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奧斯卡盛典都是電影人的節日,設想一下,如果在書籍構造的世界裡也舉辦一場「奧斯卡「,會有怎樣的盛況呢?誰會勝任男主角,女主角將在哪幾個小說人物中角出,虛構人物的哪套服裝最讓人印象深刻……
最近,民間讀書組織「狗斯卡」,在線上舉辦了「第一屆狗斯卡閱讀盛典」大賽,通過直播喊麥的方式,評選出30多個閱讀獎項。
這群愛書的小夥伴,他們在選書時沒有嚴格遵循出版年限,也沒將目光對準於「熱門圖書」,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設立了各類有趣的獎項,除此之外,「狗斯卡」組委會也嚴肅地評比出在傳統閱讀中佔據重要位置的虛構/非虛構書目、新人作家等等。
下面就來看看這份獲獎名單吧。
魅力人物
1 最佳女主角
《坡道上的家》裡沙子
作者: [日] 角田光代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譯者: 楊明綺
出版年: 2020-1
她是陽一郎的妻子,小文香的母親,現在是攤上"倒黴差事"的惡母殺嬰案候補法庭陪審員。然而因何從抗拒厭惡慢慢變得同情理解,甚至迫切想要見到、想要傾聽——她從那位被審判的"惡母"身上看到了誰?
雖然是日本女性的故事,但與中國別無二致,總能從那些彷徨與自疑、壓抑與逃避之中找到自身的呼應。然而它們全被掩埋在令人毛骨悚然的"正常"與"平靜"之中,以至於大部分人都被麻痺。讀者就是裡沙子,在艱難的思考與疼痛的掙扎中破除禁錮、找回自己:破繭吧!如果無法看見,就無從得救。(E)
2 最佳女配角
《小婦人》貝思
作者: [美] 路易莎·梅·奧爾科特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譯者: 劉春英 / 陳玉立
出版年: 2020-2
馬奇家的"小貝思",靦腆羞怯,但始終心懷愛意,溫柔無私。她始終保持謙卑,卻不知道自己無意的善舉曾帶給多少人以寬慰和治癒。雖然她自以為不起眼,但卻是讓馬奇一家充滿寵溺與憐愛的"小寧靜"、"小聖人"。
她在母親離家的日子主動照看貧寒得病的鄰居,因而染上猩紅熱,從此鮮活的生命蒙上了死亡的陰影。病痛過早地攫住了她的活力,死亡則無情地銷蝕了她的生命——這位甜美寧靜的少女就這樣告別了摯愛的家人,穿過死蔭的幽谷,結束了她的"天路歷程"。(E)
3 最佳男主角
《麥田守望者》霍爾頓
作者: [美] J. D. 塞林格
出版社: 譯林出版社
譯者: 孫仲旭
出版年: 2018-10
少年氣質裡面最為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美好的確信,這一點與成年人大有區別,不管霍爾頓如何早熟如何世故,他依然保留著這種天真,這種天真在一派混亂和嘈雜之中足以讓人落淚。
書裡面有一個很小的細節,霍爾頓有一段非常危險的時刻,他精神混亂,極度虛弱,那是即將與自己失散的時刻,他在過馬路時開始和去世的弟弟說話,「艾裡,請別讓我失蹤。艾裡,別讓我失蹤。別讓我失蹤。拜託了,請別讓我失蹤。」
在這裡面存在非常脆弱的自我,它缺乏邏輯,沒有系統性,甚至極度地誇張,愛即是一雙想要伸出卻又縮回來的雙手,同時又是為了相識甚至無法上前講話於是只能選擇犯罪的極端,他寫下同時否定,想不出更好的方法,美好都存在於幻想之中。(明星辰)
4 最佳男配角
《焚舟紀》費加洛
作者: [英] 安吉拉·卡特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譯者: 嚴韻
出版年: 2019-6
若論費加洛的俊朗、身手和智慧,絕不遜色於任何一位男主角,只是他在這本短篇集裡,畢竟總體出場時間太短,而且還是只貓。
《穿長靴的貓》是歐洲的傳統童話,到了卡特筆下,場景轉到了迷人的古城貝嘉莫,精彩程度也隨之飆升了300%,仿佛薄伽丘筆下的市井傳奇,活色生香。某個月夜,費加洛引吭高歌,一隻靴子從天兒降,穿靴貓和浪子軍官,瞬間便參悟了彼此的流氓屬性,一人一貓一見如故,這對主僕活得逍遙自得,直到浪子墜入愛河。
雖然對人類愚蠢的柔情蜜意,費加洛心中萬分不屑和鄙夷,但為了治好主人的相思,仍然智計百出,不懈努力。而隨著一系列的詭計騙局,玩世不恭的費加洛,也邂逅了另一隻狡黠的貓咪,憤世嫉俗的穿靴貓,也開始陷入思念與溫柔,於是所有的浪子都逃不過童話般的結局,一對有情人和兩隻有情貓,終於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安非銳)
5 最佳反派
《The Wall》 Captain
作者: [英] John Lanchester
出版社: Faber & Faber
出版年: 2019-1-17
這是一本反烏託邦式的末日題材小說。小說設定在未來的某個時間,人類正在承受破壞自然的代價,海平面上漲、氣候惡劣、石油洩漏、沿海城市被海水淹沒……英國政府為保護民眾,沿著整座島嶼建起了一座奇高無比的牆,防止海水淹沒島嶼。出生在「後牆」時代的年輕人必須到牆上服役一年,防止牆外人翻牆偷渡進英國。如有外人翻越城牆,必須就地格殺,如果沒有堅守住崗位,只能被放逐流浪。
本書的最佳反派就是在城牆上服役八年的老兵,他看似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但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他似乎是體制的保護者,但又是破壞者。在本書的主角眼裡,這位老兵隱忍又神秘,危險又迷人,但他萬萬沒想到,這位老兵就是他命運的顛覆者......(嘉敏敏)
年度「名場面」
1 最令人痛心細節
《朱䴉的遺言》
作者: [日]小林照幸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朱鷺の遺言
譯者: 王新
出版年: 2019-10
本書的作者小林照幸從1997年起收集各類日本本土保護救助朱䴉的資料,並先後拜訪了佐藤春雄、高野高治和宇治金太郎這三位與朱䴉有著深厚感情的先生,歷時一年,重建了60年間朱䴉在日本本土滅絕的曲折故事。
這三位先生都各自真真切切地聽見了朱䴉最後的哀鳴,這大概就是朱䴉最後的想對他們說的遺言,沒有什麼比「遺言」更能準確表達那一聲鳴叫。
書中的宇治金太郎是一個極為矛盾的人物,他是第一個能用手給朱䴉餵食的人,卻親手捕捉了自己心愛的朱䴉,將其送入飼養中心繁殖。在最後捕捉的那一刻,他緊緊的抱著「朱䴉子」,淚水不停地留,一邊懺悔,一邊希望朱䴉能夠飛走,當金太郎聽到飼養中心又死了一隻時,坐在車上的他心如死灰,根本無法面對懷裡抱著的朱䴉。(怡芸)
2 最佳情感描寫
《單身男子》
作者: [美] 克里斯多福·伊舍伍德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A Single Man
譯者: 禹磊
出版年: 2020-10-31
失去愛人的單身男子喬治在生命中的最後一天,從床上開啟,於床上終結。在這短暫的24小時中,他順敘的生活體驗與對愛人倒敘的回憶互相交織,多次深深體會到了個人與作為人類永恆意義上的孤獨感,情感極為細膩。開頭與結尾的細節描寫,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將喬治不被理解的一生濃縮在這前後互相對稱的24小時中,一個極度富有象徵意義的最後一天。(Young)
3 最佳吻戲
《狐媚記》
作者: [日] 澀澤龍彥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後浪
原作名: ねむり姫
譯者: 夏言
出版年: 2020-1
「女人笑語嫣然地低頭湊近他的臉,就勢將雙唇移向男人的唇。就在男人的唇和女人的唇將合未合之際,忽然,從女人的雙唇間,吐出一顆白綠的珠子。女人將珠子餵給了男人,眼看著男人要咽下去的時候,忽又用舌頭將珠子卷了回來,含回自己口裡。接著珠子又吐到男人口中,然後又回到女人口裡。就在這無聊的往復運動之中,星丸卻產生了筆端無法描述的快感。
每當珠子被舌頭卷著從口中進進出出,星丸便感到自己全部神經的各個角落都像被陣陣漣漪席捲了一般,湧起甘美的戰慄。如果能一直這樣,就算這麼死了也心甘情願啊……終於,伴著喘息,女人將珠子吞咽下肚,男人則全身灰白,氣絕身亡。沉浸在至上陶醉之中的女人,此時終於情不自禁地從裙裡甩出了金黃色的尾巴尖。」
真·銷魂之吻。狐女餵珠收珠之際,星丸父子兩代的罪孽,以及曖昧潛藏的亂倫,同時傳承與毀滅,冶豔戰慄得驚心動魄。澀澤龍彥用一襲綺麗古典志怪的外袍,半掩半遮住散發著現代異色的心理小說。(安非銳)
4 最佳服裝
空缺
光影殿堂
1 最佳音效
《郵差總按兩遍鈴》
作者: [美] 詹姆斯·M·凱恩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譯者: 主萬
出版年: 2013-6
正如標題的「兩遍鈴」所暗示的,小說的關鍵轉場處貫穿著兩次的回聲和「幻聽」。比如弗蘭克與科拉在廚房中重逢,「吵鬧的聲音一下停了...... 只能聽見自己心房的跳動!砰砰,砰砰,砰砰,砰砰,就是這樣......接下去,我突然意識到,廚房裡有兩顆心在跳動」。
當弗蘭克和科拉合夥殺死希臘人前,「他先發出一些高音,然後聽著回聲......」上車之後,他「又發出了一個高音」,當希臘人被扳手砸到頭死去後,「他剛才發出的那個高音的回聲,這當兒傳來了,也是一個高音,就像他發出的那樣。回聲升高之後,戛然而止,等候著。」自此之後,弗蘭克雖然逃脫了法律的懲罰,但始終被心魔纏繞,「做夢的時候也能聽到他喊叫的回聲。」(王子微)
2 最佳布景
《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
作者: [加拿大] 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
出版社: 人民文學出版社
出品方: 99讀書人
原作名: The Lost Salt Gift of Blood
譯者: 陳以侃
「暮色漸濃,夕陽給萬物抹上金光。沒有稜角的灰石向著它們念想的歐羅巴赫然聳起,也漾在這片晚照中。落日信手點染的,還有未長成的雲杉、往低處藏躲的地衣、精緻而不失剛健的蕨類、根莖如神經般虯結的苔蘚、瘦小而強硬的越橘。灰暗的雨颮斜斜地從海上掃來,又驟然遠去,不由分說得如同趁人不備的劫掠者;所過之處,所向之地,儘管倉促,都轉眼間溼透了。
此時,透徹的水珠捕獲餘暉,把彩虹的萬般旖旎都收納承託起來。港口之外的遠方,陸地不可及之處,醞釀著的小暴風雨正在迅捷地逼近。那裡海的蔚藍都暗淡成灰色了,因為雨,因為距離,因為目光也會疲憊的。更遠的,斯皮爾角之外,有都柏林和愛爾蘭的海岸;它們很遙遠,但依然是距離最近的陸地,比多倫多和底特律要近,更不用提北美那些更靠西的城市了。它們隔著想像的霧靄似乎都能朦朦朧朧地望見。(王子微)
3 最佳歌曲(附歌單)
《性本惡》
作者: [美] 託馬斯·品欽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Inherent Vice
譯者: 但漢松
世上有兩種作家,一種在稿紙/打字機/鍵盤/剛擦過嘴的餐巾紙上,認認真真地寫著故事,一種則是在認認真真的故事裡,鄭重其事地夾帶著歌單。後一種作家,比較臭名昭著的要數村上春樹,有多少年少無知的讀者受他荼毒,從此走上了爵士樂的不歸路?當然這樣的無良作家不只他一個,比如搖滾達人託馬斯·品欽。
當然,品欽這一犯罪傾向由來已久,從早期作品開始,他便肆無忌憚地引用從古到今、世界各地的樂曲。不過在這本《性本惡》裡,品欽這種對音樂的熱情,可謂達到了極致,所有震顫過60年代的搖滾聲調,在癮君子偵探的迷幻罪案裡,響徹字裡行間。
若想讀這本小說,最好在一個冷寂的凌晨,帶著熬夜的眩暈,把音量調大,讓自己和嬉皮士私家偵探多克,一起陷落進60年代,重溫品欽和那整整一代理想主義者,永遠逝去的青春。
當然,為了你酣睡的鄰居,請戴上耳機。(安非銳)
附歌單:
l 《I-Feel-Like-I'm-Fixin'-to-Die》/鄉巴佬和魚(Country Joe and the Fish)
l 《Runaround Sue》/迪恩·迪穆奇(Dion DiMucci)
l 《Misirlou》/迪克·戴爾(Dick Dale)
l 《The Great Pretender》/ 派特斯樂隊(The Platters)
l 《I'm the Urban Spaceman》/伯恩佐狗(The Bonzo Dog)
l 《Oh, Pretty Woman》/ 羅伊·奧比森(Roy Orbison)
l 《Good Vibrations》/海灘男孩(The Beach Boys)
l 《The Crystal Ship》/門戶樂隊(The Doors)
l 《Tequila》/冠軍樂隊(The Champs)
好的故事
1 最佳長篇小說
《土星之環》
作者: [德] 溫弗裡德·塞巴爾德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新民說
原作名: Die Ringe des Saturn
譯者: 閔志榮
出版年: 2020-8
「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在往事與當下之間漫遊,在徒步遊走的經歷與閱讀研究的精神歷程間漫遊,以突如其來的死亡開頭,以縈繞不散的亡靈視角淡出,纏繞的長句就像往復編織繭的桑蠶,遊絲如寫作,見往事,見故人,寫作似星環,是碎片,是無盡。 (王子微)
2 最佳中篇小說
《光明共和國》
作者: [西]安德烈斯·巴爾瓦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國
原作名: República luminosa
譯者: 蔡學娣
出版年: 2020-4
這本書用一種近乎完美的敘事節奏和略帶拉美魔幻現實主義的迷人氣質,一窺城市中系列神秘案件的究竟。巴爾瓦用短小的篇幅與深邃的立意,帶領我們勘破人性惡中最幽微之處:暴力是惡之表象,恐懼為惡之根源,而光明則是惡之嚮往。只有看透了惡,才能更為深刻地了解善;只有懂得了黑暗,方能更加堅定地追求光明。(Young)
3 最佳短篇小說集
《臺北人》
作者: 白先勇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國
出版年: 2015-1
臺北是一座移民城市,它不是臺灣的南京北京,而是寶島上的新阿姆斯特丹。移民意味著背井離鄉和背負歷史。移民們暮然身陷一張新世界的羅網,靈魂猶不安地在舊世界遊蕩。每一個這樣的臺北人都懷藏舊情,懷揣故事,只等除夕酒後、葬禮一隅、甚或只是一次日常拜訪、偶然間一閃念,就會像絳紅的靜脈血一樣止不住地流淌出來。一個時代的故事就是歷史,而這沉痛、憂愁的血液就是同樣沉痛、憂愁的歷史,是屬於七十年前紛紛跨越海峽去往臺灣的臺北人的歷史。(胡塞爾)
4 最佳類型小說
《雷普利系列全集》
作者: [美] 帕特裡夏·海史密斯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譯者: 趙挺 等
出版年: 2020-5
由一種類型小說上升到世界名著的高度,影響到現實刑偵技術的進步,出現criminalprofiling(即犯罪心理畫像)這類的學科,除了本書外就再無其他。小說以湯姆·雷普利應當地富商的請求前往歐洲找回他的兒子迪基為開頭,讓在美國紐約生活走投無路的雷普利到一個全新的地方重啟自己的人生。
如果偵探小說在乎的是真相和詭計,那麼犯罪小說就更加注重兇手犯罪行為背後的邏輯和心理,除了帶給讀者智力遊戲上的愉悅感外,同時還引發了讀者之於複雜社會和複雜人性更深層次的思考。直至某些時候,讀者們需要同時窺探雷普利的內心,甚至會因為他的某些遭遇而心生同情,會更加近的距離去直面「惡」的本身。用紐約書評人角谷美智子的說法,這叫「誘使讀者暗暗和主人公背德的觀點合流。」(老彭是個書脊黨)
5 最佳故事構思
《盲人之歌》
之《兩個埃萊娜》
作者: [墨西哥] 卡洛斯·富恩特斯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Cantar de ciegos
譯者: 袁婧
出版年: 2020-4
很少有這樣厚重立體的短篇小說,字裡行間充斥著色彩、味覺、嗅覺、聽覺和觸感,自帶拉丁獨有的濃烈與絢麗。綠色的瞳孔、黑色的眼眸、淺紅色的頭髮,鮮紅的唇與淺青的血管;韭蔥土豆湯、奶油辣醬玉米卷,熱帶暴雨前濃鬱的悶熱、菸草、咖啡和果肉的香氣,黑眼圈和白皙的肉體,驚世駭俗的《祖與佔》與婚姻裡前衛的三人行,還有結局之時精妙至極的反轉——所有的這一切,都發生在富恩斯特筆下,不到二十頁的文本之間。(安非銳)
6 最適合夜讀
《十一種孤獨》
作者: [美] 理察·耶茨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Eleven Kinds of Loneliness
譯者: 陳新宇
出版年: 2020-2
有關耶茨作品的主題,正如他本人所說:「如果說我的作品有一個主題,我懷疑這個主題並不複雜,那就是絕大多數人都生活在一種無法逃脫的孤獨中,他們的悲劇也在於此。」
在這本小說集中,耶茨用極為細膩豐富的筆法向我們展示了十一個故事,不同的人生。他們是孩童,是夫妻,是父子,師生,姐妹....而無論是何種身份,他們每個人都處於自己的孤島中,也曾試圖與他人連接,卻不那麼盡如人意。這是孤獨者寫給孤獨者的書。儘管壓抑,卻又用緩緩的行文如實表現了生活的原貌。(源子)
7 最被低估冷門佳作
《巴比倫》
作者: [法]雅絲米娜·雷札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Babylone
譯者: 龍雲
出版年: 2018-7
以心理移動鏡頭閃回插敘看似拉拉雜雜實際每一刻延展切入的點都極其精準,手術刀般賈準展現「踢貓效應」如何釀成悲劇的「犯罪」圖景,對於親友死亡和自己衰老的體驗外化非常克制但洞悉了某種人的普遍矛盾,以相冊為線索穿插回憶和腦補的畫面,從「美國」變焦到城市/社區/家庭/個體,巴比倫是個老隱喻,但雷扎搭出的四維梯子就像霍格沃茲的移動樓梯,把我們送往一個個「隱秘的角落」。 (王子微)
現實時刻
1 最佳歷史傳奇(歷史)
《前秦史》
作者: 蔣福亞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年: 2020-8-30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十六國史新編」中的一本。在兩晉十六國歷史上,最有個人傳奇魅力的就是苻堅,而最有國家傳奇的應該是四次復國的慕容世家,一個歷史人物在開場的時候幾乎就擁有了「雄才大略,一代英主」的帝王標配,鼎盛時期版圖超過曹魏。
不曾想到的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就是這樣一個前半生自帶主角光環的傳奇人物,最終成為了淝水邊少年將軍謝玄青史留名的背景板,苻堅用最快的速度成就偉業,又用更快的速度讓一切回歸原位。這種大起大落戲劇性的人生,大概只有命運之神才會去安排吧,「休將成敗英雄論,千古遺民說五將。」(老彭是個書脊黨)
2 最佳心靈歷險(社科)
《傾聽時刻:精神分析室裡的孩子》
作者: (法)派屈克·阿夫納拉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我思
副標題: 精神分析室裡的孩子
譯者: 嚴和來 / 黃可以 / [校]姜餘
出版年: 2020-11
在精神分析中,家族故事裡隱藏的真相,需要精神分析家像福爾摩斯那樣去工作,把故事向更深遠而複雜的維度推進。通過解讀儒勒•凡爾納的作品《格蘭特船長的兒女》,阿夫納拉甚至對那位19世紀的科幻小說作家,進行了跨越時空的精神分析。格蘭特船長是孩子們歷經艱險才被找到的父親,他早就失蹤了,幾乎不「在場」,但他是旅行的神秘目的。
結合凡爾納在自己真實人生中曾和兒子的關係瀕臨破裂,阿夫納拉認為,作家的人生困境在虛構作品中得到了某種展現和自我解讀。通過對小說情節、人名地名的用詞分析,從精神分析家的眼光來看,《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是一部「可以被精神分析家們視作精神分析的先驅、無意識文本的載體」。(葉子)
3 最佳探索真知(哲學)
《生活世界現象學》
作者: (德) 埃德蒙德·胡塞爾 / 克勞斯•黑爾德 編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Phanomenologie der lebenswelt
譯者: 倪梁康 / 張廷國
出版年: 2016-12-1
《生活世界現象學》是黑爾德編選的一個胡塞爾讀本,導言中,黑爾德成功將胡塞爾現象學統一性問題明確下來,使得胡塞爾「體系」各部分由一條連貫的邏輯結合為一個理論有機體。黑爾德指出,「生活世界」作為胡塞爾現象學的一個中心概念實際上有它特定的思想基礎(而在當代公眾的討論中,這一概念雖然被廣泛使用卻失去了其思想基礎),而本書則為此提供了一個基礎。
黑爾德的導言為建立對胡塞爾現象學的統一理解提供了一條清晰的路徑,唯一的問題是,這個選本被整合在「生活世界現象學」這一晚期胡塞爾哲學概念下,實際決定了它對胡塞爾現象學的理解一開始就是有選擇的,它更加偏向胡塞爾思想的最終形態,實質上「構造」的理解路徑是在「生活世界」理論下對胡塞爾「體系」的回溯,並且這一回溯的邏輯進程止步於胡塞爾作出的「先驗現象學」轉向。(胡塞爾)
4 最佳仰望星空(天文)
《哈勃空間望遠鏡:我們觀察宇宙的眼睛》
作者: 【加】特倫斯•迪金森 (Terence Dickinson) / 【加】特雷西•裡德 (Tracy Read)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出版年: 2019-12-20
隨著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發射,我們進入了一個新的探索時代。像早期無畏的探險者在地球上未知的海域航行,並且永遠地改變了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一樣,哈勃空間望遠鏡向我們展示了宇宙中人類從未見過的地方。因其在深空探索中展現出來的強大能力,成為我們探索宇宙起源與歸宿的珍貴夥伴。今年是哈勃望遠鏡發射成功30年,科普作家特倫斯.迪金森用這樣一本精美的「太空畫冊」為哈勃慶生,也以30年來的太空照片見證著人類探索星空的旅程。(恆嶽)
5 最佳萬物有靈(生物)
《消逝世界漫遊指南》
作者: 【英】道格拉斯·亞當斯 / 馬克·卡沃丁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新經典文化
原作名: Last Chance to See
譯者: 姬茜茹
出版年: 2020-6-1
跟隨道格拉斯亞當斯響落天外又切中要害的腦迴路踏上尋找消逝世界的旅途,時而是惶恐又戲謔的遊客視角,比如薩伊一言難盡的旅遊卡片和海關難題,時而脫離了人類中心的思維去和陌生大地的奇異物種對視,發呆的大猩猩、不白的白犀牛,等待鴞鸚鵡的紅薯,我們會在作者獨特的聯想腦洞中忍俊不禁,也會時隔多年回望這些早已消逝的物種感懷傷逝,雖然已去銀河漫遊多年,但正是亞當斯的精神寶藏,讓我們的宇宙少一些乏味、黑暗和孤獨。 (王子微)
戲劇、詩歌、散文
1 最佳散文集
《遙遠的向日葵地》
作者: 李娟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出版年: 2017-11
在這部散文集中,作者的全部故事都是繞著媽媽那片九十畝的向日葵地生發出來的,媽媽、外婆、「我」和叔叔都在這裡耕耘和等待,守著眼前這塊向日葵地的同時,又都小心望著自己心中那片迦藍地。故事的名字可以叫「等待」。因為感傷環境的破壞與外婆的去世,「等待」中少了《阿勒泰的角落》那種輕鬆快樂的情緒,更加深沉、思慮,但保持著一貫的真誠。
這裡有的不再是「一條珠光寶氣的毛毛蟲」不經意的閃身而過,而是那些「再也尋找不到的四腳蛇」的缺席。能如此直接地用文字呈現大地和死亡的作家,一個是海德格爾,一個是李娟。(胡塞爾)
2 最佳詩歌集
《雪山短歌》
作者: 馬驊
出版社: 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紀文景
出版年: 2015-6
2004年馬驊32歲,在辭職到雲南藏區支教一年後,一次返程中他乘坐的車翻進江水,自此下落不明。馬驊所在的小學位於梅裡雪山腳下,他在詩和給友人去的信中多次提及雪山的純靈。
馬驊寫道,「上個月那塊魚鱗雲從雪山的背面/回來了,帶來桃花需要的粉紅,青稞需要的綠,/卻沒帶來我需要的愛情,只有吵鬧的學生跟著。/十二張黑紅的臉,熟悉得就像今後的日子:/有點鮮豔,有點髒。」
馬驊是生命款待、也款待生命的詩人。這本收集了四十首小詩和七封信的書是他存留的最後的聲音。而立之年,耳清目明,於生命輝煌時轉身,從城市走向群山,從人海走向靜默,偉大佇立在他的肩頭。(樹裡)
3 最佳戲劇
阿瑟•米勒作品系列
作者: [美] 阿瑟·米勒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副標題: 阿瑟·米勒作品集
譯者: 英若誠 / 梅紹武 / 陳良廷
出版年: 2008年
阿瑟·米勒被譽為「美國戲劇的良心」。他反對戲劇創作過度追求娛樂化,而將其看作是一項嚴肅的事業。正如他自己所說:「舞臺是一個傳播思想和哲學、認真探討人的命運的場所。」米勒善於從歷史和現實生活中取材,並以其敏銳的洞察力,深入普遍的人性,直面生存與道德困境,探討廣泛的社會問題,這使得他的劇作既反映時代,又超越時代。(阿蕖)
4 最佳文學八卦
《「謀殺」的黃金時代》
作者: [英]馬丁·愛德華茲(Martin Edwards)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副標題: 英國偵探俱樂部之謎
原作名: The Golden Age of Murder
譯者: 田琳
出版年: 2020-7
這本書以創作者和研究者的雙重身份重新遊覽「謀殺」的黃金時代,重點關注了切斯特頓、賽耶斯、阿加莎、伯克萊等代表作家的生平軼事和創作脈絡,串聯偵探俱樂部同好交往、儀式社交、共同創作等方面的「八卦」,展現了大作家不為人知的內心角落。同時穿插兩次大戰、經濟蕭條等歷史背景和現實罪案,呈現現實素材、作家經歷和小說創作的微妙呼應。
整本書資料豐富翔實,視角獨特,不時有英式幽默吐槽辛辣,對於作家作品信手拈來旁徵博引,其中有布萊希特、本雅明、博爾赫斯等純文學作家和偵探小說的關聯,還有從希區柯克到近年偵探劇對於黃金時代的吸收和創新。 (王子微)
畫中樂園
1 最佳藝術評論
《山鳴谷應:中國山水畫和觀眾的歷史》
作者: 石守謙
出版社: 石頭出版社
副標題: 中國山水畫和觀眾的歷史
出版年: 2017-10
從「觀眾」以及考古的角度線性梳理山水畫歷史,以藝術接受的過程來看待山水藝術的演化。當然,這裡的「觀眾」顯然是以宮廷貴族與士大夫為主。「觀眾」的趣味、評判、與藝術家之間的互動,包括地理、時代因素,動態影響著山水畫的地位和風格。最為顯著的標誌就是對名畫的各類模仿、拓印、題跋、以及畫論等。山水畫的「觀眾」們不僅僅是欣賞、評判,收藏,同時自己也是創作者。
對於某種風格的認可並不一定是循序漸進的,受前人影響的同時,也會從時代風貌上汲取靈感,但又不願與時代相契。當藝術家和觀眾彼此互通,山水畫本身的張力也會愈加明顯,並且在創作與評價中不斷地「提純」,在師法古人與意趣追求之間周而復始地演進。當然,如果再加一點對山水畫創作理論的對比研究,對山水畫「觀眾」的理解也許就能更為深入一些。(恆嶽)
2 最佳漫畫
《電幻國度》
作者: [瑞典] 西蒙·斯塔倫海格
出版社: 浙江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 果麥文化
原作名: The Electric State
譯者: 汪洋
出版年: 2018-10
簡潔的文字完整勾勒出一條壓抑又感人的故事線,繪圖補完了暗黑、荒謬的賽博朋克世界所需要的全部細節。飛船殘骸、軍事靶標一類戰爭遺留的龐然大物散落在沙漠、山頂與海灘,因為卡通形象的塗鴉,看起來成了布滿陷阱、誘人上鉤的兒童玩具,這是童年噩夢中笑容猙獰的小丑。玩具——武器,遊戲——戰爭,感知——虛擬,科技——邪教,捉對出現的反諷概念編織了這場科技驅動的人類文明的末日夢幻。(胡塞爾)
3 最佳插圖
《夏先生的故事》
作者: [德] 派屈克·聚斯金德
出版社: 上海譯文出版社
原作名: Die Geschichte von Herrn Sommer
譯者: 宋健飛
出版年: 2020-1
成書於1991年,多次再版。法國國寶級插畫大師桑貝經典配圖。《香水》作者主要作品之一。整書小巧精緻。故事簡單動人,餘味悠長。從始至終,夏先生只說過一句語焉不詳的話。格格不入,最後沉入水中。(王薇)
另有天地
1 年度最佳新銳作家
林棹
林棹, 1984年生於廣東深圳。中文系畢業。從事過實景遊戲設計,賣過花,種過樹。《流溪》是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首發於《收穫》2019長篇專號(夏卷)。
語言和書中的貓臉少女一樣迷人,紛繁的引文比喻像魔術師的帽子戲法,變出的白兔蹦蹦跳跳引人掉進隱秘的樹洞。作者給筆下靈性曼妙的文學少女安了個園林學的專業,她的故事也像各處取材疊加而成的「紙漢堡」,是以詞藻打造的人工風景,多重視角切換自如,既有當下的沉淪,也有回顧時的疏離,情節和情緒很容易落入青春文學的窠臼,但作品獨特的聲音和氣質如流溪穿過那些俗套的沙盤,未來可期。(王子微)
2 最期待翻譯/引進提名
《Disappearing Earth》
作者: Julia Phillips
出版社: Knopf
副標題: A Novel
出版年: 2019-5-14
故事發生在俄羅斯最東部勘察加半島上。作者用女童綁架案這一線索,連接了全書的十二個獨立的故事。勘察加半島位於歐亞大陸的東北角,土地貧瘠,氣候惡劣,仿佛是被現代世界遺忘的角落。
女童被誘拐綁架,警方的調查毫無線索,這種無聲的恐怖奠定了整個小說壓抑沉悶的基礎。隨後的故事以此為中心展開,講述了這場懸案如何在心理上,精神上影響這座城市的其他女性。每個故事都以女性為視角,講述了她們是如何應對這種靜謐的恐懼,如何從無助的陰影裡重生。(嘉敏敏)
提名 | 土狗編輯部
編輯 | 明星辰
主編 | 魏冰心
圖片 | 豆瓣讀書
新版微信修改了公號推送規則,不再以時間排序,而是根據每位用戶的閱讀習慣進行算法推薦。在這種規則下,讀書君和各位的見面會變得有點「撲朔迷離」。
數據大潮中,如果你還在追求個性,期待閱讀真正有品味有內涵的內容,希望你能將讀書君列入你的「星標」,以免我們在人海茫茫中擦身而過。
知識 | 思想 鳳 凰 讀 書 文學 | 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