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化問答網站知乎的創新擴散分析

2020-12-06 人民網傳媒

摘 要:網絡新時代到來,用戶自主的內容生產日漸增多,改變了傳統的信息傳播模式,網絡傳播越來越個性化,更加注重互動體驗、社會交往和信息共享等方面的發展。通過社會化問答網站知乎在社會網絡環境下的創新擴散過程分析,對新型問答網站在走進用戶生活、改善用戶體驗以及保持用戶粘性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創新擴散;社會化問答網站;知乎;知識共享;傳播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8)05-0070-02

網際網路的發展推動新時代到來,傳統知識傳播體系改變,以用戶為中心的內容生產日漸增多,知識不再僅是縱向的教育學習,也有多層次的橫向交流互動。近幾年,一種新型問答網站逐漸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這種網站區別於百科和傳統問答,創造性地將問答屬性與社交元素聯繫起來,致力於以構造知識共享平臺的形式為用戶答疑解惑、滿足社交需求,是一種問答類SNS網站[1]。

本文將從知乎本身、傳播渠道、發展歷程和社會系統四方面對知乎的創新擴散進行分析,論述知乎如何在飛速更迭的網絡中佔有一席之地,成功地進行擴散、得到用戶採用。

一、作為創新本身的知乎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大眾逐漸接受了利用網際網路進行知識共享的方式,習慣於向網絡提問來獲取經驗和知識。知乎在上市初期雖然是一種創新型網站,但它的知識共享模式符合採納者的價值觀念,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在知乎的發展中,用戶所生產的各種問答經過眾多把關人的過濾逐漸形成了體系完整的知識庫。網民在搜尋引擎檢索關鍵詞就會出現知乎內的相關問答,此時無需註冊就可以瀏覽,這等於無成本試用知乎,降低了採納創新的不確定性。

筆者認為,知乎改變了知識共享的機制,相比於專家問答,知乎打造了一個普通人的知識傳播平臺,人人都能回答問題,滿足了知識擁有者的表達意願[2]。相比於關鍵詞引導的網絡問答,知乎將SNS模式引入到問答中,為擁有相似關注點的人群提供了交流平臺。可以說,知乎一方面繼承了社交平臺的互動方式,一方面發展了問答網站的共享模式,這種把用戶的網絡問答與社會交往雙重需求相結合的創新更具有優越性,勢必會得到廣泛的採納。

其實,創新在新時代中並不匱乏,新觀念、新產品層出不窮,但是卻只有少部分能在擴散初期成功進入市場,也僅有更少的一部分能在擴散過程中被大多數個體採納[3]。筆者認為,僅依靠自身優勢不能實現創新的真正價值,知乎最能展現其價值的部分並不是它作為創新本身,而是它的成功擴散。

二、多渠道的傳播擴散

在早期的實驗中數據顯示,廣播和農業雜誌為代表的大眾媒介在傳播基本信息和吸引注意力方面有一定作用,但大多數農民認為推銷員以及鄰居才是最主要的信息來源,值得信賴;大多數人常是基於已經採用新型雜交種子的熟人以及情況相似的人的態度做出決定。也就是說,大眾傳媒在認知階段傳遞創新的基本信息,為擴散提供了良好的基礎;而在後來的說服、決策階段,社會交往中的人際交流才是推動採納者改變觀念、採取行動的助力。這種發生在人際之間的交流及示範行為所發揮的作用,比大眾傳播更為直接。

創新擴散研究為我們提供了一種思路,即把信息技術與社會人群、大眾傳播與人際傳播相融合,可以更好地實現創新擴散。知乎用戶不僅可以在網站內對其贊同的內容進行傳播,也可以通過其他各種平臺分享問答,這種方式擴大了潛在用戶接觸知乎的渠道,吸引更多人主動進入社區參與互動。不同媒介及人群對優秀內容進行二次傳播的過程是知乎實現口碑傳播的關鍵,可以進一步推動創新擴散[4]。

同時,筆者發現,人們更願意認同與自己身份背景、興趣愛好等方面相似的人的觀點,擴散在同質化的人群中更有效。知乎的機制就是通過關注點構建人際網,它根據問答內容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門類,涉及經濟、文學、體育等諸多話題,用戶通過瀏覽、投票等方式確定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而參與問答互動。這種連接方式下的用戶關係更加緊密,人際交流也更直接有效。

三、知乎發展的三段論

新產品的推廣應該是一個持續的、有計劃的過程,在此過程中,發布者要考察個體採納行為、個人創新性、擴散關聯性等因素,制定戰略布局,以此來實現創新擴散。筆者認為,知乎的發展循序漸進,在三個時間段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宏觀來看又連接成一個整合的擴散過程。

1.封閉測試。2011年1月,知乎進入市場。它採取一種嚴格的「邀請+認證」模式,以發放邀請碼、申請審核等方式控制用戶的質量和數量,保障了高水平的社區知識分享環境[5]。社會中只有少部分人被邀請進入知乎社區,此時的知識交流活動是小範圍的,問答更多的是各個社會群體內部的專業化的討論,用戶參與度、活躍度比較穩定。這部分早期採用者對創新的態度比較積極,願意率先採納創新,他們是公眾的意見領袖、是知乎擴散的基礎。為了讓基礎用戶有良好的服務體驗而限制一般用戶進入社區,一定程度上樹立了優越的社區形象,但同時也抑制了知乎的擴散。隨著時間的推移,封閉模式下的新用戶、新話題增長速度明顯放緩,截至2012年末,知乎的個人註冊用戶是四十萬。

2.開放註冊。2013年4月,知乎開放個人用戶註冊,任何網民都可以註冊使用知乎,而且不強制實名認證。知乎在前兩年裡累積的用戶,這時候,對各自所處群體的成員進行了有意識或無意識地示範、勸說,這些潛移默化的影響促使後來者學習模仿他們採納創新,知乎的擴散終於迎來了起飛階段。2014年知乎開展線下活動時表示,去年的知乎用戶量比2012年末高出十倍。之後,知乎一路高歌猛進,先後推出了知乎日報、鹽Club、值乎等產品,全方位地包圍用戶,有計劃地引導其參與知識互動。社會網絡系統中的大部分創新採納者都在這一時期採納創新,知乎進入蓬勃發展的成長期。

3.開放機構號。2017年9月,知乎官方公布知乎的個人註冊數破億,同時開放機構號入駐門檻。知乎的創始人兼執行長周源表示,繼個人用戶開放註冊後,用戶數超過一億是知乎從知識社區走向知識平臺的標誌;而開放機構號這件事,同四年前一樣,對知乎的長久發展具有戰略性意義。其實,機構帳號功能早在2016年就存在了,當時的審查十分嚴格,邀請入駐幾乎是唯一的通道。但是,最早被邀請進入知乎的機構號幾乎覆蓋了用戶生活的全部領域,量少而精,這與知乎早期積累用戶基礎的嚴謹踏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知乎開放機構入駐後,用戶可以直接與品牌對接,獲得各種服務;品牌也可以通過展現自己的品牌文化,加強與受眾的聯繫。這一舉措改變了知乎平臺原本只有用戶的單一維度,實現多樣性發展。從用戶採納到機構入駐,知乎不僅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合理的制度規範、高素質的人口,更增添了適當的招商引資,經過規劃,這個小鎮正在逐漸擴散成繁榮的都市[6]。

四、社會系統

創新總是通過一定的社會網絡進行擴散,社會系統中原有的關係網絡是現實的強關係,最早接觸到創新的採納者往往是各行各業的精英、是受人尊敬的社會人士,他們每個人本質上都是社會網絡的節點、傳播擴散的節點,是觀念的引領者。知乎在社會系統中定位各個節點,再將他們連接起來,形成一張張交叉重疊的網,處在其中的人常常會在不斷強化的社會壓力、群體暗示作用下採取相同的採納行為。觀念引領者在社會系統網絡中所處的節點越分散,他們就能對越多的潛在創新採納者產生影響,那麼創新的擴散速度就越快。

社會系統一方面為創新擴散提供環境基礎,另一方面又與之相互影響。知乎擴散中形成的網絡改變了原有關係空間與物理空間之間的強相關性,是社會交往強關係和弱關係的結合[7]。知乎網民之間的關係突破了物理距離的束縛,交流互動的雙方即使不面對面,也可以構建有效聯繫。不同於傳統社會系統中的交際網,這種弱關係使個體在虛擬空間中比較自由,較低的維護成本也使用戶有精力聯結其他更多個體,改善原有關係網的封閉化,使創新擴散維度多元化。

五、結 語

2018年3月,因平臺管理不嚴、傳播違法違規信息,知乎app被北京網信辦勒令下架整改。筆者認為,知乎的用戶產出內容(UGC)模式與其被監管十分相關。UGC的聚合力量吸引了眾多人成為知乎用戶,不同層次的信息來源賦予了知乎平臺多樣性,但知乎作為平臺本身很難從發布上對用戶自主的內容生產進行完全的控制,UGC模式既是它適應新媒體發展的優勢也是它存在漏洞的地方[8]。另外,知乎的激勵模式只是依靠用戶之間虛擬的評價,很難連續激勵用戶生產高質量信息,大量的用戶進入帶來更多可能性的同時也使知乎面臨水化的風險。

有學者提出,未來網際網路的真正主流應該是PGC(專業生產內容),而不會是UGC。其實對知乎而言,多元化的用戶生產使知乎涉獵廣泛,而專業化的內容發布使知乎內涵豐富;UGC貢獻了平臺的高參與和廣度,PGC則保持了平臺的高質量和深度。如何平衡UGC和PGC,使他們在擴散中產生深遠影響,是知乎需要思考的問題。

幾年時間裡,知乎已經從封閉的群體社區擴散成為一個開放的共享平臺,實現了成功的創新擴散。未來,在複雜的環境中保持初心,踐行「高質量知識分享網站」的理念,引導用戶養成良好的分享習慣,社會化問答網站知乎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生態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金文愷.新媒體情境下知識分享與認同建構——基於社會化問答社區「知乎」分析[J].傳媒與教育,2016(2):113-118.

[2] 劉珺.基於網絡的知識分享服務:自我建構與分享行為研究[D].清華大學,2014.

[3] 蔡霞,宋哲,耿修林,史敏.社會網絡環境下的創新擴散研究述評與展望[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7,38(4):73-84.

[4] 張萌.社會化問答社區——「知乎網」的內容生產與傳播策略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14,5(14):79+2.

[5] 張蕊.「異軍」知乎的突起——淺析知乎的發展現狀[J].視聽,2015(6):147-148.

[6] 李立.知乎「進化論」[N].中國經營報,2017-08-28(C08).

[7] 田甜.創新擴散理論下的微信擴散和使用影響因子分析[D].安徽大學,2014.

[8] 陳娟,鄧勝利.社會化問答平臺用戶體驗影響因素實證分析——以知乎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15,59(24):102-108.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相關焦點

  • 在知乎,已經沒有「社會化營銷」團隊了
    「在知乎,已經沒有「社會化營銷」團隊了,改為「內容營銷」團隊。」知乎市場團隊的Leader魏穎在兩個月前對外透露了這個信息。魏穎說:「所謂社會化營銷,看的不是傳播平臺,而是傳播方式,是不是以人與人之間的社交關係做傳播。如果在SNS網站上買號買位置,如朋友圈廣告,後期並沒有漣漪式的傳播的話,那並不是真正的社會化營銷。後來我們這個團隊也就改名了,其實就是做內容,做各種可以以人為媒介傳播的內容。」
  • 知乎產品分析報告:中國知識問答產業現狀的縮影
    編輯導讀:知乎作為以知識問答為核心基礎的社交平臺,發展至今擴展了多條業務線。儘管人們總調侃知乎的檔次越來越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它仍然是知識問答領域的佼佼者。本文將從八個方面對知乎APP進行深入的分析,希望對你有幫助。
  • ...波蘭社會化學習網站Brainly親身詮釋"Brainy is the new sexy"
    獲得B輪1500萬美元融資,波蘭社會化學習網站Brainly親身詮釋"Brainy is the new sexy" 作者:阿博 發布時間: 2016-05-17 16:50
  • 從產品的角度分析:知乎核心功能——《問答》
    知乎:一個真實的網絡問答社區,幫助你尋找答案,分享知識。 知乎百度指數 Alxea排名顯示,知乎已經成為中國的第三十二大網站。而排列31名和33名的,分別是新華網和cctv。 知乎Alxea排名 雖然知乎後來推出了讀讀日報/知乎日報/知乎live/知乎專欄等內容,但最核心的流程仍然是提問和回答。本文討論問答的流程。紅色框內的流程將在下文詳細討論。
  • 知乎產品分析:問答社區的領頭羊,知識付費的初入者
    本文將結合知乎的現狀及特點做全面解析。本文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產品功能結構市場分析用戶分析定位分析功能分析總結一、知乎產品功能結構三、用戶分析3.1 性別比例從Talking Date的數據可知:知乎的男女比例約等於1:1。這說明就問答社區和知識付費而言,知乎提供的內容整體來說不受性別影響。男性和女性對知乎的偏好度相同。
  • 用網絡科學解構,悟空問答輸給知乎背後的邏輯
    本文試圖從網絡科學的角度,去解構悟空問答輸給知乎背後的邏輯。據統計,國民級產品今日頭條已經佔據了網際網路近10%的用戶流量,張一鳴也深諳流量挖掘的玩法,諸如抖音、火山小視頻、西瓜視頻等爆款產品都是被頭條用流量和資源逐一挖掘出來。可惜,這一次,悟空問答卻沒有這麼好運。
  • 知乎產品分析報告
    原標題:知乎產品分析報告 本文試以一個產品新人的角度,從市場情況、產品定位、用戶分析、功能優化、盈利分析五個方面,對知乎APP進行淺析。而現在知乎問答社區呈現出泛娛樂化的趨勢,說明知乎的目標用戶範圍正在不斷擴張。 從產品定位來看,知乎不僅想做問答社區的第一,還想在知識付費領域做出一番成績。
  • 知乎市值接近25億美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網站?
    2018年7月,根據資料顯示,中國最大的問答網站知乎已經完成新一輪接近3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包括高盛、騰訊等多家上輪投資方跟投。這次融資之後,知乎的估值接近25億美元,成為了另一個獨角獸企業。在此之前,知乎已經完成了4次融資。
  • 知乎產品分析 | 變現路上的商業嘗試
    但是應用到知乎上的實際情況,由於人們在知乎上寫下回答是認知盈餘,是為了滿足自我實現的價值、獲取自我認同感,而不是為了賺錢,所以進行一些問答的增值付費服務,必定會毀掉知乎「表達、認同、溝通討論」的文化。隨著知乎放棄實名制開始,知乎與招聘網站合作的可能性就越來越小了,所以知乎不會向著LinkIn的模式去發展,不會通過這一方面的獵頭服務進行盈利。
  • 謀求上市的知乎,如今會如何定義自己?
    知乎十年,早已沒有最早的嚴肅。這些讓人一笑的段子,似乎多少也有些許的嘲諷味道。曾幾何時,知乎絕對是獲取專業知識的有力武器。如今,或許還有很多人通過其獲取知識,但大部分人待在這個社會化問答社區想必只是討論些新鮮事罷了。據"BT財經"獨家信源報導,知乎正在撰寫IPO報告和上市申請書,不過知乎方面予以否認。
  • 知乎吉祥物劉看山官方網站正式上線
    首頁 > 傳媒 > 關鍵詞 > 劉看山最新資訊 > 正文 知乎吉祥物劉看山官方網站正式上線
  • 知乎如何成長為海外華人用戶最常訪問國內網站
    【天極網IT新聞頻道】知乎,國內最專業的問答社區,普通問題找百度,專業問題上知乎似乎已經成為了大部分人的常態,但知乎是如何成長為海外華人用戶最常訪問的國內網站的呢?今天筆者就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
  • 知乎精英是什麼意思什麼梗?知乎精英為什麼是句罵人的話?
    以某個網站的名字作為羞辱和貶低該網站用戶的方法,一直流行於酷愛標籤化討論的中文社交媒體,但論及指責的力度和群嘲的廣度,則從未有一個網站像知乎這樣,受到全方位和不留情面的詰難——  按搜尋引擎權重排行,豆瓣站內關於知乎的前三條內容分別是「知乎為什麼是個垃圾網站?」、「為什麼說『知乎』是個大垃圾網站?」以及「知乎,我見過最裝逼最傻逼的社區」。
  • 知乎產品分析——以建城市的方式做產品
    文章結構:產品功能結構市場分析用戶分析需求調研功能分析總結一、 知乎功能結構1.1 產品架構儘管知乎為了水化一直在泛化知識定義,以「觀點」來代替「知識」,從而鼓勵更多人參與創作,輸出觀點。知乎宣稱知識普惠平臺,現在回答的含金量卻越來越低,人人可創作意味著內容質量的整體下降。雖然這並不意味著乾貨問答不存在,但有價值的內容在海量數據中更加難以被看到,並且點讚功能的主觀性並不能完全代表問答內容的質量。
  • 與百度知道同是問答起家,為何是知乎做成了知識社區這事兒
    結果一個月的時間,其網站流量就超過了周源供職雜誌社官網的流量。周源發現這個事情有搞頭,然後就埋下了創業的想法。矽谷的Quora出來後,周源猛然驚醒——雖然之前他也琢磨過知乎(當時還沒有這個名字)的形態,但始終是很模糊的想法,看到了Quora後他發現這就是他想要的。後來就組建團隊,創立了知乎社區。
  • 組織創新與租值社會化——「新常態」下杭州公共資源治理的案例分析
    本文受斯蒂格利茨總地租理論「以區域內總地租收益支付公共開支」[6]的啟發,嘗試以這一具有租值社會化內涵的思路,結合杭州在城市公共資源治理的創新實踐進行探討。 二、理論創新:總地租理論與租值社會化機制 亨利?
  • 警報:百度文庫要抄了知乎的後路 | 獵雲網
    知乎仿照 Quora模式,主打的就是「高質量問答」。而百度文庫新一步的動作就是拉攏專業人士入駐。如果加入問答功能,那就可能抄了知乎的後路…… 獵雲網 6月28日報導 (編輯:馬凱 )幾乎所有網際網路媒體同行在談到知乎時,都認為,這是一家不錯的網站,上面聚集了很多的專業的人士,每天產生著大量有價值的內容
  • 知乎問答:為何感覺Twitter比國內微博差
    日前, 用戶邵敬翔在問答網站知乎上對《Twitter 這樣的網站真的有前景麼?怎麼感覺這個產品做得比國內的微博差很多呢?》問題做出了精彩解答,編輯摘錄了全文內容分享給大家。
  • 產品分析 | 知乎如何完善知識生態,提高付費內容打開率?
    本文將分析知乎的歷史發展脈絡,結合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可能,全面解析並給出優化建議。2.4 競品分析目前知乎的主要業務分別是「問答社區」和「知識付費」,市面上沒有完全與之業務相同的競品,但是不同的業務模塊都有不同的競品。
  • 西方政策創新擴散研究的最新進展
    儘管此時西方政策創新擴散研究已形成基本的研究範式,但仍然存在諸多不足,例如:因變量的定義仍存在問題,如政策採納概率過分簡化了現實;整合性解釋並未窮盡所有必要的影響因素;事件史分析方法尚存缺陷,其關於隨著時間進行的觀察獨立性的假定與真實的政策過程不符;對政策創新擴散中的一些重大問題也缺乏研究,如對政策創新擴散的機制、不同類型的政策創新的擴散的異同等問題研究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