道傳統製作工藝。如果你在豆腐坊裡觀察做豆腐的過程,就會看到一個神奇的現象,黃豆磨成豆漿煮沸後,加入滷水,就有許多白花花的東西析出來,一過濾,就製成了豆腐。
  • 滷水為什麼能「點」豆腐?帶你了解膠體聚沉
    豆腐又稱水豆腐,鮮嫩綿滑,味美養生,被譽為「植物肉」。據說豆腐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為求長生,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美食。  豆腐的製作過程是先把黃豆在水裡泡脹變軟,用石磨磨成豆漿,濾去豆渣,煮開,這一步驟得到的叫豆漿。
  • 豆腐別再買了!準備一把黃豆,不用滷水不用石膏,教你在家做豆腐
    豆製品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食材,不僅營養價值高,價格也比較低,所以在家家戶戶餐桌上,經常能夠見到,豆製品的種類也有很多種,有豆腐、豆皮、腐竹、油豆腐,還有一種豆腐,吃起來口感最為嫩滑,而且價格也便宜,一塊錢就能買一塊。豆腐別再買了!
  • 豆腐不用買,有黃豆就能做!記住比例,無需滷水石膏,一晚出豆腐
    豆腐不用買,家裡有黃豆就能做!記住這個比例,無需滷水石膏,一晚上出豆腐!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文章,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是:『豆腐不用買,家裡有黃豆就能做!記住這個比例,無需滷水石膏,一晚上出豆腐!』豆腐,誕生於2200多年前的西漢,相傳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在煉製丹藥時偶然間發明的,隨後這種食物就變成了老百姓喜愛的美食。
  • 家庭自製豆腐,不用滷水不用內酯,教你1個妙招,豆腐嫩滑還白淨
    導語:豆腐在家做,不用滷水,只需廚房常用調味料,豆腐嫩滑白淨還香對於豆製品這類型加工而成的食材,雖說是有著高的價值,但總歸是吃著不太放心,尤其是豆腐,深受老百姓的喜歡,而且在我家冬日的餐桌上,各種各樣的燉菜裡面都會有豆腐的身影,所以說既然家人喜歡吃,在外面買又擔心不乾淨不衛生,還不如親手學著做
  • 南石膏北滷水,這兩種豆腐有啥區別?做菜的時候,如何選擇更好吃
    但是,肯定很多人在買豆腐的時候,都會遇到過這樣一個難題,因為市面上常見的傳統豆腐基本上分為兩大類,石膏豆腐和滷水豆腐。因為地域上的不同,石膏豆腐又稱為南豆腐,而滷水豆腐則稱為「北豆腐」。這兩種豆腐究竟有啥區別,做菜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選擇,才能做出更好吃的豆腐呢?
  • 「自製豆腐」不用石膏粉、滷水也能製作出豆腐
    當一回手藝人,在家自製豆腐,一次就成功豆腐主要分為三類,因製作的時候添加的凝固劑的不同:第一種是添加石膏粉為凝固劑,多見於南方地區,因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較高而質地細嫩,水份含量在90%左右。第二種大多用滷水或酸漿點制,多見於北方地區,凝固的豆腐花含水量較少,質地較南豆腐偏硬,水份含量在85%—88%,但是由於含水量更少,故而豆腐味更濃,質地更韌,也較容易烹飪。第三種是添加葡萄糖酸內脂,稱為內脂豆腐。這是一種新型凝固劑,較傳統製備方法提高了出品率和產品質量,減少了環境汙染。
  • 做豆腐時,別用滷水和石膏!換成「它」,口感細膩又光滑
    做豆腐時,別用滷水和石膏!換成「它」,口感細膩又光滑豆腐在我國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傳統美食,它高蛋白,低脂肪非常的受人歡迎,而且豆腐的可靠性非常的強,他不僅單獨吃非常的美味,配菜更是非常的好吃,最經典的吃法,如,麻婆豆腐,魚香豆腐,紅燒豆腐,豆腐還可以和各種食材,比如說魚肉排骨之類的搭配燉湯也是非常美味的。
  • 不用滷水石膏 幾滴米醋自己在家做豆腐
    原來2元的豆腐漲到5塊錢一斤,關鍵是市場人太多不安全,決定自己在家做豆腐,沒有石膏沒有滷水沒有豆腐腦伴侶,決定用白醋做豆腐。老豆腐1:提前一天將黃豆泡發,大概半斤黃豆,泡發後滿滿一碗。(多打磨幾次豆漿磨的更細,出豆腐率高一些且豆腐細嫩)3:用雙層細紗布過濾豆漿,過濾剩下的豆渣不要丟棄,摻點白面、蘿蔔可以煎雜糧餅、炸丸子。
  • 自製豆腐,不用石膏和滷水,用它就能做好,再也不用出去買了
    豆腐常見又常吃,我家就特別喜歡,每次不知道做什麼菜的時候,首先會想到豆腐,天冷的時候,更適合吃豆腐,做上一大份麻婆豆腐就夠兩個人吃了,一人一碗米飯,吃起來真過癮,美味下飯,或者做上一份亂燉,放上一些豆腐,燙燙的吃起來真暖和,所以豆腐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材,豆腐不僅好吃,還含有很多營養元素,多吃增強免疫力,給孩子多吃豆腐非常補鈣,這可能是很多人不清楚的,有了孩子後,才知道,除了牛奶,豆腐是最補鈣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