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是名副其實的搖錢樹,它溝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來來往往的船隻無數,過路費收到手軟,戰略位置極其重要。
按理說,巴拿馬擁有這麼偉大的工程,應該驕傲自豪。可其實,巴拿馬運河曾經是巴拿馬人的恥辱。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看看巴拿馬運河的跌宕起伏的歷史。
巴拿馬和巴拿馬人的由來:
美洲大陸原本居住著印第安人。1513年,哥倫布到大中美洲,宣布發現了新大陸。
他登陸的地方是個小漁村,於是取名巴拿馬,意思是「漁鄉」。過去的歐洲人到一個地方就給起名,向全世界宣告,這塊地方我佔了。哥倫布航海是受西班牙王室派遣和資助的。就這樣,巴拿馬成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後來,大批的歐洲人移居到巴拿馬,還帶來了很多黑奴幹活。印第安土著人、白人和黑人長期雜居混血,形成了現在的巴拿馬人。
發現了巴拿馬地峽:
早在16世紀,西班牙軍官巴爾沃亞在巴拿馬開拓殖民地。當他翻越巴拿馬地峽最高峰時,偶然發現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竟然只隔著窄窄的巴拿馬地峽而相望。於是,便有了開鑿巴拿馬運河的設想。
誰最早開鑿巴拿馬運河的人?
西班牙確定了巴拿馬地峽是開鑿巴拿馬運河的最佳地點。但是以當時的技術能力,根本解決不了海洋潮汐、陸地海拔等問題。而且西班牙王室也擔負不起無法估量的開鑿運河的資金、人力、物力等。
所以,西班牙人只是沿著山脊,用鵝卵石鋪出了一條穿越地峽的驛道,算是為開鑿作了準備。
巴拿馬作為一個省被併入大哥倫比亞共和國:
到了18世紀末,西班牙又重新把運河計劃提上日程,但是,還沒等開始,就流產了。因為正巧趕上了拉丁美洲爆發獨立戰爭,民族主義覺醒,各殖民地紛紛獨立。在南美洲,成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巴拿馬作為一個省,加入了這個國家。
後來,大哥倫比亞解體,分裂出來的巴拿馬被併入新格拉納達共和國版圖。新格拉納達共和國其實就是哥倫比亞共和國的前身,為了便於讀者閱讀,下文還叫哥倫比亞。
法國才是開鑿巴拿馬運河的第一人:
多年來,開鑿巴拿馬運河一事一直深受哥倫比亞和其他歐洲國家重視。但是,憑哥倫比亞的實力,根本無法勝任開鑿運河這項浩大工程的工作。只好藉助強國的力量。
巴拿馬運河成了爛尾工程:
1879年,法國得到了開鑿巴拿馬運河的租讓權。但是法國完全低估的開鑿運河的難度。中美洲崎嶇不平的山路、地形複雜的熱帶雨林,潮溼悶熱的氣候都成了難以克服的困難,再加上各種熱帶傳染病肆虐,整整搭上了4萬工人的性命。
除了外部原因外,運河公司內部管理也出現問題,貪汙腐敗情況極其嚴重,大量資金去向不明。9年後,內外交困的巴拿馬運河公司宣告破產,而運河只開鑿了1/3就以失敗告終。巴拿馬運河成了爛尾工程。
美國想當接盤俠:
正當哥倫比亞為了巴拿馬運河焦頭爛額時,美國自告奮勇要當接盤俠。但美國的條件是,建成後的巴拿馬運河所屬權歸美國所有。哥倫比亞斷然拒絕了這一賣國條約。
怎麼辦呢?美國想出一個妙招。當時哥倫比亞正鬧內亂,巴拿馬作為一個省,一直想脫離哥倫比亞而獨立。美國趁機插上一腳表示:美國幫助巴拿馬獨立,條件就是將巴拿馬運河的修建和歸屬權轉讓給美國。
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而獨立,但飲鴆止渴,將巴拿馬運河永久租借權廉價賣給美國:
巴拿馬人為了獨立不擇手段,接受了這個飲鴆止渴的條件。1903年,在美國的軍事幫助下,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而獨立,巴拿馬共和國誕生了。
巴拿馬為了表示感謝,與美國籤訂了《海布諾瓦裡條約》,以一千萬美元和九年後每年支付25萬美元租金的低廉代價,將運河的永久租借權賣給了美國。
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成為世界橋梁:
美國排除千難萬阻,耗資無數,歷經10年,終於完成了這條長達81公裡的人工水道。
1920年,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使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間的航程縮短了一萬多公裡一萬多公裡,極具戰略和經濟價值。
「運河區」升起美國國旗,成為「國中國」:
巴拿馬運河竣工後,美國將運河兩側大片土地據為己有,稱為「運河區」。美國在運河區派遣總督,駐紮軍隊,實施軍事管制和經濟控制。運河區成了「國中國」,升美國國旗,實行美國法律。
美國在運河區建有14個軍事基地,保護著巴拿馬運河的同時,還震懾著巴拿馬共和國。
金錢給美巴帶來了巨大的矛盾:
巴拿馬運河給美國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從1920年運河通航並向國際開放到80年代末的60年間,美國從過往船隻中收取的費用高達450億美元,而巴拿馬僅僅得了11億美元。
美國人在自己的地盤上賺得盆滿缽滿,讓巴拿馬人非常眼紅,同時也感到巨大的恥辱:明明是自己的地盤,卻過著寄人籬下的窮酸日子。
時間過得越久,巴拿馬人就越生氣。巴拿馬人認為,美國通過不平等條約控制了巴拿馬運河,把巴拿馬人排除在運河管理機構之外,掠奪了本該屬於巴拿馬人民的財富。
巴拿馬人的怨氣越積越深,終於爆發了:
1964年1月9日,一個巴拿馬學生衝進運河區,想要升旗巴拿馬共和國旗幟,被美軍擊斃。
這件事激起了巴拿馬人多年的怒火。3萬多巴拿馬人衝進了運河區,與美國人短兵相接,展開激戰。許多巴拿馬人倒在了美國的槍口之下。巴拿馬人怒火萬丈,他們襲擊了運河區的美國大使館,焚燒了美國新聞處。
1月10日,巴拿馬共和國宣布與美國斷絕外交關係,單方面廢除《海布諾瓦裡條約》。
巴拿馬得到了億萬世界人民的支持:
幾年後,巴拿馬軍官託裡霍斯通過政變上臺。他主張以溫水煮青蛙的方式讓美國妥協。託裡霍斯先是逐漸沒收美國人開的公司,然後,把運河問題交到聯合國,讓全世界來評理。
巴拿馬人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特別是拉美和亞非各國人民)的支持。
巴拿馬運河正式歸屬巴拿馬:
1973年3月在巴拿馬城舉行的聯合國安理會會議上,許多拉美國家和第三世界國家堅決支持巴拿馬人民收回巴拿馬運河的所有權。
經過艱難曲折的談判,1977年,巴拿馬和美國籤訂了新《巴拿馬運河條約》。廢除1903年的美巴條約,撤出美國在運河區升起的美國國旗。並於1999年徹底歸還巴拿馬運河的所有權。
1999年12月,巴拿馬運河交接儀式正式舉行,經過79年的艱苦鬥爭,巴拿馬運河正式回歸巴拿馬共和國。
能自助者天亦助之一臂:
但是,直至今天,由於國力懸殊,巴拿馬共和國一直不能完全擺脫美國的陰影。
當年,巴拿馬人挖肉補瘡、抱薪救火,以籤訂賣國條約的方法獲得獨立,是令人不恥的。好在巴拿馬人愛好自由和平,能夠一直堅持與美國據理力爭。美國迫於國際輿論不得不歸還巴拿馬運河。
「能自助者天亦助之一臂」。所有被欺負的人都應該學習巴拿馬人民,不畏強權,不畏霸權,哪怕實力懸殊,也要堅持到底,畢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堅持寫有參考價值的歷史,喜歡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