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二芴醇對映體組裝的超分子非螺旋通道和微管

2020-11-26 科學網

由二芴醇對映體組裝的超分子非螺旋通道和微管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18 13:05:03

南京郵電大學黃維團隊研究了由二芴醇對映體組裝而成的超分子非螺旋通道和微管。該研究成果於2020年11月13日發表在《德國應用化學》。

由於光電活性分子通道結構在電荷遷移率、光誘導電子轉移、質子傳導和激子傳輸等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因此設計和組裝光電活性分子通道結構具有重要的意義。

除了宏循環疊加和結+連接,該研究率先為基於一對鏡像異構體的一維通道的精細設計提供新的策略。外消旋9,9'-二苯基[2,2'-二芴]-9,9'-二醇(DPFOH)對映體被證明是一種新型的非螺旋一維通道結構的構建模塊。雖然單個分子不具有任何分子對稱性,但兩對外消旋DPFOH對映體可以通過立體人字形組裝形成C2對稱的閉環。由於對映體對的特殊對稱性、多重超分子相互作用和溶劑分子的填充作用,這種傳統的不穩定拓撲結構得以實現。同時,解釋了管狀結構從分子水平到微觀尺度的自相似關係。

最後,對鋰離子的輸運性能進行了驗證,其離子電導率為1.77×10-4S/cm,表明這種新型一維通道結構具有潛在的研究價值。

附:英文原文

Title: Supramolecular Non‐helical One‐dimensional Channels and Microtubes Assembled from Enantiomers of Difluorenol

Author: Sha-Sha Wang, Yi-Ran Liu, Xiang Yu, Yang Zhou, Tao-Tao Zhong, Yue-Tian Li, Ling-Hai Xie, Wei Huang

Issue&Volume: 13 November 2020

Abstract: The design and assembly of photoelectro‐active molecular channel structures is of great importance because of their special advantages in charge mobility, photo‐induced electron transfer, proton conduction and exciton transport. Besides macrocycle stacking and knot + linker connection, this work rarely provides a fresh strategy for the exquisite design of 1D channel based on a pair of mirror isomers. Racemic 9,9'‐diphenyl‐[2,2'‐bifluorene]‐9,9'‐diol (DPFOH) enantiomers were proved to be utilized as newfashioned building modules for the non‐helical 1D channel structures. Although the individual molecule doesn’t present any molecular symmetry, two pairs of racemic DPFOH enantiomers can form a C2‐symmetric closed loop via the stereoscopic herringbone assembly. Thanks to the special symmetry derived from the enantiomer pairs, the multiple supramolecular interactions and the padding from solvent molecules, this conventionally unstable topological structure is achieved. The self‐similar relationship of tubular structures spanning from molecular level to microscale level was explained. Finally, the lithium‐ion transport performance was demonstrated, showing a significant ion conductivity of 1.77×10‐4 S/cm, indicating the potential research value of this novel 1D channel structure.

DOI: 10.1002/anie.202012548

Source: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012548

相關焦點

  • 廈門大學江雲寶教授課題組:超分子手性的非線性相關
    超分子手性聚集體由手性構築基元藉由分子間非共價作用形成,或非手性構築基元在手性模板分子誘導下組裝形成,已在不對稱催化、手性識別和分離、手性發光材料、光伏器件等領域展現應用價值。超分子手性是超分子手性聚集體的重要性質,其特徵可由CD-ee關係曲線來描述,即表達超分子手性的圓二色 (CD) 光譜信號與手性構築單體或手性模板分子的對映體過量值 (ee) 的關聯。
  • 廈門大學江雲寶教授課題組:超分子手性的非線性相關
    超分子手性聚集體由手性構築基元藉由分子間非共價作用形成,或非手性構築基元在手性模板分子誘導下組裝形成,已在不對稱催化、手性識別和分離、手性發光材料、光伏器件等領域展現應用價值。
  • 【超分子】上海交通大學張紹東課題組JACS:互鎖籠的可控多級自組裝
    但目前,人工構築的組裝結構仍相對簡單;通過提升現有基元的結構複雜度,或者創造全新的組裝基元,則有望達到以上要求。其中,由多個單籠互鎖形成的互鎖分子籠,由於具有豐富多樣的衍生結構和動態的機械鍵連方式,從而會呈現出更加複雜精細的組裝結構以及相應的獨特功能。然而,上述領域的相關研究還未見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張紹東課題組此前報導了多種三稜柱型互鎖分子籠的製備(Angew.
  • Science:揭示哺乳動物卵母細胞中的非中心體紡錘體組裝機制
    典型的中心體由一對被中心粒周圍材料包圍的中心粒組成,並且是中心體紡錘體(centrosomal spindle)的主要微管組織中心。人們對哺乳動物卵子中的非中心體紡錘體(acentrosomal spindle)是如何組裝的知之甚少。儘管缺乏中心體,但哺乳動物卵子表達許多中心體蛋白。
  • 超分子化學藥物簡介
    以非共價鍵弱相互作用力為基礎,通過自加工、自組裝形成的超分子或多分子聚集體表現出與原組成分子不同的化學、物理學和生物學性質。這些超分子體系所體現出的特異功能在生物醫藥等許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超分子化學最先由法國科學家J.M Lehn提出,是化學與生物學、物理學、材料科學、信息科學和環境科學等多門學科交叉構成的邊緣科學。
  • 超分子化學課堂之分子自組裝
    在之前的小課堂中想必大家對分子識別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我們將介紹超分子化學的另一研究領域——分子自組裝。自組裝現象廣泛存在於自然界及生命體系中,例如DNA和RNA的雙螺旋結構、細胞膜的形成與穩定、蛋白質的聚集與摺疊等等,這些都被認為是由多種弱相互作用力協同形成分子聚集體的結果。
  • 超分子科學研究進展
    超分子化學是基於分子間的非共價鍵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分子聚集體的化學,它主要研究分子之間的非共價鍵的弱相互作用,如氫鍵、 配位鍵、親水/疏水相互作用及它們之間的協同作用而生成的分子聚集體的組裝、結構與功能。兩個世紀以來,化學界創造了2 000萬種分子,原則上都可在不同層次組裝成海量的、取決於組裝體結構具有特殊功能的超分子體系,由此可見,超分子化學開拓了創造新物質與新材料的嶄新的無限的發展空間。
  • 【超分子】巨型「雪花」狀超分子的分步法自組裝及動態交換
    數十年來,合成超分子化學以生物自組裝為導向,致力於通過人工合成構建具有特定結構及功能的超分子材料。基於配位作用驅動的金屬超分子化學作為其中一類重要的反應近年來發展迅猛,實現了一系列新穎的超分子,如螺旋結構、網格框架、多邊形、多面體、輪烴、索烴、分子節等。得益於精確可控的形貌及尺寸,目前這些金屬超分子化合物在催化、傳感、藥物轉運和釋放、氣體存儲等諸多方面表現出前所未有的性質與功能。
  • Mater.綜述:超分子能量材料
    這種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在各種溶劑中或在液體或固體中組裝分子結構是超分子材料的重要製備過程。在設計超分子能量轉換材料的仿生方法中,學習自然光合作用系統是一種流行的策略。在植物中,綠葉的光收集蛋白質機器優化了的排列和組裝有效地將太陽光轉化為化學鍵的能力。而在人工系統中,基於使用非共價相互作用的自組裝的策略提供了模擬分子間這種功能相關性的可能性,以優化光催化、光伏和能量儲存。
  • 多組分聚合誘導組裝AIE雙螺旋聚合物
    在手性α-醯氧基醯胺中聚合誘導的超分子相互作用的產生驅動了聚合物的組裝並改善了它們在各種溶劑中的穩定性。這種雙螺旋聚合物對金屬離子,溫度,pH和溶劑敏感,使上部結構和AIE效果可逆地可調。同時,光不穩定的α-醯氧基醯胺的氫鍵輔助環化在可見光照射下加速了螺旋聚合物的降解。
  • 國科大舉辦「超分子手性——基本概念以及應用」主題講座
    6月20日上午10點,中科院化學研究所劉鳴華研究員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以「超分子手性——基本概念以及應用」為題的講座。講座伊始,劉鳴華研究員向同學們介紹了超分子手性的產生、應用和表徵方法以及超分子組裝體的手性研究等工作。
  • 【超分子】Angew. Chem.:液-液相分離介導的肽超分子組裝成核-生長新機制
    生物體內肽和蛋白質由分子態到納米纖維的結構轉變,不僅與特定生物功能的發揮有關,也與一些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
  • 南開大學楊志謀團隊 Adv.Mater.綜述:多肽的酶促自組裝和凝膠化
    【背景介紹】   眾所周知,自組裝是生物系統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其主要是通過非共價相互作用使無序的單個分子自發形成有序的超分子結構的過程。
  • 孟文翔研究組在非中心體微管形成機制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微管是細胞骨架重要組成部分,在細胞分裂、細胞遷移和細胞極性建立過程中發揮重要功能。動物細胞中存在兩種微管, 即中心體微管和非中心體微管。但是關於非中心體微管形成的機制,目前存在多種假說,其分子機制尚不清楚。
  • 微流控精準組裝及外消旋體手性測量研究取得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孫佳姝課題組在微流控精準組裝及外消旋體手性測量方面取得進展。圓二色譜(CD spectroscopy)是當前應用最為廣泛的手性檢測方法之一,但該方法僅能檢測少量種類的手性胺基酸,且無法直接測量由等量對映異構體組成的胺基酸外消旋體。因此,發展新的手性分子測量方法,用於胺基酸外消旋體的快速、定量檢測,是化學測量學的研究熱點之一。
  • Science:微管橋組裝早期胚胎中的細胞骨架
    2018年2月23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的研究人員發現新生胚胎中的細胞如何組裝構成細胞骨架的微管。雖然這一發現解決了一個謎團,但它也引發了一系列新問題。
  • 發光學報 | 當稀土遇見分子籠:新型發光超分子體系
    與無機稀土材料相比,稀土-有機超分子體系可以充分利用配體的天線效應敏化稀土發光,且可以通過分子設計實現對組裝體結構和性能的可控調節,最終實現發光材料的智能化設計。然而受限於稀土配位化學的複雜性,多組分稀土超分子體系的設計合成長時間無人問津。02昨天:稀土遇見超分子稀土超分子體系的研究歷史其實由來已久。
  • 具有不對稱配體金屬超分子的自組裝及掃描隧道顯微鏡表徵
    具有不對稱配體金屬超分子的自組裝及掃描隧道顯微鏡表徵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1:44:14 深圳大學李霄鵬團隊揭示了具有不對稱配體金屬超分子的自組裝並使用掃描隧道顯微鏡進行表徵。
  • AS:宏觀超分子組裝製備多材質三維有序結構
    宏觀超分子組裝,是指在十微米以上的構築基元表面,通過表面化學修飾引入超分子識別基團,再利用界面組裝構築超分子材料的過程,它是一種製備體相超分子材料的新方法。由於宏觀表面之間的分子間相互作用受到表面粗糙度、官能團分布等限制。
  • Chem Sci:選擇性合成手性高烯丙基叔醇?配體是關鍵
    在複雜分子合成和藥物化學中,高烯丙基叔醇是非常重要的中間體,正因如此,對映選擇性合成高烯丙基叔醇持續吸引著研究者的關注。目前的常規合成方法是酮的烯丙基化,相比於醛作為親電試劑,對映選擇性和反應性是關鍵挑戰。許多方法都基於預先形成的烯丙基金屬試劑,不過這些親核試劑也可以通過1,3-二烯和聯烯的氫金屬化而原位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