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玩耍居然比人工智慧還高級?人腦比機器高級在哪裡?

2020-08-28 小小神經元

「原創文章,​首發於公眾號「小小神經元」,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近年來,人工智慧,即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這個話題非常火。在大量的電影作品中,人工智慧屢見不鮮,比如很多80、90後很熟悉的電影《終結者》、《黑客帝國》系列,威爾史密斯演的《我是傳奇》和近兩年來也非常熱門的美劇《西部世界》,無不描繪出人工智慧強大而令人震撼的學習能力。

最開始,計算機還沒有達到自主進行學習的程度,只是按照人類輸入的算法進行運作,致使很多人覺得計算機只是做出規律的運算,沒辦法呈現和創意相關的運算。

但近幾年,計算機的發展還是讓人讚嘆不已。比如作為圍棋國家二級運動員的柯潔,輸給了叫做阿爾法Go(圍棋的英文單詞也是「Go」)的機器人。不僅僅會下圍棋,人工智慧還在撲克和Atari Arcade Classics等複雜遊戲中已達到超人類水平。

這些AI成功故事的背後都有一個稱為「深度強化學習」的算法(algorithm),該算法將神經網絡建模與從獎勵和懲罰中學習的過程結合起來。在遊戲中訓練過程中,機器在不斷學習,每當機器贏一局,獲得積分或到下一輪時,便會獲得獎勵。

「人工智慧」這個概念分為「人工」「智能」,人工就是人類創造的硬體、軟體等,而智能就複雜的多,包括了思維、意識、自我,這些關乎人類心理學的內容,本來就很抽象和神秘,更別提現在我們要把這些東西裝進鋼和鐵的大腦中了。

現實世界中的人類一直在解決複雜環境中的問題。比如從遠古時期,學習打獵,到後來的農業耕種,再是藝術的產生,人類無不用其智慧去產生文明的結晶。

雖然人工智慧AI已經在某些比賽中贏了人類,可是,人工智慧和真正的人類智能還有不少距離。而兒童的玩耍比人工智慧要高級的得多,在玩耍過程中兒童的快速發展和學習也是人工智慧所無法想像的,這是為什麼呢?

孩子能更好的處理「不確定性」

我們先來看看人類大腦在出生的頭幾年經歷了什麼。剛出生的那幾年,我們從簡單的模仿到給出自己自發性的反應,到底是什麼激勵了孩子們互相玩耍、在實驗室和真實世界探索?

我們世界的某些方面將永遠無法預測,而相比機器,兒童能更好地在這無法預測的環境下學習。許多實驗室研究發現孩子們會基於環境中最不確定的內容,從而引導自己的探索。但是,在現實世界中,AI永遠是在確定性的結果上進行學習,一個程序式的AI以不確定性為導向的探索可能會失敗。

例如,讓一個被動輸入程序和代碼的機器人解讀環境中的不確定因素,很有可能會陷入困境,比如無法解讀破碎電視上的雪花屏幕,被一系列始終無法預測和令人出奇的模式所困擾。即使現在機器翻譯已經不足為奇了,但是機器人還是沒辦法像人工翻譯一樣掌握不同語言中的精髓。當機器人聽到人類的所謂的笑話時,運算核就會嘀咕,「這個梗到底是什麼」。

而人類的小孩不會在新的情境中卡住,相反,孩子們甚至可以主動和複雜的外部刺激互動。雖然情境並非完全可預測,但孩子還能從中學習、提問,來得到反饋。

孩子的內在動力是關鍵

除了天生有動力去了解他們的不確定環境外,孩子們還非常有動力,通過控制他們自己的行為來控制環境,所以你能看到孩子們十分熱衷於弄出很大的聲響。這些聲響在他們看來,都是環境給予他們反饋的聲音。

比如,嬰幼兒在玩耍時通常會做出一些看起來似乎毫無目的的行為:將手指或腳趾放在嘴裡,將物體撞在桌子上,或者堆放或撞倒障礙物。然而,通過上述玩耍行為,嬰兒可以從他們自己的動作和他們看到、聽到和感受到的變化中學習如何控制和改變環境中。

實驗室研究表明,嬰幼兒偏愛那些依自己行為而變化的玩耍情景。孩子會被可以施加控制的玩具所吸引,比如用自己的手拿起一個玩偶,這讓他們體會到了「控制」感,加強了孩子們玩耍的內在動力。這樣投入-產出模式的學習和目標導向的行為,都為至關重要的認知過程提供了基礎。

這就是為什麼每個家長都會經歷孩子一天問「十萬個為什麼」的階段,問出的問題都是孩子內在動力的體現。內在動力也是孩子成長和學習的關鍵,因此保留孩子的好奇心對他們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對於AI人工智慧而言,這種「控制」感,以及隨之而來的內在動力,則難以探究和定義,也是計算機領域的學者們特別關注的問題。

將人類的內在動力植入AI

發展心理學家提出人類學習受到內在動機的支撐,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是指做某事的內心驅動力,與獎勵無關,是人類從出生就自帶的。同時對好奇心和主動性的研究——理解和影響自己環境的驅動力,能夠為指導兒童玩耍和探索提供理論方向,並且加速他們的學習。

近些年,越多越多的AI科學家發現,發展科學對兒童學習方式的深入研究可能是建立AI處理器的關鍵,這樣AI處理器就可以在沒有明確獎勵的情況下學習。

研究發現也表明,探索內在動力,比如好奇心、孩子玩耍中的情境處理驅動力,是發展人工智慧的關鍵過程。除了內在動力外,研究兒童認知能力發展的其他特徵,例如重新激活睡眠中的先前經歷、靈活運用不同的學習策略以及監測和推斷他人目標和意圖的能力,也可能促進機器學習的速度和靈活性。

所以,研究孩子的思維成長、思考過程和回應,真的能助於發展人工智慧。人工智慧的最新進展表明,當將預測和控制環境的驅動力植入控制人工行為的算法中時,類似的內在動機也可能促進機器學習,它們學習速度更快並且可以解決更廣泛和複雜的問題。

由於在AI領域取得了飛速發展的許多算法創新都與人類學習發展的過程具有很強的相似性,因此發展性科學(developmental science)很有可能是人工智慧起源的關鍵

畢竟人類是世界上最有智慧的生物,在千百萬年的進化過程中,地球漫長的歲月把智能的種子撒在了我們的基因裡面,別小看家裡玩泥巴的小人啦,這或許是人工智慧苦苦追逐卻永遠無法達到的高度了。

21/ 50

哈佛腦科學海歸團隊創立的自閉症康復教育平臺

相關焦點

  • 保姆機器人不僅可以節省人工,還可以陪人玩耍,真是越來越高級了
    保姆機器人不僅可以節省人工,還可以陪人玩耍,真是越來越高級了在幾十年之前要是說到機器人這個東西,可能很多人都會說,機器人這種東西生產出來了也不會給我們普通人用的,這些機器人都是給那些家裡面比較有錢的或者是那些科學家的家裡面有這些東西。
  • 電腦終將全面超越人腦?
    但是讓機器具有更多的智能成分,使人腦功能得到延長和物化,不能不說是機器進化的方向。 隨著電子計算機的發展,讓機器模擬人類智能的工作正在扎紮實實地進行。隨著電子計算機硬體與軟體的不斷完善,以及大腦奧秘的逐步揭示,機器能做的智能工作一定會越來越多,越來越高級。
  • 星露谷物語高級生長激素哪裡買 詳細地點介紹
    星露谷物語高級生長激素哪裡買 詳細地點介紹 在遊戲中高級生長激素可以讓我們的農作物長的更快
  • 從人腦本質看人工智慧:人造突觸創紀錄
    原標題:從人腦本質看人工智慧:人造突觸創紀錄   人工智慧是關於人腦的科學和科技。   事實上,人腦的本質,就是一個由神經元構成的網絡。
  • 人工智慧中的11個悖論(誤區)預示了實現通用人工智慧的正確道路
    ,不但能實現AGI,而且還能實現超人工智慧,與人腦智能相比,機器智能只有兩種狀態:遠不及人腦和遠超人腦,這是因為,計算機的信息存儲量的運算速度都千萬倍於人腦,所以,如果模擬人腦智能的相應機制,那麼,機器智能在相應方面就能遠超人腦,反之,如果不模擬人腦智能的相應機制,那麼,在相應方面就遠不及人腦。
  • 外星生命或只是高級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的外星人?「搜尋地外智慧生命」(SETI)機構的高級天文學家賽斯·肖斯塔克(Seth Shostak)表示:「如果我們哪天真的探測到一個信號,我們不應該預期那是某種柔軟的原生質形態『外星人』在望遠鏡的另一端。」在過去半個世紀的時間裡,SETI機構一直在致力於對外星智慧生命信號的搜尋。
  • 假如機器擁有智慧,世界還需要人類嗎?人工智慧的哲學展望
    人工智慧的發展與人類未來的命運密切相關。許多人開始意識到,人工智慧的發展,不僅是人類可以利用的工具的發展,而且意味著人類生存方式的根本改變。人工智慧不僅是技術問題,同時也是哲學問題。例如,人們或許可以思考一個問題,假如機器擁有了超越人類的智慧,世界還需要人類嗎?屆時,從機器的立場看,人類的文明意義何在?
  • 如果機器可以自我思考,人工智慧是否會走向失控?
    從哲學層面上來看,基本就可以包含「可以用機器代替人來思考嗎」或者說「意識從哪裡來」,那麼更深一層的就是說「知識從何而來」,「知識是如何指導我們行動的」。我還記得我在進入人工智慧領域之前,跟一位人工智慧的師兄在討論這方面的問題,他當時就說了一些我完全不認可的話題,那個時候我的討論就十分粗淺。 02 這些需要思考嗎 機器有沒有意識?沒有意識它就不能思考?
  • 連大腦結構都不知道,還談什麼人工智慧!
    去年寫過一篇關於人工智慧的長文,算是比較系統思考了一下這個領域裡的形而上的問題。  這幾天,估計你們都會被谷歌機器大戰韓國圍棋手的新聞吸引。不管這場戰役的結果如何,我覺得意義並不是很大。不管是圍棋棋局還是西洋棋棋局,變化千萬種,但終究是可量化識別的。這種識別在經過高強度「學習」之後,是一個相對簡單的能力。
  • 人工智慧時代,控制權究竟交給算法還是人腦?
    我是這麼認為的當人工智慧可以被稱作人工智慧的時候,決定權已經不在人類手裡了這裡不是我危言聳聽,我這裡所說的人工智慧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工智慧,是人造智能體,而非咱們手機上能安幾個app的智慧型手機的那種智能,也不是按一定規則去判斷應該左拐或右拐的智能汽車。
  • 陳根:機器時代下,生存的真相是什麼
    而在這些抽象認知能力之上,人腦還出現了一種極為罕見的能力——「自我認知」我從哪裡來?我將要到哪裡去?而這三個問題,貫穿了人類數千年的哲學思考。毫無疑問,無論科技或者人工智慧怎麼發展,都逃不過人類思想界底層又核心的邏輯質問,而這,正是我們在面對人工智慧高速發展而產生焦慮的根源所在。
  • 虛擬與現實,人工智慧時代的倫理真相
    腦是人類最為獨特的器官,若是把人的腎臟和豬腰子擱在一起,大概大部分人都無法從形態上對其加以區分,但換成人腦和豬腦花,幾乎誰都不會認錯。雖然人類的腦看起來就像一大塊雕成核桃仁造型的豆腐,但人腦的本質,卻是一個由神經元(neuron)構成的網絡,人工智慧領域的「神經網絡」正是模仿了人類的大腦構建。
  • 人工智慧具有意識嗎?聽聽哲學怎麼說
    一切物質都具有的反應特性是人類意識產生的物質基礎,從低等生物的刺激反應,到動物的感覺和心理,生物的反應形式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前提,人類的意識逐漸發展成熟;從意識的生理基礎看:意識是人腦的機能,人腦組織的嚴密性和結構的複雜性,決定了它具有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從意識的內容看: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映。
  • 程式設計師:高級與低級程式語言,您應該學習哪些內容?
    當你試圖找出要學習的程式語言時,你可能會遇到高級和低級的術語。人們一直在談論高級和低級程式語言。高級和低級程式語言在整篇文章中,我將討論「高級」和「低級」語言。但兩者都沒有具體的資格標準。這就是為什麼我還要談論「更高」和「更低」的水平。
  • AI與醫學的碰撞:是什麼阻礙了人工智慧的發展?
    這證實了海量數據的可利用性,即通過給機器餵養大量經過人工標註的數據,使機器擁有診斷病變的能力。但這並不是人工智慧發展的終點,製造真正的人工智慧還需要克服重重阻礙。)曾說過,「人腦是一個神奇、微妙、尚不為人所知的領域,科技在短時間內無法複製人腦的功能」。米切爾表示,至少在醫學領域,人工智慧還不足以和人類形成對立的態勢,還需要接受人類的監督和指導。舉一個典型的例子。Optum公司曾在《科學》雜誌上發表研究,稱美國黑人患慢性病的風險更低,這顯然是帶有偏見的結論。
  • 人腦記憶上限在哪裡?
    根據現實研究,人腦的記憶容量顯然是有上限的。一個突觸約可存儲4.7比特的信息。整個人腦的硬碟容量約910TB。神經細胞通過軸突和樹突相互發生聯繫,傳遞信息,形成神經網絡,構成大腦記憶和思維的物質基礎。一個人在每個特定領域可以掌握約10萬個概念:世界級西洋棋大師約能掌握10萬局棋譜;莎士比亞的詞彙量約為2.9萬,這些單詞能表達的含義接近10萬個;醫療機器的開發也支持掌握10萬個醫學概念的機器可以達到同一個領域的人類醫生九成的效果。一個普通人的知識總量約為1.13TB,距離910TB的硬碟容量限制還很遙遠。
  • 為什麼我們無法依靠模仿人腦的工作原理,來製造人工智慧?
    所以你看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無法依靠模仿人腦的工作原理來製造人工智慧,因為按照現有的計算機管理他實在太耗能了再看看我們幾百卡的食物。有了數據之後再經過系統性的整理這就變成了信息,信息再經過更簡潔抽象的加工那就變成了知識。舉個例子:比如通過測量星球之間的相對位置和時間那就得到了數據,通過數據我們則能夠得到星球的運動軌跡。
  • 《魔獸世界懷舊服》高級鍊金術在哪學 高級鍊金術學習攻略
    很多玩家不知道高級鍊金師的位置以及高級鍊金術學習方法,下面九遊遊戲小編給大家講一下魔獸世界懷舊服高級鍊金術學習攻略。 高級鍊金術在哪學 魔獸世界懷舊服高級鍊金在... 魔獸世界懷舊服高級鍊金術在哪學?
  • 人工智慧與心理學的迷思
    更不必說,為了改進深度學習和強化學習技術而引入的注意力、長短時記憶等機制幾乎是直接照搬了心理學術語,用心理學詞彙和理論武裝人工智慧之勢現已蔚然成風。這並不奇怪,畢竟人工智慧的核心目標就是研發愈加接近人類的高級的智能系統,而真正的智能也必然具有一定的心理活動。
  • 粒子機器人,能否敲開機器意識覺醒之門?
    它只能完成人類告訴它的事情,並且還十分費勁。至於強智能系統需要的自我模擬、自我建模,更是遙遠的天方夜譚。怎麼現在突然就說機器人要產生自主意識了?乍聽之下簡直震驚我全家,接下來是不是該組織人類反抗軍了?咳咳,抱歉剛看完《終結者》後遺症有點大……關於機器人覺醒,或許要從其最新的成果——仿生群體粒子機器人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