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做豆腐都是滷水豆腐,那麼滷水是怎麼弄的?和石膏有區別嗎?

2021-01-08 小虎有話說

把海水放到一個大池子裡經過日曬,曬到一定的度數就結晶成鹽,成鹽之後鹽就沉底了,剩下的水就是滷水。主要利用酸根離子,它帶正電荷,蛋白質膠體帶負電荷,所以,酸根吸附蛋白質聚團,過濾壓榨就是豆腐。最好的就是用食用鹽+醋,點過的豆腐除了顏色不太白,味道非常好。小時候,每年過年我們都做,反而城裡賣的豆腐一股石膏味。

滷水是怎麼來的,我先說一下鹽的來源,鹽是將海水放在一個事先挖好的坑裡(在海邊挖個大坑)然後經長時間的風吹太陽曬,漸漸就會出現沉澱物,那沉甸物就是我們說的鹽,而上面的水就是滷水,當然坑裡的海水放得時間越長滷水的濃度就越高,做豆腐時就用得越少。滷水,又叫鹽滷,有的地方叫膽水,主要成分,氯化鈉,氯化鎂,氯化鈣等,是鹽池中的母液水冷卻後的結晶體,可以把植物中的蛋白質分離出來穩固定型。之所以俗話說得好,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

滷水學名為鹽滷,是由海水或鹽湖水製鹽後,殘留於鹽池內的母液,主要成分有氯化鎂、硫酸鈣、氯化鈣及氯化鈉等,味苦。蒸發冷卻後析出氯化鎂結晶,稱為滷塊。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滷水,就是海邊鹽田,海水抽上來能曬出鹽時的水,點出的豆腐有一種香味,可豆漿水有點苦,在三十年前,老農會在鹽鹼地裡鋤劃冒鹽鹼的土曬乾,然後挖坑鋪莆席,下面放個管,上面放鹽土,滷水製成,然後曬曬曬,出鹽時就可以點豆腐了。

滷水是曬鹽的餘料。也就是出去鹽後剩下的水就是滷水。這種滷水豆腐非常好吃,有一種好聞的味道。我買豆腐時都有聞一聞,不是滷水豆腐我是不買的。陝西那種製作的滷水豆腐有餿味。把這次豆漿過濾出的豆付水取出一部分,裝入無油乾淨的容器內,自然發酵產生酸味,即為酸漿水, 豆漿加熱後關火,慢慢倒入酸漿水,不停攪拌,看見豆漿有凝固絮花產生即可停止加酸漿水和停止攪拌 然後靜置,保溫,就成為了豆腐腦!

蛋白質遇到鹽便凝固。重金屬鹽凝固的蛋白質加水也不再分解,對動物和人類而言,重金屬鹽是毒物。氯化鈉等屬輕金屬鹽,人和動物可以食用。北方的滷水是石膏???滷水是曬鹽產生的一種副產品,也就是曬鹽後剩下的滷水,通常滷度達到三十度以上,然後再經過熬製就成了氯化鎂,我們說的滷水點豆腐的滷水就是氯化鎂,氯化鎂如果人喝了會使血液凝固從而產生血栓使人死亡!話劇楊白勞與黃世仁中的楊白勞就是喝氯化鎂死的。鎂分好幾種,其中一種白鎂是可以促進奶牛下奶的,這個在濰坊市壽光市境內就有生產的,大部分都出口國外。

滷水不是石膏做的,它是硫酸鎂溶液。石膏豆腐理論上更健康,但是味道不好,吃起來是生豆腐渣味,滷水豆腐理論上說對健康不利,但口味好,中國自古就吃這種豆腐,也未見有什麼不利,畢竟誰也不會天天吃,況且滷水在將豆漿凝固後壓水時己經大部分被濾出去了,並不會大量存在豆腐中。只是現在很多人並未吃過真正的滷水豆腐,所以不知道好吃,而且真正的滷水豆腐價格比石膏豆腐高,很多人為省錢也不得不忍痛割受改吃石膏豆腐。沒吃過滷水豆腐的夥伴們可以放心大膽地去嘗嘗。

其實豆腐都知道,用滷水點,或者用石膏,還有葡萄糖內脂點,石膏和葡萄糖內脂點,簡單,最難的就是滷水點,都知道滷水點豆腐,但是,真正做好吃的,太少,這是一種境界,我父母做了好幾十年豆腐,在當地很有名氣,但是要發展去了黑龍江,到那才知道人外有人,高手都在那呢,我父母做豆腐有局限性,老規矩,但是我碰到了一個真正把豆腐做到最高境界的人,無論豆漿幹,還是稀,他都能點到他要的效果,後來我們喝酒的時候,我問他,他不說,不告訴,但是他酒後說出了一句話,就明白了。

豆腐點老,和嫩,有時候不能靠滷水,這一句話我就明白了,所以,我現在開粥鋪,主要經營,水豆腐,高粱米飯,我在我們這,水豆腐最好吃,而且上癮,吃完我家的水豆腐,再去別人家去吃,就吃不了,沒味,我家僱的服務員,她家做了18年豆腐,在他們那,是最好的,但是自從她在我這幹活,她就不吃她們家的豆腐,她總讓她老公來學,但是她老公放不下做了那麼多年豆腐的面子,呵呵,所以說,豆腐好吃,得有講究,第一,豆腐必須用火熬,氣鍋味道就不好吃,第二,做出的豆腐,必須有亮光,才能有味,第三,不能糊鍋。

誰說只有南方用滷水立豆腐?用石膏點的是豆腐腦。你到東北來看看,多少年了都是滷水點豆腐,用石膏點的豆腐一看就看出來,在東北沒人買。另外由於水質原因,全國各地的豆腐很難做出東北這樣的口感和豆香味。自貢早年間只要有鹽灶就有膽水。點豆花一般用濾了膽晶後的液體稱膽水,點豆花只有很少量用白水調和後慢慢滴入熱豆漿中,直到豆漿凝集。膽晶和膽水是張家壩化工廠提煉化工原料的主要來源。其中含有鋇,硼,鉀,溴,典,鍶,銫,銣。點豆花的膽水量很小,甚本對身體無害。豆花比用石膏一類點的好吃。

滷水也含在豆腐裡,照樣吃了幾千年,純滷水喝多了有毒,而石膏也是中藥材,而豆漿是解毒的,發生反應成豆花,壓成豆腐就是美味,只是各地習慣用不同物質點豆腐,吃了幾千年都沒事,所以放心吃。

用滷水點豆腐是,略為北方的手藝。南方(長江以南)是用石膏(有兩種,一種高腳形,一種矮腳形,用矮腳形最佳)。先將石膏用火灰煨烤熟(稱熟石膏,只有它才能用)備用,可兌衝成一鍋豆腐(4斤黃豆)。取備用熟石膏一小酒杯(盛酒約30克左右)既可。水質也很有所講究。最好取地下冬暖夏涼的甜味井水。此豆腐如在夏天,上午露放至下午均不會發餿。還有就是山區的自然流水,也是做豆腐的好水。點豆腐,最天然的,味道最好的是漿水,類似於酸漿水,是一種發酵菌。但這種漿水豆腐,出品率低,成本高,豆腐中間有空洞,但豆香濃鬱,都是天然食材。耐煮,不耐炒!

相關焦點

  • 老家做豆腐都是滷水豆腐,那麼滷水是怎麼弄的?是什麼物質?
    答 老家製作豆腐用的滷水有兩種。滷水其實就是用鹽溶於水得到的液體。這個鹽不是平常說的食鹽。它是一類無機鹽物質的稱呼。第一種滷水,又稱鹽滷或苦滷。由海水或鹽湖水製鹽後,殘留於鹽池內的水。這個水其實就是滷水,主要成分有氯化鎂、硫酸鈣、氯化鈣及氯化鈉等。味苦、有小毒。
  • 滷水豆腐和石膏豆腐哪個更好吃,怎麼區分?
    市售的豆腐一般分為三類:第一是用石膏粉為凝固劑製作而成的石膏豆腐;第二是用滷水和酸漿水為凝固劑點制而成的滷水豆腐和酸漿豆腐,酸漿就是用我們常見的白醋、泡菜水勾兌製作而成;第三是用β一葡萄糖酸內脂為凝固劑製作而成內酯豆腐。無論是哪一種豆腐,製作流程都是一樣的,都需要經過浸泡、研豆、煮漿、過濾、點制、再壓製成型,不同的就是在點制時所用的添加劑不一樣。
  • 滷水豆腐、石膏豆腐、內酯豆腐哪個好?
    我們常說「滷水點豆腐,一物降一物」,最先說這話的肯定是北方人,因為南方的豆腐通常是不用滷水而用石膏來「降」的。滷水豆腐大多是北豆腐,用鹽滷做凝固劑製成的豆腐,硬度、彈性和韌性較強,稱為老豆腐,或北豆腐、硬豆腐 。石膏豆腐大多是南豆腐,它使用的成型劑是石膏液,與北豆腐相比,質地比較軟嫩、細膩。
  • 南石膏北滷水,這兩種豆腐有啥區別?做菜的時候,如何選擇更好吃
    但是,肯定很多人在買豆腐的時候,都會遇到過這樣一個難題,因為市面上常見的傳統豆腐基本上分為兩大類,石膏豆腐和滷水豆腐。因為地域上的不同,石膏豆腐又稱為南豆腐,而滷水豆腐則稱為「北豆腐」。這兩種豆腐究竟有啥區別,做菜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選擇,才能做出更好吃的豆腐呢?
  • 為什麼滷水有毒,使用滷水點豆腐反而對人體有益
    要使膠體溶液變成豆腐,必須點漿也稱為點豆腐。點漿方法不同,做出的豆腐質量也不同。點漿方法,主要是指做豆腐使用哪種凝固劑。凝固劑用石膏做出的豆腐,因其凝固進度緩慢,故能做出保水性好、光滑細嫩的豆腐。用滷水點豆漿做豆腐,可使豆漿中蛋白質迅速凝固,使豆腐持水性較用石膏點豆漿做的豆腐差,所以做出的豆腐較幹,也可以用滷水點豆漿做豆腐乾。 目前工業化生產的豆腐,大部分是採用——葡萄糖酸內酯作凝固劑來做豆腐,具有白嫩富有彈性,營養豐富,味道純正,出品率高等特點。
  • 做豆腐時,別用滷水和石膏!換成「它」,口感細膩又光滑
    做豆腐時,別用滷水和石膏!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很多人都不屑於在家中製作,更重要的是做豆腐的過程非常的麻煩,所以人們都會在外面的超市或者菜店來選擇購買豆腐!但是外面的豆腐大都含有石膏或者是滷水,甚至有些還會添加一些內脂添加劑,這些東西吃多了對身體非常的不利!
  • 豆腐不用買,有黃豆就能做!記住比例,無需滷水石膏,一晚出豆腐
    豆腐不用買,家裡有黃豆就能做!記住這個比例,無需滷水石膏,一晚上出豆腐!大家好,感謝閱讀我分享的文章,今天我要和大家說的是:『豆腐不用買,家裡有黃豆就能做!記住這個比例,無需滷水石膏,一晚上出豆腐!』豆腐,誕生於2200多年前的西漢,相傳是漢高祖劉邦的孫子淮南王劉安,在煉製丹藥時偶然間發明的,隨後這種食物就變成了老百姓喜愛的美食。
  • 豆腐別再買了!準備一把黃豆,不用滷水不用石膏,教你在家做豆腐
    豆製品是一種比較常見的食材,不僅營養價值高,價格也比較低,所以在家家戶戶餐桌上,經常能夠見到,豆製品的種類也有很多種,有豆腐、豆皮、腐竹、油豆腐,還有一種豆腐,吃起來口感最為嫩滑,而且價格也便宜,一塊錢就能買一塊。豆腐別再買了!
  • 滷水的兩種做法,哪一種做豆腐大家更愛吃呢?
    滷水的兩種做法,哪一種做豆腐大家更愛吃呢? 各位喜歡美食的小夥伴們,大家好!大家都知道東北人最喜歡用滷水做豆腐。過年回家,家家戶戶炊煙嫋嫋,多數人家喜歡吃豆腐。那時磨豆腐都是石磨,所以那個豆腐做得很好吃。很香。所以有人問,為什麼鄉下的豆腐這麼香?這裡有好幾個秘密。
  • 老祖宗用滷水點豆腐,到底是什麼原理?
    豆腐是中國古代的偉大發明,據說發明豆腐的人是漢朝的淮南王劉安。從黃豆變成豆腐,離不開一個物質,那就是滷水。我們的老祖宗,究竟是怎麼發現滷水能點豆腐的?這就要提到古代一種特殊的行業,煉丹術士。古人迷信煉丹可以延年益壽,於是就有了專門煉丹的方士。
  • 生石膏替滷水,豆腐產量幾乎翻番
    說起滷水豆腐,濟南人並不感到陌生,這種水分少而質地堅實的豆腐在北方享有極高的聲譽。近日,有市民反映,市面上真正的滷水豆腐越來越難覓蹤跡,水嫩的生石膏豆腐唱起「主角」,這是為啥?本報記者通過實驗和調查發現,在一定比例下,摻的生石膏越多,豆腐中水分保有量就越多,因而用同樣的豆漿,生石膏能比滷水點出產量幾乎翻番的豆腐,成本更低。然而,你知道嗎?
  • 一道美味的滷水豆腐是如何製作的?豆腐純屬石磨!
    一道美味的滷水豆腐是如何製作的?豆腐純屬石磨! 那時的豆腐純屬石磨。用石膏做滷水。就是把整塊石膏先在石敦打碎,用時加水稀釋,至於用量多少我就不知道了。豆腐乾是體力活,更是技術性的工作。晚上把豆子頭放入水中浸泡,第二天早上就開始研磨。家庭本來貧困,買不起驢子什麼的,都是靠人推。
  • 自製豆腐,不用石膏和滷水,用它就能做好,再也不用出去買了
    生活中的美食太多了,很多美食都是由簡單的食材做成的,不僅普通還價格低廉,但是這麼美食受到很多人的喜愛,比如土豆、豆腐等,都是很廉價的食材,卻能做出很多很多美食,最常見的家常菜有酸辣土豆絲、土豆片回鍋肉、家常豆腐、麻婆豆腐等,還有各種街邊小吃,也是人們喜歡的,比如狼牙土豆、煎豆腐等,同一種食材,
  • 想吃豆腐不用買,1把黃豆自己在家做,不用滷水和石膏,乾淨衛生
    想吃豆腐不用買,1把黃豆自己在家做,不用滷水和石膏,乾淨衛生 市場上不缺有賣豆腐的,有的時候大街小巷上,還會聽到有人吆喝著在賣豆腐。這個時候,往往我都會買上一塊,回家簡單一做,雖然口感上是比較清淡的,但是味道確實不錯。
  • 不用滷水石膏 幾滴米醋自己在家做豆腐
    原來2元的豆腐漲到5塊錢一斤,關鍵是市場人太多不安全,決定自己在家做豆腐,沒有石膏沒有滷水沒有豆腐腦伴侶,決定用白醋做豆腐。老豆腐1:提前一天將黃豆泡發,大概半斤黃豆,泡發後滿滿一碗。(多打磨幾次豆漿磨的更細,出豆腐率高一些且豆腐細嫩)3:用雙層細紗布過濾豆漿,過濾剩下的豆渣不要丟棄,摻點白面、蘿蔔可以煎雜糧餅、炸丸子。
  • 滷水為什麼能「點」豆腐?帶你了解膠體聚沉
    豆腐又稱水豆腐,鮮嫩綿滑,味美養生,被譽為「植物肉」。據說豆腐是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為求長生,在煉丹過程中發明的美食。  豆腐的製作過程是先把黃豆在水裡泡脹變軟,用石磨磨成豆漿,濾去豆渣,煮開,這一步驟得到的叫豆漿。
  • 不用滷水不用石膏,手把手教你做豆腐,嫩滑白淨,無添加更放心
    導語:1碗黃豆6碗水教你做豆腐,不用滷水不用石膏,嫩滑白淨吃著放心豆製品的價格實惠、價值豐富,且樣式多樣,深受老百姓的喜歡,其中要數豆腐更常出現在人們餐桌上,豆腐能夠經受的烹飪方法多樣,炒菜、燉煮亦或是煎炸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可能你多會選擇在菜市場買豆腐,但我家的豆腐卻基本都是自己做的
  • 滷水點豆腐「點出」舌尖上的美食
    豆腐是餐桌上的常客,從選豆、泡豆、磨碎、晃包、煮漿、點滷、入豆盤、壓盤、打刀到做出豆腐塊,需要多道傳統製作工藝。如果你在豆腐坊裡觀察做豆腐的過程,就會看到一個神奇的現象,黃豆磨成豆漿煮沸後,加入滷水,就有許多白花花的東西析出來,一過濾,就製成了豆腐。
  • 1碗黃豆8碗水,做豆腐不求人!無需石膏滷水,柔軟嫩滑,比買的香
    自製豆腐,只需5步!豆漿加點它,一夜做出嫩豆腐,更嫩更營養!各位讀者朋友們好,感謝大家閱讀我分享的美食文章,經驗和大家一起共享,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內容是:『1碗黃豆8碗水,做豆腐不求人!無需石膏和滷水,柔軟嫩滑,比買的更香!』
  • 這樣做豆腐簡單易學,還不放石膏和滷水,主要的是吃著健康
    親愛的美食朋友們好,老鞠說美食再次光臨,有人說:哪裡有中國人,哪裡就有豆腐!這塊鬆軟的豆腐可以煎、煮、炸。這是最多才多藝的食物!胃口欠好的時候,一盤麻婆豆腐就能開胃,一碗青蔥拌豆腐,永遠帶著一輩子的純摯!豆腐,有北有南!北方的豆腐叫老豆腐。它的質地鬥勁堅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