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登區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提高環境保護承載力

2020-12-03 閃電新聞

文登區海洋與漁業局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的方針,圍繞建設「海洋生態保護及開發利用示範工程」,促成海域陸域緊密銜接,切實夯實全域性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的承載力。

資料圖

文登五壘島灣金花河溼地植被修復示範工程規劃面積112萬平方米。目前,整體工程已基本完工,施工人員正在進行路燈調試,以及綠化景觀的進一步完善,待正式開園後將建成四季不同、品種豐富多樣的景觀綠色長廊。在建設過程中,拆除廢棄養殖池、清理沿岸垃圾恢復自然岸灘,並修建天然沙景觀護岸、生態景觀護岸、種植綠植等保護岸灘,將原有河道作為溼地水網基礎進行維護和保留,同時新增觀景湖面,針對面積較大、水質較好的魚塘進行再次開發利用,營造水系、坡地、溼地、密林、防護林帶等不同的自然生態區間。通過實施溼地保護與恢復工程,建立河流及入海口濱海區域灘涂溼地生態系統保護體系,維護區域生態安全,保護和豐富該區域的生物多樣性。

為抓好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工作,文登區海洋與漁業局遵循「以海定陸,陸海統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有序利用」的原則,今年,積極爭取省級扶持資金對海洋生態國家級海洋特別保護區進行能力提升建設。以青龍河口和靖海灣北部海域近岸溼地為重點,建立海洋生態特別保護區,建設松江鱸魚馴養繁育中心、巡護執法設施、退養還灘等監測監管設施。加大岸線修復整治力度,計劃爭取上級資金對總長1000米的前島村防浪堤進行岸線修復,加固加高現有護岸堤身結構,搞好岸灘垃圾清理,提高護岸防護標準。

為改善沿海岸線自然面貌和生態環境,防止岸線進一步破壞,維護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和可持續發展,文登區海洋與漁業局積極向上級部門爭取海域使用金項目建設,其中,南海新區12公裡沙質海岸帶修復整治工程獲得省級政策性資金支持,恢復與重建該區域濱海沙灘,改善海水水質,形成以海岸保護、景觀和休閒為主要功能的生態示範區。海岸帶的修復使自然生態與人文景觀相結合,提高了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構成一個能夠自我更新的海域系統,達到治汙與環境的和諧發展,逐步實現「水清、岸綠、灘淨、灣美、物豐」的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目標。

相關焦點

  • 環境保護部長周生賢發表文章: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提高生態文明水平。胡錦濤同志明確指出:「建設生態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破解日趨強化的資源環境約束的有效途徑。我國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
  • 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國土資源部副部長張少農日前在「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生態文明建設學術研討會」的書面稿中提出,要加強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研究,將資源環境承載力評價結果充分運用到國土空間開發和資源保護、國土規劃編制、國土綜合整治、地質環境保護等各個領域,提高國土資源管理決策的科學性,助推生態文明建設。
  • 持續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煙臺打造海上"綠水青山"
    近年來,我市始終把海洋生態保護擺在首要位置,加強海洋空間資源管控、生態保護修復、突出問題整治和長效機制建設。在「產業強海、實現海洋經濟強」的同時,推進「生態護海、實現海洋環境美」,全力打造「海上綠水青山」。
  • 媒體重點報導長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媒體重點報導長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成果 2020-07-02 20: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環翠區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繪出千裏海岸線
    環翠區通過加強海域動態監管、實施沙灘海面長效管護、海洋生態環境綜合整治修復等舉措,大力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為「千裏海岸線,一幅風景畫」的威海寫照添上靚麗色彩!資料圖環翠區海岸線長約42.9千米 是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場。
  • 從海島縣到綜試區,長島:奮力趟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
    無論是海島群眾,還是進島遊客,大家都有一個共同感受:海島變了,天更藍了、水更清了,海島元素、海島文化更濃了,漁家樂更有品位、更有特色了,群眾生活更幸福了、獲得感更強了……海還是那片海,島還是那座島,但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相比三年前,已發生翻天覆地變化。
  • 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核心就是保護環境,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因此,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從根本上解決我國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的核心途徑。5.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關係到我國應對氣候變化能力的不斷提高由於國家大、人口多,加之經濟高速發展以及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大、增速快。
  • 上海人口膨脹 生態承載力面臨挑戰
    上海人口膨脹 生態承載力面臨挑戰 >   中新社上海1月13日電 (記者 陳婷婷)中國特大型城市上海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生態承載力面臨挑戰。
  • 以系統思維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系統思維,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確保生態文明建設與其他各項建設協同共進,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融入經濟建設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 綜合| 山東煙臺海警局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綜合 | 山東煙臺海警局為海洋生態文明建設保駕護航 2020-06-13 05: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四川建立首個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工程中心」是由省測繪地理信息局、成都理工大學、省經濟發展研究院、四川大學循環經濟研究所共建,是我省首個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其成立標誌著我省在地理國情與資源環境承載力監測領域中搶得先機。
  • 省委省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方案》
    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中發〔2015〕12號),加快推進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創建「美麗吉林」,實現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 中科院院士江桂斌做客「聖地大講堂」 主講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
    活動邀請了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江桂斌,作了題為《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報告。講座中,江桂斌院士圍繞「生態文明建設與環境保護」主題,從我國古代環境保護意識、歷史教訓、國際環境保護發展進程、當前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我國環境與汙染的總體走勢、汙染防治與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辯證地闡述了生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 強化環境審判職能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人民法院要確保審判權充分體現黨和國家的意志,繼續發揮好審判權的職能作用,在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建設美麗中國中勇於擔當,不辜負人民的重託,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一、「十三五」規劃期間人民法院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使命擔當  「十三五」規劃期間,截至2019年底,全國建立環境資源專門審判機構1353個,共有23家高級法院實行環境資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二合一」或「三合一」歸口管理模式,建立以流域等生態系統或者生態功能區為單位的跨行政區劃集中管轄
  • 廣東省南澳縣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管理中心南澳縣旅遊管理服務...
    廣東省南澳縣海洋生態文明示範區建設管理中心南澳縣旅遊管理服務基地填海工程項目海洋環境監測成交公告  一、項目編號(或招標編號、政府採購計劃編號、採購計劃備案文號等,如有):440523-202011-303004-0011  二、項目名稱:南澳縣旅遊管理服務基地填海工程項目海洋環境監測  三、中標(成交)信息  1
  •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全國政協「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
    五、重視海島資源,促進海島建設與保護。  一是推進有居民海島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發展。加大海島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發揮海島在海上可再生能源開發與利用中的作用,打造多功能智慧海島。  二是促進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正常有序開展。
  • 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綠色發展座談會召開
    本報訊(記者高文)為紀念第27個全國土地日,日前,中國土地學會、中國土地勘測規劃院和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重點實驗室聯合在北京舉辦「國土資源環境承載力與綠色發展」專家座談會,召集業內資深專家圍繞「土地與生態文明建設」主題集思廣議、積極貢獻真知灼見。
  • 在「十四五」時期協調推進海洋資源保護與開發 推進海洋強國建設...
    五、重視海島資源,促進海島建設與保護。一是推進有居民海島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綠色發展。加大海島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發揮海島在海上可再生能源開發與利用中的作用,打造多功能智慧海島。二是促進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正常有序開展。貫徹「保護優先、適度利用」原則,嚴守生態安全底線,加快探索無居民海島使用權市場化出讓;理順無居民海島開發利用活動的審批、規劃等環節。
  • 中冶天工集團:全力推進安置房建設
    該項目經理王紅勝介紹稱,該項目每一棟樓房的裝配率都達到了30%,每棟樓其中三層至次頂層部分水平構件採用60釐米+70釐米(預製+現澆)疊合式混凝土樓板,二層至頂層採用預製混凝土樓梯,部分鋼筋混凝土外牆採用燃燒等級為A級的豎絲巖棉保溫一體化施工技術,相較於傳統工藝更加綠色環保,同時大幅提高施工效率,讓百姓早日入住。
  • 生態環境主要指標深圳全國居前 深圳探索出生態文明建設模式
    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深圳市始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探索出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圳模式。強化生態理念引領科學謀劃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為全國一線超大城市,深圳卻是空間、資源、環境容量小市,在北上廣深中土地面積是最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