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哲昕:中西文明對比與政治向心力

2020-11-30 兩江新區網

2018年06月24日 10:58 來源:兩江新區官網

    在人類文明演化史中,有許多現象值得深思。為什麼古代中國會遙遙領先?如何認識西方的契約精神?為什麼中國長期統一?為什麼歐洲長期分裂?是什麼力量把中華民族緊緊凝聚在一起。

    6月23日,「大企業大集團(重慶)2018幹部自主選學課堂暨新時代組織新能力建設學習計劃」繼續開講,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教學委員會委員劉哲昕通過實例、故事和數據,透過一系列中西文明史實的對比,從人類幾千年來的地緣文化、語言文字、政治制度等方面闡釋了中華文明與政治向心力的核心所在。

    中西方文化存在本質差異

    劉哲昕表示,公元前221年是世界歷史的第一分水嶺。「在古代,中華文明遙遙領先,人類歷史的300項目基礎性發明和發現中,中國人貢獻了175項,中國古代文明傳播到歐洲耗時1223年,其方式要麼是實物直接傳播,要麼是思想激發性傳播」。

    在他看來,彼時的是非成敗在於「統一」。中國古代科技之所以遙遙領先歐洲,其基礎在於中國農業的遙遙領先,而這,得益於中國長期大一統體制。

    統一的第一個優點就是締造和平,只有和平的環境才能創造出發展農業的條件。而統一的第二個優點,就是規模優勢。在冷兵器時代,農耕民族和遊牧部落成為天然的敵對勢力。如何抵擋遊牧部落的侵略,成為了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而全世界這個問題,解決得最好的就是中國人。「對比中國和英國、羅馬帝國的長城就可以知道,只有大一統的中國才能建造出可以真正抵擋遊牧民族的萬裡長城,將中原的農業保護起來。」劉哲昕講到。

    而統一的第三個優點,則是標準化,包括標準化生產的武器、度量衡、文字、農業生產技術等等。秦朝掀起的標準化運動讓周邊的蠻荒之地迅速發展起來。

    公元1492年便是世界歷史的第二分水嶺,此時,西方文明漸漸登上歷史舞臺。

    「從大航海時代到工業革命,契約精神貫穿始終,而這也是西方文明的特質。」劉哲昕闡釋到,西方社會長期分裂的狀態也給歐洲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財富,「因為分裂而平等,因為平等而契約;因為分裂而競爭,因為競爭而契約」。

    「以中世紀的德國為例,約36萬平方公裡的國家,最多時居然同時存在380多個邦國和1400多個騎士莊園。」劉哲昕認為,這種分裂狀態讓歐洲無法產生統一的權力中心,人與人之間平等而又充滿競爭,必須遵守契約精神,所以歐洲歷來是契約社會,而契約正是現代民主法治的本質,可以說,契約是縮小的法律,法律是放大的契約。

    地理環境孕育政治生態

    至於中國為何會長期統一,而歐洲則長期分裂,這與地緣政治密不可分。

    劉哲昕介紹到,作為人類文明最大搖籃的亞歐大陸,東邊和西邊的地理環境完全不同,由此孕育了不同的政治生態。

    傳統歐洲邊境破碎,以半島島嶼為主,加之沒有颱風和颶風的襲擊,所以民眾習慣靠海為居。由此,歐洲的主要力量在邊緣,不在中心,離心力大於向心力,從而形成了歐洲獨特的離心力結構。

    「儘管歐洲歷史上曾有過無數次統一的努力,但獨特的地理環境在邏輯起點處已經決定了歐洲長期分裂的歷史命運。」

    而與歐洲截然不同的是,位於東部的中國海岸線完整飽滿,此外,太平洋的強熱帶氣旋對中國的影響由東南向西北依次遞減,並在黃河中下遊達到了適中的程度。與此同時,定向的西北風從蒙古高原不斷捲來沙塵,在黃河中下遊地區堆積成發育完整的黃土高原,又隨著黃土的衝刷堆積再造就了華北平原。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使中國人問鼎中原,發展出領先世界的農業文明。

    在漫長的農耕文明時代,中國逐漸內生出了以中原地區為核心的向心力。「並且,由於周邊環境惡劣,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長期受到制約,無法孕育出能與中原地區相抗衡的先進文明。」

    中國發展在於平衡向心力與離心力

    兩種地理孕育出了不同的中西社會結構,如果把歐洲比作鬆散的拼圖式結構,那麼中國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同心圓結構。

    「歐洲拼圖結構的離心力運動顯現出來便是分裂,譬如歐債危機背景下富裕地區的一系列獨立運動。」劉哲昕介紹到,以非洲各國為代表的「部落國家」離心力運動也很明顯,「譬如由幾百個部落,3大部落聯盟構成的利比亞也存在政局不穩定」。

    此外,劉哲昕表示,以印度、美國為代表的「類天下國家」也存在離心力與向心力的博弈,「例如,美國歷史上就爆發過三次『碎片化效應』挑戰,分別是印第安人戰爭、南北戰爭以及少數族裔劇增」。

    就中國而言,作為一個數千年自然發育的、統一的「天下國家」,「政治向心力對中國的穩定和發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自然也存在極其龐雜的多樣性,「例如56個民族、5大宗教、多語言文字」,而這些多樣性便是離心力,一般而言,多樣性越複雜,離心力越大。「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言,美是多樣性的統一,中國的發展在於如何巧妙平衡向心力與離心力。」劉哲昕總結道。(記者 蘇暘 趙鵬 江亞蔓)

相關焦點

  • 樊鵬:中西人權觀差異及政治發展邏輯
    「尊重和保護人權」作為一項基本政治原則,既是一種政治觀念,也是具體歷史經驗的產物。今天西方世界倡議的人權觀,本質上是西方歷史經驗的產物。在西方人權觀念的內涵中,更多是一種政治權利,是一個政治群體或個人免於受迫害的權利,是政治上的選擇權,這是由其獨特的歷史經驗和集體感受決定的。
  • 向心力公式推導過程間接說明二體運動向心力導出計算式的正確性
    本節對上一節講的內容,《向心力公式與二體運動向心力計算式對比分析可說明計算式更精確》,從高中物理向心力的公式推導來進行分析,作為上一節我的結論的一個小的佐證吧。具體推導過程如下(見下圖):向心力公式證明過程
  • 「君子」與「紳士」的對比,碰撞出中西文化精神中的「理想人格」
    所以這樣的現象,在中西雙方的文化精神中,都能找到最好的詮釋。中西方文化中的理想人格"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君子,是中國儒家文化中最典型的理想人格。它根植於中國的傳統文化精神內涵,在歷代被不斷豐富,最後才終於綻光放彩,被稱為古代士大夫和讀書人的"道德典範"。
  • 相關閱讀丨劉禾《帝國的話語政治——從近代中西衝突看現代世界秩序的形成》
    2004年英文原版致謝導言  是帝國的碰撞,還是文明的衝突第一章  國際政治的符號學轉向帝國的符號指涉:A (· ——) B(—— ···)衍指符號(The Super一sign):不同的語言如何被拋置一處?
  • 主心骨 同心圓 向心力——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在提高我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和釋放國際向心力。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不斷增強黨的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把黨的領導力歸納為四個方面,即「四力」。「四力」是一個全新的提法,「四力」當中,政治領導力最重要,具有「引擎」作用,抓好政治領導力,能夠達到綱舉目張、以簡馭繁的效果。同時,十九大報告還提出長期執政能力建設的命題,要求黨既要政治過硬,也要本領高強。
  • 中西古代法律起源|中國,戰爭的產物;西方,階級的調和
    在國家產生之前,一些簡單的調整民事或者經濟關係的習俗及行為規範早已出現,但系統的法律制度是隨著社會關係的日益複雜化,政治組織或者國家出現之後才產生的,因此探討中西法律首先要從國家的起源開始說起。中西法律起源之差異縱觀上述中西法律各自不同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二者之間有著巨大的差異。首先,中國古代法律起源于氏族之間的戰爭,而西方法律則起源于氏族內部各種力量之間的鬥爭。中國古代最早的法律主要是刑法,如「禹刑」、「湯刑」、「呂刑」等,正所謂「刑之始,蓋所以待異族」說的就是中國最早的法律皆是用來對付異族的。
  • ...換屆】屏邊縣三管齊下抓好談心談話「神器」 增強換屆選舉向心力
    【「兩委」換屆】屏邊縣三管齊下抓好談心談話「神器」 增強換屆選舉向心力 2020-12-28 19:2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古今之辯與中西之辯
    根據和合學的渾沌對應律,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雖有時態上先後之別,中西文化雖有類型上重科技、崇道德之分,但在人文精神上無高下、優劣之辨,是渾沌對應的。換言之,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仁義道德並不比西方現代文化的科學技術文明更高明或更優越;西方的神學化倫理並不比東方的人學化倫理更美好或更超越。
  • 高考物理:「向心力」的綜合考點之一!丨思維導圖
    這裡要說的是:①圓周運動向心力的綜合分析。②解決向心力分析的完整步驟。③有什麼是需要注意的。圓周運動軌跡跟向心力的關係,雖不是高考的重點,但在向心力的綜合分析之中,必須有所了解。見上面思維導圖。先分清楚F合與F:F合指的是物體受到的合外力大小。
  • 高考物理:「向心力」解題關鍵流程!丨思維導圖
    凡是抓到小編的,都能夠知道:①高考物理中圓周運動向心力相關考點考什麼。②怎麼搞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分析與計算。③小編瞎編的兩張思維導圖。【1】向心力相關內容(點擊打開大圖)這裡需要特別注意的兩方面:>勻速圓周運動向心力就是合外力。
  • 力諾瑞特:人才聚集彰顯企業向心力
    山東力諾瑞特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申文明這樣介紹說:「企業的發展要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的踏實前進。尤其是在人才選拔和培養上,力諾瑞特都是有計劃、按部就班的,根據市場的變化來調整人才梯隊,我認為員工就是企業的螺絲釘,缺一個不行,多一個也不行,只有恰到好處,企業才能良性運轉。」
  • 「高中物理難點突破」向心力究竟與其他的力有什麼不同?
    高中物理必修二中有一章是《圓周運動》,研究圓周運動一定少不了向心力,任何做圓周運動的物體都得需要向心力。在課堂上老師會提到,向心力不同於前面學過的重力、彈力、摩擦力,是一種效果力。前面學到的重力、彈力、摩擦力是一種性質力。
  • 臨近高考越發覺基礎重要,比如物理的「迷之」向心力,不盤不甘心
    向心力是個啥玩意兒?經常看到題目解析說某力某力提供向心力,然後吧啦吧啦一頓列式就解出來了,自己一臉懵圈!實際上向心力並不是一個具體的力,因為但凡物體受到的指向軌跡圓心的力或分力都「屬於」向心力,這些力對物體作用方向都在一條線上,這說明向心力是指一類力,而不是一個力,把這一類力全部按照矢量法則加起來才是真正的所謂向心力,有時候碰到特殊情況物體圓周運動某瞬間只受一個指向圓心的力,那這個力就光榮了擔任了作為向心力的重任。
  • 四大古文明之一的中國,在黃炎帝時期,對比其他三個文明什麼水平
    不僅如此,當時的炎黃部族不僅會做陶瓷,也會治麻為布,整體處於從原始部落開始向農業社會轉型。醫學上發展出中醫草藥,音樂上出現五弦琴,軍事上創造了弓箭,經濟上出現專門的市場進行以物易物的交易,政治上則開始出現嚴密的等級制度,強化首領的統治權。
  • 蘇州工業園區:嵌入發展大格局、釋放綠色向心力 書寫生態文明高分...
    始終堅持「環境立區、生態立區」理念,踐行綠色發展之路,蘇州工業園區現代化新城建設,正為蘇州釋放出強大的綠色向心力。城市向「美」汙染防治攻堅成效彰顯2019年,作為全省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試點地區,蘇州工業園區新一輪生物多樣性調查順利結束並通過專家評審。
  • 「咱們小區變得更有向心力了」
    原標題:「咱們小區變得更有向心力了」   加強和創新
  • 用文體興趣凝聚職工向心力
    文體活動能提升職工向心力、凝聚力的基礎。開展健康向上、特色鮮明、形式多樣的群眾性文體活動,不僅活躍職工業餘生活,滿足精神需求,還可以使活動中激發出來的積極性轉化成生產工作中強勁的精神動力,促使廣大職工熱愛企業、關心企業、愛崗敬業、共同創業,從而達到企業增效、職工增收、促進發展、共建和諧的目的。
  • 大國之爭 —— 向心力和離心力(上)
    對於任何一個組織,或者一個國家來說,同時存在離心力和向心力,向心力讓一個組織團結堅強,而離心力讓這個組織產生分裂要素進而讓組織分崩離析。 對於小國家來說,因為族群單一,面積狹小,環境地理條件相似,容易形成統一的語言,也容易形成凝聚力。同樣的道理,小的組織也比較容易凝聚共識,比如小公司就要比大公司管理簡單得多,並且管理成本也要低很多。
  • 建構新時代中國特色政治倫理學
    它主要研究不同國家的政治主體(政黨、社團、民族、個人等)在執掌國家政權或參與國家治理的過程中,處理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外交等事務所應遵循的倫理規則及其所體現出來的道德精神,包括調節社會制度環境的德法手段、規約社會生活形式的倫理秩序、衡量政治行為善惡的道德尺度、處理複雜國際事務的價值取向等內容,它是現代政治文明的行動基準和價值內核。
  • 張應春談管理:六個核心動作打造團隊向心力
    本文主要從「理人心」的角度與你分享打造團隊向心力的3個指導思想和6個方法。一、打造團隊向心力的指導思想1、建立上下溝通的渠道建立上下溝通的渠道,主要針對於高層,核心管理層跟基層員工溝通不暢的問題。我們要在企業當中,打造一個從員工到董事長的溝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