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建巴拿馬運河 中國受益多

2021-01-14 搜狐網

  四川新聞網-成都商報訊

  中國目前已是巴拿馬運河第三大用戶,排在美國日本之後

  全世界貨物貿易總額的近5%通過巴拿馬運河完成,其中88%是美國與亞洲地區的貿易貨物,與中國有關的貿易貨物佔38

  % 隨著經濟的發展,中國與美洲國家間的海運聯繫將越來越緊密

  巴拿馬22日就巴拿馬運河擴建舉行全民公投,公投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超過78%的投票者支持運河擴建,運河擴建計劃獲得通過。

  22日投票站前人們的服飾已經顯示了各自意見,支持者大多穿著綠色衣服,上面寫著「是」,反對者則是紅色上衣,寫著「不」。據美聯社記者觀察,綠色顯然壓過了紅色。

  根據國家計票委員會公布的數字,共有77.2萬巴拿馬選民(佔選民總數43%)參加了22日的投票。運河擴建將在2007年至2008年期間動工,工期為7至8年。

  目前,巴拿馬國內生產總值的80%與運河有直接或間接的關係。推動擴建計劃的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說,2025年前,運河將為這個人口310萬的中美洲國家帶來60億美元的收入。

  公決前,數萬個公告牌上告訴人們擴建計劃最直接的好處--創造工作機會。政府估計,擴建工程將創造7000個工作崗位,還有多達4萬個間接相關的工作崗位。

  但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意擴建。擴建計劃的反對者中包括巴拿馬前總統豪爾赫-伊柳埃卡、運河前管理者費爾南多-曼弗雷多和一些工程師及財政專家。他們擔心,擴建工程的高額借款將使國家財政崩潰,而且由於未來全球海運市場能否持續繁榮還存有疑問,投資能否收到預期回報也存在風險。

  不過,國際海運公司大多持支持態度,至少擴建後的巴拿馬運河將為亞洲和美國東海岸之間的貿易運輸提供更多選擇。

  擴建原因

  貨運量大增 運河太小太擠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世界貿易活動,特別是亞太地區的貿易活動呈現前所未有的繁榮狀態。貨運量的大幅增加導致越來越多的超大型船隻被投入使用,這些船隻因體積過大而無法通過巴拿馬運河船閘,因此無法使用運河。

  一份航運諮詢公司的調查報告顯示,按照現在世界航運業的發展速度,巴拿馬運河的通航能力將在未來5年內達到飽和狀態。面對這個嚴峻現實,巴拿馬政府於今年4月24日正式提出了總投資為52.5億美元的運河擴建計劃,力求讓運河在未來的世界貿易活動中繼續保持競爭力。

  擴建計劃

  裝載上萬貨櫃

  超大貨輪隨便過

  根據該計劃,巴拿馬將在運河分別位於太平洋和大西洋的兩端各修建一組三級提升船閘和配套設施。新閘室寬度為55米,長度為427米,深度為15米,將能夠讓更大噸位的船隻通過。

  現在,裝載大約4000個貨櫃的貨輪能勉強通過運河,擴建後裝載1.2萬個貨櫃的貨輪將能順利通過。規劃者說,因此每年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船隻數量將從目前的大約1.4萬艘增加到1.77萬艘。

  擴建計劃

  總預算為52.5億美元。工程預計於2014年巴拿馬運河建成100周年時竣工。施工期間,運河交通不會中斷。

  巴拿馬運河第三大用戶:中國

  1974年,第一艘中國貨輪首次通過巴拿馬運河,那時通過巴拿馬運河的中國船一年也就寥寥幾艘。現在,中國已是巴拿馬運河第三大用戶(美國和日本分列第一、二位),每年有300多艘中國船隻通過運河。如今,連運河管理局阿萊曼行政長官的名片上,都在西班牙文旁邊注有中文。阿萊曼曾說:「巴拿馬運河的發展離不開中國的發展」。

  據統計,全世界貨物貿易總額的近5%是通過巴拿馬運河完成的,這其中88%是美國與亞洲地區的貿易貨物,與中國有關的貿易貨物佔38%。因此,隨著亞洲國家經濟的增長,貿易和海運貨物量的增加,運河面臨著過河貨物量增長的機遇。

  中國與美國和拉美國家之間的貿易,是巴拿馬運河的主要客戶之一。根據中國商務部的統計,2005年,中美貿易額已達到2116.3億美元,增長24.8%;中國與拉美貿易額增長率達26.1%。中國自巴西、阿根廷的礦石、煤炭等貨物進口,以及自委內瑞拉進口石油、乳化油等正呈增長趨勢。

  可以預計,中國與美洲國家之間的海運聯繫將越來越緊密。

  李嘉誠投資 純商業行為

  早在1997年,中國香港著名企業家李嘉誠的和記黃埔集團下屬的一家子公司,通過國際競標獲得對巴拿馬運河太平洋一端的巴爾博亞和大西洋一端的克裡斯託瓦爾兩個港口長達25年的管理權。

  當時,曾擔任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的穆勒大放厥詞,稱美軍撤出後「巴拿馬運河將落入中國人的手中」,「中國在需要時甚至會封鎖運河」。

  去年10月,和記黃埔集團巴拿馬港口公司又與巴拿馬政府籤署一項協議,投資10億美元,用於巴拿馬運河港口擴建工程。美國再度表示「關切」。巴拿馬總統託裡霍斯堅決否認了一部分美國政客所謂「中國是對巴拿馬運河的威脅」的說法,他說:「在巴拿馬經營管理港口的並不是中國政府。巴拿馬歡迎一切真誠的投資。」

  其實,和記黃埔集團是中國香港的一家私營企業,在巴拿馬開展的業務純屬商業行為,有利於所有巴拿馬運河的用戶。

  新聞連結

  世界橋梁 溝通三大洲

  巴拿馬運河位於美洲大陸中部,是一條溝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船閘式運河,素有「世界橋梁」的美譽。運河全長81.3公裡。1914年8月15日,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運河的開通使美洲東西海岸航程縮短了7000至8000海裡,亞洲到歐洲之間的航程縮短4000至5000海裡。

相關焦點

  • 徐世澄:中國應參與巴拿馬運河擴建
    運河擴建的原因  主要有兩個。  一是要擴大運河的運貨能力,以增加收入,拉動巴拿馬國民經濟的增長。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已92年,隨著全球化和世界經濟的發展,世界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貨運量的大幅增加導致越來越多的超大型船隻被投入使用,但這些船隻卻因體積過大而無法通過巴拿馬運河船閘,因此無法使用該運河。
  • 巴拿馬運河要擴建(組圖)
    當地時間22日,巴拿馬舉行全民公決,壓倒性地通過了運河擴建計劃。這意味著巴拿馬運河即將迎來最大規模的加深改造工程,整個工程預計耗資52.5億美元。  近八成民眾支持擴建  巴拿馬22日就巴拿馬運河擴建舉行全民公投,公投的初步統計結果顯示超過78%的投票者支持運河擴建,運河擴建計劃獲得通過。
  • 中國船東關注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
    屆時,全長81.3公裡的運河容量將會比現在增加一倍。大型船隻也能順利取道運河,航行大西洋與太平洋兩岸。巴拿馬政府也希望運河盈利能幫助巴拿馬蛻變成「美洲版」的香港,吸引大量船運及金融企業。    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副所長江時學指出,由於中國已成為巴拿馬運河第二大用戶,所以運河擴建對中國來說有積極意義,尤其表現在中國與拉美地區的石油貿易往來中。
  • 巴拿馬運河擴建獲批准 中美外交角力悄然上演
    擴建計劃由來已久 美國受益最大    巴拿馬運河擴建計劃醞釀已久,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末,巴拿馬政府就提出了擴建運河的設想,但苦於財力不足,該設想一直沒能實施。    2006年4月24日,巴拿馬運河管理局正式向外界公布了擴建計劃,闡述了運河擴建的幾個理由:世界貿易量和貨運量迅猛增長,運河現有運能已不能適應這一形勢;擴建工程將有力地推動巴拿馬經濟發展,擴建將增加4萬個就業機會;工程完工後,現有運能將提高2倍,可通過現有最大型貨櫃船隻,能夠滿足未來20年的航運需求;此外,政府每年從運河獲取的收益將於2025年增至40多億美元;擴建後,巴拿馬運河地位將進一步提升
  • 巴拿馬運河擴建能帶來多少經濟效益?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旗下的「中遠海運巴拿馬」號貨輪通過位於巴拿馬運河大西洋一側的阿瓜克拉拉船閘,成為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完工後通行的第一艘船。IC《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謝瑋 | 北京報導(本文刊發於《中國經濟周刊》2016年第27期)當地時間6月26日,歷時10年的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正式竣工,通航儀式於巴拿馬阿瓜克拉拉船閘處舉行。
  • 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或因缺錢停工 原運載力已接近飽和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消息,負責擴建巴拿馬運河的西班牙財團元旦表示,他們已經向巴拿馬當局發出警告,如果不追加16億美元的投資,擴建工程將停滯。巴拿馬總統裡卡多·馬蒂內利(Ricardo Martinelli)當即拒絕了該最後通牒。
  • 巴拿馬運河「過路費」為何這麼貴?
    隨著運河使用率的不斷提高,船舶設計師們還建造了巴拿馬型船,一種依照巴拿馬運河船閘量身定製的大型船隻,以便精確匹配船閘開合,在順利通航的情況下儘量多地運送貨物。  巴拿馬運河還是世界上最貴的航路,運河管理處每年經手的過路費超過255億人民幣。中國和美國是運河最大的客戶,來自中國的船隻,每年需要繳納超過96億人民幣的「過路費」。運河高昂的收費,主要源自其高昂的建造成本和管理成本。
  • 全球最貴「收費站」:巴拿馬運河,漲價了
    如此高攀不起的這個收費站有多來錢?2019財年,運河運輸貨物總噸位超過2.5億噸,光是收「過路費」就收了近150多億元;各種進項加起來,這一財年,運河總收入達到約人民幣 230多億元。一直到20世紀末,巴拿馬人才終於逐步得到了運河的控制權。在過去的百年之中,巴拿馬運河通行船隻的每年總運載量在略微起伏中穩步攀升,是貿易全球化發展的一個縮影。為了在巴拿馬運河船閘大小允許的情況下運送儘量多的貨物,許多船廠完全比著運河的參數來造船,過河幾乎就是貼牆過。這種船隻就叫做「巴拿馬型」船,最高運力是5000個標準貨櫃。
  • 新巴拿馬運河歷經十年完工 低迷航運業或生價格戰
    [摘要] 中國遠洋(601919,股吧)運輸集團的貨櫃輪「中遠巴拿馬」號成為第一艘通過拓寬後的巴拿馬運河航道的貨船。數千民眾目睹了這一幕。  時代周報記者 馬歡  耗時10年的巴拿馬運河擴建工程6月26日正式通航。  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的貨櫃輪「中遠巴拿馬」號成為第一艘通過拓寬後的巴拿馬運河航道的貨船。數千民眾目睹了這一幕。
  • 巴拿馬運河2009財年收入增長9.2%
    巴拿馬運河2009財年收入增長9.2%來源:新華網發布時間:2009-10-14 21:56:36字體:大 中 小新華網巴拿馬城10月13日專電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13日發布公告說,2009財政年度巴拿馬運河船隻通行費為14.38億美元
  • 歷史上的今天,106年前,巴拿馬國把巴拿馬運河「賣給」美國
    也許你不知道中國一些重要運河的名稱,但你一定聽說過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前者是地中海到印度洋航道的樞紐,後者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樞紐。每年全球只有百分之五的船隻從巴拿馬運河經過,但它們運載著全球百分之二十四的海運貨物,據2018年的統計,巴拿馬的GDP有650多億美元,而巴拿馬運河那年創造出的通航費就有30億美元。
  • 巴拿馬運河百年之際 執政黨對70年前歧視華人道歉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100年前,中國與運河相關聯的字眼只有苦工、歧視和血淚史。百年之後,中國並沒有與巴拿馬建交,卻已經是運河的第二大用戶,在新的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通道的構想中,中國成為不可忽視的角色。德國《法蘭克福匯報》說,巴拿馬運河面臨數個競爭對手,最強勁的尼加拉瓜運河,那可能是一條「龍圖騰下的超級運河」。巴拿馬是少數幾個與臺灣保持「邦交關係」的國家。
  • 一條運河,三個國家的恩怨,美國為何對巴拿馬運河情有獨鍾?
    而美國人也不想和自家後花園的小國多廢話,直接策劃並且在背後支持了當時還屬於哥倫比亞下屬一個行省的巴拿馬直接獨立建國,然後直接強行和 巴拿馬籤訂了運河條約,連接南北美洲的「世界十字路口」就這樣被美國人拿走了。一條運河,牽扯到了三個國家的恩怨,美國策劃巴拿馬獨立僅僅只是為了運河嗎?
  • 巴拿馬運河與美國崛起
    審視巴拿馬運河的變遷,我們得以明晰權力如何在世界範圍內完成轉移。巴拿馬運河開通100周年後,世界向多極化發展,全球經濟的重心正在向新興市場國家轉移,這都意味著對舊的海權格局提出挑戰。國際海權的爭奪正呈現日漸激烈的態勢。
  • 2月15日起巴拿馬運河正式徵收「淡水費」!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表示,將從2月15日起對通過運河的船舶徵收「淡水費」。如果船舶長度超過125英尺,則費用將定為$ 10,000。根據過境時加通湖的水位,還會有不同的附加費。國際航運公會(ICS)估計,此舉將使通過巴拿馬運河的船舶的成本增加多達15%。
  • 尼加拉瓜運河構想,可以打破巴拿馬運河的壟斷
    但隨著世界的發展,船舶的噸位越來越高,貨物也越來越多,陸上鐵路接駁的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要求。所以便在巴拿馬地峽開鑿了運河,溝通了太平洋與大西洋,此後美洲兩岸,就可以通過巴拿馬運河交往,大大降低了美洲東海岸和西海岸之間的海上航運時間。作為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運要道,巴拿馬運河擁有巨大的商業和戰略意義。依靠巴拿馬運河,巴拿馬人也過上了富足的生活,足以令周邊國家非常羨慕。所以位於巴拿馬北部的尼加拉瓜也有著一個運河構想。
  • 世界橋梁巴拿馬,絕不只有運河
    連接大西洋及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位於國家的中央,擁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巴拿馬國土面積為75517平方公裡,東連哥倫比亞,南瀕太平洋,西接哥斯大黎加,北臨加勒比海,連接中美洲和南美洲大陸,巴拿馬運河從南至北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有「世界橋梁」之稱。
  • 一條運河撐起一個國家!細說巴拿馬運河的前世今生
    巴拿馬是位於美洲中部的一個小國家,國土面積7.55萬平方公裡,人口只有400多人,比新加坡人口還要少。 1830年,大哥倫比亞共和國解體後,巴拿馬成為新格拉納達共和國的一個省,新格拉納達也就是今天的哥倫比亞共和國。 巴拿馬面積不大,且境內多山,種植業不發達,採礦業也也很落後,但是巴拿馬的戰略價值卻非常高。 早在西班牙人到達這裡之初時,西班牙殖民者就發現巴拿馬地形狹窄的特點。
  • 擁有偉大的巴拿馬運河,巴拿馬人為什麼不自豪,反而感到屈辱?
    巴拿馬運河是名副其實的搖錢樹,它溝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線,來來往往的船隻無數,過路費收到手軟,戰略位置極其重要。按理說,巴拿馬擁有這麼偉大的工程,應該驕傲自豪。可其實,巴拿馬運河曾經是巴拿馬人的恥辱。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看看巴拿馬運河的跌宕起伏的歷史。巴拿馬和巴拿馬人的由來:美洲大陸原本居住著印第安人。
  • 巴拿馬駐華大使:巴拿馬運河有望在「一帶一路」合作中發揮獨特作用
    人民網北京1月15日電(周雨)1月14日上午,巴拿馬運河移交20周年紀念會於北京金臺藝術館舉辦。1914年,由美國建造、被譽為「世界七大工程奇蹟」之一的巴拿馬運河正式通航。1999年12月14日,巴拿馬時任總統米蕾婭·莫斯科索和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分別代表兩國政府籤署了關於運河主權和管轄權交接的換文,雙方如期於1999年12月31日正式將運河控制權移交巴拿馬,這也標誌著美國在巴拿馬殖民主義的結束。前駐聯合國大使、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執行理事長沈國放在紀念會上發言表示,巴拿馬運河每年給本國增加20多億美元的純收入,為巴拿馬社會發展和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