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援藏教師李鵬和學生們。受訪者供圖
拉薩的4月,雲朵稀稀落落地飄在空中,太陽曬得人喘不過氣來。
這是33歲的數學教師李鵬援藏的第9個月,他來自北京市東鐵營一中。1米7個頭的他穿著一件藍色衝鋒衣,頭髮稍有些凌亂,臉龐也泛出高原特有的黝黑色。
在拉薩市北京實驗中學多位校領導的介紹中,李鵬的名字,已成為拉薩北京實驗中學數學教學的一個符號。
在這個連走路和呼吸都要放慢節奏的城市,藏族少年的數學成績也比北京慢出一大截。
2015年8月,從北京趕來後,李鵬開展了一場數學教學試驗,推著這些少年將高中數學的成績不斷提高。
課前一支歌讓學生不再犯困
4月27日下午,拉薩北京實驗中學。穿著黑白混色校服的藏族少年站在操場上,汗水從黑紅色的臉頰流過,他們正為第二天的運動會做著最後的準備。
下午4時20分左右,學生陸續回到教室。這時,李鵬已將電腦和投影儀打開,站在教室裡等候。
由他擔任數學老師的兩個班級,可以享受「課前一支歌」的特殊待遇。在海拔3600多米的拉薩教育城,這樣的形式非常少見。
和學生寒暄幾句後,李鵬打開一支MV,歌曲的名字是「逆風飛翔」。這是他們的唱K時間。
跟著MV和李鵬的歌聲,學生們用略帶西藏口音的聲調,一起唱起這首歌。「親愛的寶貝,有我陪著你,鼓起勇氣,拋開傷心。因為青春,就該好好闖一闖……」
李鵬對新京報記者說,經常在課堂上唱的歌曲還有筷子兄弟的《父親》、安琥的《天使的翅膀》。
「他們最愛唱《天亮了》,誰過生日的話還可以點歌。」
這也成為李鵬開創的第一個教學方法。
提起李鵬的課,藏族學生德慶加措一連說了好幾個喜歡。「上課的時候我們容易犯困,老師就讓我們在每節課課前都要唱一支歌。」
曲罷。40分鐘左右的教學時間裡,李鵬在課堂上先後出了5道題。
每道題的教學環節是:學生主動站起來回答、李鵬在教室內走動並指導學生、和學生一起分析這道題的正確解答過程、學生把原題修改得到另一道題並解答。
坐在課堂上的新京報記者發現,在這節排在體育課後的數學課上,沒一個學生睡覺。每個題目拋出後,都有學生主動起身答題。
這在李鵬來之前不可想像。
多位老師介紹,在西藏,數學是最難教的課程之一,學生的數學成績普遍較差。李鵬也記得,剛到西藏時,有的高中生連一元一次方程都解不了,還有的甚至連負一減一都還不會算。
藏族學生貢覺貢嘎回憶說,以前的數學課就是講課,沒人主動起來回答問題,學得迷迷糊糊的。
教齡4年的李鵬坦言,來藏後明顯感到落差,這裡的孩子基礎知識太薄弱,而且很多已對數學麻木,根本就不想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