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學數學與費馬原理推導折射定理

2021-02-25 數學中國

很多自然現象的數學分析都需要微積分,但這往往有個問題,那就是經過一系列計算的中間步驟之後,對相關的物理反而搞不清了。經常在算出結果之後,要進行一大通的總結、分析,才能得出物理,而不是每一步計算都使人對相關的物理有更多的理解。比如說,行星橢圓軌道的問題,一般的計算是解一個二階常微分方程,中間還搞了一個 u=1/r的變換。為什麼? 很難說清楚。當然也可以用能量守恆關係楞積分,但計算更為繁瑣,橢圓怎麼出來的更是糊塗。這個問題我用中學數學解出之後,頓時就清楚了,而且每一步計算都使人對這個自然現象理解更深,而不是更糊塗。

因此,對於自然哲學的理解,應該儘量先回到人更有直覺的代數,加減乘除,在需要的時候,再拿出分析工具。就像種菜,先用手探探土壤,然後再開始用鋤頭。

前天吃飯的時候,服務生端上一杯冰水,無意中,我放了一根筷子進去,讀者立刻知道,應該看到筷子中間折了一下。原因是,水中筷子反射的光在出水的時候改變了方向。這個折射現象,幼兒園小朋友都知道的。物理原理是什麼?為什麼光不走距離最短的直線,而是來個轉折呢?

實際上,光走的路徑是一條最優路線,但不是距離最短,而是從出發點到目的地的時間最短。就像你把GPS導航設成達到目的地最短時間一樣,光似乎有種第六感覺,預先知道哪條路徑時間最短。但這不能證明有上帝,物理學在尋求這個原理更深層的原理時,恰恰證明了沒有上帝。這一點,我在之前與基督教的朋友們辯論時提到過。

好。我們知道了基本原理:光走從出發點到目的地時間最短的路徑。這稱為費馬原理。現在看看為什麼直線不一定是時間最短的路徑。如下圖(方槍槍或者貓眼同學,你們能不能畫一幅啊?)

光在水下的速度為v1,水上的速度為v2, v1小於v2。從A到B的直線距離最短,但是光在水下跑的距離長,導致時間長,要減少時間,光應該減少在水下跑的距離,這樣水下時間減少,但減少水下的距離,在空氣中的距離就延長了,時間增加。在某個角度,這個從A到B的總時間最少。

搞清了基本原理,下面就是數學了。通常的做法是,算出光路徑的總時間與光出水位置的關係,然後進行微分計算,最後突然發現,這不出現了兩個角度的正弦嗎?美妙簡潔的物理(或者數學)在計算中幾乎丟失了。所以,我們試圖回歸人的本能,加減乘除。

如果你向正上方扔一個球,什麼時候球的高度最高?答案是球速度為零的時候。速度為零是什麼意思?就是說高度隨時間的變化在那一瞬間為0。類似的,在上面的圖中,假設最佳出水點為C,那麼如果我們把這個出水點做微小的變化到D,ACB與ADB兩條路徑的差不是正比於CD之間的距離,而是為零。換言之,時間最短的路徑附近的路徑都差不多,英文稱為stationary路徑。有了這個概念,確定最佳出水角度就簡單了。




本文來自嶽東曉科學網博客。
連結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4007-792439.html 

相關焦點

  • 電磁學相關定理數學公式推導
    想學好物理,就得先學好數學才可以,萬物皆可數學。
  • 關於正餘弦定理的推導
    關於正餘弦定理的推導 數學城堡今天數學城堡帶著大家來一起推導一下正餘弦定理,餘弦定理很簡單一步帶過只需要利用向量,最後兩邊平方即可,詳見電子稿證明下面我們主要來證明正弦定理如果這個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正弦定理很明顯成立,下面證明其他情況也符合正弦定理我給大家一個 圓O ,這個圓呢有一個弦 AB,這個 AB對的圓周角呢是角ACB ,一條弦對應的兩類圓周角如圖所示,角1+角2=180度,其正弦值相等!
  • 初中數學的一大攔路虎,教你妙招分分鐘降伏,韋達定理的詳細推導
    1965年弗朗索瓦·韋達在著作《論方程的識別與訂正》中建立了方程根與係數的關係,提出了這條定理。由於韋達最早發現代數方程的根與係數之間有這種關係,人們把這個關係稱為韋達定理。比較熟悉初高中數學知識點設置的都知道,在初中所有包括代數知識點中,一元二次方程是整個初中三年學習任務中的一道大坎,這個知識點具有承前啟後的銜接功能。
  • 話說中學數學中的微積分學基本定理
    中學數學沒有介紹極限概念,更沒有介紹連續函數概念,也沒有講不定積分,但講了導數,講了定積分,還講了微積分學基本定理。
  • 誰是第一個發現勾股定理的人? 勾股定理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誰是第一個發現勾股定理的人? 勾股定理是怎樣推導出來的?時間:2016-04-13 20:13   來源:川北在線整理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誰是第一個發現勾股定理的人? 勾股定理是怎樣推導出來的?
  • 平行線的判定——定理推導及知識點總結
    一、內容提要本節的主要內容就是平行線的三大判定定理:1、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2、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會用就行?給你個題來做做?不會?還要先講個例題?言歸正傳,從平行線的判定開始,真正邁入了幾何證明的大門!剛進門,切不可眼高手低、狂妄自大,要腳踏實地,練好基本功!對每一個定理都要知道是什麼(what)、怎麼來的(why)、怎麼用(how)。
  • 高中數學說課稿:《正弦定理》
    (根據我的教學內容與學情分析以及教學重難點,我制定了如下幾點教學目標)教學目標分析:知識目標:理解並掌握正弦定理的證明,運用正弦定理解三角形。能力目標:探索正弦定理的證明過程,用歸納法得出結論。情感目標:通過推導得出正弦定理,讓學生感受數學公式的整潔對稱美和數學的實際應用價值。
  • 魅力的幾何光學,用數學揭開光的神秘面紗
    歐幾裡得設想光線筆直傳播,用數學方法研究並闡述了反射定律。之後託勒密在他的著作裡對於光的反射做了詳細的研究,給出了完整的光的反射理論,這理論能夠分析光從平面鏡、圓球面鏡、圓柱面鏡等等凹面形或凸面形鏡子的反射。並且設計了一些光的折射的實驗。由此人類,開始認識到光的基本的傳播規律。
  • 最具啟發性的證明:用微積分基本定理推導出泰勒公式
    一個函數的泰勒級數在各種應用中都非常有用,同時,它也是純數學的基礎,特別是在(復)函數理論中,如果f(x)在x=a處是無窮可微的,那麼f(x)在x=a處的泰勒級數是由定義得到的這個表達式(及其巨大的效用)來自於它是x=a點附近的最佳多項式逼近
  • 七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數學定理的學習方法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七年級數學學習方法:數學定理的學習方法,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1)數學概念的學習方法:   ①讀概論,記住名稱或符號;   ②閱讀背誦定義,掌握特性;   ③舉出正反實例,體會概念反映的範圍;   ④進行練習,準確地判斷;   ⑤與其他概念相比較,弄清概念間的關係。
  • 中學數學要重視基礎還是技巧?一旦搞錯將滿盤皆輸(深度思考)
    (本文2747字,閱讀完大約需要8分鐘)數學是一門需要開動腦筋的學科,其中涉及到大量的解題技巧和公理、定理、公式,在學習中往往需要綜合運用各種定理、公式和解題技巧,才能順利得到答案。尤其是從小學畢業,進入初中階段學習了代數知識和幾何證明之後,數學變得更加抽象,遠不如小學階段那麼具體。一道題目往往需要各種定理做支撐,再輔助以合適的技巧才可以。
  • 2019年中考數學基本定理(7)
    2019年 即將要到來,學生們如何熟記 考試中一些定理和公式呢?下面,教育中考頻道小編就為學生們詳細介紹2017年中考數學基本定理(7),希望給學生們帶來幫助! 2019年中考數學基本解題方法 1、配方法 所謂配方,就是把一個解析式利用恆等變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項配成一個或幾個多項式正整數次冪的和形式。通過配方解決數學問題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
  • 費馬大定理是啥?有啥用?
    《數學通識50講》1、費馬大定理是啥?有啥用?很多人都聽說過費馬大定理,但具體是啥恐怕說不上來。讓我意外並長見識的是,今天區塊鏈技術用到的橢圓加密方法,就是以它為基礎的。2、著名的希爾伯特第十問題又是啥?有啥用?通過它能理解數學的邊界,這是一個硬的邊界。3、高深的理論數學研究有啥用?
  • 如何用簡單數學推導出相對論方程?
    今天我們來嘗試使用,初中的數學知識,不嚴謹地推導一下。推導之前,我們先規定2個假設:第一個是,在不同的慣性系中,物理規律都相同。第二個是,光速在不同慣性系中 大小都一樣。我們再從車外的人的角度看,由於光斜上 斜下,與地面構成了一個直角三角形 A C M根據勾股定理得到AC邊的平方 = AM邊的平方 減去CM邊的平方AC 等於車速乘以車外人的時間 除以 2 AM 等於光速乘以車外人的時間 除以2CM 等於車廂的高度根據前面的公式:
  • 2021年初中數學之三角函數正切定理
    中考網整理了關於2021年初中數學之三角函數正切定理,希望對同學們有所幫助,僅供參考。   正切定理   在平面三角形中,正切定理說明任意兩條邊的和除第一條邊減第二條邊的差所得的商等於這兩條邊的對角的和的一半的正切除第一條邊對角減第二條邊對角的差的一半的正切所得的商.   法蘭西斯·韋達(Fran?
  • 用數學家故事講求真精神 借公式推導講唯物辯證法
    2020-12-03 07:37圖文來源: 南京日報 用數學家故事講求真精神 借公式推導講唯物辯證法
  • 數學教育定理-切消定理
    切消定理是確立相繼式演算重要性的主要結果。
  • 《現代數學與中學教學》學習心得
    通過這學期對現代數學與中學教學課程的學習,我不僅對中學的課程內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對中學教學方法有了更進一步改進,還更新了舊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思想,相信這些都是對我今後成長為一個好老師的寶貴指導思想。在課堂上,我們老師會把班裡的同學分成幾個組,然後大家會先一起探討高中書本上的一些疑難點,引導我們站在更高的知識層面上來分析高中課本。
  • 愛因斯坦相對論證明勾股定理,人教版數學教材引圍觀
    勾股定理是什麼,人人都知道:在平面上的一個直角三角形中,兩個直角邊邊長的平方加起來等於斜邊長的平方。如果設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長度分別是 a 和 b,斜邊長度是 c,那麼可以用數學語言表達為「a⊃2;+b⊃2;=c⊃2;」。
  • 解三角形除了正餘弦定理,還可以用射影定理
    第一問很自然先想到正弦定理,發現可以接著利用和角公式化簡,得到sinB=sin(A-B),這個地方要注意角的範圍(0,π),B與(A-B)兩角關係一是相等,二是互補,其中一種情況不符合題意捨去。方法2利用餘弦定理稍顯複雜,主要原因是利用餘弦定理直接看不出方向,能想到用餘弦二倍角公式還是不容易的,而且要得到cosA=cos2B這個等量關係,推導過程計算是有點麻煩的,其實也就是有從結論入手反推,總之,這條路肯定行得通,但是不建議大家採用從射影定理入手,額~~~慢慢算吧做題就像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