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殺死了74名小學生?日本海嘯6年後,他將真相出版成書

2021-01-08 虎嗅APP


74名孩子葬身海嘯背後,是學校、政府的失職,和家長對真相的追問。


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地震。這次日本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地震奪走了1.8萬人的生命。


地震發生後,時任《泰晤士報》駐外記者的理察·勞埃德·帕裡戴上口罩、穿上防護服進入一片凌亂的核工廠。


他看到田裡渴死的牛、被流浪狗佔領的廢棄村莊……他採訪倖存者、政客、核專家,冷靜地報導每一處災情,直到幾個月後,來到臨近海岸一個名叫伊根町的村莊。



這裡是日本大地震災情最慘烈的地方之一。倖存者用「地獄」來形容海嘯——393名居民中,死亡197名;整個小學被淹沒,完全看不見。


村幹部兼建築工程師安倍回憶,海水褪去,他看到滿地的垃圾、松枝,孩子們的腿和胳膊從濘泥裡探出來……


海嘯後的第一天,安倍從爛泥中挖出10個孩子。


床單、衣服……孩子們的屍體被包裹住。人們小心翼翼地在旁邊標註上他們的名字和年級。所有的人,一邊工作,一邊哭泣。


金野的婆婆、公公和三個孩子都已遇難。她早上在學校清洗、辨認孩子們的屍體,下午在村裡的服務站幫難民們做飯。災難發生後的第二周,金野找到了丈夫。附近未來幾天的火葬場都被預定滿了,她的丈夫要開幾個小時的車去找乾冰,以期保存5具屍體。



大川小學總共有108名學生,海嘯時,78名學生在校,74名遇難;在校的11名老師中,10名遇難。


大川小學的悲劇,除了天災之外,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人禍。


「倘若地震發生,全世界最安全的去處是日本,最不可能遇難的地方是日本的學校。」帕裡說。日本的建築標準非常嚴格,多年的技術革新已經令其抗震力世界一流。日本所有的機構、學校都有詳密的應對地震的方案,並且經常演習。


海嘯發生後,日本有九所小學被海水淹沒,但沒有一所校舍倒塌或遭遇嚴重的結構性毀壞。除大川小學,其他小學只有一名傷亡。


帕裡稱,按照慣例,在海嘯中喪生的老年人要多於年輕人,年紀越小,遇難的可能性越小。孩子們和老師在一起的安全性要高於和父母在一起的安全性。在這次1.8萬遇難者中,有351個孩子,他們中的78%當時或因病沒有去學校,或很早被焦急的父母接走。


大川小學所在的位置與海平線相平,距離大海約有180米。從地震發生到海嘯襲來,間隔51分鐘。當時各處警報響起,要人們疏散。大川小學的老師們召集孩子們集合,站好,點名,卻沒有帶他們登上學校後面的山頭——那是可以讓所有人活下來的安全地。


他們迎著海嘯來的方向,走向了一個交通環島。



憤怒的家長們表示著各自的懊悔和悲傷。原以為萬無一失的決定,讓他們失去了孩子。他們希望政府調查真相。


在媒體、家長的壓力之下,災難發生將近兩年後,市政府成立了「大川小學事故核查委員會」。2014年,一份兩百頁的調查報告發布。報告表明,大川小學缺少應急手冊,之前也沒有針對海嘯的任何演習,教育委員會和當地政府準備不足。


2014年3月10日,也就是海嘯三周年的前一天,遇難孩子的家長以玩忽職守的罪名將市政府告上法庭,要求給每個逝去的小生命賠償一億日元。2016年10月26日,一審判決下來,家長們贏得了官司,每個學生的死亡賠償金是6000萬日元。



帕裡用六年時間,一遍遍造訪,完成非虛構作品《海嘯幽靈》。它的文字隱忍而平靜,兼具新聞性和文學性。這本書獲得了2018年的福裡奧文學獎。


2018年,在愛丁堡國際圖書節上,穀雨記者對帕裡進行了專訪。


和遇難孩子家長一起落淚


穀雨:海嘯發生後的那個夏天,你決定去伊根町,去大川小學看看,第一次到那裡時,你看到了怎樣的情景?


理察·勞埃德·帕裡:那是2011年9月,災難給伊根町、大川小學帶來的影響顯而易見。學校周圍的房屋被徹底摧毀,所有的田地被衝走。當地只剩下兩個建築物——三層高的診所和大川小學的教學樓。診所的建築框架受損,已經不能繼續使用。教學樓的玻璃窗基本都壞了,一些牆壁也受損嚴重。


穀雨:你為何覺得發生在大川小學的災難是一個很值得寫作的主題?


理察·勞埃德·帕裡:作為報紙記者,海嘯發生後,我馬上前往災區,在那裡待了大概兩周時間,穿梭於不同的地點採訪報導,後來每隔兩周,我又返回採訪。


很早的時候,我就意識到這場災難很值得被書寫,它巨大,且複雜。報紙的篇幅有限,很難伸張正義,也很難將悲慘的情景描述清楚。


我不可能寫關於整個災難的書,我希望從較小的故事入手,詳細地講述它,並用這個故事呈現大的災難。當我發現大川小學這個事件時,我認為它正是我需要講的故事,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引人注目、非常可怕的故事。


穀雨:《海嘯幽靈》的寫作需要採訪遇難者的家人,難免會讓他們想起痛苦的經歷,還有可能對他們造成「二次傷害」,你是如何進行採訪的?


理察·勞埃德·帕裡:要很謹慎,有禮貌,當然,也要有技巧。


為報紙寫稿時,因為有截稿時間,我總是匆匆忙忙。而為書稿做採訪時,我有充分的時間和採訪對象相處、溝通。我選擇了幾個家庭,對他們進行多次採訪,比如,我對某位失去孩子的母親進行了五六次採訪,每次都是三四個小時。這樣做,採訪對象可以更多地了解我,也對我產生信任。他們會知道我是認真的。


我要獲得更多細節,也可以觀察幾年間他們的生活變化。我的寫作秘密就是這樣——多花時間採訪、多觀察。



穀雨:對遇難者家人的採訪,通常是怎樣的情形?


理察·勞埃德·帕裡:提問,然後傾聽。有的採訪非常難做,採訪對象會痛哭流涕,但有些家長很願意向我傾訴。我想,對於他們而言,某種程度上這也算是一種安慰吧。


採訪中,我會對他們的遭遇表示同情,有好幾次和他們一起落淚。但我也會保持理智,不能讓這些悲傷變成我的負擔。我是記者,我在工作,我把工作做好,才是對他們的最大的幫助。


穀雨:你提到,有些遇難孩子的家長拒絕了你的採訪,你有試圖說服他們嗎?


理察·勞埃德·帕裡:我的原則是,有禮貌的問對方是否可以接受採訪,如果對方拒絕,我再有禮貌地問一次,如果又被拒絕,我就放棄。


74名遇難孩子來自54個家庭,我也沒有打算採訪所有的家長。很多家長毫不猶豫地把他們的想法告訴我,表達他們的氣憤。


通常,孩子們在校比在家安全


穀雨:你在書中寫道,在日本,所有人都要為地震做好準備,那麼,誰來監督人們做了哪些準備?


理察·勞埃德·帕裡:建築公司要建造符合抗震標準的建築,如果不合標準,他們就觸犯了法律。法律規定學校要為自然災害做準備。一些公司、機構,也要為地震做好準備。


通常人們會各自做好準備。日本經常發生較大地震,在這裡生活的人們很容易獲得如何應對地震的建議,知道如何避免傷害。


穀雨:這是在海嘯中失去孩子的家長狀告政府的依據嗎?也就是說,孩子在學校,學校要為孩子的安全負責?


理察·勞埃德·帕裡:是這樣,遇難孩子的家長狀告當地政府,當地政府輸了官司。法官認為,當地政府在指導孩子應對海嘯事件上是失職的。


目前的進展是,地方政府對這個審判結果不滿意,向上一級法院提出了上訴,二審的判決和一審一致。當地政府繼續上訴,日本最高法院正在審理這個案件,最終的審判結果還沒有出來。


穀雨:書中的觀點之一是災難發生時,學生和老師待在一起會比和家人待在一起安全,為什麼?


理察·勞埃德·帕裡:這是災難後統計出來的結果。超過一半的遇難者年齡大於65歲,年齡越大的人遇難的可能性越大。


在這次災難中,總共有350名小學生遇難,其中75名死於學校,包括74名大川小學的學生。


通常來說,災難發生時,待在學校是最安全的,因為學校的建築更抗震,不易倒塌。學校也有完備的抗災方案,會經常組織學生演習。大川小學是個例外。


穀雨:在採訪調查之初,你是否意識到74名小學生的遇難和老師們做出的疏散方案有關,是學校的失職?


理察·勞埃德·帕裡:我的確是這樣想的,在調查採訪之初,很多家長也在做著類似的調查,希望知道真相。自始至終,書中瀰漫著這樣的情緒:悲劇是如何發生的。


海水把學校淹沒,他們唯一的生還方案是轉移到附近的山上,只需走5分鐘就可以到達,但他們沒有這樣做,這是非常糟糕的決定。


當地政府應該更擔當、更人性


穀雨:你在書中提到,海嘯後,遇難孩子的家長自己去挖屍體,政府和警方沒有派人做這件事情嗎?


理察·勞埃德·帕裡:地方政府、警察和日本自衛軍的士兵參與尋找屍體,但大概依然有2500人失蹤。官方決定停止搜尋,有些遇難者的家人堅持繼續尋找,這也是可以理解的。


穀雨:有家長表示,倘若這場災難發生在城裡的小學,當地政府就會完全不同的態度,如何評價這種觀點?


理察·勞埃德·帕裡:是一位家長在一次公共會議上表達的觀點。他們的訴求沒有被認真對待,他很生氣。在他看來,如果同樣的災難發生在東京市中心的小學,會有很多人關注,結果就會完全不同。他說的有一定道理。


穀雨:為什麼大川小學校長、市政府一次次拒絕承認失職?


理察·勞埃德·帕裡:如果承認,他們就將承擔法律責任,面臨賠償要求。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這是官僚機構的本性。在日本,公職人員非常不願意承認他們的錯誤,非常固執己見。


穀雨:災難發生將近兩年後,當地政府成立了「大川小學事故核查委員會」,並於2014年,發布兩百頁的調查報告。你怎樣看待市政府的這次調查?


理察·勞埃德·帕裡:調查花了5700萬日元(約359萬人民幣),在我看來,這就是浪費錢。很多家長覺得調查結果不公正,調查報告中也沒有涉及新的內容。


假如從一開始,地方政府能夠更擔當、表現得更人性——災難發生後,及時坦誠地向遇難孩子的家長們道歉,一起尋找孩子們的屍體,一起悲傷,這個事件可能也不會發展到現在的局面。



穀雨:災難發生後,一定有家長懊悔沒有把孩子接回家,是否有心理醫生幫助他們減少自責呢?


理察·勞埃德·帕裡:並不多。災難發生後,只有一些臨時的心理安慰工作。同歐洲相比,日本的心理健康從業者很少。多數日本人比較排斥心理治療,他們更願意求助於朋友、鄰居、家人和社區的年長者。


對遇難者家人而言,真相是一種安慰


穀雨:74名遇難小學生來自五十多個家庭,其中的二十多個家庭一起狀告當地政府瀆職。是什麼讓家長們這樣做?誰在幫遇難者家長打官司?那些堅持打官司的家長目的是否一致,賠償金是其一麼?


理察·勞埃德·帕裡:家長們請了一位律師,這位律師也是志願者。


同英國人相比,大多數日本人並不喜歡打官司,他們認為打官司是非常富有攻擊性,甚至是非常暴力的做法。他們也只是在最後一分鐘,沒有其他選擇、無路可走的情況下,才求助於法律。


沒有一位家長是因為賠償金才打官司。因為起訴的同時需要提出相應賠償金額,所以家長提出了每個遇難小孩需賠償一億日元的要求。當然,有很多家長也認為,他們應該獲得這部分賠償金,因為災難令他們處於經濟困境。


他們打官司的最主要原因,是去尋求真相。他們希望他們的痛苦能夠被承認,希望那些有過錯的人能夠認錯。真相對他們而言是一種安慰。他們也希望這場災難帶給後人一些教訓,讓自己的孩子不白死。



穀雨:其他家庭為何保持沉默?


理察·勞埃德·帕裡:我想,他們有各自不同的原因。


打官司需要很多能量和精力,有些人失去了孩子和家園,生活舉步維艱,沒有那些力氣了;有些人不相信官司會贏,因為自然災難發生了,他們不認為學校和官員有過錯。


穀雨:你寫這本書用了多長時間?


理察·勞埃德·帕裡:我從2012年底開始寫作,到2018年出版,用了將近六年的時間。當然,這期間,我有份全職工作,工作之餘做採訪、調研。在集中寫作的那18個月裡,我陸續請了八個月的假,得以完成這本書。


穀雨:除了《海嘯幽靈》,你的另外兩本非虛構著作包括《瘋狂之時》和《誰來吞噬黑暗》。其中,《誰來吞噬黑暗》先後被提名塞繆爾·詹森獎和奧威爾獎。你是如何從日常報導到對非虛構寫作產生興趣的?


理察·勞埃德·帕裡:我的工作是為報紙寫報導,但是報紙刊載的字數有限,寫得最長的是7000字左右。多數情況下,我只用寫幾百字的報導。有些故事根本沒法寫清楚、寫深刻。


寫這些非虛構作品的動機是:我有一個故事,我需要用很多的文字去講這個故事,並且,這些故事是給那些真正明白其價值和意義的人講的。


穀雨:哪本書對你寫作《海嘯幽靈》產生重要的影響?對想從事非虛構寫作的年輕記者,你有哪些忠告?


理察·勞埃德·帕裡:美國作家約翰·赫西的《廣島》對我寫作《海嘯幽靈》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要寫出好作品,首先要多看書,看好書,並且在看書的過程中,分析這些書為什麼寫得好,好在哪裡。


對於非虛構寫作者而言,除了看非虛構作品,多看小說、詩歌也很重要,可以從中學習寫作的結構和語言。


相關焦點

  • 3名小學生揭秘空筆芯有毒 燃燒後氣體殺死白鼠
    3名學生粗略估算一下,旌陽區中小學生大約是7.5萬人,三年級以上算6萬人,四周用一支,全年四十周,使用量將是60萬支,全德陽市中小學生中性筆、原子筆的用量,一年就有600萬支,加上社會其它人員用量,德陽一年至少使用1000萬支筆芯。那麼四川、全國呢,3名小學生不敢估算,這數字實在驚人。
  • 那些年,霍金在中國出版過的書
    如今,在這樣一個人生的結尾,再去看他的自傳裡這段人生開端的回憶,頗有「逝者如斯夫」之嘆。對於這位英國物理學家,除了他的演講,他個人傳記性質的電影,我們對他的認知,更多的還來自於他出版過的書。《時間簡史》:全球科學著作的裡程碑這本書的中文版於2014年6月,由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為央視《朗讀者》節目推薦圖書,在噹噹科普讀物榜排名第二位。相信即使沒看過此書,很多人對於這個書名仍然不會陌生。
  • 載有52名小學生的日本觀光船沉沒,最小僅2歲,事發時跳海自救
    我們都知道,日本非常注重教育事業。而且由於日本是地震帶,因此,日本國家都會在小學生時期就交給孩子們各種自我防護方面的本領。甚至會利用學生們的上課時間來教一些「課外」的東西。據日媒報導消息,11月19日,一艘載有52名小學生的日本觀光船在香川縣坂出市附近海域沉沒。據了解,船上不僅有52名小學生,還有老師和其他人員。在這艘觀光船上一共有62人。
  • 日本福島核洩漏區,一位獸醫照顧動物6年,政府希望他儘快死去
    2011年,日本因海嘯引發的福島核洩漏給日本帶來了巨大影響,當時日本政府下達緊急命令,所有人必須第一時間撤離。值得注意的是,福島核事故較為特殊,主要原因在於它是由海嘯所引發的,而日本福島核電站的建立時並沒有考慮會受到海嘯的影響,所以這次事故遠遠超出了日本的核電站的設計預估,所以日本政府必須在第一時間展開救援工作。
  • 8年後,日本又爆核洩漏!比核輻射更可怕的,是「消失」的真相!
    自2011年福島核洩漏事故以來,全世界都把日本食品拒之門外!慢慢的,這幾年風頭過了,日本福島食品又開始蠢蠢欲動!日本政府想盡一切辦法推銷福島食品。事故發生後,79名美國士兵前來幫忙救災,可到了日本後,卻被送去福島,還告訴他「工作內容很簡單,不過是人人都能做的擦擦牆壁等輕活兒。」
  • 我國首部海嘯預警技術專著《現代地震海嘯預警技術》出版發行
    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是國內最早開展地震海嘯預警技術研發的部門,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就成功研製了我國第一個地震海嘯數值模型。我國第一批核電站的海工設計論證均採用了該模型進行海嘯波高極值演算。在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攻關項目支持下,國家海洋環境預報中心還自主開發了定量海嘯預警資料庫等先進的實時預警系統。在2004年印度洋海嘯和2011年東日本海嘯應急過程中,上述模型或資料庫系統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 童書·新書|關於小精靈的幾乎全部真相
    1959年凱迪克金獎作品,美國圖書館協會優秀童書,《號角書》年度最佳童書,兩屆凱迪克金獎得主芭芭拉·庫尼作品。《斯蒂文,去幫媽媽買東西》[英]約翰·伯寧罕著、繪,楊玲玲、彭懿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下午茶的時間快到了,斯蒂文被他的媽媽派去街角的商店買東西。
  • 印尼海嘯丨海嘯專家:這一次與印度洋和東日本海嘯是同等規模
    「從視頻記錄來看,我認為這次海嘯的威力和2004年印度洋以及東日本大地震引起的海嘯是同等規模的。」9月30日,日本東北大學災害科學國際研究所海嘯工學研究室的今村文彥教授,就印尼發生的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災難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採訪時如是說。
  • 這些海嘯中失去孩子的家庭,在靈異故事中得到救贖
    《巨浪下的小學》,是一本關於日本3.11大地震的非虛構作品,獲得了2018年福裡奧文學獎。2011年3月11日,日本發生9.0級特大地震,引發巨大海嘯與核洩漏,這是日本自二戰以來面臨的最嚴峻災難。作者理察將目光鎖定了一所受災的鄉村小學——大川小學,海嘯發生時,學校有78個學生,其中74個孩子以及老師中的11個都不幸遇難。
  • 日本地震災後回訪:魚米之鄉成「核墳墓」
    2011年6月6日,日本巖手縣宮古,左圖為海嘯當天當地居民拍攝的海嘯情景,右圖為記者災後拍攝到的同一地點對比圖。吾妻避難所裡,只有不諳世事的小朋友還在天真地玩耍。放射物將殘留土壤50年在距離福島核電站25公裡處的南相馬市役所,3名來自飯館村的村民義憤填膺地呵斥幾名在現場接受索賠的東電員工。48歲的村民山井向記者訴苦說,福島核事故不僅讓幾千名村民流離失所,還讓正在種植的水稻和蔬菜全部拋荒。今年這一季,全村村民的收成全都泡湯了。
  • 歷史上最大的海嘯——1960年智利地震海嘯
    ●1498年9月20日日本東海道因海底8.6級地震引起海嘯,海嘯最大波高15-20米,在伊勢灣衝毀1000棟以上建築,溺死5000餘人,在伊豆,海浪侵入內陸達2000米多,伊勢志摩受災慘重,據靜岡縣《太明志》記載,死亡2.6萬人;三重縣溺死1萬人。太平洋沿岸易於受到災難性海嘯的襲擊。日本自1596年以來就遭受了20多次大海嘯的襲擊。
  • 《想知道真相》將在下周推出雪莉篇,標題為「誰殺死了真理?」
    11月10日據韓國媒體報導,節目《想知道真相》將在下周推出雪莉篇,標題為「誰殺死了真理? 」為大眾們解析關於雪莉去世的原因,以及抑鬱症和網絡惡評對於他造成的影響,引發了眾人的關注。不僅如此,她似乎也將自己的重心放在了事業上,接下了電影的拍攝活動。按理說,她不會毫不猶豫的選擇輕生。所以,對於雪莉去世的原因,網絡上也有許多的猜測,對此警方也表示,通過檢驗並沒有在她的身上發現任何有關於強迫的痕跡,再加上在現場發現了雪莉生前的日記。結合有關的證據,可以推測雪莉的確是自己選擇離開的。
  • 蔣方舟母親《作文課》出版,記錄30年教學經驗與育女心得
    蔣方舟7歲開始寫作,9歲出版第一本書,16歲當選中國少年作協主席,20歲獲人民文學獎,23歲就任《新周刊》副主編。一系列成功的背後,離不開媽媽尚愛蘭的教導和鼓勵。6歲的蔣方舟見到好久沒見面的表哥表姐,感覺格外親熱,但表哥表姐卻撇下小妹妹單獨去玩。蔣方舟當時委屈得直掉淚,她找來紙筆,寫下自己的第一篇文章,表達對哥哥姐姐「拋棄」自己的不滿。
  • 日本74歲老翁成情色片明星 14年接片350部
    環球時報駐日本特約記者李靜報導 除了紅光滿面,74歲的日本老翁德田重男和其他同齡男性沒什麼兩樣。他3年前心臟病發,現在自認身體健康,與妻女快活住在東京市區。他的體能比多數退休人士更活躍,不過這是因為他兼職拍A片的緣故。
  • 海嘯到底有多可怕?
    編者按:颱風「海貝思」登陸日本後,目前已造成11人死亡,126人受傷,15人失蹤。除了人員傷亡,日本部分區域已經斷電,超過300萬人從居住地中撤離。日本氣象廳12日晚稱日本「正在經歷前所未有的大雨」,呼籲民眾「以保命為最優先」。
  • 1932年平頂山慘案在日本公開後曾震驚日本民眾(圖)
    □本報記者/王敏娜  □王敏娜 攝  1932年9月16日,在撫順平頂山村,日軍屠殺了3000多名手無寸鐵的平民,燒毀了整個村莊。在日軍的高壓政策下,僥倖活下來的54人被迫離開家園,忍辱偷生。在抗戰勝利之前,他們甚至不敢提「平頂山」這3個字。  平頂山慘案被曝光後,日本政府卻極力否認是日軍製造了這一暴行。
  • ​如果給書裡的世界辦場奧斯卡,誰將奪得最佳男女主,「最佳吻戲...
    誰會勝任男主角,女主角將在哪幾個小說人物中角出,虛構人物的哪套服裝最讓人印象深刻……最近,民間讀書組織「狗斯卡」,在線上舉辦了「第一屆狗斯卡閱讀盛典」大賽,通過直播喊麥的方式,評選出30多個閱讀獎項。書中的宇治金太郎是一個極為矛盾的人物,他是第一個能用手給朱䴉餵食的人,卻親手捕捉了自己心愛的朱䴉,將其送入飼養中心繁殖。在最後捕捉的那一刻,他緊緊的抱著「朱䴉子」,淚水不停地留,一邊懺悔,一邊希望朱䴉能夠飛走,當金太郎聽到飼養中心又死了一隻時,坐在車上的他心如死灰,根本無法面對懷裡抱著的朱䴉。
  • 1月薦書:日本一流學者講述興亡世界史
    雲遊作者: [波蘭] 奧爾加·託卡爾丘克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出品方: 後浪出版年:《雲遊》是一部星群小說,用託卡爾丘克自己的話說,「星群組合,而非定序排列,蘊含了真相。」是一部源於候診室的書,作者找醫生驗血,候診時突然意識到對自己的身體幾乎沒有認識。然後研究開始了,作者甚至為此一整年在阿姆斯特丹研究解剖學。是一部由116個或長或短章節組成的長篇小說。
  • 他是日本第一才子,沒有四肢婚後卻出軌50人,離婚後愛上混血女
    此後霍金接連發表科學論文,成了歷史上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也有很多人說他是天生的物理學家,因為他的出生日期是伽利略去世300年忌日,他的死亡日期也與愛因斯坦相同。乙武洋匡也是一個沒有自理能力的殘疾人,之後因為出版自傳以及散文在日本走紅。但是之後乙武洋匡爆出了天大的醜聞——拋棄糟糠之妻出軌多人,此事之後乙武洋匡也逐漸被日本國民拋棄。1976年乙武洋匡出生時被發現患上了罕見的基因突變四肢切斷症(發病率八千萬分之一),天生就沒有四肢。
  • 《南京大屠殺》日文版譯者:讓日本人能了解真相
    巫召鴻於1951年2月出生在東京,父母都是來自中國臺灣的華僑。巫召鴻秉持華僑的傳統,從未起過加入日本國籍的念頭,迄今持有中國護照。巫召鴻在日本完成了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課程,但他依然保持著中國人的立場,維持著中國人的身份主體性。1970年,年輕的巫召鴻曾經與當時的華僑青年鬥爭委員會一起,參加了反對《出入國管理法》與《外國人學校法學》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