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新的蝙蝠物種,身體為橙色。分析:這不一定是什麼好事

2021-01-17 科學的糾纏態

近日,科學家宣布在非洲西部發現一種新的蝙蝠物種。和其它蝙蝠不同的是,它身上長有橙色的毛髮,猶如萬聖節的南瓜一樣的顏色,因此很多人稱之為萬聖節蝙蝠。據「紐約時報」報導,科學家們在2018年開始考察西非國家幾內亞一種瀕臨滅絕的蝙蝠的棲息地後,發現了一種新的萬聖節色蝙蝠--尼姆巴氏蝙蝠。但確定這種新的物種他們花了兩年多的時間。

喀麥隆馬拉瓦大學蝙蝠專家埃裡克·巴克沃·菲爾斯博士說,他第一次看到它時以為它是一個普通物種。因為他們發現這隻南瓜橙色的蝙蝠和在洞裡和那些通常是的棕色蝙蝠混合在一起,所有最初認為它只是他們相同物種表達出了一種奇怪的顏色而已。

但之後他們發現這很有可能是一個新的物種。專家稱,其實每年大約有20種新蝙蝠被發現。但從來沒有這種顏色的蝙蝠出現過。它的翅膀是黑色的,手指是橙色的,世界上幾乎沒有橙色的蝙蝠。在發現這隻蝙蝠之後,研究人員通過遺傳分析確定了這種蝙蝠與它們的近親至少有百分之五的差異。所以認定這是一個新的蝙蝠物種。

但是這也值得我們警惕,因為有新的蝙蝠進化出來也意味著這種蝙蝠可能是為了適應新環境變化,甚至是為了適應新的病毒出現。蝙蝠作為唯一一種會飛的哺乳動物,它們為了維持飛行這種對消耗能量根本就不划算的代謝方式。不得不提高基礎代謝率。因為飛行實在太過於消耗能量。基礎代謝率的提高意味著蝙蝠的體溫比一般的哺乳高得多。

我們知道體溫每下降一度免疫力就會下降30%,而體溫上升一度免疫力會提高5倍以上。而蝙蝠有著恐怖的49度的體溫,這意味著它和鳥類一樣具有高溫體制,強大的免疫力讓蝙蝠可以攜帶幾十乃至上百種病毒而自己不會感染,但由於蝙蝠是哺乳動物和人類有著相似的身體機能,但人類免疫力比其低太多,所以容易被蝙蝠攜帶的病毒感染。

此前美國科學家就在緬甸的蝙蝠身上發現了6種全新的新冠病毒,儘管這幾種全新的病毒還沒有進化出感染人的形態,但有時候就是那麼不經意的一瞬間災難就有可能發生。所以還是需要多加防範。就西非蝙蝠的生物多樣性而言,這一發現非常重要,因為即使蝙蝠身上有很多病毒,但它是我們生態系統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們也很少受到關注。

相關焦點

  • 科學家在西非發現罕見橙色蝙蝠新物種
    15 13:44:31 來源: 小東談生活 舉報   據外媒報導,在西非國家幾內亞工作的科學家發現了一種新的橙色蝙蝠物種
  • 上帝的寵物:蝙蝠究竟是什麼物種進化的?為何那麼毒自己還不死?
    使得蝙蝠這個已經沉寂很久的動物又一次曝光在聚光燈下,這個物種到底是從什麼動物進化來的,怎麼就渾身是病毒呢?蝙蝠到底是從什麼動物進化來的?很多朋友都會驚嘆,這種演化到了極致的物種,到底是什麼動物進化來的,它的前世今生到底是個什麼樣的過程?
  • 石正麗與美國科學家發表研究,監測蝙蝠冠狀病毒跨物種傳播
    武漢病毒研究所石正麗研究員和美國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主席彼得·達什亞克(Peter Daszak)教授團隊5月31日在科學預印版網站BioRxiv發表了關於蝙蝠冠狀病毒跨物種傳播的最新研究論文,這篇論文已經被《自然通訊》雜誌接受,並將於近期發表。
  • 蝙蝠最新研究:科學家又發現了6種新的冠狀病毒!包括3種新的 α 屬...
    另外,在蝙蝠糞便中檢測到的 40 種陽性標本中,有 36 種來自於中蹄蝠,該物種屬於菊頭蝠科蹄蝠屬動物,其餘 4 種陽性標本的宿主為皺唇犬吻蝠(Chaerephon plicata)。經分析共回收到 54 個序列,聚類在 7 個不同的冠狀病毒基因型內。
  • 廣元發現疑似新生物,純黑蝙蝠,4足乳白物種,環境保護生效了?
    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生物的種群非常巨大,中國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多的國家之一,很多自然保護區都可能存在很多保護性物種,甚至我們從未見到的生物。而近日,「探險中國」探險隊一行走進廣元曾家山進行探索的時候,發現疑似新生物種,並且還發現了一些罕見物種群,這可以說非常具有價值。
  • 廣元發現疑似新生物,純黑蝙蝠,4足乳白物種,環境保護生效了?
    真的是純天然無汙染地區,如今被大家所挖掘出來,具有一定的保護意義。本次探索主要發現的兩大生物就是「黑蝙蝠」,疑似白化小鯢,這兩種生物可能都是屬於新生物種群。首先我們來看看黑蝙蝠,對於大多數蝙蝠而言,都是褐色、灰色狀態,但是本次發現的「黑蝙蝠」是純黑,體型也比較巨大,身體高度大約15cm左右,頭部像小狗,翅膀比普通蝙蝠長很多。
  • 蝙蝠祖先是誰?科學家在內蒙發現1.25億年前的化石,謎團終被揭開
    蝙蝠也是為人類做出過貢獻,比如雷達的出現,就是人們通過模仿蝙蝠的回聲定位系統所發明出來的,但由於蝙蝠生活在幽暗的地方,身體也是黑色的,並且常常在夜間活動,此外因為人類的一些行為,導致蝙蝠這一生物被推上了「頭版頭條」。
  • 越南發現奇異「貓頭鷹」蝙蝠 長著獨特尖鼻子
    從圖1中也可以看出,蝙蝠的鼻孔變成了貓頭鷹的眼鏡。科學家將其命名為格裡菲尼蝙蝠,獨特的鼻子可以幫助蝙蝠更好地收集回聲信號。而蝙蝠的耳朵「收聽」到反射回的信號時,就可以在腦中建立起周圍環境準確的「影像」。這也是為什麼肉食性的蝙蝠在黑暗的環境中可以輕而易舉地捕食昆蟲的原因之一。
  • 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具有「蝙蝠翅膀」的帶羽毛恐龍
    據外媒CNET報導, 科學家在中國北方發現的一種新恐龍化石提供了新的證據,表明一些侏羅紀時期的恐龍曾演化出像現代蝙蝠中看到的膜質翅膀。對該發現的完整分析發表在5月8日的《自然》雜誌上,詳細介紹了新的化石,研究人員將其命名為長臂渾元龍(Ambopteryx longibrachium)。這個幾乎完整的化石於2017年被發現,位於一個可追溯到1.63億年前的巖層中。這種生物的羽毛和組織的殘餘物保存完好,使研究人員能夠慢慢地將不尋常的恐龍的歷史和形式拼湊在一起。
  • 森林逐漸恢復生機,科學家:不一定是好事
    大自然也是脆弱的,萬物共生並不假,但是並不是所有生物都可在同一地點生長。相生相剋,是道家的哲理,反應了大千世界的種種跡象。首先火災造成的損失讓人心疼,一千萬多平方米的森林植皮被焚毀,超過10億生物葬生火海,如考拉、袋鼠等死傷慘重,極有可能會被列入瀕危物種。
  • 科學家翻譯蝙蝠叫聲!發現它們全都在吵架
    有科學家通過長達75天的全天候監控,細細分析埃及果蝠1萬5千多種叫聲,竟然得到驚人發現。以色列臺拉維夫大學教授研究發現,除了人類及海豚外,具社會性、群居的埃及果蝠也同樣會通過特定的叫聲互相溝通、傳遞訊息。為了理解這些叫聲所代表的意涵,神經科學家Yossi Yovel 與同事花費75天的時間全天候監控,並以機器紀錄、分析蝙蝠15000多種叫聲。
  • 科學家在內蒙古發現一塊化石,形狀「詭異」,或能找到蝙蝠的祖先
    這塊化石的「出生地」在甘肅,所以被稱為「甘肅鳥」,甘肅鳥距今有1.2億年的歷史,它的結構特徵和現代的鳥類十分相似,科學家通過比對發現,甘肅鳥也是能夠飛行的,同樣,甘肅鳥和鴨子也有些相似,能夠和鴨子一樣在水中活動,所以,這也說明了鳥類可能是從海洋中進化而來的。
  • 讓人聞風喪膽的蝙蝠,祖先到底是誰?科學家發現可怕的化石!
    那麼為什麼蝙蝠的身上會攜帶如此多的致病病毒呢?蝙蝠到底有怎樣的特別之處呢?科學家在對蝙蝠進行研究之後,追溯到了蝙蝠的祖先以及蝙蝠在地球歷史的進化過程。這是甘肅鳥的歷史是比較久的,距今大約1.2億年左右的歷史,它的身體結構和現在的鳥類都非常的相似,它既可以飛行也可以像鴨子一樣在水中遊泳。
  • 科學家在澳大利亞發現兩種新的哺乳動物物種
    ▼ 在對動物的新組織樣本進行DNA測試後,科學家確定在澳大利亞南部發現了兩種新的哺乳動物物種,這是兩種生活在澳大利亞森林中的貓大小的有袋動物。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詳細介紹了這一發現。
  • 科學家揭示蝙蝠飛行及免疫適應性相關機制
    中外科學家完成的蝙蝠基因組學研究近日在《科學》上在線發表。科學家對兩種不同類群的蝙蝠基因組比較分析,揭示了蝙蝠飛行及免疫系統的適應性相關機制,闡明不同蝙蝠類群的分子多樣性機制,為蝙蝠及其它哺乳動物在生物學及進化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蝙蝠的祖先是鳥類還是哺乳動物?考古人員意外發現了它
    說完人類艱難而又曲折的飛翔歷程,我們來說說不費吹灰之力便飛上藍天的鳥兒。鳥為何擁有飛行能力?這種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嗎?這當然要從鳥類的祖先說起。2015年,考古人員在甘肅開展工作時發現了一種獨特的鳥類化石,它似乎能幫助人類解開鳥類進化之謎。
  • 為什麼說蝙蝠是上帝最寵愛的物種?
    但被我們稱為「偷油老鼠」的蝙蝠壽命卻高達25-40年,這實在有些超出大家的想像,這是啥原因呢?蝙蝠是個什麼物種?假如能學得蝙蝠的一招半式,定個小目標,突破200歲吧,100萬人民幣,成交不?可惜就是1000萬都買不到,科學家也很想讓人類擁有蝙蝠的這種長壽能力!蝙蝠為什麼那麼長壽?
  • 吸血蝙蝠居然也獻血
    但你知道嗎,即使是這些物種也會被吸血。許多蝙蝠物種必須與微小的、吸血的蝙蝠蒼蠅抗衡。而吸血蝙蝠的情況可能比大多數蝙蝠更糟糕。巴拿馬史密森熱帶研究所的蝙蝠生物學家傑拉爾德·卡特說:「吸血蝙蝠的寄生蟲比普通蝙蝠多。」。研究人員在一項研究中採集了53種蝙蝠的數百個樣本,以評估它們的寄生蟲感染率。他們發現兩種吸血蝙蝠的蒼蠅數量最多。
  • Nat Microbiol:在中國雲南蝙蝠中發現一種新的絲狀病毒---勐臘病毒
    2019年1月14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和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中國發現了由果蝠(蝙蝠的一種)攜帶的一種新的絲狀病毒,他們稱之為勐臘病毒(Menglà virus)。
  • 毒王蝙蝠:體內又發現6種高危冠狀病毒,人類恐面臨新的威脅!
    這是一項官方資助的PREDICT的計劃中的一部分,目的是識別有可能從動物傳播到人類的病毒,而毒王蝙蝠顯然是科學家最「喜歡」的研究對象,因為它們體內的環境,非常適合成為病毒的病毒的宿主!目前認為蝙蝠身上可能攜帶了上千種未知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