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震驚:高傲的美國總統向毛主席鞠躬,幫周恩來脫衣!

2021-01-09 陳冠任

無論走到哪裡,美國總統都是由人簇擁,被尊為「貴賓中的貴賓」。他們本人也是傲臨天下的氣派,舉世能讓他們瞧得上的人,可以說沒幾個。然而,在20世紀70年代,一個美國總統卻對另一個國家的兩個人情不自禁地甘拜下風,其中對一人彎腰鞠躬,幫一人脫衣,畢恭畢敬,宛如小學生——並且因此還贏得了全美國人的好評。

這個美國總統就是理察·尼克森。

這個國家便是萬裡之外的新中國。

令尼克森甘拜下風、恭敬如斯的兩個中國人,一是毛澤東,一是周恩來。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一行乘坐飛機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由此,尼克森成為二戰後第一位來北京訪問的美國總統,開創了中美歷史上的一個先河。

尼克森來到中國訪問,有人說,其心態不亞於朝聖。

斯言並不差。

新中國早就令尼克森充滿了敬意。

早在1967年,尼克森為美國《讀者文摘》寫的一篇文章中就說:「繼續孤立世界上最有智慧和能力的十億中國人,將是外交政策上的災難。」——把十億中國人稱為「世界上最有智慧和能力」,在美國歷史上亙古僅有。在歷任美國總統中,此言簡直是石破驚天,震耳發聵。

尼克森抵達北京後,進駐了釣魚臺國賓館。他才吃罷中飯,還沒來得及休息,就突然接到通知:毛主席主席要接見他。他馬上出發,連一道同來的國務卿羅傑斯、翻譯也顧不上帶,顧不上那些外交禮儀,跟隨周恩來等人,急急趕到了中南海毛澤東的小書房。

他進門時,毛澤東站了起來迎接。尼克森忽見毛主席,緊緊地握住人的手,彎腰鞠躬!——被隨行的攝影師拍進了電視鏡頭,直播全球。

之後,在小書房內,他學著周周恩來一口一個「主席」叫著,與毛澤東談哲學、談人生——開啟了中美友好之旅。

尼克森為何「不顧美國尊嚴」,給毛澤東彎腰鞠躬?後來他談起毛澤東時感慨地說:「無論人們對毛有怎樣的看法,誰也否認不了他是一位戰鬥到最後一息的戰士。」——毛澤東的人格魅力早就折服了他。

尼克森不顧美國總統「尊嚴」向毛澤東鞠躬,哪知過了一日,他又作出一「出格」動作——用中國話說,是給周恩來當了一次服務員;用美國話說,是給周恩來當了一次「男僕」。

2月23日,周恩來去釣魚臺10號樓,拜會尼克森。

尼克森聞訊,早早帶著羅傑斯、基辛格等人,來到樓廳門口迎接。

北京還是寒冷時節,周恩來來時穿著大衣。他走下車時,順手就要把大衣脫了下來。

他為何下車就脫大衣?

因為,在他眼中,自己穿著大衣,外賓沒穿大衣,穿著大衣與外賓握手是不禮貌的。尼克森沒穿大衣,所以他也不穿大衣。誰知就在他邊走邊脫大衣的時候,尼克森見狀,立即快步上前,滿臉笑容地在一旁,幫助他脫下了身上的黑色大衣。然後,兩人才熱烈地握手。

這個細節又被電視同步直播,讓大洋彼岸的美國億萬人全看到了。

尼克森為何替周恩來脫衣?他後來回憶說:「我1972年訪問中國期間,周恩來無與倫比的品格是我得到的最深刻印象之一,並對他產生了極大的敬意。『恩來』譯成英文是『恩惠降臨』之意,這個名字很能概括他的風度和氣質。」——原來,這是由「敬」而生的自發舉動。

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尼克森作為美國總統在中國兩位巨人前的卑謙之舉,在電視直播之後,不僅沒有受到國人的指責,反而得到了全美人民的熱情讚揚,甚至有人說:「尼克森給自己在大選中大大加了分!」

——為什麼?

儘管以前美國歷屆政府對新中國進行封鎖,然而多數美國人對毛澤東、周恩來並不陌生。在他們心目中,毛澤東、周恩來魅力無窮,世界級的曠世偉人,新中國欣欣向榮,中國人民勤勞勇敢,對於這樣一個偉大國家和他的領袖們,如果有任何的不恭,都是無知、愚昧的。尼克森洞察民心,順應了民意,所以,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因此,他大選能加分。

相關焦點

  • 堯華清:緬懷周恩來總理(詩八首)
    文/堯華清01(紀)載英明萬古揚(念)懷無私奉獻郎(偉)業千秋民稱讚(大)愛撒滿錦繡鄉(的)確世界一才俊(周)總鞠躬耀東方(恩)澤百姓撼天下(來)好息師為國強(總)戈成林乃良策(理)爭尺寸外交昌(逝)去歲月雖久遠(世)界仍敬禮儀幫(四)海人民傾淚雨(十)裡八方半旗降(五)洲改革贊開放(周)公祭日莫相忘(年)深日久駐心房02【紀】錄豐功蓋百川【念】隨流水漲狂瀾【偉】大胸懷感宇宙
  • 被毛主席和周總理「請」回國的功臣,曾在美國「火箭小組」任職
    錢學森作為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是因他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經歷和貢獻有關。1934年,美國著名的古根漢姆空氣動力學實驗室,在研發火箭高速行進時,發現螺旋槳動力會出現不足的缺陷,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始終沒有解決辦法。當時就有幾位火箭方面的愛好者,組成了一個小組,名為「火箭小組」,而其中的一位,就是來自中國的空氣動力學專家「錢學森」。
  • 盤點領導人的英語水平:周總理最警覺,毛主席發明了一個英文詞
    周總理的英語水平,用基辛格的話描述最為貼切,基辛格曾在《白宮歲月》這本回憶錄中這樣描寫周恩來:「他聽英語時,不必等到翻譯,臉上的笑容和表示理解的表情,很清楚地表明他是聽得懂英語的;他警覺性極高,令人一見到就感覺得到。」作為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此話說的真切。因為他的衡量標準之高,非尋常百姓聊天時的家長裡短。
  • 周恩來六大驚人之無:死不留灰生而無後官而不顯……(組圖)
    一國總理啊,他理天下事,管天下財,住一室,食一蔬,用一物,辦一事算得了什麼?  多少年來,在人們的腦子裡,做官就是顯耀。你看,封建社會的官帽,不是烏紗便是紅頂;官員的出行,或鳴鑼開道,或靜街迴避,不就是要一個「顯」字!這種顯耀或為顯示權力,或為顯示財富,總之是要顯出高人一等。
  • 李錦華回憶在毛主席身邊的特殊任務
    廣州市還為中央首長安排了一場文藝演出,劉少奇、周恩來、朱德出席觀看。我們也一同前往觀看了演出,演出節目是粵劇,我一點也聽不懂。此外還安排放映了電影。有一次看電影,報務員蘇海忠同志就坐在周恩來的身後。周恩來在觀看電影過程中非常有興致,身體和精神狀態非常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此期間,周恩來還到食堂看望了大家,並詢問了夥食情況。
  • 1949年百萬雄師劍指香港,毛主席卻說:香港不能動
    今年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特撰此文,以紀念為香港回歸作出卓越貢獻的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開國元勳們。自香港租借給英國之後,歷屆國民黨政府都曾做過努力,但都因「弱國無外交」和連年的軍閥混戰等原因而未果。1945年二戰結束後,國民政府提出在香港接受日本投降的要求,想趁機收復香港,但因英方提出了同樣要求,而美國也站在英國一邊,致使蔣介石的計劃落空。
  • 戈巴契夫向葉爾欽開啟總統密檔:二人當場震驚
    這一發現,立刻震驚了世界。當時德國宣稱這些屍體是被蘇聯人屠殺的波蘭軍官,隨後蘇聯政府發表聲明說,這一暴行是德國人幹的,由此揭開了爭論幾十年的卡廷慘案迷霧。當時,流亡在倫敦的波蘭臨時政府對這一消息極為重視,認為被發現的波蘭軍官屍體正是1939—1940年在蘇聯失蹤的波蘭軍官的一部分。
  • 毛主席表哥王季範:不僅幫毛主席墊付學費,還掩護毛主席躲避抓捕
    1950年10月27日,毛主席在中南海豐澤園,設宴隆重招待王季範等諸位親戚,並且鄭重的介紹:「這是我九哥,要是沒有他,就沒有我的今天!」為什麼毛主席對王季範這位「九哥」能有如此高的評價?且聽我一一道來。王季範是毛澤東的表哥,因在族中排行第九,所以毛澤東經常稱呼王季範為「九哥」。
  • 《東方紅》誕生幕後:周恩來堅持不寫南昌起義
    1964年7月18日,周恩來總理在國務會議上提議,創作一部表現黨的鬥爭歷史、展現毛澤東思想發展過程的大型歌舞作品,向國慶15周年獻禮。  原文化部部長,曾經擔任《東方紅》創排組織指揮工作的周巍峙回憶當年,記憶猶新。7月20日,周總理把當時主管文藝工作的幾位負責人請到西花廳,就創作大歌舞作品徵詢意見。
  • 一場比賽扭轉世界格局,毛主席這個決定為何震動世界?
    當時誰也不會想到,一件震驚世界的大事不久即將發生,一場桌球賽竟然扭轉了世界格局,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呢?日前,記者採訪了曾任中國駐日本大阪總領事的王泰平先生,聽他講述了自己親歷的這件共和國往事,並揭開了背後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
  • 外事活動間隙 周恩來經常對翻譯人員進行「考試」
    有一次過家鼎給周恩來當翻譯,說起趙樸初「居士」,老過不知道什麼是「居士」,周恩來就解釋說:「居士是不出家的信佛的人。」老過譯為「layman Buddhist」,順利通過。另一次,周恩來與一位非洲國家的總統會談,我作為「見習翻譯」,也參加了。周恩來提到木薯澱粉的利用問題,高翻冀朝鑄傻眼了:木薯的英文怎麼說?畢竟是老翻譯,他不慌不忙地想用解釋的辦法「忽悠」過去。
  • 聽說天降隕石,逝世前的毛主席激動不安,思考良久,提起兩個人
    據當年新華社的報導,3月8日15時02分,吉林市由東偏北的方向,向西南方向斜著躥過來一個大火球。紅色的火球後面是一道耀眼的光束,再後面是一串濃煙,震耳欲聾地呼嘯著落下。突然,火球發生爆炸,分成若干大小石塊,砸在吉林市、永吉縣和蛟河市。最大的一顆隕石,177.5公斤,砸透了1.7米的凍土,砸出6.5米的深坑,土塊飛濺150米遠。
  • 周恩來總理床前囑託勿忘臺灣兩個人,一個是張學良,另一個是誰你...
    周恩來臨終前為什麼會想到他呢? 1928年初去徐州,以黃埔一期學生身份謁見蔣介石,授予中校軍銜,安排到總司令部工作。1932年任委員長侍從室上校侍從副官。1933年任特務團少將團長,後任憲兵一團團長。1936年任陸軍第八師少將副師長,駐軍天水。西安事變發生後,奉命率部向西安迸發,獲悉事變和平解決後,留駐寶雞。1937年調駐江蘇。盧溝橋事變後,移防上海。
  • 聰明的驢子在向人們鞠躬
    一頭被拉去屠宰場的驢子,在車上連續不斷地向人們鞠躬,有人於是花九千塊錢把它買了下來,並且託管給養馬的人。這個驢子從車上下來之後立馬吃起了草,叢驢的角度,它在車上給圍觀的人鞠了躬之後,是否還有必要在下車之後繼續鞠躬?
  • 美國總統訪華,為啥愛「秀」中國名言?
    45年來,美國總統「秀」中文,幾乎未曾中斷,自身也在舉例說明什麼叫「溫故而知新」(歐巴馬訪華時引用)。 多次「秀」。一次引用似乎不足以展示美國總統對中國文化的青睞和熟稔。如老布希總統憑藉「駐中國聯絡處主任」的獨特經歷,在一段祝酒辭中先是用諺語「前人栽樹,後人乘涼」來稱讚中國人正在栽種「改革之樹」,而且這一代人業已開始收穫果實;緊接著在講到其三峽遊歷時又吟誦李白「兩岸猿聲啼不住」的詩句。柯林頓在文化古城西安也兩次引經據典:《禮記》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和《孟子·萬章下》的「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
  • 畢業生向解剖大體老師鞠躬告別
    6月10日,在該校解剖樓,一群畢業生隔著大門向裡面的「大體老師」(醫學界對遺體捐贈者的尊稱)鞠躬告別。當晚,畢業生輔導員蔡曉穎老師在朋友圈裡發了這麼一段文字:「凌晨,畢業生離校的不舍情緒一直延續著,輾轉難眠中我看到了學生發了一張在解剖教研室外鞠躬的照片。
  • 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是否裝自毀系統周總理不能拍板毛主席批示不裝
    1965年7月,正在根據周恩來指示籌備向中央領導匯報人造衛星實物展出的王建業,向衛星研製總體負責人錢驥建議衛星播送《周恩來聽後指出:「關於衛星裝不裝安全自毀系統的問題,我要向政治局和偉大領袖毛主席報告,在你們返回發射基地前通知你們。」4月17日清晨,總理辦公室通知:經黨中央和偉大領袖毛主席批准,東方紅一號衛星上不裝安全自毀系統。又一件棘手的事情得到解決。
  • 毛主席與9月9這個日子的四次不解之緣,是天意還是歷史的巧合?
    毛主席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在偉人毛澤東波瀾壯闊的一生中,有四個重大時刻都發生在這個日子裡,那就是9月9日。1927年9月9日,毛主席發動和領導了收入起義。
  • 重兵圍追堵截,我軍四渡赤水,全軍讚譽:毛主席用兵,神了!
    沿於都河谷向西,轉過一個山口,河邊傳響了民主政府宣傳隊的青年男女們編寫的一首山歌,騎在馬上的毛主席眼溼潤了。毛主席知道,老百姓不想讓他們離開,軍民感情如此,讓人動容。在黎平縣城,周恩來主持召開了中共中央會議,肯定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第一次響亮地提出了紅軍要「北上抗日」的戰略方針,否定了博古、李德堅持會合紅二、六軍團的錯誤意見,決定繞道向貴州北部前進,並通過了相應的決議,正式改變戰略,從而扭轉了形勢,開始爭到了與敵人鬥爭的主動。這時留在瑞金地區的毛澤覃接到蘇區中央分局的命令,要他率領的部隊與福建省委書記萬永誠率領的部隊會合整編。
  • 周恩來專機的一次遇險經歷,飛機編號為何由600改為了678?
    飛機是周恩來總理最喜歡的交通工具,不管距離遠或近,他每次出行大都會選擇乘坐飛機,原因是飛機速度快、節省時間,辦事效率高。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由於新中國當時沒有遠程飛機,國家領導人出國訪問,往往都是租借外國航空公司的飛機,專機飛行員也多數由蘇聯飛行員擔任。當時的國際風雲變幻莫測,由於安全方面很難完全保障,因此給了特務分子可乘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