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廢「清道夫」韓軍 深耕細作 變廢為寶

2021-01-14 湖北教育新聞網

 

  韓軍,武漢科技大學資源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湖北省楚天學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二氧化碳減排、垃圾資源化處理以及多環芳烴控制。  

  「去年發表SCI論文12篇,其中1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提起2017年的科研成果,韓軍教授底氣十足,輕鬆一笑。  

  底氣的背後,韓軍有硬實力:日本豐橋技術科技大學博士後、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訪問學者;兩年時間,從講師晉升為教授;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楚天學者」特聘教授。  

  「韓軍教授年輕有為,科研能力突出,學術成果豐碩。」武科大資環學院院長葉義成稱讚。  

  變廢為寶  開發重金屬控制與分離回收技術  

  2007年,韓軍從日本豐橋技術科技大學博士後出站來到武科大,一心撲在學術上。  

  垃圾焚燒產生的小顆粒物質中含有毒重金屬,若進入人體肺部,將危害人體健康。  

  「如何將焚燒過程中的重金屬從氣態轉變到顆粒態,從細微顆粒態轉變到粗顆粒態,從可溶態轉變為穩定態。」「嗅」到科學問題,韓軍開始破解難題。  

  「能否開發一種能吸附重金屬的吸附劑。」韓軍設想。  

  演算、推導公式,韓軍建立起吸附劑與重金屬化合物的化學動力模型;設計試驗方案,改變試驗參數,他獲得了吸附劑的化學動力學參數。  

  為了檢驗吸附劑性能,他在汙泥焚燒中進行工程驗證。  

  「韓軍研發出的吸附劑可以脫除多種重金屬,一舉多得。」武漢工程大學「楚天學者」特聘教授郭嘉讚賞他,「該技術能夠減排重金屬鉛、鎘50%以上,不但滿足環境要求,而且效果明顯。」 

  韓軍在該研究方向上發表5篇SCI論文,其中1篇發表在能源方面頂級期刊Energy Fuel。  

  「降住」了重金屬,韓軍決定還要回收重金屬。  

  垃圾焚燒底灰中重金屬濃度高,不利於底灰利用。他突破傳統方法,逆向思維,提出一種新型重金屬控制方法,「引導」重金屬富集到粗顆粒飛灰中。  

  該方法能轉移多種重金屬,提高底灰的利用率,還可使重金屬富集在飛灰中。飛灰中某些重金屬的濃度含量極高,甚至接近於礦石中的含量,為了再利用這些「寶」,他開發一套回收技術。該技術能回收50%以上的鋅等重金屬,並發表SCI論文2篇,EI論文2篇。  

  一系列科研成果讓他嶄露頭角,成果不斷湧現:兩年發表SCI論文10篇,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項、省部級項目4項。  

  2008年,他獲得國家留學人員科技活動項目擇優資助。此項目全省每年僅獲批6人。  

  由於學術成績突出,武科大開設「綠色通道」,破格提拔。2009年,僅僅兩年時間,從講師晉升為教授,這個「神話」被韓軍打破,他成為武科大最年輕的教授之一。一般人從講師到教授至少10年。  

  2009年韓軍入選武漢市青年科技晨光計劃,2010年受聘為「楚天學子」,2011年入選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2017年入選「楚天學者」特聘教授。  

  深耕細作  破解城市生活垃圾熱解制氣瓶頸  

  「作為工科教師,沒有企業生產經歷或工程實踐經歷,是不可能做好科研的。」韓軍說,「青年教師要樂於『泡』企業。」 

  韓軍「蹲點」企業一線,變身「企業通」。煤焦廠的物料走向、熄焦、焦炭過篩、進產品庫的全過程,裝煤、推焦、爐頂測溫、調火等工藝,他都了如指掌。  

  有了生產一線的經歷,韓軍了解到最新的技術、設備以及生產遇到的問題。他根據企業需求「量體裁衣」,精準施策。  

  目前,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年產量已超過1.5億噸,到2020年年產生量將達2.1億噸,如果將這些垃圾中熱量全部回收利用,可產生相當於500萬噸標準煤的能源,將有效減輕環境汙染。  

  填埋、堆肥、焚燒和熱解是國內垃圾處理的主要方法,其中生活垃圾熱解可將二噁英生成降到最低,二次汙染較小。但生活垃圾熱解是一個複雜的吸熱化學反應過程,同時垃圾成分複雜,導致城市生活垃圾熱解回收在工業化應用方面進展緩慢,企業發展遇到瓶頸。  

  抓住企業生活垃圾熱解制氣的「軟肋」,韓軍敢於「開刀」,為企業發展排憂解難。  

  生活垃圾熱解機理及其動力學,熱解過程硫、氯等遷移規律以及垃圾多組分耦合協同作用機理是解決問題的「前奏」。「必須攻破。」韓軍暗自立下目標。  

  有了解決思路,韓軍著手配製「妙方」。  

  那段時間,韓軍「沉溺」實驗室,分揀、分類湖北省城市生活垃圾,選取典型組分,他在熱重分析儀上研究其熱解特性及動力學參數。只要一有想法,他就跑到實驗室,反覆嘗試,尋找最佳方案。  

  最終,韓軍制定了「四部曲」:熱重實驗,熱解實驗,硫、氯析出,催化熱解。  

  「那些天雖枯燥乏味,幸運的是挺過去了。」韓軍回憶說。  

  「配方」見效,韓軍產出3項基礎理論成果。他獲得了垃圾熱解過程中多組分耦合協同作用機理;揭示了硫、氯對垃圾熱解過程對熱解產物促進作用及其機理;闡明了催化劑對垃圾熱解過程熱解產物影響機制。  

  「韓軍教授的研究為城市生活垃圾熱解生產燃氣大規模應用提供了理論支持,為綠色產業發展添磚加瓦。」華中科技大學「長江學者」徐明厚教授說。  

  路是闖出來的。韓軍在汙染物治理、潔淨煤技術、燒結煙氣治理、固體廢棄物處理等方面,已進入國際前沿領域,其研究成果覆蓋了Bioresource Technology、Energy&Fuel、Waste Management等國際權威期刊,受邀擔任The Open Waste Management Journal、Heighten Journal of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等國際期刊編委、Energy & Fuels、Fuel等10餘個國際權威期刊審稿人、JournalofCombustion客座主編、日本能源學會會員、美國化工學會會員。  

  深耕細作方能厚積薄發。目前,韓軍發表學術論文被SCI收錄58篇,他引800餘次,授權國家發明專利9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湖北省優秀中青年人才項目、湖北省科技廳重點項目資助等省部級以上項目11項;獲得省高等學校教學成果二等獎。  

  嚴師高徒  科研達人演繹多面範兒  

  韓軍敢擔當。作為冶金資源高效利用與造塊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主任,韓軍注重人才隊伍建設和基礎設施建設,規範基地運行管理,科研活動及產出豐碩,在2017年度省部級理工科重點科研基地績效考核中獲第一名。  

  韓軍很熱心。「只要有想法,韓老師就提供平臺。」2015級碩士研究生詹宜秋說。  

  研一時,詹宜秋想到國外學習。「我來聯繫。」韓軍斬釘截鐵。提出申請、推薦導師、辦理籤證、囑咐生活,韓軍一路指引。詹宜秋到美國密西西比州立大學學習一年。  

  「韓老師是個熱心腸。」在日本福井大學學習的2011級研究生葉威和到日本新瀉大學攻讀研究生的2013級本科生易天存都心存感激。  

  韓軍重實踐。「白天做實驗,晚上看論文。」這是韓軍定下的硬條例。他每天至少4-5次,到實驗室「查崗盯梢」。  

  擰扳手、走管線、搬罐子,這些體力活,女學生都幹過。「三年下來,小女生變成女漢子,練就一身『功夫』。」詹宜秋釋然一笑。  

  韓軍重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成績顯著:「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三等獎、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社會實踐與科技競賽三等獎、全國高校環保科技創意設計大賽銀獎、「都市環保杯」大學生環保創意大賽二等獎、湖北省「挑戰杯」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  

  韓軍懂技術。學生列出的實驗方案,要經韓軍「挑刺」。只有過了韓軍這一關,才能「放行」。  

  「試驗存在哪些問題,結果如何。」韓軍來到實驗室,不時詢問。  

  由於第一次做實驗,2017級研究生黃志航有些不知所措。「我來演示一遍。」韓軍一邊操作,一邊講解。  

  「韓老師本領過硬,技術擔當。」黃志航豎起大拇指。  

  韓軍特嚴厲。查用詞、看語法、糾邏輯、講段落銜接,一篇英文論文,韓軍不放過任何紕漏,追求完美。「試驗數據必須保證科學、準確、嚴謹。」韓軍反覆強調。  

  「韓老師看得細,嚴得很。」2015級碩士研究生劉東醫說。韓軍火眼金睛,幾十頁的英文文章,一個單詞拼寫錯誤也能揪出。  

  「論文在修改中完善,而我在批評中長大。」劉東醫笑呵呵地說。  

  在韓軍的指導下,研究生秦林波可謂是獎學金「大滿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許家印獎學金、寶鋼獎學金。博士期間,秦林波發表SCI論文19篇。  

  嚴師出高徒。2017年,詹宜秋和2016級研究生張莉同時獲得國家獎學金,畢業的研究生至少發表1篇SCI一區或者二區論文……「傳奇」在不斷上演。

相關焦點

  • 2017最強音 |佘家明:花樣年繼續逆勢出擊 深耕細作砥礪前行
    在採訪中佘家明總經理反覆提到的「深耕細作」這個詞,花樣年團隊紮根在每一座城市的不同區域,深入的探索研究該區域內服務的對象、客戶以及合作夥伴,從花生唐到紅唐,再從喜年中心到花樣世界,圍繞南京覆蓋揚州、蘇州,又從南京跨越兩千多公裡來到成都,甚至是西藏,花樣年的每一次重拳出擊的背後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堅持抓強項「深耕細作」,補弱點砥礪前行。
  • 傳承創新 深耕細作
  • 廣西部分企業加快整改固廢問題
    被中央環保督察組指出存在突出固廢問題的北海誠德鎳業有限公司、來賓華錫冶煉有限公司,都屬於北部灣港務集團旗下的企業。據北部灣港務集團副總經理謝毅介紹,針對鐵山港北海誠德冶煉廢渣問題,2018年,北海誠德公司已投入4000萬進行鐵山港碼頭廢渣整治,另投入1.33億元建成3套尾氣脫硫系統、固廢倉庫、初期雨水收集回用系統等項目進一步提升汙染防治能力。
  • 多措並舉促活躍 深耕細作篤前行
    未來,不鏽鋼行業必將深耕細作、砥礪前行,迎來期現結合的進一步深化與發展。(作者單位:國泰君安期貨)
  • 1號店CTO韓軍:軟體定義一切,人工智慧是未來
    在今年的「TOP100全球軟體案例研究峰會」期間,CSDN記者獨家採訪了1號店首席技術官兼技術部副總裁韓軍,挖出了1號店在智慧軟體、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領域的實踐經驗,供讀者參考。 智慧軟體=數據+商務規則+業務流程+算法稍微了解韓軍的人都知道,他是1號店的1號員工、技術領軍人物,1號店在2008年從京東、噹噹的夾縫中起步發展到今天,他以技術推動商業變革的努力功不可沒。所以,雖然都是在說SDx(軟體定義一切),韓軍對這個概念的理解似乎比硬體/基礎軟體廠商要高出一個層次。
  • 我國破解油頁巖工業固廢利用難題
    隨著我國工業生產的發展,工業固廢數量日益增加。不僅如此,工業固廢種類繁多,成分複雜,處理相當困難。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都面臨著工業固廢處理的難題。窯街煤電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張炳忠介紹,面對新挑戰,企業主動尋求科研人員的技術支持,期望變廢為寶。
  • 春分勤耕正當時 願君莫負好時光
    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疊加疫情防控的新挑戰,各項任務時間更緊、擔子更重,尤須珍惜春天好時光,迎難而上、勤耕不輟,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抓緊時間組織農業生產,有序推動復工復產,同步推進脫貧攻堅,繪就一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勤耕畫卷。勤耕「疫情防控」之田,播撒「健康安全」的希望。
  • 磷石膏與高分子材料聯姻,工業固廢「華麗歸來」再添新用途!
    我國作為工業大國,每年產生的工業固廢量巨大,如果對這些固廢只進行丟棄處理,那這些固廢永遠也只是一堆垃圾,不會減少也不會改變。但如果對工業固廢進行再利用,變廢為寶生產出其他產品,那這些固廢就將不再是一堆垃圾,而是原料。
  • 一年產生近40億噸 累計堆存量超過600億噸 讓工業固廢「變廢為寶」
    固廢汙染舉報持續上升歷時近兩個月,清挖出超過12萬噸黑色黏稠物……在寧夏中衛市的美利林區,一則群眾舉報讓14個地塊的工業固廢前不久「浮上地面」,總面積達到12萬平方米,相當於17個足球場。近年來,固廢汙染舉報持續上升。
  • 煤矸石變廢為寶重要途徑之煅燒為高利用價值的高嶺土
    煤矸石是目前國內排放量最大的工業固廢,每年的排放量遠超礦渣鋼渣粉煤灰等,如何善加利用,發揮新的價值,也一直是人們研究和關注的重點。在產煤大省山西,就有這樣一個途徑,可以將黑色的煤矸石變為白色的高嶺土,創造新的高價值。桂林鴻程高效磨粉機為您介紹。
  • 別看在韓劇裡面的韓軍英姿颯爽,真實的情況絕對沒那麼好
    如果你看過韓國的電視劇,像什麼《太陽的後裔》或者其他一些關於韓軍的電視劇的話,你一定會被電視劇打造出來的劇情深深吸引,不得不說,韓國編劇的實力,還真的不賴,可你知道嗎?別看韓劇裡面,韓軍各種英姿颯爽,實際上的韓劇可沒那麼好,甚至很多人都不願意去當兵。
  • 「圾不可失」變廢為寶
    北極星固廢網訊:從巧妙利用生物化學反應、讓廚餘垃圾變成有機肥料的「環保達人」,到專門收集塑料瓶、生產環保紡織品的生態企業,再到每年焚燒生活垃圾22萬噸、發電7300萬度的上市公司……福建泉州各地在垃圾環保處理上,不論是民間,還是政府部門,各種創意做法均可圈可點。
  • 讓「城市礦山」變廢為寶
    讓「城市礦山」變廢為寶     延伸拆解產業鏈,我省年處理廢舊家電約650萬臺——□本報記者殷鵬該公司總經理吳章傑說,經過資源化拆解回收,既節約自然資源,又降低生產成本,變廢為寶,一舉多得。  「回收『城市礦山』資源,不僅具有能源消耗低、環境影響小、開發成本少等優勢,還可以規避尾礦、能源資源消耗、地理地貌影響等問題。」省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中心主任於偉安介紹,目前我省5家廢舊家電處理企業的處理工藝、拆解技術各有特色、各具優勢,呈現出向規模化、集約化、精細化發展的趨勢。
  • 韓軍提交韓美軍演相關文件:韓4年需人工費102億韓元
    韓軍提交韓美軍演相關文件:韓4年需人工費102億韓元 2019-10-09 16:19:13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輝縣天津地區工業固廢回收銷毀報告-三六五環保
    輝縣天津地區工業固廢回收銷毀報告-三六五環保天津濱海開發區專業工業垃圾清運處置服務公司整個銷毀過主要經營:過期產品、缺陷產品、不合格產品、假冒日化品、質量問題產品、變質產品、一般工業固廢以及機密材料銷毀處理服務,以「規範、保密、安全、環保、無害化銷毀處理」為宗旨,具體有食品、日化品等產品銷毀。
  • 挖掘特質 深耕細作 南嶽:力擴親民「文化版圖」
  • 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在京召開 金亞潤工業固廢處理技術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常文光教授在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2020中國企業首席科學家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了主題演講,圍繞「綠色環保產業的創新探索、大宗工業固廢環保產業的開發與利用」等課題展開了高屋建瓴的闡述。為推動我國赤泥資源綜合利用,實現變廢為寶,變害為利,北京金亞潤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聯合中管院商學院發起成立「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商學院工業固廢處理技術研究中心」,並在第十七屆中國科學家論壇期間舉行了中心揭牌儀式。
  • 變廢為寶,濱州這一項目在「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中獲獎
    濱州市春華建材有限公司新型節能環保固廢綜合利用建材項目榮獲第六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商工組(成長組)銅獎。大賽以「青春建功新時代,創業追夢新徵程」為主題,吸引了35個省市及機構的310個項目參賽,涵蓋大數據、人工智慧、高效農業、先進位造、生物醫藥等多個領域。在這場創業浪潮中,有一股青春洪流,被大賽組委會稱為逆流而上的青春洪流,它是一種於無聲處聽驚雷的青春力量。
  • 韓軍王牌部隊有多強?我軍:還行,一個團20分鐘才滅他一個營
    大家都知道,抗美援朝戰役期間,韓軍戰鬥力很一般,非要侏儒裡拔將軍的話,有支部隊表現不錯,那就是韓軍第六師。師長金鐘五,生於忠清北道,1944年肆業於日本中央大學法律系,隨即作為「學徒兵」加入,短期訓練後參加太平洋戰爭。因立下戰功,於1945年晉升為少尉。
  • 你的固廢我的寶 祥雲飛龍倡議聯手治理危廢 鋼鐵、有色能否擦出...
    4月20日在河北唐山召開的「京津冀冶金工業固廢治理及鉛鋅資源綜合利用高峰論壇」,圍繞解決冶金固廢及鉛鋅資源回收、推動促進鋼鐵和有色兩個行業的循環資源利用等熱點話題,展開思想碰撞。我們在這裡舉辦這樣一個活動,根本出發點,就是著眼於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進兩個行業進一步融合,促進固廢治理與資源綜合利用,努力變廢為寶,實現清潔生產。他說,在我國有色金屬鉛鋅領域,鋅約60%用於鋼鐵產品的鍍鋅。初步估算,我國年消費鋅金屬約700萬噸,其中,國內礦產鋅約420萬噸,二次物料鋅資源回收約140萬噸,其餘100多萬噸缺口,需要依靠從國外進口鋅精礦或鋅錠來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