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方劑如何發meta,納入文獻全是中文哦!動心不?

2021-01-14 臨床科研與meta分析

中醫藥是我們的瑰寶,然而目前中醫中藥在國內似乎發展不是很好。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出了個屠呦呦」,將中醫中藥的發展推上了一個發展高峰,也給我們的中醫藥發展,走上世界舞臺帶來了新的契機。中醫藥發展受到限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缺乏循證醫學的證據,如何將中醫藥中的經驗醫學轉化為循證醫學是值得探索的。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一篇利用中文文獻發表SCImeta分析的一篇文獻,打破納入中文文獻發不了SCI的舊觀念。

這篇文獻發表在BMJ open上,影響因子2分多。講述的是獨活寄生湯治療骨關節炎。這篇文獻的結構式這樣的:

背景(省略)

方法

Database and search strategies Seven databases including PubMed (1959 – 2015), EMBASE (1980 – 2015),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 (CENTRAL, 1996 – 2015), 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 1979 – 2015), Chinese Scienti fi c Journal Database (VIP, 1989 – 2015), Wanfang data (1998 – 2015) and 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CBM, 1978 – 2015) were investigated up to 12 October 2015. The reference list of retrieved papers was also studied.這裡大家需要注意一下,因為我們發的是中藥的meta分析,納入文獻必然是中文為主,所以一定要檢索中文資料庫,別傻乎乎的為了證明自己的高大上,沒有列出中文的資料庫,而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常規列出萬方,vip,CNKI,以及中國生物信息檢索系統。

研究的選擇(PICO原則四張圖讀懂PICO原則)

數據的提取

質量的評估

統計

結局(納入研究,研究的基本特點,質量評估,結果)


總之,沒有什麼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的想法足夠新,方法學足夠嚴謹,就大膽的做。小編曾經瀏覽過BMJ,內科年鑑上的meta分析,主要具有兩個特點,一個就是臨床重要性,另一個就是方法學嚴謹,如果你的檢索策略兩行可以寫完,那估計肯定檢索是不全面的。頂尖期刊發表的meta分析,幾乎整個研究過程都會上交上去,讓審稿者看到你的稿子,就認為你這個是真實的,是可以重複的,再加上一定的臨床重要性,就有發表的可能性了。


相關焦點

  • Meta分析之文獻檢索步驟
    近期不少研究者問及meta分析的檢索步驟:「我想寫一篇meta分析,不知道該如何檢索,該檢索哪些資料庫呢?」meta分析時,的確要遵循一定的檢索策略,meta分析文章發表時也通常會特別列出檢索策略,以保證分析的可重複性。
  • 一文初步學會Meta文獻檢索 | Meta簡明教程
    本篇對文獻檢索的過程和檢索策略進行介紹,相信諸位學完之後,就能初步掌握Meta分析的文獻檢索過程。我們將以研究主題「臨床試驗評價他汀類藥物治療房顫療效」為例,按部就班、簡明扼要地教大家如何進行文獻的檢索。一般而言,要解決提出的臨床問題,我們優先選最為相關的資料庫進行文獻檢索,如果找不到足夠的文獻,那再找其它資料庫進行二次檢索。
  • 疫情來襲,宅家學習meta分析(2):一文學會Meta文獻檢索
    本篇對文獻檢索的過程和檢索策略進行介紹,相信諸位學完之後,就能初步掌握Meta分析的文獻檢索過程。我們將以研究主題「臨床試驗評價他汀類藥物治療房顫療效」為例,按部就班、簡明扼要地教大家如何進行文獻的檢索。一般而言,要解決提出的臨床問題,我們優先選最為相關的資料庫進行文獻檢索,如果找不到足夠的文獻,那再找其它資料庫進行二次檢索。
  • 一文搞定Meta分析
    在臨床科研中,meta分析則是最符合當今時代節奏的,相信所有醫生都對其有所了解,想要通過meta分析發表文章,指導臨床行為。Meta分析就是對已發表的他人文獻進行二次加工,並根據經驗和分析標準對數據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合成,在不做實驗的情況下得出質量很高的科學結論。本期,小編通過解讀一篇文章,來給大家介紹下如何才能做一篇高質量的meta分析。
  • 這篇meta分析厲害了,發了30分的SCI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很狂的科研人,作者慶直登科研,版權歸慶直登SCI狂人團隊所有,更多資料可以關注微信公眾號很狂的科研人很多人都說發meta分析就是「灌水」,但是這次介紹的文章還敢說是「灌水」嗎?當然,能夠發表在這種期刊上的人肯定不會缺文章,更不會擔心畢業問題和評職稱問題。
  • 一篇有趣的結構有意思的Meta分析文獻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nd vitamin D supplementation: trial analys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心血管疾病和維生素D補充:試驗分析,系統評價和薈萃分析(Meta分析)ABSTRACT
  • OCHIS講座精彩全記錄 神經影像薈萃分析 (Neuroimaging Meta-analysis)
    圖 4一般的臨床meta分析主要包括:研究目標確定,確認納入標準(selection criteria),查全文獻,錄入數據,驗證數據質量,統計單個試驗的效應量在神經影像的meta分析中需要做哪些步驟呢?圖4中的黃字部分標註了我們做神經meta一般考慮的步驟,即:目標確定,確認納入標準,查全文獻,錄入數據和分析總體效應量。
  • 「地黃」滋陰補血,可分為3種,《傷寒論》也有用到它的方劑
    說到《傷寒論》,很多人第一想到的必然會是有「萬方之祖」之稱的「桂枝湯」,要不就是針對太陽傷寒表實證的麻黃湯。這固然沒有問題。但難免也容易讓人產生一個誤解,認為《傷寒論》就是專門論述「外感」的書籍。其實,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現行本又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並且,書中的大部分方劑,也並非單純的外感方劑。
  • 【科研筆記】系統評價、meta分析之常用中文資料庫及文獻管理
    傳統收集和整理文獻資料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精力文獻管理是利用Word或Excel表查找文獻存儲名對應電子文獻閱讀器打開文獻閱讀和做筆記當電子文獻積累到一定數量進行二次檢索就很困難特別當來自多個資料庫的檢索結果有重疊時藉助專業的文獻管理工具可以事半功倍
  • 毒性中藥該如何煎煮?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任中藥師唐洪梅接受羊城晚報採訪,特別介紹了如何正確煎煮有毒性的中藥材,在保證毒性療效的前提下降低毒性中藥毒性。【久煎】唐洪梅介紹,久煎是降低中藥毒性最常用的方法,隨著煎煮時間的延長,毒性成分轉化或隨蒸汽逸出。例如川烏、草烏為中醫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的常用中草藥,常因煎煮方法不當或時間過短而服用後致急性烏頭鹼中毒。
  • 小顆粒大作用-中藥配方顆粒全科普
    ●什麼是中藥配方顆粒 ●中藥配方顆粒是指符合炮製規範的中藥飲片經過提取、濃縮、乾燥、制粒、包裝製成供醫生配方使用的單味中藥顆粒劑,中藥配方顆粒傳承了中醫藥隨症加減、因人而異的精髓。●中藥配方顆粒的優勢 ●1.質量更穩定:中藥配方顆粒的生產是以患者為導向,經過源頭種植、飲片生產、顆粒生產、臨床調劑四個環節,形成全程可追溯、安全有效的供應全過程。
  • 因一篇參考文獻被撤稿,這篇Meta分析也打算撤回稿件
    根據撤稿觀察網《Retraction Watch》的報導[1]:一項關於心血管疾病風險預測的Meta分析的作者要求撤回其文章,因為該Meta分析納入的一項研究被撤稿了,就發生在他們投稿到論文發表的這段時間內。
  • 連花清瘟聯合西醫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療效的Meta分析
    中文檢索詞包括:(1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OR 「2019 冠狀病毒病」OR 「冠狀病毒肺炎」OR 「新冠肺炎」;(2 )「連花清瘟」OR 「中藥」;(1 )(2 )用AND 連接。(5 )幹預措施: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連花清瘟或與其方劑成分相同的治療,包括連花清瘟單獨及聯合其他中藥治療。對照組採用對症支持治療、抗病毒和抗菌等西醫單獨治療方案。(6 )結局指標:包括主要臨床症狀(發熱、乏力及咳嗽)有效率、CT 好轉情況、臨床轉重型情況、發熱持續時間、臨床症狀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
  • 毒性中藥該如何煎煮?專家:久煎是常用方法
    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主任中藥師唐洪梅接受羊城晚報採訪,特別介紹了如何正確煎煮有毒性的中藥材,在保證毒性療效的前提下降低毒性中藥毒性。   【久煎】   唐洪梅介紹,久煎是降低中藥毒性最常用的方法,隨著煎煮時間的延長,毒性成分轉化或隨蒸汽逸出。例如川烏、草烏為中醫治療風溼性關節炎的常用中草藥,常因煎煮方法不當或時間過短而服用後致急性烏頭鹼中毒。
  • 天哪,我們學的都是假meta?
    我們再看第二篇(圖3),咋一看,沒啥特別,不就是普通的亞組分析的森林圖嗎?沒錯,這是亞組分析的森林圖。問題是,分組的因素是:突變位點!我的天啊,樣本量重複利用!同一個研究對象,有多個突變位點。現在放在一塊進行meta分析合併,不管從統計學還是實際意義上考慮都是不合理的。
  • meta分析應該怎麼搭上circular RNA?
    前幾天,我們分享一了一篇關於meta分析搭上lncRNA的文章~Meta分析該如何搭上lncRNA?
  • 我的論文引用了中文參考文獻,這會影響論文的發表嗎?
    通常審稿人需要按要求評估參考文獻的準確性、相關性和及時性(取決於領域),並檢查參考文獻是否平衡。理想情況下還要查看是否容易被檢索。如果審稿人看不懂中文,他們就無法做這些評估。他們可能會基於這些理由而拒絕審稿邀請。或者更糟糕的可能是審稿人接受了邀請,但是由於無法驗證參考文獻的來源而給出拒稿的意見。
  • NBR經典文獻解讀:焦慮個體的靜息態腦網絡功能連接性研究
    如何回答3.1 文獻檢索作者於2018年3月6日使用Web of Science和本研究納入了多個原始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這些研究使用基於種子點的全腦rsFC(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靜息態功能連接)1)將焦慮症(廣泛性焦慮GAD,社交焦慮SAD,特定恐懼症SP或驚恐障礙PD)與健康對照(HC)進行比較或2)與個體相關聯焦慮水平(通過狀態特質焦慮量表[STAI],貝克焦慮量表[BAI]或漢密爾頓焦慮量表
  • 掀開Meta分析的神秘面紗——從PICOS開始
    PICOS貫穿於Meta分析的整個過程,不管是文獻檢索、納入排除標準,還是數據提取、異質性分析,甚至是標題的擬定,都以PICOS為重要依據。納入標準:Eligible studies were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design (S) reporting clinical event data (O), comparing aspirin (I) to VKA (C) with a minimum of three month follow-up and of 50 patients
  • 分享幾個文獻檢索網站,還能一鍵將外文文獻翻譯成中文!
    我們寫論文的時候,都會先去看一些文獻,其中大部分還都是外文的。今天,小編就來分享幾個常用的文獻檢索平臺,不僅有漢化版的,而且還能在線把外文文獻翻譯成中文!Pubmed——生物醫學方面的論文檢索PubMed 擁有超過3000萬的生物醫學文獻引文,其引用和摘要涵蓋了生命科學、行為科學、化學科學和生物工程學等各個部分。此外,它還提供對其它相關網站的訪問以,及與其它NCBI分子生物學資源的連結,資源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