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與美國崛起

2021-01-14 三聯生活周刊
巴拿馬運河與美國崛起 2014-08-13 10:53 作者:徐菁菁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4年第33期

審視巴拿馬運河的變遷,我們得以明晰權力如何在世界範圍內完成轉移。在全球貿易的80%仍靠海運完成的今天,沃爾特·雷利爵士的話依然具有其意義。巴拿馬運河開通100周年後,世界向多極化發展,全球經濟的重心正在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這都意味著對舊的海權格局提出挑戰。國際海權的爭奪正呈現日漸激烈的態勢。

1914年8月15日,郵輪「安康號」作為運河通航後的首航船隻,緩緩駛過巴拿馬地峽。

與此同時,在大西洋的另一邊,歐洲列強已經拉開了「一戰」的序幕。《芝加哥論壇》評論說,運河的完工是一個極富隱喻性的事件:在地球的這一側,美國通過用運河切開美洲,宣告自己即將成為全球政治與經濟舉足輕重的一極,而一場將歐洲彼此割裂的血腥衝突則宣告了歐洲傳統列強世界統治地位的衰落。

《芝加哥論壇》何以出此宏論?英國伊莉莎白時代的冒險家沃爾特·雷利爵士說:「誰控制了海洋,誰就控制了貿易。誰控制了貿易誰就控制了世界的財富,並且最終控制世界本身。」

從大航海時代到1914年,西班牙、法國、英國等殖民帝國都曾試圖在中美洲開闢一條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水道。但只有20世紀初的美國人做到了這一點:現代醫學掃蕩了肆虐運河工地的黃熱病;創造性的船閘運河方案推翻了異想天開的海平面運河計劃;美國機械製造大亨們用最先進機械工業成果將大片的熱帶雨林和沼澤從地圖上抹去。而實現這一切的基礎在於:經過19世紀的發展,美國已經成為主宰美洲的地區性力量,它對於大西洋的最大恐懼已經消失:一條打通兩洋的運河,不會成為歐洲列強便捷進入美國西海岸的通道,它甚至無需與它們分享運河的所有權。

美國對運河的渴望來自其對太平洋的渴望。1852年,馬修·佩裡帶領的艦船從大西洋沿岸的維吉尼亞出發,打開了日本的大門。這是羽翼尚未豐滿的新興帝國的策略:不染指列強爭奪最為熾熱的大西洋以及非洲,以推行「門戶開放」奪取對遠東的控制權。然而,直到20世紀初,美國仍只是一支大西洋力量:其主要工業、經濟中心、港口和主要軍事力量都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如何完成從大西洋國家到大西洋-太平洋兩洋國家的轉變?答案即是:巴拿馬運河。

通過巴拿馬運河,以美國東岸為起點,到美國西岸的航程減少了6146英裡,到南美洲西岸的航程減少5515英裡,到亞洲的航程減少了1.1471萬英裡。這意味著,美國大西洋沿岸經濟中心與環太平洋地區的貿易和市場開拓成為可能,也意味著,美國海軍控制了海上戰略通道,可以保證海外基地艦隊的調動,阻礙對手的兵力集結,在戰爭中贏得巨大的時間和空間優勢。

在遠東,巴拿馬運河將日本的命運與美國緊密地聯繫在一起。通過「中立政策」掩護下的蓬勃的貿易一直持續到1941年,日本成為美國在遠東製造均勢的棋子,以遏制俄國,而後是蘇聯對中國的影響。1941年12月7日,日軍襲擊夏威夷珍珠港,意味著日本越界向美國謀求的太平洋主導權發起挑戰。「二戰」的情勢隨即逆轉。巴拿馬運河這條日本貿易與軍事物資的生命線成為對日戰爭的最有力武器。「二戰」期間,美國有超過1萬艘軍用船隻通過巴拿馬運河穿梭於兩洋……

「二戰」的勝利重組了世界海權格局。在大西洋,英國和德國這兩個大國都沒落了,在太平洋,日本幾乎完全被摧毀。美國實現了對兩洋的全面控制。

戰後,1950到1975年,巴拿馬運河航運量平均每年增加6.5%,成為真正的國際水運航道。通過運河,煤和鐵礦石運往日本;小麥和麵粉運往歐洲;奔赴美國的進口是來自秘魯和智利的鐵礦石、委內瑞拉的石油,亞洲的糖和拉美的香蕉。貿易背後是美元「出海」——以「布雷頓森林協定」、「馬歇爾計劃」、日本復興、《關稅及貿易總協定》構建的以美國為中心的世界自由貿易格局。超級大國由此誕生。

審視巴拿馬運河的變遷,我們得以明晰權力如何在世界範圍內完成轉移。在全球貿易的80%仍靠海運完成的今天,沃爾特·雷利爵士的話依然具有其意義。巴拿馬運河開通100周年後,世界向多極化發展,全球經濟的重心正在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這都意味著對舊的海權格局提出挑戰。國際海權的爭奪正呈現日漸激烈的態勢。從運河、海峽、海域到大洋,各國如何使用這些海上戰略通道,如何對其施加影響,依然是我們理解當下國際關係、悉知未來世界格局的途徑。

閱讀更多更全周刊內容請微信掃描二維碼成為中讀VIP,閱讀期期精彩內容!

版權聲明:凡註明「三聯生活周刊」、「愛樂」或「原創」來源之作品(文字、圖片、音頻、視頻),未經三聯生活周刊或愛樂雜誌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 、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刊、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三聯生活周刊」或「來源:愛樂」。違反上述聲明的,本刊、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揭秘美國放棄巴拿馬運河的原因:回顧運河歷史,了解百年的恩怨!
    開鑿巴拿馬運河過去五年之久後,在1894年不甘心的法國於是又組建了一個運河公司,說要接著完成巴拿馬運河的建設工作,說白了就是處理最後的爛尾工程,但是當時已經崛起的美國會同意嗎?美國為了使南美徹底的納入自己勢力範圍,控制巴拿馬就是最重要的一步,而開鑿巴拿馬運河就剩一個爛尾的工程了,這麼大的一隻肥羊,美國肯定是十分的心動!於是美國率先以4000萬美金接盤了巴拿馬運河的項目,並籤訂了一系列的條約,裡面就有對運河的租借權(建設好後就有100年的租借權,而且還可以無限的續約)!說白了就是賣給了美國!
  • 巴拿馬運河:美國為何失而復得?美國和巴拿馬誰是最後贏家
    巴拿馬運河是分割南北美洲的一條重要運河。是由美國修造的一條可以使美國南北兩岸交通縮短8000多海裡的水上通道。在20世紀初,美國製造了巴拿馬共和國的獨立。目的就是為了要通過自己的手段掌握這條美洲黃金水道,獲得了這條運河的開鑿權,控制權,更獲得了該地區的永久主權。
  • 巴拿馬——美國為了獨霸巴拿馬運河而造出來的一個國家
    在19世紀初期,美國一心想要獲得巴拿馬運河的獨家開發權,但又不想花太多的錢,巴拿馬地峽的主人哥倫比亞當然是不願意。而這時的美國人就琢磨如何繞過哥倫比亞之策,於是,就想出了直接策動支持當時還是哥倫比亞的一個省、地處巴拿馬地峽上的巴拿馬獨立成國的損招。如此事情就好辦法了,可直接從巴拿馬那拿到連接南北美洲的「世界橋梁」——巴拿馬運河。
  • 一條運河,三個國家的恩怨,美國為何對巴拿馬運河情有獨鍾?
    2,哥倫比亞和美國的對立想要拿下巴拿馬運河,首先要取得當時世界霸主大英帝國的首肯才行,不然就算美國真把巴拿馬打通了,大英帝國的戰艦也會讓美國討不到好處。也因此美國為了讓英國同意美國開發巴拿馬運河,在運河開通遙遙無期的時候就先和英國籤訂好了《克—布條約》,其中就包含了英美雙方在運河建成後平等使用,並且英國不得幹涉美方修建巴拿馬運河。
  • 歷史上的今天,106年前,巴拿馬國把巴拿馬運河「賣給」美國
    巴拿馬運河在1914年建成,距今已有106年的歷史,這條讓巴拿馬聞名世界的運河,建成者是美國,它也被美國控制了整整85年,直到1999年12月31日才徹底回歸巴拿馬政府的手裡。巴拿馬運河這段曲折的歷史,又是怎樣的呢?
  • 過路費世界最貴的巴拿馬運河,日進鬥金,美國為何還給了巴拿馬?
    曲折的運河開鑿最先提出巴拿馬運河構想的是西班牙人,最早動手的是美國人,但由於當時美國的經濟陷入困境,無力開鑿,只能賣給法國人。但美國經濟恢復又後悔了,背後耍小動作外加法國自己準備不充足,進展不順利,害怕虧損,又低價賣回給美國。
  • 百年恩怨: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和很多中東國家以石油為生一樣,巴拿馬主要靠運河過活,整個國家的經濟主要依賴於運河收入和與運河相關的產業。因此,對巴拿馬而言,收回運河就相當於收回了一個「金飯碗」,喜悅之情,可想而知。與巴拿馬人相反的是,美國對於交出運河,或多或少心有不甘。
  • 巴拿馬運河為什麼花了400多年才通航?美國最終又為何歸還運河?
    ▲ 巴拿馬運河對美國東西海岸相互聯繫的重要意義1846年,美國人就與新格拉納達政府締結了《美國、新格拉納達和平、友好、航海及通商條約》,這項約定保證了美國在巴拿馬地區的通行權、免除關稅與自由貿易權。美國人也因此獲得了在巴拿馬地區自由進行滲透的便利。
  • 全球最貴「收費站」:巴拿馬運河,漲價了
    1886年作業中的挖掘機(圖片來自:wikipedia)▼覬覦已久的美國對巴拿馬運河的戰略地位垂涎已久,所以當哥倫比亞政府在1903年拒絕把巴拿馬地峽租給美國後,老羅斯福總統不惜將巡洋艦「納什維爾」號派駐巴拿馬附近海域施壓,鼓勵巴拿馬人實現了獨立。
  • 美國出錢出兵出力,終於挖通巴拿馬運河,為何最後卻還給巴拿馬
    總長82公裡的巴拿馬運河。儘管它很短,但卻是世界上最具戰略意義的人造水道之一。自1881年開工至1914年竣工,歷時33年。花費了6億7千萬美元,大約30,000名工人因此喪生,這個項目的難度可見一斑。
  • 巴拿馬運河要擴建(組圖)
    鄰國也有意建「貨運走廊」  除了不能適應新形勢外,巴拿馬人支持擴建運河實際上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來自鄰國尼加拉瓜的競爭。據報導,尼加拉瓜正在積極考慮修建一條耗資180億美元、航運能力遠超巴拿馬運河的新運河。醞釀中的新運河將為來自亞洲、無法穿越巴拿馬運河的巨型郵輪提供便利通道,並使美國西海岸的加利福尼亞和東海岸的紐約之間的海上運輸時間縮短一天。
  • 一條運河撐起一個國家!細說巴拿馬運河的前世今生
    不過在開工後不久,法國人發現運河的建造難度遠超之前的想像,投資越來越大,再加上美國的搗亂,法國人不得不退出了工程建設,美國人則趁機取而代之。 作為一個地跨兩大洋的國家,美國極為渴望擁有巴拿馬運河,因為只要該運河建成,美國東海岸到西海岸的距離就可以大大減少,因此美國一直想永久佔領巴拿馬運河。
  • 巴拿馬運河「過路費」為何這麼貴?
    建國不久之後,巴拿馬政府和美國政府籤訂《海伊-布諾-瓦裡拉條約》,條約規定,美國有權在500平方英裡的區域內修建運河。1904年至1914年,美國出資3.75億美元用於修建運河,其中包括向巴拿馬政府一次性支付的,價值1000萬美元的租金,以及4000萬美元購買法國遺留的資產。
  • 擴建巴拿馬運河 中國受益多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訊  中國目前已是巴拿馬運河第三大用戶,排在美國日本之後  全世界貨物貿易總額的近5%通過巴拿馬運河完成,其中88%是美國與亞洲地區的貿易貨物,與中國有關的貿易貨物佔38  %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與美洲國家間的海運聯繫將越來越緊密  巴拿馬22日就巴拿馬運河擴建舉行全民公投,公投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超過78
  • 專家:只要中國航運活躍在巴拿馬運河,中國經濟就會處在先鋒位置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北京7月12日電中拉青年學術共同體研究員、前國開行研究院副處長田志在巴拿馬運河開通106周年之際接受衛星通訊社記者採訪時表示,巴拿馬運河對中國具有重要意義,只要中國的航運物流還活躍在巴拿馬運河上,中國的經濟就始終還處在國際先鋒位置;只要中國商業還活躍在巴拿馬的市場,中國的經濟就還有十足活力以及海外輻射能量
  • 為什麼巴拿馬運河需要船閘?
    1903年11月18日,美國和巴拿馬籤訂了《美巴條約》,啟動了開挖巴拿馬運河的工程。1914年8月15日,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從此連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如果你坐船經過巴拿馬運河,你會發現一個奇怪的事情,巴拿馬運河也像江河上一樣,需要船閘才能通過,而船閘的落差高達26米以上。難道海平面還不一樣高嗎?
  • 蘇伊士運河與巴拿馬運河,哪個更重要?
    再說巴拿馬運河。美洲分為北美洲與南美洲,北美洲的地理主體(加拿大、美國、墨西哥)以南,變得很狹窄,這裡稱為中美洲。而南美洲像一個陀螺,北部就直接與中美洲連接。兩者的對接點,就是巴拿馬地峽。南北寬61公裡的巴拿馬地峽,南部直面浩瀚的太平洋,北部則是大西洋(加勒比海)。在沒有修建巴拿馬運河的時代,美洲兩岸的海上交通不太方便。
  • 徐世澄:中國應參與巴拿馬運河擴建
    其二,如果巴拿馬運河不及時拓寬,就有可能被其他國家的運河取代。與巴拿馬同樣地處中美洲的尼加拉瓜正在積極考慮修建一條耗資180億美元、航運能力遠超巴拿馬運河的新運河。尼加拉瓜官員稱,新運河將在12年內完工,建成後它將為無法通過巴拿馬運河的巨型輪船提供便利通道。
  • 巴拿馬運河擴建能帶來多少經濟效益?
    這標誌著巴拿馬運河正式進入新時代,也讓巴拿馬再次成為連接世界的紐帶。擴建工程耗時10年,突破「巴拿馬極限」全長82公裡的巴拿馬運河橫穿巴拿馬地狹,被譽為連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世界橋梁」,平均年總運量約為3萬億噸,貨物運輸量約佔世界貿易總額的5%。1914年,投入運營的巴拿馬運河一度承載了美國的「全球野心」。
  • 擁有偉大的巴拿馬運河,巴拿馬人為什麼不自豪,反而感到屈辱?
    9年後,內外交困的巴拿馬運河公司宣告破產,而運河只開鑿了1/3就以失敗告終。巴拿馬運河成了爛尾工程。美國想當接盤俠:正當哥倫比亞為了巴拿馬運河焦頭爛額時,美國自告奮勇要當接盤俠。但美國的條件是,建成後的巴拿馬運河所屬權歸美國所有。哥倫比亞斷然拒絕了這一賣國條約。怎麼辦呢?美國想出一個妙招。當時哥倫比亞正鬧內亂,巴拿馬作為一個省,一直想脫離哥倫比亞而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