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學生物和物理化學地理,是兩個非常受尖子生歡迎的組合!在我班的學生選課中,選擇理化生的有13人,選擇理化地的有5人。
那麼,哪個組合更容易得高分?需要從兩個方面考慮:
一、學習能力:生物和地理哪個更好學?
無論是選地理還是生物,要想賦高分,都要想辦法讓自己處在「分子」上而不是「分母」上。那麼地理和生物,哪個更好學?這個因人而異!
生物被稱為「理科中的文科」,地理被稱為「文科中的理科」,二者難度相當,是學生比較喜歡選擇的學科。在2017年山東選課數據中,選擇地理的人數第一,選擇生物的第二。
生物對記憶的要求很高,所有學好生物的學生都有一條經驗,那就是「背書」,真正計算的內容也是難度較大的地方,在於必修二的遺傳基因部分,這部分內容嚇退了一部分學生。
地理對於學生空間想像能力、識圖能力要求較高,背誦的內容不是很多,有的學生就是因為不喜歡背誦選擇地理的。
對於理化比較好的學生,我認為選擇地理比生物更有優勢,因為這部分學生,普遍喜歡做題,不喜歡記憶。
二、競爭力:生物和地理哪個對手更弱?
新高考實行等級賦分,所以對手的實力很重要。
那麼選擇生物和地理的哪個實力更弱?我認為選擇地理的更弱。從我校選課情況看,三個校區的學生成績有一定的差別,成績最好的校區,選擇政史地組合的人數很少,每個班不到3個,而選擇理化生組合的,都在20到30人。但是,從學校總體數據看,選擇理化生組合的最多,選擇政史地組合的學生排名上升到了第3位,這說明另外兩個校區選擇這個組合的人數更多,尤其是那些藝術生,基本上都選了政史地組合。
在山東省2017年全省選課數據中,選擇政史地組合的人數是所有組合中人數最多的。這也說明成績較差的學生中,選擇這個組合的人數更多。
所以綜合分析,選擇生物的學生中,很多都是選擇理化生或者物理生物的學生,而選擇地理的學生中,更多的是來自選擇政史地組合的學生,因此,成績差不多的情況下,選擇地理,可能更佔優勢。
所以,這兩個組合,從得分角度,我推薦理化地組合。
我是「贏在高中」,專注教育,對新高考有較多研究,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