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太空梭的繼承者,SLS火箭如何再次承載人類登月夢想

2020-08-02 宇宙與科學

化學火箭,人類星空夢想的朋友

它是太空梭的繼承者,SLS火箭如何再次承載人類登月夢想

化學動力火箭,這是一個讓我們又愛又恨的一個載具,化學動力火箭這麼多年來一直幫助我們探索宇宙,隨著引擎和火箭結構製造工藝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化學火箭可以執行更加複雜,更長距離的任務。現在,火箭科學家們還為化學火箭增加了可回收的功能,科學技術一直在進步,我也很期待未來化學火箭的變化。

很長一段時間之內,人類都將與化學推進火箭相伴,這是目前無法改變的,不過人類也沒有停止進步。未來深空任務越來越多,我們還需要更加強大的火箭以滿足任務要求,這時候化學推進火箭又重現光芒。它們的身影甚至超過了任務本身,比如土星五號,作為阿波羅登月計劃的「專用」火箭,土星五號的成就就是把人類送上月球。

它是太空梭的繼承者,SLS火箭如何再次承載人類登月夢想

阿波羅8號在月球軌道看到的月球

登月火箭一直需要極高的標準,也需要極高的安全性。不過登月已經是50年前的事情了,現在人類想要重新登月,需要的火箭最起碼要和土星五號擁有同樣的標準。美國宇航局的SLS火箭發射系統就是新時代的登月火箭,建造登月火箭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的結構,動力,安全性都需要重新考究,重新製作。

現代登月火箭

現在大家可能會想問了,既然土星五號之前曾經成功執行過多次任務,那麼再建造一個土星五號不就可以了嗎,其實這是一個好想法,但是只可惜現在我們無法複製土星五號。大量有關火箭設計的技術文檔都不見了蹤影,當年設計和製造土星五號的工程師和專家都已經退休或者死亡。而且製造土星五號不是僅有美國宇航局就可以完成的,這需要很多分包製造商,這些製造商很多都已經解散,其內部流程文件也已經丟失。另外,建造土星五號需要特定的製造工藝,而這些工藝現已過時,製造火箭所需的工具也已不復存在。

它是太空梭的繼承者,SLS火箭如何再次承載人類登月夢想

阿波羅17號任務準備期間的土星五號和SLS火箭發射系統(渲染圖)

土星五號火箭雖然幫助人類達成了登月夢想,但是這個夢想確實是很昂貴,土星五號在10年內共進行了13次發射,耗資共470億美元,每次單說發射的費用約為36億美元。這就是科學技術的早期體現,面對如此龐然大物,人類必須要花更多精力和預算,而現在SLS火箭發射系統的建造費用和之後的發射費用幾乎是土星五號的一半。慢慢的,有新技術的加持,發射火箭會越來越便宜。還有一個有趣的例子,就比如說現在發射火箭,一個星期就會發射幾次,甚至三天兩次,一天兩次,在50年前,這是不可能做到的。

面對土星五號的輝煌,我們更應該把新的希望寄托在SLS身上,這是新的登月火箭,SLS和獵戶座飛船將再次承載人類的夢想前往月球。想要實現夢想,就要向現實挑戰,製造火箭的關鍵就是路線,也可以說是實驗的路線。不過在了解實驗路線之前我們先看看SLS的主體結構,SLS是五段式固體火箭助推器,核心級,還有獵戶座上級發動機結構和RS-25引擎。

它是太空梭的繼承者,SLS火箭如何再次承載人類登月夢想

在今年年初,SLS的核心級被運送到斯坦尼斯試驗場的B-2試驗臺,工程師們準備對其進行數個月的綠色運行測試,核心級的四臺RS-25發動機都需要進行八分鐘的全時點火試驗

SLS和獵戶座的第一次聯合測試名為Block 1,這次任務美國宇航局計劃向月球軌道運載26噸的科學載荷,它將由兩個雙五段固體火箭助推器和由4臺RS-25引擎組成的核心級提供動力。到達一定軌道後,上層臨時推進階段ICPS將會把獵戶座送入月球軌道。

SLS的第二次聯合測試可以理解為第一次測試的一個改進版,也被稱作是Block 1B,本次任務將使用新型探索EUS結構來執行更複雜的任務。除此之外,Block 1B任務可以運送大約37噸的有效載荷,Block 1B還將可能是SLS火箭發射系統的第一次載人月球任務。就和當年阿波羅8號一樣,先不著陸,先在月球軌道附近機動。

它是太空梭的繼承者,SLS火箭如何再次承載人類登月夢想

這是SLS Block 1測試的配置,這包括了整個SLS火箭結構,助推級和核心級不會有太大變化,可能是計劃中引擎多少的問題。只不過在SLS上層,尤其是獵戶座上層會有很大變化

第三次任務也被稱作Block 2,這次任務SLS將產生1190萬磅的推力,這個推力已經可以使SLS成為月球,火星和其他深空目的地的主力載具,SLS Block 2的設計目的是將超過45噸的貨物運送到月球。

這麼看起來的話,隨著任務的不同,深空任務測試目的的不同,SLS火箭發射系統在不斷的進步,SLS可以根據任務要求隨時拼接火箭結構,也可以隨時將火箭結構模塊化。

重中之重,SLS火箭的引擎與結構

它是太空梭的繼承者,SLS火箭如何再次承載人類登月夢想

這是SLS火箭系統的多個測試階段,明年即將開始的是SLS Block 1測試階段

了解測試路線之後,火箭的結構和引擎成為了重中之重。就整個SLS火箭發射系統來說,首先引入眼帘的是SLS的核心級,這是一個高65米,直徑達到8.4米的助推結構,其實SLS的核心級是太空梭衍生出來的重型運載火箭的概念。核心級旁邊的結構就是SLS的助推器,SLS的助推器重725噸,其中680噸為推進劑。開始執行任務之後,其燃燒速度約為每秒5.5噸,這使助推器可以提供約1632噸的最大推力。SLS初期測試的推力為3991噸,最大推力比土星五號火箭高出15%。

測試路線和火箭結構是火箭計劃最關鍵的,除此之外,火箭的引擎也是非常關鍵的。我們首先來看SLS核心級的引擎,SLS火箭的核心級引擎是4個RS-25引擎,SLS火箭發射系統的RS-25和太空梭的引擎是同款。四個RS-25引擎由Aerojet Rocketdyne公司製造,美國宇航局要求每一個RS-25引擎,包括發動機控制器,噴嘴能在232噸的推力下運行。在飛行過程中,四個引擎可提供約907噸的推力。

它是太空梭的繼承者,SLS火箭如何再次承載人類登月夢想

Aerojet Rocketdyne公司設計和製造的RS-25發動機通過了135次飛行任務,在過去的三十年間為太空梭提供了動力,累積了3000多次起步以及100萬秒的地面測試和飛行運行時間。現在Aerojet Rocketdyne公司重新製造並升級了16架RS-25引擎,以支持前四次SLS任務,升級後的RS-25引擎在其使用壽命,耐用性,安全性和性能等方面均有大幅度提升。

SLS助推器則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開發,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已將原來太空梭的四個推進劑段構型修改為五段版本。SLS助推器設計還增加了新的航空電子設備,推進劑設計和外殼絕緣結構,諾格公司還取消了助推器回收降落傘系統。

現在,SLS火箭的大致結構已經很清楚了,簡潔高效率的火箭結構可以幫助提升火箭的安全性,也可以大幅度提高效率,RS-25引擎搭配SLS火箭發射系統,這將幫助人類再次登上月球甚至火星。

它是太空梭的繼承者,SLS火箭如何再次承載人類登月夢想

四臺RS-25引擎被集成到了SLS核心級之上,與之前太空梭時代的引擎性能相比,現在的RS-25引擎更堅固,更可靠,這歸功於焊接工藝的進步,採用了更耐用的軸承以及渦輪泵殼體的精密鑄造工藝

不過,只有火箭到月球軌道是不行的,火箭還需要和獵戶座宇宙飛船相連接,每一個火箭在發射科學載荷時都需要整流罩,在發射飛船時都需要與之對應的飛船對接結構。SLS火箭發射系統的對接結構也被稱作ICPS,這個結構在SLS Block 1第一次實驗中就可以看到了。

人類不能止步不前

從發射第一顆衛星開始,人類就進入了太空時代,這已過去多年,我們不能停滯不前。地球46億年滄海桑田,鬥轉星移,任何生命只有生存的價值,而沒有滅絕的意義,未來人類需要成為多星球物種,飛向太空是未來全人類不回到石器時代或者說不被滅絕的重要方法。如果我們一直依賴地球的饋贈,沒有抵禦天災的能力,人類文明就像在懸崖邊走路一樣,遲早會墜入深淵。

它是太空梭的繼承者,SLS火箭如何再次承載人類登月夢想

化學火箭為人類登上太空立下了汗馬功勞,這麼多年來我們一直離不開化學火箭。土星五號的輝煌已經過去,太空梭的時代也已過去,在新的火星探索時代,人類還需要更多更強大的助推火箭,長徵五號,獵鷹重型火箭,還有在建的星艦和新格倫火箭等等火箭都將承載人類的夢想起航。不過,想要達成多星球文明,我們還需要其他形式的助推裝置,不止化學動力,它們都可以承載人類新的希望,到達另一個星球,實現星辰夢想。

相關焦點

  • 人類是如何登月的,為何又將近五十年沒有再次登月?
    數千年來,人類對天空的探索從未停止過。人類渴望插上一雙翅膀就能夠翱翔於天空中,這一點無需多看「達文西手稿」,從神話中記載的「神靈」、「天使」就能看得出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類不僅僅只把目光放在天空,而是把目光放遠,看向了太空。距離地球最近的天體就是月球,月球是什麼樣子的呢?僅僅透過太空望遠鏡是遠遠不足以滿足人類的好奇心的,人類渴望踏上月球,來實現千百年來的夢想。
  • 人類為什麼無法再次登陸月球?美國登月技術已失傳,這是故意的?
    美國的登月技術,實際上已經失傳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美國人在1969年7月20日,就成功登陸月球了,也就是說在將近半個世紀以前,美國人就掌握了登月技術,但是,現在美國人想要再次登陸月球,非常的難。登月技術的失傳其實和木牛流馬、千裡船的技術失傳是一個道理,人類有些科技失傳了,並不是因為人類的科技在退步,而是有些技術在後來的歷史時期因為遭到棄用而漸漸被人們遺忘。
  • NASA加碼SLS火箭,計劃發射九次阿爾忒彌斯任務
    該助推器基於太空梭固體火箭助推器的設計,但為了發射更大的SLS火箭到太空,助推器增加了產生所需額外動力的第五部分。馬歇爾SLS助推器辦公室經理Bruce Tiller說:「我們已經準備好為阿爾忒彌斯1號任務製造和儲存助推器,我們在為阿爾忒彌斯2號和3號任務生產助推器方面也取得了很大進展。NASA致力於在月球上建立可持續的基地,這一個目標需要NASA在未來有需要的時候準備好助推器。」
  • 人類史上最強大火箭SLS獲批:走 去火星!
    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傾力設計的全新一代火箭系統SLS(Space Launch System/太空發射系統)於上周通過了專家審議,人類歷史上最龐大、最強大的火箭終於邁出了關鍵的一步。這是近40年來,NASA第一次推出如此重量級的火箭設備。
  • 嫦娥5號採樣返回,國外質疑美國登月造假到達頂峰,已列出4大理由
    但是隨著嫦娥5號成功地月表採樣返回,最近一段時間,美國網際網路上登月造假論又掀起了一波熱潮。兔子的立場當然是承認美國當年登月是一項人類前所未有的壯舉。但是俗話說得好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咱們今天就用一篇文章,來帶大家瞅一瞅這些陰謀論者能拿出如何的證據?證據一美國網際網路上的登月造假言論,最早來自於 NASA土星5號設計工作的參與者(其實就是個文書)比爾·凱幸。
  • 登月火箭也好,太空梭也罷,現在的技術總讓人感覺有點不靠譜
    用的土星5號火箭是目前人類歷史最大的運載火箭,高達111米,起飛重量雖然有3038噸,但光燃料就要2076噸,佔了總重的68%還多,月球軌道運載能力雖然是世界第一,但也就區區45噸,不到總重的1.5%。
  • 登月的光榮與夢想
    登月的光榮與夢想 2002-12-06 14:55 作者:李偉 巫昂 2002年第49期 今天,中國的航天事業又將進入一個新的紀元
  • Space X首次載人火箭發射成功,飛船承載馬斯克「火星殖民」野心
    據了解,下一次飛行預計在8月30日進行,龍飛船上將再次搭載四名太空人進入太空。對馬斯克而言,這是一次漂亮的勝利。在與波音競爭美國商業航空時代領跑人的6年中,它最初被視為來自初創公司不自量力的挑戰。美國最早研發出可重複使用的載人太空梭,系列載人登月計劃阿波羅的成功是其輝煌註腳,但從1981年投入使用以來,其過高的成本和並不十分可靠的安全性一直被廣為詬病。據NASA數據顯示,截至2010財年,每架太空梭的準備和發射成本平均為7.75億美元。美國政府起初對太空梭計劃的預算為430億美元,但實際共花費了1137億美元。
  • Space X火箭載人上天,馬斯克改寫時代:理科生的浪漫是用錢徵服宇宙
    這是人類首次登月計劃的序幕,同時也是39A第一次正式運營。那之後,阿波羅登月計劃在這裡進行了13次土星五號的發射,有 125 架次的太空梭在這裡起降。 1969年7月16日,又一枚土星5號火箭頂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39A起飛,完成了人類首次登月任務。
  • 中國航天重頭戲將要來了,或將助力實現登月的夢想
    中國航天重頭戲將要來了,或將助力實現登月的夢想自航天技術誕生以來,人類就在嘗試尋找其他星球之中生命存在的痕跡,尤其是近些年地球的資源供給漸顯不足,人類開始設想會不會還有另外一個星球適合人類居住,或者其他的星球是否有更多的資源物資以供我們利用,這也是人類航天技術探索的重要目標之一。
  • 美國宇航局即將進行SLS火箭首次點火測試
    來源:新浪科技美國宇航局發布了「任務清單」,列出了將在阿爾忒彌斯核心階段進行的8項測試,從「對無動力懸浮核心階段施加模擬發射」開始,到1月17日SLS火箭測試點火結束,「任務清單」上的8項現已完成7項。
  • 謹以此文,悼念「挑戰者號」太空梭災難事故32周年
    「挑戰者號」太空梭事故開始推動人們去終結很多錯誤做法。在很短的時間內,這個國家的人民就見證了NASA開啟空間站的建設任務、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啟動太空旅遊計劃,而且還在取得上述成就的11年之後,就實現了載人登月計劃。這次事故的發生,讓NASA因為一艘存在故障問題的太空梭而未能實現它對公眾的承諾,這起災難也再一次嚴厲地提醒我們,太空飛行並不是航空旅行。
  • 中國載人登月策略調整,921火箭扛大旗,或搶在美國之前登月
    不過要想實現載人登月那麼大的工程,依靠長徵-5號運載火箭還是遠遠不夠的。,其中最重要則是在最新登月方案中,沒了長徵-9號重型運載火箭的身影,轉而由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又稱921火箭)扛起中國載人登月任務的大旗。
  • 中國登月策略調整,921火箭扛大旗,或可提前5年載人登月
    不過要想實現載人登月那麼大的工程,依靠長徵-5號運載火箭還是遠遠不夠的。,其中最重要則是在最新登月方案中,沒了長徵-9號重型運載火箭的身影,轉而由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又稱921火箭)扛起中國載人登月任務的大旗。
  • 甘迺迪航天中心開始組裝登月火箭的固體助推器
    前幾天,一列火車把10個固體火箭助推器的「裝藥發動機段」運到了甘迺迪航天中心。在這裡將這些裝有固體發射藥的發動機段組裝起來,就成為下一步登月火箭Artemis 1以及另外一個OmegA火箭的固體火箭助推器。在登月火箭Artemis 1發射時候,這兩個固體助推器將貢獻75%的推力。因此對於發射成功至關重要。
  • 史上最強火箭誕生,美國SLS火箭助推器測試成功
    SLS火箭全稱叫做太空發射系統,從太空梭演變而來的超重型火箭(也叫巨型火箭),是美國NASA設計的一款用於替代太空梭,以及應用於未來載人登陸月球甚至登陸火星的運載火箭。噸),將是人類有史以來推力最強的火箭。
  • 載人龍拉開新一代飛船序幕,飛船最終打敗了太空梭?
    圖/NASA龍飛船成功載人升空,再次宣判太空梭已死? 隨著5月底SpaceX公司龍飛船首次載人發射成功,美國重獲載人航天能力。在太空梭退役9年後,美國再次回到飛船的軌道上。 近半個世紀以來,太空梭與飛船的路線之爭,似乎已經寫下了答案。
  • 3000噸重的火箭如何運輸?發達的礦業機械幫助美國人解決難題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僱用一群礦工幫助發射火箭,這聽起來好像是一個笑話,但在1960年代中期,當美國人試圖登上月球時,他們確實是通過煤炭採礦工人以及採礦工業機械的幫助才得以實現這一計劃。當時,美國國家航天局剛剛完成了土星5號火箭的設計,這是一顆重達3,000噸的龐然大物,它將幫助人類首次實現登月的夢想,但他們還沒有想到辦法將這枚巨大的火箭從裝配車間運送到發射臺。
  • 「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喜、樂、憂、哀
    >2003年2月1日,「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從太空返回地面時解體。它已經28次出入太空,既創造了神話般的奇蹟和樂趣,也不斷地出令人提憂的事故,最終以悲哀的形式結束了它的飛行。本文回顧了「哥倫比亞號」的「事跡」,以饗讀者。太空梭是一種垂直起飛、水平降落、可重複使用的載人太空飛行器,由可出入大氣層的軌道器和可回收的固體火箭助推器以及一次性使用的外掛燃料貯箱三大部分組成。固體火箭助推器要求回收後重複使用20次以上,軌道器要求重複使用100次。
  • 中國都登上月球了,為何遲遲不發展太空梭?錢學森的建議很關鍵
    圖為太空梭1969年4月,在耗資巨大的「阿波羅登月計劃」即將結束的時候,沉浸在太空探索喜悅之中的NASA(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就開始考慮研製一種可重複使用的航天運載工具。於是在1981年4月12日,世界第一架太空梭「哥倫比亞」號誕生了,意味著人類進入了航天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