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豬肉股投資三因子 周期股的階段投資特點

2021-01-10 金融界

來源:證券市場周刊

作者:塗松

豬價、出欄數量、出欄均重是影響豬肉板塊投資的三個核心因子,其間又有各種因素影響,需要充分而均衡地考慮清楚,才能判斷板塊中的投資機會。

這輪豬周期行情在2018年年底開始爆發,本質是周期底部預期反轉+非洲豬瘟的加強去化因素+極度低的板塊估值+禁運造成的豬販子偷運豬散播瘟疫造成的股價大幅上揚。

然而,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周期投資機會,而是周期+成長的投資機會,大部分豬肉股有著不錯的成長性,所以應該稱為史詩級超級豬周期。

周期股的階段投資特點

周期投資的第一階段為預期階段,這一階段會忽視一些缺點而進行對未來空間想像力的瘋狂拉升,而這一階段的預期拉升疊加著一季度流動性的復甦,進行了溢價。

本質預期也是按照未來「利潤」作為錨定,但在中間這幾個月非洲豬瘟疫情不斷加重,讓「利潤」變的不怎麼可靠,所以板塊基本進行了大半年的調整。

豬肉股要釋放利潤,當然是豬價、出欄數量、出欄體重的乘和,缺一不可,有了這三項因子才能得出答案,缺少中間任何一個因子,那麼「利潤」的前提假設都會化為烏有。

中間疫情造成的三因子中任何一個出問題,那麼該股票的估值錨定公式基本算塌陷了,對於一個未來沒確定性,而且炒高了的股票,市場會不會用腳投票?即使它未來能變得有確定性,市場資金再買回來就是了,追求確定性的資金會在失去確定性「利潤」這一錨定因素的時間段而選擇離場。

周期投資三部曲的第二步,是價格的爆發帶動股價的抬升,那為什麼在這輪豬周期不管用?起初投資者是擔心價格起不來,但現在超預期了還是一灘死水,為什麼?

還是來拆分一下普通周期股第二階段的投資模式,理論上來說,價格爆發帶動股價抬升是必然的,非洲豬瘟的幹擾不斷加強,讓產量這個在其他周期股裡的定量因素變得不定量,而且豬肉的定量分為出欄量與出欄均重,因豬瘟提前出欄清場或者母豬受損,又把這個因素的兩個因子擊碎了。那麼豬價再高,如果沒豬了,X與Y的乘和就急劇縮小,小於當前股價的內在價值,股價還會漲嗎?

周期投資三部曲的利潤釋放,毫無疑問是存在的,是不可逆的。別看有的股現在股價一灘死水,只要能證明三要素的因子存在,那麼就會進行估值修復,但絕對不是拿計算器點點那麼簡單。

影響投資的三因子分析

下面深度解剖影響因素:豬價、出欄數量、出欄均重。

先談豬價,其影響因素非常之複雜,有疫苗因素幹擾、疫情因素幹擾、市場對高價政府壓制的擔憂、貿易戰的幹擾、豬價高了抑制消費的幹擾、其他肉類代替的幹擾、豬周期長度不可持續的幹擾、國外各種進口豬牛雞羊肉的幹擾、屠宰場與國庫收儲放肉周期節奏、民間豬肉囤積動作、炒豬團隊的幹涉、養殖戶在當下行情主觀因素對豬肉均重的控制與拋售節奏、三元配種後PSY的下降幅度、死淘率的升降、季節風俗的需求等等。

是不是有點眼花繚亂?

如果只選中間幾種因素,那麼就非常不專業,甚至很教條,如果選中了這些因素,那麼100個腦子都不夠用。既然這麼複雜,那麼就選擇模糊的正確,做一個大致的毛估,再跟隨每個階段母豬、種豬數量、均重進行跟蹤就好,這些數據都很公開,每個人都能用大致的判斷。

母豬數量決定未來10個月的肥豬數量,再加上均重與生產效率的影響做個大致的動態平衡就行,重要的因素是周期的長度而不是高度。很明顯,2020年會更缺豬,現在產能去化還沒見底,擔憂豬價因素真的是多餘之舉,而且這個數據有部分失真,真實缺口應該更大。就算疫苗能在2020年出來,產能恢復最樂觀也至少要到2021年年末了。

而周期高度比較有效的部分是未來能夠進行複製的部分,如果價格漲到60元/公斤、100/公斤,未來下輪豬周期能複製嗎?顯然不可能,所以這部分的估值計算成一次性經營收益都行,估值溢價極低。

豬價因素是市場爭議比較大,但應該是最應該忽略的一個因素。畢竟周期股的投資邏輯在年初被流動性復甦推動下,在四月份基本就結束了。

下面來談談出欄數量,這是最重點的因素之一,許多投資者根據公司公布能繁殖母豬數量×PSY,計算器一點,就把它算進出欄數量了,這裡誤區與預期差是非常大的,這也是未來取得超額收益的唯一途徑。

一隻豬要完整的、在適合的重量出欄因素是什麼?難道只有母豬數量就能產生仔豬並育肥成功嗎?

溫氏股份目前存欄母豬最多,高達140萬頭,但它也只敢說2020年2000萬頭出欄的目標,折合下全產能利用PSY才14多,那麼其他企業直接乘24、25就可以得出出欄量了?大錯特錯。

出欄比較重要的要素為土地、管理人才、資金、母豬、防疫能力。

這五個要素的乘和決定了出欄數量這個因子的確定度。比如土地、場子,沒土地建養殖場,有100萬頭母豬,1000萬產能的場子,就算生產效率高達28、30,那麼也只能有1000萬出欄的豬出來,而不是依照紙面2800萬產能或3000萬產能,所以投資豬肉股票,要打開資產負債表看看在建工程與固定資產的轉固情況,看看公司擴張計劃有沒有在實施,公司目前可用產能場子有多少,每個場子每年能運轉兩次育肥,那麼在當年3月後建成的也只能算一半的產能。

再如,管理人才。有豬場、有母豬了,假如現在規模10萬頭,那麼變成100萬頭要不要招人?每個公司的管理效率不同,母豬場管理人數都差不多,那麼育肥場的管理人數差別就大了,比如工業一體化的人均管理豬數就遠遠少於農戶合作,未來企業都要瘋狂擴產能,每年畢業的農業專業大學生就這麼多,能全部實現嗎?肯定是此消彼長的過程,哪家公司激勵好,工資水平高,就會挖其他公司的人,把自己投資的養殖公司技術與生產人員進行推算可養產能,然後再看公司未來的招人計劃,才能推算判斷能養多少豬。難不成在A公司豬場工作的人兼職在B公司豬場?或者一個人能管100頭,產能多了還能管1000頭?是哪吒都不行。

還有資金,養豬是重投入,沒錢可不行,打開各公司資產負債表看看,再看看背後集團力量,有沒有錢去進行拿地、招人、建設,沒錢說口號就是空頭支票。

然後有手持計算器的投資者說,明後年能賺很多錢,最不缺的就是錢,問題來了,拿地、建豬場、招人、裝豬這些時間都一年多了,賺到的錢真的能轉化為這兩年的產能嗎?恐怕轉化為產能的時候養豬都開始虧錢了,然後還不盡的債務,更加拖垮加重資產負債表的負擔。

至於母豬數量,這個大家都知道,重點要注意母豬的性能,全是三元配種的話,則大大降低生產效率。

注意了,這裡的預期差是祖代豬與曾祖代數量,種豬擴繁係數是7,曾祖代也是7,想想一年能出多少母豬吧。

還有防疫能力,這個可以看看存貨周轉天數,正常在180天左右,少了就是提前出豬了。防疫設施投入大的,隔離效果自然會好,新建的肯定比舊場改造的要棒,舊場改造的錢都可以建新廠了。還是歸結兩點,錢與管理能力。管理能力低下的公司,就別關注了。

總結,這五點因素是構成生豬出欄的必要條件,缺一都不可,任何5個數相乘,中間有個負數,最後乘和都是負數。

三因子中,最後是出欄均重,其實這和公司自身的周轉周期有關,並不是越大越好,如果一年可以輪轉兩次的豬場,養成大豬了,那麼只能用一次咋辦?那半年養的出欄數量可就計入2021年的出欄了,資本市場會用腳投票的。

所以,目前對比一下豬肉板塊內的股票,哪些符合這些要求,哪些不符合,自然一眼就能看到。

相關焦點

  • 量化價值投資策略:結合不同因子鑑別真假價值股
    文章主要使用兩部分數據:因子數據和個股數據。2. 因子收益率數據來源於Ken French網頁,時間段為1926年-2015年。3. 對於個股數據,選取的樣本公司為羅素3000指數的權重股,基礎會計數據和價格來自於Factset,且對基礎會計數據1%以外的極端值進行縮尾處理,時間區間為2002年-2014年。
  • 券商唱多公私募看好 周期股將引領明年躁動行情?
    近期周期股表現強勢,鋼鐵、建築材料等板塊輪番領漲,多家券商均在研報中指出,周期有望攜手成長,成為近期反彈的主線,並引領2020年春季的躁動行情。多位公私募基金經理也對中證君表示,看好周期股表現,認為周期板塊是明年最重要的投資機會之一,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
  • 估值低而盈利將改善 機構看好明年周期股行情
    來源:中國證券報原標題 機構看好明年周期股行情□本報記者 萬宇 近期周期股表現強勢,本周鋼鐵、建築材料等周期板塊領漲申萬一級行業。機構人士指出,從估值角度看,大多數周期類板塊性價比和安全性相對較高。展望2020年,周期性行業盈利有望大幅改善,周期板塊中已經經歷過總需求下滑壓力測試的低估值、高分紅的周期龍頭企業將較好匹配理財替代、險資配置等增量資金需求,或是明年最重要的投資機會之一。估值處於歷史底部區域本周,A股市場周期股與科技股「搭臺唱戲」。
  • 基金經理投資筆記|科技指數投資的正確姿勢
    由此,我們很容易得到三個結論:(1)創新100指數是科技股代表指數之一;(2)相較於「TMT」指數覆蓋範圍較廣,因此是「泛科技」概念;(3)指數選擇研發投入佔比高、行業代表性強的公司(根據市值、營收佔比、毛利率綜合打分),即選股偏於行業龍頭公司。 事實上,相較於寬基和行業指數,很多另類指數的投資定位本身就具有「複雜且難認知」的特點,對於編制規則的梳理和分析很難直接指導指數的投資應用。
  • 周期股是否將是下一個寵兒?
    對此航長投資研究部在接受私募排排網採訪時表示,周期股近期的爆發主要原因是前期滯漲,資金從高位的醫藥、消費、科技調倉出來後沒有很好的去處,適逢周期股前期滯漲,估值處於歷史低位,能夠滿足投資者對於持倉的安全感。
  • 但斌:今年是踐行價值投資、逆向投資最好的年代
    ,買賣房產帶來高額回報,相比之下,未來十幾年最好的投資就是股票、基金等權益類投資。牛熊輪迴是客觀規律,19年初開始的牛市仍在途中,目前處於資金面和基本面雙輪驅動階段。中短期而言,後周期的金融更優,中長期主線仍是代表轉型升級的科技。  國泰君安證券表示,信用債違約是震蕩格局的插曲,維持3100-3500點震蕩格局觀點不變。
  • 中金:A股市場因子投資十問十答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中金公司研究部 因子投資已經成為資產管理行業重要的投資方式,因子分析的研究方法也已遍布在投資管理中的各個環節。在本文中,我們將聚焦因子投資,通過對十個問題的探索,來嘗試對A股市場因子投資進行梳理。
  • 周期股鐵樹開花?兩大因素促鋼價創新高,鋼鐵股會有春季行情嗎?
    從盤面上看,持續上漲的行業與板塊依舊聚焦周期股,雖然煤炭股出現回調,但是有色、石油等板塊繼續攀升。  周二午後鋼鐵股盤中拉升,西寧特鋼直線漲停,永興材料、攀鋼釩鈦、久立特材、安陽鋼鐵、武進不鏽、寶鋼股份等紛紛跟漲。截至收盤,中信鋼鐵指數收漲1.05%,在11月份以來的17個交易日裡,鋼鐵指數持續上行,累計漲幅達到18.03%。
  • 巴菲特建倉醫藥股,投資生物醫藥的機會在哪裡?
    截至9月30日,伯克希爾公司的投資組合中共有49隻股票,累計價值2288.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5萬億元。投資組合中科技股佔49.93%,金融服務業佔27.10%,消費行業佔13.29%。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巴菲特增持了2130萬股艾伯維、3000萬股百時美施貴寶、2240萬股默克和370萬股輝瑞股票,增持後,醫藥目前是其第四大持倉板塊,僅次於科技、金融和消費。
  • 《2020中概股投資價值報告》:跟誰學榮獲「2020年中概股最具投資...
    來源:證券日報旌鑫日前,由《巴倫周刊》中文版、《財經》雜誌、老虎證券共同主辦的「美國大選後中概股的機遇與挑戰」論壇於北京成功舉辦。在該論壇上,三方聯合發布了《2020年中概股投資價值報告》。報告中,在線教育中概股跟誰學(GSX.US)榮獲「2020年中概股最具投資價值」獎,在多個榜單均排名前列。該榜單的產生過程,以公開市場數據為基礎進行量化統計,對以美國為主要上市目的地,仍在交易的236隻中國內地公司股票,進行指數化評分。計算模型中包括公司規模、股價回報、成交熱度、公司質量和投資者關注度五個維度的量化指標。
  • 到底什麼是多因子量化投資?
    事實上,股票量化投資的重要模型是經濟/金融學家創造和發展的。以在A股中大行其道的多因子模型為例,1993年Eugene F. Fama和Kenneth R. French發表了三因子模型,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多因子模型,他們認為股票市值、帳面市值比和市場風險3個因子可以顯著地解釋股票價格的變動。Fama的學生Clifford S.
  • 在歐美股市遭遇業績滑鐵盧 全球量化投資機構加碼中國市場
    近日,法國量化投資機構邁德瑞投資在中國基金業協會完成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登記。   此前,美國量化投資巨頭城堡基金(Citadel)在新加坡新開設辦公室,擬增加對中國市場的投資額。   由於今年量化投資基金在歐美金融市場遭遇業績滑鐵盧,其量化投資與量化對衝策略能否在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存在諸多變數。
  • 徐楊:因子投資基金如何賺錢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徐楊 因子策略的開端,要從Fama-French 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上提出三因子模型說起,其在原有的市場因子Beta上,加上市值因子SMB和帳面市值比因子HML,指出Beta不能完全解釋不同股票回報率的差異,所以還應考慮上市公司的市值、帳面市值比、市盈率的差異。
  • 基金經理界的一股清流!同泰基金沈莉:為成長股投資正名,堅守CAN...
    「這幾年,價值投資深入人心,成長股投資的聲音,反而被淹沒了」沈莉說,「站在這個節點,在A股市場,如何從專業的角度引導大眾投資成長股,為高科技企業融資便利,同時使大眾享受成長股的高收益,也許是我們這一代的成長股投資選手的「使命必達」」在這個價值投資成為普世投資觀的年代,沈莉為成長股投資正名,堅守CANSLIM法則。
  • 深度回訪富國基金李元博:成長股投資中的「翻石頭人」
    來源:點拾投資導讀:2019年底,我們對李元博做過一次訪談,當時李元博和我們分享了自己的價值趨勢投資框架,這個框架已經超越了傳統的科技股投資,幫助他拓展到不同行業的成長股。2020年過半,我們回訪了李元博,聽聽他在今年的市場中有沒有對框架進行一些迭代。果然,李元博在投資框架中又增加了宏觀因子,讓這套框架能更好把握市場的估值波動。
  • 科技股依舊是投資主線,5G、晶片ETF或是最佳投資方式?
    好消息是,滬指最高觸及3465.73點,突破7月小牛市的階段高點,刷新2018年2月以來新高。「壞消息」是,個股並非普漲,更多像是指數行情,實際賺錢效應一般。更讓人摸不到頭腦的是,撬動大盤上漲的要麼是「煤飛色舞」,要麼是大金融,此前大熱的科技股仿佛休眠了一樣。市場的風格變換是正常的,問題的關鍵是,科技股是就此步入熊市,還是能夠演繹王者歸來?
  • 養豬大戶唐人神董事長稱豬肉可能跌到5/公斤 豬肉股驚了
    豬肉股驚了最近,豬又「火」了,因為有人預言它要從天上跌落到地上。今年以來,今年豬價一路飆升超36元/公斤,樂壞了一眾養豬大戶們。但近日,養豬大戶唐人神董事長陶一山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採訪時卻悲觀認為,「目前生豬產能將過剩,2年後豬肉將跌破10元/公斤,甚至跌倒4-5元。」
  • 周期股只能做短線 否則將成接盤...
    來源:金融界網站作者:中產投資周一兩市全線上漲,滬指漲逾1%站上3400點,創業板表現依然偏弱,創業板綜指僅上漲0.22%。雖然今日大盤上漲,但力度並不強,不能算是真正的變盤。主板的強勢主要是受到銀行股、周期股的帶動。不過它們的上漲只不過是估值修復和補漲。銀行股7月見頂後V型反轉大跌,此後一直震蕩,近期的上漲只能算是補漲。近期有色、煤炭等周期股持續上漲,不過這也只是補漲而已。這輪為期兩年的上漲行情主線是科技股和白馬股,而周期股是相對滯漲的。近期資金是利用經濟數據的利好以及疫苗的消息炒作經濟復甦預期。
  • 如何從宏觀的角度甄選值得投資的「醫藥股」?
    那麼,醫藥股是不是真的不如白酒股?其實並不是。從正常的邏輯來說,人類可以不喝酒,但是卻不能不看病。所以,在剛需來說,醫藥股明顯強於白酒板塊,但是為什麼醫藥股卻沒有走出白酒股的靚麗走勢呢?兩個原因,醫藥股要比白酒股更加複雜,在市場不明朗的情況下,投資者更傾向於簡單的白酒板塊。其次,醫藥行業正在經歷深度的改革,不確定性比較大。這種情況,投資者也會傾向於安全邊際更高的白酒板塊。
  • 價值投資過程中個人投資體系的涅槃與重生
    個人投資經歷:第一階段:2005年—2008年初入股市,懵懵懂懂,大概只是看些股評,買了三隻股票,沒有股市經驗和投資體系。當時我做了反思,因為當時茅臺市盈率大概是30倍左右,按照我當時的投資體系,我是很難下手的。但茅臺的報表的確給我太震撼了,太優秀了,A股可能找不到這麼優秀的標的,所以當時就買了300股,沒想到這300股讓我在熊市有了盈利。2014年根據自己的兩條投資主邏輯,加倉茅臺與融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