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礎物理的駐波與量子力學

2021-01-07 科學雜談高考加油站

寫這篇文章的動力來自於這個視頻,想解釋下出現這些美麗圖形的原因,但又覺得單純講一下駐波似乎又太簡單了,所以又把駐波在量子力學中的應用給讀者們分享一下,如果你沒有看過下面這個視頻,強烈建議觀察完視頻再往下讀。

一分鐘時間來了解聲音的形狀,上帝隱藏的美麗世界

首先我們從行波說起,這個大家在高中物理當中應該有學過了,常見的波函數一般方程為:y=Asin(wt+ax),每個質點的位置既與x的位置有關,也與時間有關。

即使看不懂這些方程也沒有,下面會有動圖來進行說明。

那麼有正向傳播的,那麼一定有反向的,它的方程就為y=Asin(-wt+ax),這兩個方程的波形是怎麼樣的呢?我們對參數取最簡單的,如A=1,a=π,w=π,我們在matlab中進行仿真,可知波形如下圖所示。

兩個方向的行波

那麼像上面所說的這兩個方程,疊加會是會麼樣的呢?方程有興趣的可以推導一下,下面把波形貼上來,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合成之後的波形為綠色,而且不隨時間而左右移動。

行波與駐波

上圖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駐波,但似乎還沒有辦法解釋視頻中現象,我們把綠線的運動軌跡記錄下來,會是什麼樣呢?

駐波波形

從記錄的波形我們應該能看出特點來了,就是有一些點一直沒有上下波動,這些節點我們就稱為波節,現在再來看視頻中的一個波形。

波形圖

圖形就是由一系列波節組成的,因為這些位置的振動最弱,而其他地方由于振動的原因,沙子就會被迫振動,從而最終匯聚到波節的位置。

看到這,我相信大家應該了解駐波,也了解視頻中現象的原因了。

那麼駐波有什麼應用呢?像樂器吉他,這些都是大家常用的舉例,我們這次把駐波的應用檔次提高一點,就是他怎麼應用在了量子力學了呢?

首先我們要提到的第一個人就是德布羅意,高中時候應該都學過德布羅意波,說他一種物質概率波,波長跟運動的速度和普朗克常量有關。關於德布羅意的故事呢,我們可以找個機會再講一講。

這裡我們還要再說一個結論,就是一定距離可容納的駐波數量一定是整數,像下圖這樣,而不會出現1.5個駐波或1.7個駐波這樣。

駐波長度

然後大神薛丁格就出現了,就是提出了著名理論薛丁格的貓的那位大神,他說電子就是駐波,因為駐波是1、2、3這樣增加了,而不是模擬增加的,所以原子核外的電子軌道也是和駐波一樣,可以形成駐波的圓周長度才是穩定的,也就是說電子是帶能級的,這點正好可以解釋光電效應,關於光電效應有一個有意思的事兒,就是愛因斯坦得諾貝爾獎其中一次就是因為他解釋了光電效應,而他卻從來沒有因為相對論得到諾貝爾獎。

然後另一個物理學家出現了,那就是泡利,他提出了泡利不相容原理,用駐波來解釋的話就是一個原子軌道裡面一旦形成一種駐波形,其他的駐波形便悉數排除。

用泡利的發現修正之後,薛丁格波方程式可以得出下面的結論,玻爾原子的能量層(能階)或外殼上面,最低的一層只會有兩種波形,所以也只會有兩個電子。第二能階會有八種駐波形,所以第二能階只會有八個電子,以此類推。看到這有沒有感覺很神奇?或者說很熟悉?

想想我們高中學的元素周期表,原子核外部的電子排列是不是如出一轍?

好啦,關於原子模型的也就比較清晰了,今天也就講到這裡了,關於前面matlab的仿真程序,有需要的可以留言。如果對我的文章感興趣,請點讚、留言、評論和轉發,關注我,了解更多科普知識! 

相關焦點

  • 量子力學新思考(4)—角動量與物質波
    量子力學新思考(4)—角動量與物質波司今(jiewaimuyu德布羅伊物質波是量子力學最讓人鬧心的一個問題,但它在量子力學中的地位卻極其重要,因為它直接締造了薛丁格方程的出現,因此,對它的深入思考與探究很有必要。
  • 《量子力學》是不是最難的物理課程?
    大多數人是在半科普材料甚至偽科普材料中接受到一些量子的概念,隨機、疊加、坍縮、糾纏等概念讓人對量子力學產生一種或者高深或者玄幻的感覺。正是因此,很多人以為《量子力學》課程是最難的物理課程。》《熱力學·統計物理》這四大力學課程,量子力學只是四大力學之一,也並非是最難的。
  • 通俗解釋:量子力學基礎知識
    量子力學是一門令人感到深奧、違反直覺的理論,但這個理論並不是所想像的那麼神秘與不可思議。如果你了解下面的量子力學基礎知識,你會覺得量子力學更容易理解。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也稱為量子物理學或量子理論。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撰文 | 鄭偉謀 ( 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研究所 )來源:中國物理學會期刊網何謂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在經典力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微觀世界為主要對象。「量子」說的是離散性,20世紀前後有一系列直接的實驗證據顯示微觀世界的量子性。不好說離散性是量子世界最本質的特徵,但是,它的確觸發了量子力學的發展。
  • 袁燦倫重建《新量子力學》(三)駐波條件
    作者按作者於1991年學習《量子力學》時起思考並動筆,於1992年寫成了《新量子力學》,並應邀參加了中國科學院主辦的紀念德布羅意誕辰一百周年暨量子物理學史學術研討會。作者決定,將其分期發布於今日頭條。在波動中,我們已經知道,只有駐波才能穩定地存在,但要形成駐波,則波包數必須是整數個。
  • 量子力學之華山論劍
    他立即與自己的年輕助教約爾當合作,對海森堡的論文進行完善,很快寫出了著名的論文《論量子力學》。海森堡由於在量子力學方面的突出貢獻而獲得193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不過,對於當時的物理學家來說,這個新體系是如此奇怪,他們追問海森堡「它的物理意義是什麼」。海森堡回答:所謂「意義」是不存在的,如果一定要有的話,那數學就是一切意義的所在。物理學就是從實驗觀測量出發,以龐大複雜的數學關係將它們聯繫起來的一門科學。
  • 一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全面認知量子力學
    量子物理學是現代物理學的重要基礎理論,在許多學科和近代技術中得到廣泛應用,量子物理學的基石是量子力學,它相當複雜,許多人對其眾多概念及其聯繫感到頭疼。這張量子物理圖,讓你對量子力學有一個全面的認知。首先,看一下這張圖的大概結構:左上部是有關量子力學的基礎,然後往下是關於從量子現象到量子技術,中心部關於量子理論,下部和右邊是有關量子的學科和領域。
  • 《宇宙物理體系》點評「相對論量子力學」
    《宇宙物理體系》點評「相對論量子力學」:他們沒有吸納牛頓力學的閃光點:慣性,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受力分析。慣性,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涉及到物質基本性質,是理論物理的引線或線索。受力分析是物理基本分析方法。以上三點如此基礎與重要,他們沒有抓住,卻在子虛烏有的時空彎曲量子糾纏道路上狂飆,相互捧場,呈現海市蜃樓的物理「盛景」,實則是近一百年理論物理跌入深淵,不是比牛頓力學進步,反而是比牛頓力學退步即倒退到玄學與巫術。
  • 關於量子力學的基本原理 | 鄭偉謀
    關鍵詞 量子力學,熱輻射,薛丁格方程,全同性,量子路徑積分何謂量子力學?量子力學是在經典力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微觀世界為主要對象。「量子」說的是離散性,20世紀前後有一系列直接的實驗證據顯示微觀世界的量子性。不好說離散性是量子世界最本質的特徵,但是,它的確觸發了量子力學的發展。
  • 遇事不決,量子力學!區區反光竟然也歸量子力學管?
    所以我想介紹一些非常有趣的,生活中一直存在的量子力學問題,這其中有很多到現在也還沒有真正解決,不過你在聽了之後一定會感慨——真的是太有意思了。在初中物理我們就學過平面鏡的反射原理,但是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光的入射角與出射角一定相等?物理學家與常人的思維模式是不一樣的,多數人看來是一個理所當然的事件,在科學家眼中卻大有文章可作。
  • 這個物理模型需要在量子力學的基礎上建立
    在近代物理學中,量子力學量子糾纏發展出了霍金輻射,現在觀察到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就是經典電磁波與量子糾纏態的結合。在實驗中,量子糾纏既可以看作是經典波與量子態的合成,也可以看作是經典波與量子態的疊加。目前我們的觀察並沒有觀察到這種疊加態。
  • 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
    所以如果想學理論物理就要先定個路線,思考一下以後要做什麼。統計力學,量子力學中的量子數學方法和解釋。陳建、伍定邊,王院士講的經典物理物理量子都有。潘慶,趙凱華等的近代物理。斯坦福的量子力學理論。上面這些都是最基礎的說幾個選修課,理論物理四大力學:電動,量子,量子統計,熱力學量子力學,電動力學(龐加萊),狹義相對論,廣義相對論。量子力學佔理論物理課很大一部分比重。
  • 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量子力學基礎研究
    原標題: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量子力學基礎研究中科大郭光燦院士團隊李傳鋒、許金時等人與合作者最近將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研究量子力學基礎問題,首次實驗實現了基於機器學習算法的多重非經典關聯的同時分類。這一成果發表在11月6日出版的國際物理學權威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1935年,愛因斯坦、波多爾斯基和羅森發表了著名的質疑量子力學完備性的文章,後來被稱為EPR佯謬。隨著薛丁格和貝爾等眾多科學家對EPR佯謬的深入研究,人們逐漸理解愛因斯坦所指的「幽靈般的超距作用」來源於量子世界的非定域關聯,並且它還可以進一步細分為量子糾纏、量子導引、貝爾非定域性等層次。
  • 【科學素質】通俗解釋:量子力學基礎知識
    如果你了解下面的量子力學基礎知識,你會覺得量子力學更容易理解。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是物理學的一個分支,也稱為量子物理學或量子理論。 力學是物理學的一部分,涉及從炮彈到網球、汽車、火箭和行星等移動的東西。
  • 袁燦倫重建《新量子力學》(十七)新量子力學解讀(1)
    1、發軔之始作者就讀於貴州大學物理專業,於1991年讀大四時學習周世勳編寫的《量子力學教程》(1979年版) ,這是周世勳於1962年編寫的中國第一本量子力學教科書。我看到周世勳在書末結束語中寫道:「可以肯定的是,目前量子力學的基本理論,既不是最終理論,也不會停留在現有的水平上,它一定會繼續深入發展下去。至於沿著哪個方向發展,如何發展,這類問題應在辯證唯物主義指導下,通過實踐尋求解決。」我總是覺得這個理論不對,我就思考尋求解決辦法。最初普朗克解決黑體輻射公式時,假設黑體空腔內的電磁輻射是不連續的,而是一份一份的,引入了能量量子假說。
  • 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揭示量子力學的物質基礎和作用原理
    他應玻爾之邀前來哥本哈根,介紹他剛剛建立的量子力學波動方程,沒想到等待他的是整個哥本哈根學派對其新理論的批判與質疑。連續數天的舌戰終於使薛丁格心力交瘁,病倒在哥本哈根的寒風中。玻爾夫婦悉心地照顧著薛丁格,然而即便是在病床前,玻爾還是忍不住再次把話題引回到物理學上,試圖說服薛丁格接受自己的觀點……那麼,薛丁格與哥本哈根學派的分歧究竟在哪裡呢?
  • 量子力學描述的「隨機」是宇宙中唯一真正的「隨機」嗎?
    答案總是一樣的,因為作為一個數學模型,量子力學是以概率為解釋,它不同於經典概率。但在某種程度上,如果量子力學是一個隨機近似理論呢?那麼真相在哪裡呢?    離散性是量子力學的驅動原理,而不是隨機性。畢竟,這叫量子力學,不是隨機力學。普朗克可以通過假設離散的能量狀態來解決黑體輻射問題。玻爾假設氫原子中的電子軌道是一個離散模駐波,導出了裡德堡公式。  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是量子粒子作為波處理的自然產物。海森堡測不準原理最後被一些人定性為量子力學的內在屬性。
  • 關於量子力學幾大問題的解答:量子不是粒子,而是一種物理概念
    答:量子力學是一門研究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理論,研究對象(微觀粒子)包括:分子、原子、原子核、基本粒子(光子、夸克、電子、中微子等),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礎之一,經典力學是主要解釋宏觀低速物質的運動規律,相對論是主要解釋宏觀高速世界物質的運動規律,量子力學主要解釋微觀世界粒子的運動規律。
  • 物理教育-量子力學(9)
    原子物理和化學任何物質的化學特性,均是由其原子和分子的電子結構所決定的。
  • 量子力學
    量子力學(英語:quantum mechanics;或稱量子論)是描述微觀物質(原子、亞原子粒子)行為的物理學理論,量子力學是我們理解除萬有引力之外的所有基本力(電磁相互作用、強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