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醫學獎發現熬夜令人變醜變笨,你還在晚睡嗎?

2020-12-05 金蘭健康

當我們看到「生物鐘」被授予諾貝爾獎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是沉默的,但也是激動的。為什麼?主要是因為,中醫在幾千年以前,就對生物鐘有著極其豐富的研究,並有著極其高深的學問,比如十二經絡,天人相應,十二時辰,子午流注,四季養生等等,這些理論都與生物鐘有著極其重要的聯繫。

中國古老的先民們認為最為健康的生活方式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其實這就是生物鐘的一種表達方式,也是生物周期在健康生活中的一種指導。然而,時隔千年,這依然是人們嚮往的一種田園生活方式,可以說,這就是人們富有之後,嚮往的生活。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並不能真正做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的為了理想打拼,有的為了生活奔波,難免要熬夜加班,在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拼死一戰。這樣是對身體傷害很大的,但,人在江湖,早已身不由己。待到可以不再仰視別人的時候,往往身體又變差了。

而談到熬夜對人體的傷害,可能很多人並不是很清楚。但中醫從來不提倡熬夜的生活方式。在中醫看來,「戌時關門,亥時人定」。19點至21點,就可以關門,該圍爐夜話的聊聊天、擺擺古,或者是餓了還沒吃飯的時候,這個時候再怎麼也要吃了。21點至23點,這個時候就應該人定,比如夫妻之間,這個時候該啪啪啪了睡覺的,就別錯過了這個時辰,總之,這個時候就是提示你要睡覺了!

而一般熬夜指的是,亥時之後,還不睡的人們。也就是子時和丑時,還沒有休息的人們,就屬於熬夜的夜貓子了。那麼,這個時辰熬夜對人體有什麼樣的傷害呢?子時又稱為夜半,是23點至凌晨1點,這個時候是足少陽膽經值令的時候,這個時候熬夜會對膽經造成傷害,膽氣受傷,就會影響人體的氣機生發功能,膽汁受到影響,就會影響消化功能,膽魄受傷,就會使人心驚,易怵惕,膽小怕事,疑神疑鬼等。膽為中正之官,主決斷,如受到影響,勢必失去果敢決斷的性格。

丑時,又稱為雞鳴,是足厥陰肝經當值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還不睡,會導致肝經受到傷害。丑時一陽長,是天地陰陽消長之時,是一天中陰氣逐漸減退,陽氣逐漸生長的起點。在丑時初,人的陰陽之氣有一次更替,就會小醒一會兒,繼而進入更深層次的睡眠。如不睡,則影響肝經正常的流注。肝氣受傷,勢必影響人的情緒,還會影響脾的運化功能。

如果子時、丑時還不睡,那就到了寅時,寅時又稱為平旦,是凌晨3點至5點,這個時候為手太陰肺經當值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還不睡,就會影響肺經的流注。肺經受擾則會影響其「朝百脈、司呼吸、主氣、宣發、肅降」等功能。肺外合皮毛,這個時候可是美容覺的殺手鐧,再不睡,皮膚想好,怎麼可能?

當然,過了寅時,卯時本就是可以起床的時刻,倒也進入了白晝的開始,就不算熬夜了。從這個角度來看,從23點至凌晨5點,是睡眠的最佳時間,也就是說,人體每天的睡眠如果能夠保持在6個小時,基本上也是足夠的,但如果這6個小時不睡,基本上就是在擾亂生物鐘,必然會讓身體受到極大的傷害!

【本文由「金蘭中醫學社」新媒體獨家出品,系原創作品,作者金蘭,圖片來源於網絡,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熬夜令人變醜變笨 熬夜是引發這種突變的一個重要因素
    熬夜令人變醜變笨 熬夜是引發這種突變的一個重要因素時間:2017-10-09 16:57   來源:新浪網   責任編輯:莫小煙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視頻|驚!諾貝爾醫學獎發現熬夜令人變醜變笨你還敢晚睡嗎?
  • 諾貝爾醫學獎證明:熬夜真的會變醜變笨變胖!
    10天前,2017諾貝爾醫學獎頒布了,獲獎的是這三位:
  • 熬夜令人變醜變笨 熬夜的危害
    2017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已經誕生了,是一位美國的科學家,他的研究成果是熬夜令人變醜變笨,他的研究發現一個人如果打破了晝夜節奏,就會患上很多的疾病,而且,人的外貌也會變得更加的醜,甚至再一次的證明了熬夜會導致癌症。這一項的諾貝爾獎項的揭示,告訴人們熬夜確實有很大的危害,為了健康為了長壽,請停止熬夜。
  • 熬夜讓人變老變醜變笨 你還敢接著熬嗎?
    ,授給了三位美國科學家:傑弗理·霍爾、麥可·羅斯巴殊和麥可·楊,以表彰他們發現了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簡單地說就是:熬夜真的會讓人變醜變老變胖!調查 近7成受訪者經常熬夜根據亞馬遜《2017年中國睡眠地圖》,超過八成的中國人睡眠時間已不足8個小時,六成受訪者表示一周要熬夜6天。原來,半夜不睡的人這麼多!
  • 你造熬夜有多傷?長期熬夜會堵住大腦排洩系統
    不久前浙大一院精神衛生中心招募熬夜志願者,完成48小時不睡眠任務獲2000元,公告發出不到四個小時就招滿。可你知道長期熬夜對身體危害有多大嗎?科學研究發現,各種代謝物在大腦累積,如果不被清除,會使大腦和思維超負荷運轉。
  • 長期熬夜堵住大腦排洩系統 每天12點以後睡覺的你怕了嗎?
    長期熬夜堵住大腦排洩系統 每天12點以後睡覺的你怕了嗎?時間:2019-09-05 21:27   來源:北青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長期熬夜堵住大腦排洩系統 每天12點以後睡覺的你怕了嗎?
  • 為什麼你的存款計劃總是無法實現?這事已驚動諾貝爾獎|研究說因為...
    很多人都沒整明白~在今年的諾貝爾頒獎禮上經濟學大師幫你解釋清了剛剛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塞勒這樣說,因為人人心裡都有好幾本帳。在他看來,這些「反常」卻是正常,因為人類心理模式存在著弱點。舉個慄子,常年困擾大家的「為啥逢年過節買買買根本停不下來?」
  • 熬夜,真的會死
    報告顯示: 90後普遍晚睡,已成習慣。 接近一半的90後,在晚上11點至12點之間睡覺; 還有22.4%的90後,直到凌晨1點之後,才肯把自己調成睡眠模式。 我們在享受熬夜帶來的快感時,也時刻接受著熬夜帶來的懲罰。
  • 「熬夜變傻」被科學證實!「洗腦」過程首次曝光,你的身體正悄悄...
    因為人們在熬夜缺乏睡眠後,第二天大腦會產生更多慢電波進行清潔,這是大腦自我彌補睡眠不足的一種方法。所以,多睡一點吧,不要熬夜了。洗腦洗不完,說不定真的會變「傻」。然而睡眠不足對人體的影響,還不僅僅是變傻那麼簡單!長期缺覺從頭到腳傷害你關於睡眠問題,永遠是個熱門話題。
  • 一份來自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價值740萬的建議?謠言
    網傳消息截圖近年來,網上傳播著這類文章《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告訴你一份價值740萬元的健康》《2019年諾貝爾醫學獎:這
  • 一份來自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價值740萬的建議?謠言!
    網傳消息截圖 近年來,網上傳播著這類文章《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告訴你一份價值740萬元的健康》《2019年諾貝爾醫學獎:這4個字的健康建議,價值740萬!》
  • 生物鐘的秘密被揭示 今年諾獎提醒你:熬夜是在玩命!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長假,不少人趁機放飛自我,晚睡晚起;出國旅遊剛適應國外的時差又回到國內,需要重新適應……假期一結束,身體就像被「掏空」了一樣。  這背後,是「生物鐘」機制在發揮作用。就在這個假期,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3名美國科學家,以表彰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機制方面的成就。
  • 這是一份來自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價值740萬的建議?
    網傳消息截圖  近年來,網上傳播著這類文章《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告訴你一份價值740萬元的健康》《2019年諾貝爾醫學獎:這4個字的健康建議,價值740萬!》
  • 經常熬夜,人會變笨?睡眠不足,給身體帶來的影響有多大?
    現在的人,都有一個習慣,就是熬夜,不少人經常都是通宵熬夜,到夜裡三四點才會睡覺,每天就睡幾個小時,第二天還要起來工作。長時間有熬夜的行為,就是在透支身體,容易導致身體受損,引起一些健康問題,有不少人,在熬夜後,會出現反應遲鈍,記憶力下降的情況,人好像變笨一樣,這是為啥?
  • 快睡吧,熬夜看手機不好丨諾獎科學家告訴你生物鐘的秘密
    快睡吧,熬夜看手機不好丨諾獎科學家告訴你生物鐘的秘密 2020-12-22 1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哈佛研究發現:父母這六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可別大意了
    哈佛研究發現:父母這六種行為會讓孩子大腦「變笨」,可別大意了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快樂的長大,大多數父母還對孩子給予厚望,而父母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很大,父母在養育孩子的過程選擇的方法不同,孩子的能力會大有不同。可能在孩子年齡小的時候還看不出來,隨著年齡增長,自己家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差距會越來越大。
  • 2019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3人因這一發現獲獎
    你知道從放血發展到輸血的醫學史嗎?你知道胰島素和青黴素是怎麼被發現的?你知道人類為什麼會衰老嗎?回顧百年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獎名單,你將能找到這些問題的答案。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如何產生?「正如諾貝爾在遺囑中明確稱,這一榮譽應授予當年最重大的發現」,吉拉斯說,這一標準常常會在生理學或醫學獎的評選中得以應用,其他學科則較少發生。
  • 你知道熬夜到底有多大危害嗎?富硒姐姐富硒雞蛋講述
    2020-11-24 10:21:10 來源: 富硒姐姐的富硒雞蛋 舉報   熬夜是現在年輕人普遍存在的現象
  • 熬夜真的會變醜!拯救「熬夜臉」,拒絕黑眼圈,拒絕皮膚粗糙
    久而久之早上起來拖著沒精打採的臉走到鏡子前,看到一張「熬夜臉」,別說是別人了,自己看了都覺得難過。拯救「熬夜臉」,從自己做起!雖然都是些小細節,但日積月累,絕對會有驚人的改變的!1、 拒絕熬夜敷最貴的面膜,熬最晚的夜,不知道是多少女生的常態。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他們發現了C肝病毒!
    肺結核,是一個古老的、令人聞之色變的「白色瘟疫」。1952年的大獎花落美國微生物學家瓦克斯曼,他發明的鏈黴素成功「徵服」肺結核,使美國1904年以前,每10萬肺結核患者死亡188人的比率,下降到1953年每10萬患者死亡4人。   1976年的獲獎者,則是B肝病毒的發現者、首個B肝疫苗研發者布隆伯格。他推動了人類對B型肝炎這一「沉默殺手」的研究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