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竟不是巴拿馬人修建?而是各國智慧的結晶

2021-01-14 牛叔歷史趣聞

設想一下,現在是1805年,而你是一名紐約人,你正好聽說在你國家的西海岸有一片可愛的金礦。而擺在你面前的有三條路可走。一是騎著騾子橫穿整個美國,二是乘船繞過好望角,再向北航行,三是航行前往巴拿馬並徒步穿越原始叢林,到達大陸的另一端。看到前面兩種做法的荒謬,你就會知道這個運河的修建有多麼偉大。

始建於1880年的巴拿馬運河全長82公裡,橫亙巴拿馬地峽,最寬處長達304米,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主要航道之一。可以說這個運河的修建,對東西方文明的交流,各大洲物種的傳播,乃至人類歷史的進步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那麼巴拿馬運河果真是巴拿馬人民修建的嗎?下面就讓我來帶大家回顧一下它的修建歷史。

第一階段:法國人的淺嘗輒止(1881-1889)

蘇伊士運河修建後,雷賽布作為歐洲的英雄凱旋而歸。他將歐洲與印度的距離縮短了6000英裡並讓非洲變成了一個島。在倫敦3萬人前來祝賀這位法國人,他得到皇室成員的隆重接待,並結交了凡爾納,雨果以及艾菲爾在內的幾位新朋友。因此當他宣布他的下一個目標是打穿中美洲時,沒有人表示質疑。其實早在他之前美國已經對這裡進行過調查,決定在尼加拉瓜建立水閘控制系統。然而雷賽布卻決定在巴拿馬建造一條與海水齊平的運河,這在他看來是最短路徑。要知道巴拿馬有高山,急流,叢林,火山巖,以及分水嶺 瘴氣 黃熱病 美洲虎和毒蛇。法國工程師戈丹就直接表示:「蘇伊士是因其平坦的荒漠而易於施工,而在巴拿馬使查格雷斯河改道幾乎是不可能的。」他建議用人工湖和水閘將陸地打穿。可大家對此不屑一顧。

隨後召開的國際會議上,除了幾個去過巴拿馬的工程師,其餘所有人都贊同雷賽布的方案,一個法國公司就此成立。他們使用加勒比和印第安工人,並同意給哥倫比亞政府其5%的總收益。1881年 河道兩旁的叢林開始被砍掉,但巴拿馬每年的降水量可達3000毫米,任務尤為艱巨。風暴後的塌方意味著所有的進程都將白費,因此,為了防止運河牆下滑必須削減1到4個坡度,這將會使挖掘工程量翻倍。而在運河兩岸的兩個最高點,它們間的距離將擴展到四分之三英裡,勞工的裝備則只有砍刀和鎬,有時每天就能有40個人死亡,在沼澤地區這樣的非人道條件下 黃熱病和瘧疾像野火一樣蔓延。那些黑人勞工的屍體,被當做垃圾從他們死的地方被扔到垃圾場,人們有時也會談到那艘從加勒比海來的鬼船,船員在到達巴拿馬之前就都死了。1889年,法國公司破產,工程也不得不暫停。有80萬的投資者賠光了他們的錢,2萬3千人在此喪命。

第二階段:美國人的開疆擴土(1904-1914)

十年後老羅斯福總統當選,他意識到,如果美國海軍要快速進入太平洋的話,運河是必經之路。因此關於是在巴拿馬還是尼加拉瓜的論辯又再次被提及,巴拿馬又一次贏了,如果不是因為法國人先前的嘗試,很可能今天運河就會在尼加拉瓜了。野心勃勃的美國充滿雄心,但一個小問題是,巴拿馬是為哥倫比亞所有的一個地區,但是美國政府拒絕籤訂任何他們對運河沒有完全主權的條約,而哥倫比亞也不願放棄該地區。

1903年,哥倫比亞陷入政治動蕩。因此,美國政府就直接和巴拿馬談了說:「嘿 巴拿馬 你想獨立嗎?如果你們要鬧革命我們不會不用我們的軍艦保護你們哦?」巴拿馬就這樣與美國籤訂了條約並承諾在獨立後會將運河的控制權交給美國。許多人對美國幹預巴拿馬的做法並不滿意,因此羅斯福讓檢察長諾克斯做出了如下辯護:「親愛的總統閣下,不要因為這麼一點的不合法讓如此之大偉大的功績無法服務於大眾。」

1904年,工程開始,以約瑟夫和諾貝爾為主導的美國計劃改進於25年前的戈丹方案,他們在兩端沿海修了許多水閘將船舶提升到海拔26米,然後在查格雷斯河上築堤 讓其淹沒巴拿馬中部的大片區域。164平方英裡的叢林,城鎮和鐵路消失在了水下,加頓湖就此誕生。而查格雷斯河,本來是海平面通道的障礙,現在變成了鎖渠的生命線,其水源源不斷地流進鎖渠。但其所需的工程量仍然是巨大的工程,仍需穿過庫萊布拉山脈,而就像其巨大的水閘一樣。加通大壩,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大壩之一。1906年,羅斯福參觀此地 並成為了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在位期間離開本國的總統。

補充說明:勞工們的汗水付出

沒有鎬和鏟子,美國人帶來的是炸藥。這項工程不只是單純的挖掘,它還包括土的運輸。這就意味著數英裡持續不斷的鐵路運輸,衛生保健,住宿以及食物在這裡也都有提供。政府運營旅館商店獲取的穩定利潤,也都被用來補貼運河工人的費用。據估算,有20萬人從加勒比海遷移過來,他們充當了絕大多數的勞工。提供給黑人勞工的是糟糕的食宿條件,單身漢往往居住在沿著運河線改裝的棚車裡,而有家庭的人也不得不在巴拿馬城或科隆,抑或在叢林中自生自滅。儘管醫療安全取得了一定進展,但黑人勞工的死亡率仍然是白人勞工的四倍。他們往往是被掉落的巖石砸到或被捲入機器中,還有的是被炸藥炸得四分五裂。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不少華人勞工。花費了33年,移走了1.8億立方米的土塊,成立了一個新國家和失去了2萬7千人的生命,運河最終完工了。1914年8月3日,克裡斯託瓦爾號首次完成跨洋航行,這也標誌著一個全球時代的結束。

第三階段:運河主權的恢復

1914年之後,它已經變成了全球航行的生命線,有5%的全球貿易都要穿過這裡,而其政治和金融的重要性,更是難以估計。美國與巴拿馬之間的關係也越來越緊張,巴拿馬人認為運河的控制權應當屬於他們。在美國向英法施加壓力,讓其放棄對蘇伊士的主權後,巴拿馬人更是把他們看作偽君子。在整個六十年代都充斥著騷亂和死亡,這給美國帶來了巨大的國際壓力。1977年,卡特總統籤署了一項條約。只要運河保持永久中立他們將授予巴拿馬對運河的所有權。他更是表示:「對於在1903年起草的巴拿馬運河條約,你們的不滿情緒已經成為改善拉美關係的障礙。」在1989年美國推翻將軍諾列加之後,20世紀的最後一天,巴拿馬運河終於正式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實際上實際看今天我們實際看到的大部分運河[基礎設施]都是由巴拿馬人建造的,它往往被認為是一個國家的成就,但實際上它是在幾個國家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他們都站在了前人的肩膀上,人類進步就要有超越時代的規模和野心,而不僅僅是在他們的時代,這條運河以及隨後的項目是在許多跨大洲國家和人民的努力下完成的,有時要花費幾個世紀。

以上就是有關巴拿馬運河的修建史,歡迎各位小夥伴和我評論互動。

相關焦點

  • 歷史上的今天,106年前,巴拿馬國把巴拿馬運河「賣給」美國
    這條運河的造價也是十分昂貴的,在19世紀初,西方各國就先後投入了大概8億美元進行建造,換算到現在約值150億美元,所以巴拿馬運河又被稱為19世紀世界上最偉大的工程。又在2006年,巴拿馬政府耗資52億美元擴建巴拿馬運河,該工程在2014年竣工。
  • 巴拿馬運河「過路費」為何這麼貴?
    可是,世界上最貴的收費路段,不是公路,而是一條人工運河——巴拿馬運河。那麼,巴拿馬運河為什麼將自己的「身價」抬得如此之高?這條人工運河有什麼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讓來自世界各地的商船心甘情願支付高昂的「過路費」呢?
  • 巴拿馬運河:美國為何失而復得?美國和巴拿馬誰是最後贏家
    但是隨著世界反殖民主義力量的興起,很多拉美國家對美國在巴拿馬運河的主導權也提出了異議。再加上巴拿馬共和國對美國提出的種種要求和民眾的反感態度。美國不得不在運河問題上找到突破口,以改善與拉美各國的關係。即使雙方之間的合作大於分歧,美國對拉美各國的貿易額逐年增長,並且十分迅速,拉美各國在經濟方面也十分依賴美國。
  • 蘇伊士運河與巴拿馬運河,哪個更重要?
    其意義,相當於俄羅斯修建了西伯利亞大鐵路,如果沒有這條鐵路,俄羅斯對遠東的控制將非常困難。蘇伊士運河開通後,從地理上講,埃及是橫跨非洲與亞洲的國家,蘇伊士運河以東的西奈半島,被視為亞洲的一部分。再說巴拿馬運河。美洲分為北美洲與南美洲,北美洲的地理主體(加拿大、美國、墨西哥)以南,變得很狹窄,這裡稱為中美洲。而南美洲像一個陀螺,北部就直接與中美洲連接。兩者的對接點,就是巴拿馬地峽。
  • 擁有偉大的巴拿馬運河,巴拿馬人為什麼不自豪,反而感到屈辱?
    巴拿馬運河是名副其實的搖錢樹,它溝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來來往往的船隻無數,過路費收到手軟,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按理說,巴拿馬擁有這麼偉大的工程,應該驕傲自豪。可其實,巴拿馬運河曾經是巴拿馬人的恥辱。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看看巴拿馬運河的跌宕起伏的歷史。巴拿馬和巴拿馬人的由來:美洲大陸原本居住著印第安人。
  • 巴拿馬運河為什麼花了400多年才通航?美國最終又為何歸還運河?
    但作為蘇伊士運河的兄弟,巴拿馬運河修建計劃卻在近代才被人提出,從被設計到通航,巴拿馬運河卻花了足足400多年。在這期間,圍繞著這條能夠連通兩洋的咽喉要道,列強與拉美人民進行了長達幾個世紀的激烈爭奪。那麼,為什麼巴拿馬運河修建之路如此曲折?又為什麼花了足足四百年才終於建成通航?
  • 巴拿馬——美國為了獨霸巴拿馬運河而造出來的一個國家
    結果,法國人還是中招了,完全沒有預料到南美洲的獨特氣候以及運河工程施工的難度。南美洲的熱帶雨林氣候世界少有,而且瘧疾肆虐,加上那時的醫療水平太低,造成大量的法國工人死亡,巴拿馬運河的工程停滯不前。最終法國人幹不下去了,公司破產,從此法國人對開發巴拿馬地峽死了心。按說,有了法國人的教訓,美國人就不應再去重蹈覆轍了。可是,美國人對開發和獨自經營巴拿馬運河興趣依然不減。
  • 巴拿馬運河要擴建(組圖)
    一位巴拿馬人選擇了「同意」  1914年建成的巴拿馬運河是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交通要道,目前全球大約5%的海上貿易運輸貨物是通過巴拿馬運河被送往世界各地的。他在投票結束後說:「這可能是我們這代人最重要的決策,跨兩洋的運河歷來是巴拿馬人的希望,運河擴建可以使國家發展成為一個世界貿易的中心。」  根據擴建計劃,擴建將在2007年至2008年期間動工,計劃在2014年巴拿馬運河建成100周年時竣工。施工期間,運河交通不會中斷。擴建計劃總預算為52.5億美元,其中23億美元資金來自貸款和債券發行,這筆錢將以提高運河通過費的方式償還。
  • 美國出錢出兵出力,終於挖通巴拿馬運河,為何最後卻還給巴拿馬
    總長82公裡的巴拿馬運河。儘管它很短,但卻是世界上最具戰略意義的人造水道之一。自1881年開工至1914年竣工,歷時33年。花費了6億7千萬美元,大約30,000名工人因此喪生,這個項目的難度可見一斑。
  • 巴拿馬運河如何成為國家的「名片」?回望「運河之國」的百年風雲
    直至美墨戰爭的爆發,美國在這場戰爭中吞併了加利福尼亞,而隨後這個地方傳來了發現金礦的消息,前去探金的人絡繹不絕,而去往加利福尼亞的路上,巴拿馬是必經之路,由此一條修建鐵路的計劃應時而生,經過數年的動工,巴拿馬地峽鐵路完工,然而這條鐵路的建成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美好。
  • 擴建巴拿馬運河 中國受益多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擴建。擴建計劃的反對者中包括巴拿馬前總統豪爾赫-伊柳埃卡、運河前管理者費爾南多-曼弗雷多和一些工程師及財政專家。他們擔心,擴建工程的高額借款將使國家財政崩潰,而且由於未來全球海運市場能否持續繁榮還存有疑問,投資能否收到預期回報也存在風險。  不過,國際海運公司大多持支持態度,至少擴建後的巴拿馬運河將為亞洲和美國東海岸之間的貿易運輸提供更多選擇。
  • 巴拿馬運河與美國崛起
    審視巴拿馬運河的變遷,我們得以明晰權力如何在世界範圍內完成轉移。巴拿馬運河開通100周年後,世界向多極化發展,全球經濟的重心正在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這都意味著對舊的海權格局提出挑戰。國際海權的爭奪正呈現日漸激烈的態勢。
  • 百年恩怨:1999年美國為何放棄巴拿馬運河?
    巴拿馬運河移交儀式1999年12月31日,世紀之交前夕,全世界都在準備迎接下一個新千年。但是對巴拿馬人而言,這一天最重要的意義不是迎接千禧年,而是巴拿馬從美國手中正式收回了巴拿馬運河。巴拿馬運河1903年11月,美國與巴拿馬籤訂條約,巴拿馬給美國10英裡寬的運河區,以供美國修建、經營、保護運河之目的永久使用、佔領及控制,美國可以和運河區的主權者一樣行使一切權利和職權。
  • 一條運河,三個國家的恩怨,美國為何對巴拿馬運河情有獨鍾?
    而法國人就剛好中招了,在醫療還不發達的時代人類對病毒沒有絲毫的敬畏,大量的法國工人因此死亡,巴拿馬運河的工程不得一拖再拖。最後,法國人僅僅只開發了五分之二的工程進度,承包巴拿馬運河的開擴公司就因此破產,法國人也對巴拿馬運河徹底死心。法國人的前車之鑑給世界上的大國上了一課,巴拿馬運河這個看似甜美的糖果想要一口吞下去可沒有那麼簡單。
  • 中國船東關注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
    生活在運河區的朱利勒莫·查普曼說:「很多巴拿馬人將那一天視作『真正的獨立日』。」    對巴拿馬來說,運河就是這個國家存在的理由。「我們獨一無二,」有印第安血統的第一代巴拿馬人亞卜拉西姆·阿斯維特說,「我們不像其他中美洲國家。」當局管理人阿爾伯託·阿來曼說:「我們非常了解運河,所有的決定、錯誤和成績、報償都是我們的,並且只屬於我們。」
  • 全球最貴「收費站」:巴拿馬運河,漲價了
    巴拿馬運河,一頭是巴拿馬城,一頭是科隆(巴拿馬-科隆港,圖片來自:google map)▼運河百年巴拿馬運河為什麼重要?學過中學地理的人都知道,巴拿馬運河能讓美洲大陸東西海岸之間的航程從兩周縮短到十個小時。這還是當代貨輪的船速,而在巴拿馬運河修建之前的帆船時代,繞行合恩角的航線耗時約兩個月之久。
  • 一條運河撐起一個國家!細說巴拿馬運河的前世今生
    巴拿馬東臨大西洋,西鄰太平洋,兩側最窄處只有65公裡,開高速也就半個多小時,如果能在此次挖一條運河,就可以快速聯通大西洋和太平洋。 當初徵服此地的西班牙殖民地埃爾南·科爾特斯就曾提議修建運河,到1534年西班牙國王卡洛斯一世下令對巴拿馬地峽進行勘查,這是西方人首次為巴拿馬運河開鑿做準備。
  • 徐世澄:中國應參與巴拿馬運河擴建
    10月22日,巴拿馬就運河擴建舉行全民公投,超過78%的投票者支持運河擴建,運河擴建計劃順利獲得通過。總統託裡霍斯說,「今天是一個決定未來的偉大日子」,這是「我們這一代人所做出的最重要的決定」。  根據計劃,擴建工程將在2007年至2008年期間動工,計劃將於2014年即巴拿馬運河開通100周年之際完工,耗資52.5億美元。
  • 同為世界級運河,為啥巴拿馬運河有船閘,而蘇伊士運河卻沒有?
    蘇伊士運河與巴拿馬運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兩條運河,其中巴拿馬運河的長度要短於蘇伊士運河,但是巴拿馬運河的通行效率卻遠遠不及蘇伊士運河。因為如果要通過巴拿馬運河,必須要通過兩道船閘才可以,而蘇伊士運河則沒有船閘,只要完成編隊就可以勻速通過蘇伊士運河,效率非常高。
  • 黃金水道巴拿馬運河,法國人修了一半,最後為何落入美國之手的
    巴拿馬運河由美國建造完成,1914年開始通航,現由巴拿馬共和國擁有和管理,屬於水閘式運河。不過巴拿馬運河的建造卻是經歷了一番波折,我們來看一看。 1、西班牙的運河計劃——只有計劃 雖然1492年,哥倫布就發現了新大陸,但是他沒有發現太平洋。雖然1520年,麥哲倫繞過麥哲倫海峽到達了太平洋但是他並非第一個發現太平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