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沙漠,人們腦海中會馬上浮現這類的詞語「寸草不生、飛沙走石、一望無際」。目前我國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有著「死亡之海」的稱號。在這個「死亡之海」的腹地上隱藏著一個美麗的沙漠「王國」,就是亞瓦通古孜。
亞瓦通古孜是個新疆最小的鄉鎮,居住著幾百戶維吾爾人。同時,它被譽為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腹地的「中國沙漠第一村」亞瓦通古孜,是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典型的維吾爾族人的小聚居村落。
亞瓦通古孜村是南疆典型的維吾爾族人的小聚居村落,人口大約為400人,主要以種植甜瓜為生。亞瓦通古孜在維吾爾語中是「野豬出沒的地方」,村莊大約形成於100年前。村莊西距其所屬民豐縣城128公裡,是南疆沙漠公路穿插的唯一綠洲,也是塔克拉瑪幹深處的唯一一道人類生存的底線。
最早來此地的是一些由於各種原因流落至此的人。他們順著亞瓦通古孜河而上,到達沙漠腹地河流的盡頭,有水源和草地的環境適合人類生存,於是他們在此定居下來。沙漠公路修通後使得亞瓦通古孜人受益匪淺,一條18公裡長的柏油路已從村頭修到沙漠公路邊,曾經的野豬早已不見蹤影,原始封閉的村子漸漸開始融入文明社會。
最早來此探險的是歐洲探險家,他們的遊記中卻將亞瓦通古孜人描述成野人。為什麼探險者把中國沙漠第一村稱為野人村?1992年,中英聯合探險團的一位中國隨行記者在此發現了一個面容蒼老、頭髮花白的漢族人,經詢問得知,是文革時從廣西來到此地的。
24年裡,老人從沒有離開過村子,根本不知道外界的事情,記者告訴他文革已結束,才重新喚起老人回鄉的願望。這一新聞素材見報之後,老人被冠以「白毛男」的稱謂,亞瓦通古孜又一次披上了神秘的原始色彩。圖為村中古樹。
日出和日落,紅彤彤的太陽落在沙漠圍駐的小村上,如今這個小村子,非常出名的還有這裡的甜瓜。碩大優良的甜瓜被命名「安迪爾」瓜,遠銷各地。這裡日照時間長,加上沙漠綠洲土質特別鬆軟,種出來的甜瓜糖分多得可以把人的手指都黏住。
每到收穫的季節,全國各地的瓜果商都開著大大小小的卡車來收購。甚至有商人出錢僱人在這裡幫忙種瓜。安迪爾瓜或許是上天對這個小村子的賜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