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溼的土壤:盤點人類探月的「水情結」

2020-10-30 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作者/張唯誠

近日,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官網介紹,索菲亞平流層紅外天文臺(SOFIA)首次證實,受到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有水存在。這也意味著,水可能不僅在寒冷陰暗的地方分布,也可能分布在月球表面。

索菲亞平流層紅外天文臺(SOFIA)首次證實,受到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有水存在

最近幾年是人類探月的豐收年。因為在這幾年裡,來自多方的研究和探索都證實了月球是一個有水的星球,這是科學家們殷切期待的結果,也是現代天文學的一項重大成果。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期盼在月球上找到水,「找水」成了人類探月的揮之不去的"情結」。

「冰茶理論」

「現在的月亮已不同於我們父輩時期的月亮了,它不再是死寂和和無變化的,而是一個非常活躍和有趣的世界。」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天文學家格雷格·德洛瑞(GregDelory)這樣說。對於德洛瑞這樣的天文學家來說,月亮的確很不一樣了,因為在他們的眼裡,月亮已成為了一個潮溼的世界。
然而在伽利略把望遠鏡指向月亮以前,月亮在人們的眼裡是更加「活躍和有趣」的,
人們把月亮上的暗區稱為「maria", 在拉丁語中,「maria」就是海洋的意思,所以在17世紀以前的人看來,月亮是一個充滿了液態水的地方。這個夢幻似的觀點是被望遠鏡給無情毀滅的,人們在望遠鏡中看到了點綴在「maria」中的隕石坑,這才知道月亮上的「海洋」其實並不存在,不過我們今天依然把月亮上的大片暗區稱為「月海」。

月球正面(左圖)比背面(右圖)有更多暗色月海 (供圖/侯軍)

從那時開始,月亮很乾燥的觀點一直延續了下來。1969年,「阿波羅11號」的兩名太空人著陸在了一片「月海」中,他們看到的「月海」是一片乾燥的由火山熔巖構成的平原,而科學家們在研究了「阿波羅計劃」帶回的月巖和月壤樣本後也宣布說月球是乾燥的。依照他們的形容,那些樣本「像骨頭一樣乾燥」,然而事實上,骨頭比那些樣本「潮溼」得多,因為活體生物的骨頭是含有不少水分的,其重量大約佔總重量的10%。
20世紀70年代,加利福尼亞大學的詹姆斯·阿諾德(James Arnold)建議在月極附近找水,那裡是阿波羅計劃沒有到達的地區,且終年難見陽光。阿諾德指出,月極附近較深的隕石坑裡不會有陽光照進去,這樣的隕石坑能起到收集水和其他易揮發物質的作用,可稱之為「冷井"(cold traps)。

美國田納西大學的月巖專家拉裡·泰勒(Larry Taylor)將「冷井」比喻為一杯夏天的冰茶,他說,「假若你仔細觀察夏天的冰茶,你便能看到這杯冰茶如何收集空氣中的水分,並凝結成水滴,『冷井』就起了那樣的作用。」
這種「冰茶理論」最終得到實踐的機會是1994年,那年的1月25日,美國發射了「克萊門汀」(Clementine)月球探測器。

「克萊門汀」(Clementine)月球探測器 圖片來源/網絡

2月6日,「克萊門汀"開始繞月飛行,在這個過程中,它對月球拍照,從事勘測活動,其中一項實驗是向月球南極附近的一處隕石坑發射無線電波,這些電波發射後被地球上的天線接收,科學家分析了那些電波後發現,反射波似乎來自於含水冰的物質,不過這並不能證實隕石坑裡真的有水,因為粗糙的表面也能產生那樣的反射波。
又過了4年,另一艘月球探測器「月球勘測者號」(lunar prospector)使用中子光譜儀探測到月球南北極的隕擊坑裡含有豐富的氫。科學家認為,那些氫來自於
隕擊上中豐富的水,他們由此估計,月球上可能有1000萬~60億噸水。為了證明月球上水的存在,科學家最後讓「月球勘測者號"撞擊月球南極,他們估計撞擊會在月球表面釋放40磅水蒸氣,這樣一來,光譜儀就能夠測出水分的存在了,然而預想的結果並沒有在撞擊後出現。

凱布斯隕石坑

進行過類似嘗試的還有歐洲空間局的「智慧一號"(SMART-1),這枚探測器於2006年也企圖通過撞月偵測月球上的水冰信號,結果也失敗了。科學家認為,這兩次失敗有三種可能,要麼是月球上根本就沒有水;要麼撞擊點不理想,因而沒有產生理想的結果;還有一種可能是探測器太小,撞擊產生的水蒸氣太少,所以不足以讓儀器偵測到。

「潮溼"的月壤

轉機出現於2008年,這一年10月,「月球一號"(Chandrayaan-l)發射升空,它的上面裝配有一部由美國航空航天局提供的儀器——「月球礦物學繪圖儀」(MoonMineralogy Mapper),這種儀器能使科學家們在它獲取的數據中準確地發現探測目標所擁有的化學成分。很快,
「月球礦物學繪圖儀」通過探測月球表面反射光的光線波長顯示了月球上有水分子和氫氧基存在的跡象,它偵測到反射的光波中缺少紅外線波長,表明這段光線被水分子吸收了。
開始的時候,科學家們並不相信這樣的結果, 但很快,他們在其他地方找到了更多的證據。1999年,土星探測器「卡西尼號」在前往土星時途經月球,它上面的成像分光計也探測過月球。經過一番討論,科學家們一致認為,「卡西尼號」上的成像分光計也發現過月球上微弱的水和氫氧基分子存在的信號。

與此同時,正在執行太空任務的「深度撞擊號」(Deep Impact)也為科學家們帶來了月球有水的新證據,因為這枚探測器同樣攜帶了一架成像分光計,它原本的任務是於2010年11月4日飛越哈特利2號彗星(103P/Hartley2),但在前往目標的途中,科學家們讓它數次近距離地接近了地月系統,在這個過程中,「深度撞擊號」也探測到了月球表面存在著水分子和氫氧分子的信號,它還發現,這種信號在月球的極區最為強烈,並且顯示整個月球表面都是含水層

不過這枚探測器也同時發現,水分子和氫氧分子的信號似乎在月球的「正午」消失了,只有在「日落"和「日升」的時候才會出現,人們稱之為「露珠」現象。為什麼會這樣呢?科學家解釋說,這是由於月壤中的水分子極少的緣故。

事實上,月壤中的含水量比地球上最乾燥的沙漠還要少。2009年9月25日,科學家們終於在新出版的《科學》雜誌上發表文章說,根據來自「月球一號」「卡西尼號」和「深度撞擊號」的探測數據,他們已證實月球是一個有水的世界。

研究表明,這次探測到的月球水是隱藏在月壤裡的。月面由巖石和風化層構成,其中大量成分是氧。在月球上,太陽風無時無刻地撞擊著月面,並與巖石和土壤發生交互作用。太陽風是太陽噴射出的帶電粒子流,它主要由質子或帶正電荷的氫原子組成

科學家推測,當這些帶電的氫原子以1/3光速衝擊月球表面時,它們會分解月壤礦物質中的氧價分子,一旦有了游離狀態的氧分子和氫分子,水分子就很容易形成了。探測表明,月球表面每立方米的土壤中大約含有一升水,它們存在於月壤最上層很薄的範圍內。探測還顯示,在月球寒冷的兩極處,水的含量更豐富一些,這表明水在月壤中形成後似乎會逐漸向溫度較低的地區移動

太陽風中氫原子分解了月壤中的氧分子

此前,科學家們一直認為,如果月球上真的存在水,那些水只會存在於極地的永久陰影區裡,月球的其他區域應該是完全乾燥的。現在,新的發現表明事實並非如此,水也可以存在於月壤中,這是人類月球找水的重大突破。


本文來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

相關焦點

  • 盤點中國探月成就
    1969年7月20日,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在月球上首次留下人類的足跡。還記得他的經典名言嗎?「這是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時至今日,距離人類登月已經50年了。
  • 英媒盤點全球六大探月計劃
    參考消息網12月18日報導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2月17日發表題為《中國嫦娥五號「攬月歸來」 盤點全球其他六大探月計劃》的報導。全文摘編如下:中國嫦娥五號返回器於當地時間12月17日凌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上一次人類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還是40多年前的美國和蘇聯探月計劃。
  • 你喜歡的下雨天味的香水,是森林的清新還是陰鬱的潮溼?
    下雨天的味道,可以是雨後森林的清新,也可以是...潮溼的陰鬱。盤點一波聞到就讓人想到下雨天的香水吧。CB I Hate Perfume M2 Black March一瓶木質香型的的香水,給人的感覺就是從海洋裡而來,這瓶香水選用的元素都是水的因子,像是橡樹苔啊,土壤等等。不過這瓶香水...其實給人感覺更多的就是土壤的香味,非常...雨后土壤的感覺,總的來說...慎入?
  • 嫦娥四號發射成功,人類探月事業的又一裡程碑
    從「嫦娥」、「玉兔」、「廣寒宮」的民間傳說,到「床前明月光、低頭思故鄉」的千古佳句,是什麼讓中國人的月亮情結,延續了整整5000多年?也許是神秘感。作為地球最近的鄰居,月球是人類探索外太空最近的目的地,隨著1969年人類首次登月的實現,月球的正面已被世人所見。但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神秘的月球背面卻始終不為人知。
  • 人類探月掀起新高潮(組圖)
    由於月球的物理和地理環境特殊,開發潛力可觀,因此未來的探月活動將會呈現出後浪推前浪的趨勢。據龐之浩介紹,2007年我國將發射一顆繞月探測器,測繪月球表面的三維影像,探測10餘種有用元素在整個月球的分布;日本也計劃在2007年發射繞月探測器;攜有歐美儀器的印度月球探測器也有望在2008年升空;美國要在2009年設法兩次撞擊月球南極以尋找水,並計劃在2018年前讓太空人重返月球。
  • 探月總設計師:帶回的月球土壤將部分保存在湖南,告慰毛主席
    2020年11月24日4時30分,中國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這一新創舉將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地外天體採樣顧名思義就是嫦娥探月在踏上月球之後,可以帶回部分月球表面的土壤重回地球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緣的呂姆克山附近登陸,並鑽取約2米深的月壤巖芯柱,共採取2公斤重的月球土壤樣品
  • 嫦娥五號|回顧嫦娥探測器的探月曆程,展望未來十年的探月規劃
    1978年,美國贈送中方一份特殊的禮物,1g月球土壤,當時的中國,還沒有幾個人知道如何處理這份樣品,讓我們感到羞愧。2004年我國探月工程正式立項,並確定了「繞、落、回」三步走的戰略規劃;「繞」是指繞著月球飛行;「落」就是在指定的地點進行軟著陸;「回」就是帶著土壤從月球回到地球;2007年我們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實現了我們探月工程的第一步戰略目標,繞月飛行,整個探測時間長達16個月;2010年嫦娥二號探測器升空
  • 月球陽光照射處發現了水,對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
    圖/NASA官網探測到一立方米月球土壤中約含354毫升水據NASA官網介紹,NASA通過平流層紅外天文觀測臺(SOFIA)在陽光照射下的月球表面探測到了水分子(molecular water)。這些水分子位於月球南半球的克拉維斯環形山上,這個環形山是從地球上可以看到的最大的環形山之一。
  • 探月工程為什麼這麼難?美國探月到底發現了什麼?
    美國探月工程叫阿波羅計劃,又稱阿波羅工程,是美國從1961年到1972年組織實施的一系列載人登月飛行任務。目的是實現載人登月飛行和人對月球的實地考察。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號」火箭載著「阿波羅11號」飛船從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甘迺迪航天中心點火升空,開始了人類首次登月的太空徵程。
  • 探月總設計師說,部分月球土壤將保存在湖南,告慰毛主席
    11月24日4時30分,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成功,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根據計劃,嫦娥五號將在月球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緣的呂姆克山附近登陸,並鑽取約2米深的月壤巖芯柱,共採取2公斤重的月球土壤樣品。科學家指出,月球的風暴洋地區形成時間相對較晚,是研究月球構成的絕佳地點。嫦娥五號按計劃採集到月球土壤樣品後,將會帶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
  • 美研究分析月球土壤:月球上的水可能來自太陽風
    新華網倫敦10月14日電 新一期英國《自然-地學》雜誌刊登報告說,美國研究人員對阿波羅系列探月飛船帶回的月球土壤樣本進行分析後認為,月球上存在的水可能來源於太陽風,這說明其他一些星球也可能同樣因此而存在水。
  • 原來土壤也會影響健康!
    土壤是人類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的中心環節。人類除了直接與士壤接觸外,還可通過空氣、水和植物等與土壤發生聯繫,因此土壤的衛生條件與人類健康的關係十分密切。士壤對人體健康的影響是多方面和間接的,土壤可傳播各種傳染病和寄生蟲病,使人感染疾病; 土壤又是各種廢棄物的淨化場所,進人土壤的各種汙水、經土壤自身的物理、化學、生物學作用,逐漸將其淨化; 常年潮溼汙物,的土壤是不良的居住環境,可誘發風溼病等。
  • 解放軍報探月特刊|上九天攬月:人類夢想之旅
    千百年來,上九天攬月一直是人類的夢想。步入21世紀,隨著航天科技快速進步,越來越多的國家加入「探月俱樂部」,人類迎來新一輪探月熱潮。望月,只是人類美好幻想數千年前,人類就開始觀察月球,它的清幽與美麗給人以無限遐想。在古老傳說和文學描寫中,月球是吸引人類的殿堂和迷宮。
  • 今年是人類探月第50周年,中國又一次把探月引向潮流
    從冷戰結束,同時人類也停止了對月球的探索,過了50年,看看各個國家的準備。探月設備介紹: 「藍月亮」 ●大約兩層樓高 ●由四條腿支撐●頂部預留載貨平臺●空載質量超過3噸●注滿燃料質量15噸●有效荷載3.6噸。
  • 蜂箱裡很潮溼,有水是什麼原因?
    蜂箱裡很潮溼,有水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也是養蜂人也出現過這種現象,我來與大家分析一下。我是固定業餘養蜂,我的蜂箱也比較隨意,不是那種標準的十框蜂箱加繼箱。是自己動手用廢舊模型板改造加工的。有的是自己用磚塊壘的那種蜂箱。所以說我的蜂箱標準不一,參差不齊。
  • 更具務實性的中國探月計劃
    2020年11月24日,中國通過長徵5號遙五運載火箭,將可在月球攫取土壤樣品的嫦娥5號探測器成功發射。 中國的雄心勃勃的空間探索計劃,既具有步驟性也極其務實! 與遙不可及的火星移民和遠太空的空間探索相較,中國的探月計劃無疑更有現實價值。
  • 月球土壤和地球一樣嗎 月球土壤和地球有什麼區別
    對月球土壤的研究,將對人類未來的發展有著重大的意義。那麼,到底月球土壤和地球一樣嗎?如果不一樣,具體月球土壤和地球有什麼區別呢?一起來了解。土壤礦物質種類很多,化學組成複雜,它直接影響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質,是作物養分的重要來源之一。土壤由礦物質和腐殖質組成的固體土粒是土壤的主體,約佔土壤體積的50%,固體顆粒間的孔隙由氣體和水分佔據。土壤氣體中絕大部分是由大氣層進入的氧氣、氮氣等,小部分為土壤內的生命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地表進入土中,其中包括許多溶解物質。
  • 尋蹤人類探月之旅——賞月 奔月 望月 探月
    千百年來,人們對月球的嚮往與探索從未止步,人類一直懷著飛出地球的想法,於是就有了嫦娥奔月的神話詩篇。從風箏、氣球到飛艇、飛機、火箭、衛星,人類從未停止對飛天夢想的追尋。1609年,伽利略首次用天文望遠鏡觀測月亮,使人類對月球正面的地形開始有了詳細的了解,但真正的飛躍是在20世紀人類進入太空時代之後。1969年7月20日,「阿波羅」11號飛船安全著陸月球。幾個小時後,太空人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在月球上首次留下人類的足跡。為了紀念人類第一次登月成功,每年的7月20日就成為「人類月球日」。
  • TAG Heuer泰格豪雅《探索》致敬「人類探月」
    TAG Heuer泰格豪雅助力中國探月工程 彰顯人類航天史上屬於中國的裡程碑泰格豪雅發布《探索》影像短片致敬人類探月曆程中的重大突破!2019年1月3日10點26分,嫦娥四號探測器經歷了26天8小時3分鐘的飛行在月球背面軟著陸。
  • 正確理解高溼度和潮溼的飼養環境
    很多書籍裡面都提到,飼養某些種類的龜需要較高的「溼度」,某些種類的龜喜歡「潮溼」的環境。在某些龜友的文字中也經常出現這兩個詞,並且配的照片多是泥濘多水的飼養場地。 我們先來看兩個詞,「溼度」和「潮溼」。 溼度:表示大氣乾燥程度的物理量。在一定的溫度下在一定體積的空氣裡含有的水汽越少,則空氣越乾燥;水汽越多,則空氣越潮溼。空氣的乾濕程度叫做「溼度」。空氣中液態或固態的水不算在溼度中。 潮溼:一般表示含有比正常狀態下較多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