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難求的發現?生活在恐龍時代的龐然大物

2020-12-03 博科園
博科園-科學科普|求贊 求關注

一隻體型巨大、行動遲緩的野獸行走在古老的歐洲大陸上。它以草為食,有大象那麼大。但它並非恐龍……

Lisowicia bojani。圖片:KAROLINA SUCHAN-OKULSKA在古生物學的課堂上,你會聽到這樣一個故事:」在2.4億年前到2億年前的三疊紀晚期,隨著恐龍的崛起和體型的壯大,早期哺乳動物和它們的近親都只能對其避而遠之。「但是,一篇發表於《科學》期刊上的論文給這則簡單的故事潑了一盆冷水。因為,研究人員發現了一種神奇的新物種,它有著像犀牛一樣的體型,像烏龜一樣的嘴,以及比肩非洲象的體重(約9噸)。

古生物學家認為,這種驚奇的生物為審視恐龍時代的開端提供了新的視角。愛丁堡大學的脊椎動物古生物學家Stephen Brusatte驚嘆道:「誰能想到在一些最早的恐龍身旁,還生活著這樣一種像大象般的巨型哺乳動物的表親?新發現表明,那種曾有利於巨型恐龍的進化力量也在其他生靈上發揮了同樣的作用。」

波蘭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Tomasz Sulej與同事Jerzy Dzik,以及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的古生物學家Grzegorz Niedwiedzki,在一個陶土坑內發現了這些新的化石。這個土坑位于波蘭南部的一個名為Lisowice的小村莊,距離克拉科夫市約100公裡。人們曾一度為了制磚而開採這個陶土坑。2006年,研究人員得到消息,有人在那裡發現了一些骨頭碎片。當第一次前往探尋時,他們只用了不到15分鐘就發現了化石;在11年的野外工作中,他們挖掘出了1000多塊骨頭。他們認為,這片地區是三疊紀晚期的河流沉積。

這塊不完整的骨化石屬於一種遠古的食草動物,名為二齒獸(dicynodont),意為「兩顆狗牙」,指代的是上頜特有的長牙,就像是特大號的犬齒。除了上頜的這兩顆長牙之外,雙齒獸幾乎沒有牙齒,它的嘴成角鉤狀,就像現代的海龜那樣。它們屬於合弓綱(一類大型的進化群的總稱,包含羊膜動物中所有與哺乳動物相近的物種)的一部分,我們的哺乳動物祖先也被包括在合弓綱內。二齒獸進化出了一系列驚人的能力:一是能像現代鼴鼠一樣打洞,二是它們是已知最早在生活樹上的脊椎動物。它們有些體重可重約1.5噸,像如今的河馬一般大。它們是從二疊紀中期到三疊紀中期(即從2.7億年前到2.4億年前這段時間內),數量最多、種類最多的陸生動物。

起初,挖掘到新化石的研究人員並沒有立刻辨認出這是什麼物種,部分原因是它太大了,Sulej說:「我們最初以為這是一種蜥腳類動物。」蜥腳類動物是那一時期中已知的最大食草動物,長度可達11米。但通過頭骨碎片和肢骨化石表明,這種動物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年代最近的二齒獸,也是最大的非恐龍陸生四足動物。他們以這個村莊和一位18世紀的比較解剖學家Ludwig Heinrich Bojanus的名字將它命名為Lisowicia bojani;據研究人員估計,它在活著時曾身長4.5米、高2.6米,這比之前發現的任何二齒獸都要大40%。我們不禁想要知道,二齒獸是如何變得這麼大的?

Lisowicia bojani的骨骼重建。A. 左肱骨俯視圖;B. 左橈骨側視圖;C. 頸椎後位圖;D. 脊椎側視圖;E. 左骨盆(髂骨、恥骨和坐骨)側視圖;F. 左股骨前視圖;G. 左脛骨側視圖;H. 左腓骨內視圖;I. 左尺骨側視圖;J. 左肩胛喙軟骨側視圖;K. 方骨肌和方軛骨後視圖。淺灰色的骨頭代表缺失的部分。圖片:Tomasz Sulej & Grzegorz Niedwiedzki以現代人的眼光來看,大多數二齒獸的姿態似乎有些笨拙:它們的後肢筆直,就像現在的哺乳動物一樣;但它們的前肢會像蜥蜴那樣伸開,肘部彎曲。研究小組認為,由於Lisowicia bojani的上臂骨與肩膀相連,因此它的前腿一定是朝豎直方向伸展的,使得與現代的爬行動物相比它們的姿態更加直立。這種姿勢或許曾有助於它們支撐如此龐大的體重,就像蜥腳類恐龍和現代哺乳動物那樣。但也有人認為,在沒有軟組織的情況下重建姿勢可能會很困難。

Lisowicia bojani的骨骼上缺少出現在大多數二齒獸化石中的一些紋路,這些紋路是骨骼生長放緩時期的標誌。因此這種動物有可能生長得異常迅速,或者到死的時候都還沒有完成生長過程。南非國家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Jennifer Botha-Brink說,考慮到這種生物「著實令人驚嘆」的體型,「它很有可能長得飛快。」她補充說,這種在骨化石中顯示生長放緩的紋路可能隨著骨骼的重塑而消失了,這種情況也出現在今天的大象身上。

研究人員普遍認為,蜥腳類動物長得很大是為了避免被吃掉。Sulej說,這對Lisowicia bojani來說可能也是如此。在Lisowicia bojani的骨層上還發現了一種長5米的食肉動物遺骸(很可能是恐龍的),以及含有二齒獸骨的糞化石。

這一龐然大物讓古生物學家驚嘆不已,Sulej說:「找到如此重要的新物種是一生難求的發現。」研究人員將會在俄羅斯東部和烏克蘭尋找更多的標本。Niedwiedzki說:「一定還有更多在等著我們發現。」是啊,那些長埋於地底的巖石,一次又一次的為我們帶來驚喜。我們忍不住期待,地層下還鎖著多少生命的進化奧秘?

博科園-科學科普|文:原理/principia1687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假如時光倒流|我想去到恐龍時代,體驗一下恐龍的爆音
    年復一年的平淡無奇的生活會慢慢磨損人的熱情,所以其實人是很需要幻想的,可以幻想自己驟得橫財,一夜暴富;幻想自己事業有成,富貴顯達;幻想自己叱吒官場,呼風喚雨……一切美好難求的東西都可以通過幻想輕而易舉的得到,但是同樣的,誰會真的相信顯而易見的幻想?如果真的要幻想,還是可以幻想一下回到過去的,畢竟在科技發達的現代,時光倒流還是大有可為的。科技工作者們,加油!
  • 雷龍(恐龍):生活在遠古時期的龐然大物
    當然,我們今天所說的雷龍,還是指的蜥腳類的恐龍。雷龍,作為恐龍的一種,名字霸道,其身形也是龐大無匹。《現代漢語大詞典》介紹這種生物:「古爬行動物。屬蜥腳類恐龍。體長23 米,重約30噸。頭小,頸和尾都很長。四足行走,以植物為食。化石發現於北美洲侏羅紀晚期地層中。」
  • 又一個鐵證被發現!恐龍時代的水下霸主,棘龍當之無愧|恐龍|棘龍|化石|龍化石|恐龍時代_網易訂閱
    在恐龍時代,霸王龍是最強大的恐龍霸主,甚至可能是地球歷史上出現過的最強陸地生物。
  • 人類竟與恐龍共同生活過……
    這些龐然大物身披厚 厚的「甲冑」,鱗片閃閃發光,爪牙鋒利無比,甚至眼眶上都能長出犄角....它們開始了殘酷的地球霸主爭奪戰。身長達到20餘米的超級巨鱷,飛翔時雙翼帶著旋風的戈氏鳥,殘忍狡詐的霸王龍....最後,恐龍家族憑藉著身體上的優勢,成了地球上的主宰。在這殺機四伏的歲月,可有人類的一席之地?
  • 「恐龍時代」到底是什麼時候?這幾個時間點你不能不知道
    這幾個時間點你不能不知道曾幾何時,我們在看電影的時候在影片中發現了龐然大物恐龍的身影,尤其是《侏羅紀世界》系列的電影中,幾乎滿地都是恐龍,不過可惜的是,我們也只能在影視劇中才能看到恐龍,因為恐龍這種巨大的生物,早已在地球上滅絕,而且在遠古時代就已經滅絕。恐龍生長的時代,我們稱為「恐龍時代」,那麼「恐龍」時代到底是什麼時候呢?我們且往下看。
  • 當彈鋼琴敗給了彈棉花,時代的審美之殤會不會讓我們重回恐龍時代
    那些龐然大物行走在地球上,威武、霸氣。它們走過了兩億多年,期間不斷進化,不斷演變,直至不明原因的謝幕,物種走向了終結。但是整部書169頁,介紹了不同時期的恐龍,這些恐龍無論怎麼進化始終逃不離弱肉強食的宿命。在這種競爭模式下肉食恐龍越來越強悍,而植食恐龍和雜食恐龍為了逃避被吞噬的命運,就拼命往大長,所以我們看到的體型龐大的恐龍往往並不是肉食恐龍。
  • 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代的淡水怪獸,現在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在淡水裡,一樣也存在著龐然大物,今天就來說一說淡水中最大的淡水魚。可怕的是這種魚的繁衍能力相當的驚人,一次性可產出60萬到400萬可魚卵,而且鰉魚是一種歷史悠久的生物,曾經它們和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所以鰉魚又被稱為生物中的活化石,但是由於人類的過度捕捉,鰉魚的數量已經急劇的減少,已面臨著滅絕的危險。
  • 中生代的食草恐龍巨怪:侏羅紀時代的霸主統治者
    蜥腳類恐龍是侏羅紀時代的統治者,它們從三疊紀晚期陸續出現在地球上,然後隨著物種進化,它們的體型越來越大,在侏羅紀時期,蜥腳類恐龍已經成為龐然大物,這種生物在白堊紀時期開始衰敗,最終滅絕。
  • 古老隧道發現神秘壁畫,刻著古人類飼養恐龍。
    古老隧道發現神秘壁畫,刻著人類飼養恐龍,史前文明可能真的存在,人類的文明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了,在我們的印象裡一直都是人類來統治這個地球的,但其實在更早以前還有其它生物統治著這個世界,例如恐龍,恐龍的體型是非常巨大的,並且殺傷力還很強,於是它們憑藉著超強的殺傷力成為了這個世界的霸主,雖然它們的智商可能不如我們人類,但它們的戰鬥力卻可以分分鐘秒殺我們,雖然我們現在有先進的武器
  • 科學家發現新型迷你恐龍 系雜食性恐龍體長1米
    科學家發現新型迷你恐龍 系雜食性恐龍體長1米  11月19日消息,據悉,在委內瑞拉,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新型恐龍。與絕大多數的龐然大物不同的是,這種這種恐龍身長僅1米,大約在三疊紀時期(公元前2.03億年至公元前1.08億年)滅亡。
  • 恐龍體型那麼巨大,怎麼在陸地上生活的?其實水裡才是它真正的家
    恐龍是地球生物史上出現過的龐然大物,很多種恐龍都比如今的大象的個頭還要大,特別是蜥腳目中的梁龍類和泰坦龍類,比如震龍、阿根廷龍、易碎雙腔龍等,其身軀動輒幾十米長,有的體重達100多噸,比十頭大象還重,比一輛重型坦克還重不少,這麼巨大的恐龍是如何在陸地上生活的呢?比如它們的腿如何支撐起巨大的身軀?如何站立和行走?
  • 恐龍之後的最大陸生巨獸,體重堪比四頭大象,就曾生活在我國
    恐龍滅絕之後,地球上出現過的最大的動物就是藍鯨了,不過這傢伙生活在海洋中,而在陸地上的最大者,可不是如今的大象,而是一種犀牛,但比如今的大象大得多,且主要生活地區是在我國,這種動物就是天山副巨犀了。
  • 我們現在看到的恐龍,並不是真實的,復活恐龍為何難以實現?
    大多數人對恐龍形象的認知都是來自於一些影視作品,這些恐龍的形象都是根據考古學家對於恐龍化石的了解,通過3d圖像對其進行的還原。那麼考古學家是如何通過這些破敗的化石還原恐龍形象的呢?在世界各地所出土的恐龍化石當中,大多數都不完整,因為時代太過於久遠,只剩下了恐龍的殘骸而已,也給恐龍的還原增加了不少難度。
  • 考古發現恐龍時代巨大鳥類
    古生物學家在哈薩克斯坦發現了一種遠古大鳥
  • 恐龍的體態差別為何那麼大?有的會飛有的會遊,其實很多不是恐龍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存在過恐龍這類動物,它們是生活在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等時代中的爬行動物,其中有很多都是龐然大物,但是細心的朋友應該會注意到,其實恐龍的形態差別很大,比如霸王龍使用兩隻強健的後肢走路,是兩腳行走的動物,前肢很小,並不輔助行走,而梁龍、腕龍等恐龍卻用四腳走路,而且四肢和軀體都非常粗壯;霸王龍的脖子粗短,而腕龍和梁龍的脖子細長;還有體型相對較小的四肢行走的三角龍
  • 恐龍時代最恐怖10大霸主,誰才是最恐怖的哪個?
    恐龍是遠古時代的龐然大物,隨著地球環境氣候的變化,恐龍物種也在不斷的進化,一部分恐龍向鳥類過渡,這些恐龍有羽物種見證了恐龍過渡的歷程,下面是盤點的考古發現的十大寶貴恐龍有羽物種。1、千禧中國鳥龍(Microraptor gui)千禧中國鳥龍是1999年挖掘發現的,它是發現的第五種長有羽毛的恐龍,結構解剖研究顯示這種恐龍長有顎,其中包含溝槽狀的尖牙,暗示著它們可能是第一種已知有毒恐龍。它的體長大約1米長,生活在1.25億年前,可能主要以小型鳥類為食。
  • 亞洲最小的恐龍被發現,如同一隻雞大小,性格卻殘暴酷愛吃肉
    如今,恐龍早已成為人類最熟悉的史前動物,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也認定在人類出現之前,恐龍曾經作為地球的主人統治地球長達1.6億年的時間。在恐龍生活的時代,地球處於富氧環境,所以恐龍的外型都很大,對於人類來說,恐龍絕對可以算得上龐然大物了,矯健的四肢、長長的尾巴、龐大的身軀就是我們對於恐龍的基本認識。
  •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
    恐龍是食草還是食肉,科學家是如何判斷的?復活恐龍能實現嗎?大多數人對恐龍形象的認知都是來自於一些影視作品,這些恐龍的形象都是根據考古學家對於恐龍化石的了解,通過3d圖像對其進行的還原。那麼考古學家是如何通過這些破敗的化石還原恐龍形象的呢?
  • 翱翔天際的龐然大物
    實際上,地質歷史上仍存在著一些可以飛行的龐然大物,沒有天敵,曾經統治過一片天空。我們可以用將今論古的思想去思考下面幾位龐然大物是如何翱翔天空的。最早的諾氏風神翼龍化石發現於1971年德州大彎曲國家公園的Javelina地層,化石發現時還帶有部分翼膜,翼展達10米。與現代人類相比簡直是巨人般的存在。風神翼龍是一種沒有牙齒的翼龍,所以在生活習性方面,翼龍也應該是以捕魚為業,還是整個生吞的那種,也不排除翼龍存在食腐的可能。
  • 考古新發現!恐鱷曾稱霸地球,比同時期恐龍更大,和公交車一樣長
    一項新的科學研究進一步揭示了「恐鱷」這個龐然大物,它們曾在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地方四處遊蕩,用它們那香蕉大小般的牙齒捕食其他物種的恐龍。研究人員發現,恐鱷來自北美白堊紀晚期巨型鱷魚的一個家族譜系,它們的長度幾乎能和城市裡行駛的公交車一樣長,它們有的可以長到33英尺(約10米)長。 該研究的合著者科塞特博士在宣布研究結果的新聞發布會上說:「由於恐鱷的體形極為巨大,它們也一定嚇到過來水邊喝水的其他恐龍。」直到現在,人們還不知道這種動物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