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走到哪裡,美國總統都是由人簇擁,被尊為「貴賓中的貴賓」。他們本人也是傲臨天下的氣派,舉世能讓他們瞧得上的人,可以說沒幾個。然而,在20世紀70年代,一個美國總統卻對另一個國家的兩個人情不自禁地甘拜下風,其中對一人彎腰鞠躬,幫一人脫衣,畢恭畢敬,宛如小學生——並且因此還贏得了全美國人的好評。
這個美國總統就是理察·尼克森。
這個國家便是萬裡之外的新中國。
令尼克森甘拜下風、恭敬如斯的兩個中國人,一是毛澤東,一是周恩來。
1972年2月21日,美國總統尼克森一行乘坐飛機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正式訪問。由此,尼克森成為二戰後第一位來北京訪問的美國總統,開創了中美歷史上的一個先河。
尼克森來到中國訪問,有人說,其心態不亞於朝聖。
斯言並不差。
新中國早就令尼克森充滿了敬意。
早在1967年,尼克森為美國《讀者文摘》寫的一篇文章中就說:「繼續孤立世界上最有智慧和能力的十億中國人,將是外交政策上的災難。」——把十億中國人稱為「世界上最有智慧和能力」,在美國歷史上亙古僅有。在歷任美國總統中,此言簡直是石破驚天,震耳發聵。
尼克森抵達北京後,進駐了釣魚臺國賓館。他才吃罷中飯,還沒來得及休息,就突然接到通知:毛主席主席要接見他。他馬上出發,連一道同來的國務卿羅傑斯、翻譯也顧不上帶,顧不上那些外交禮儀,跟隨周恩來等人,急急趕到了中南海毛澤東的小書房。
他進門時,毛澤東站了起來迎接。尼克森忽見毛主席,緊緊地握住人的手,彎腰鞠躬!——被隨行的攝影師拍進了電視鏡頭,直播全球。
之後,在小書房內,他學著周周恩來一口一個「主席」叫著,與毛澤東談哲學、談人生——開啟了中美友好之旅。
尼克森為何「不顧美國尊嚴」,給毛澤東彎腰鞠躬?後來他談起毛澤東時感慨地說:「無論人們對毛有怎樣的看法,誰也否認不了他是一位戰鬥到最後一息的戰士。」——毛澤東的人格魅力早就折服了他。
尼克森不顧美國總統「尊嚴」向毛澤東鞠躬,哪知過了一日,他又作出一「出格」動作——用中國話說,是給周恩來當了一次服務員;用美國話說,是給周恩來當了一次「男僕」。
2月23日,周恩來去釣魚臺10號樓,拜會尼克森。
尼克森聞訊,早早帶著羅傑斯、基辛格等人,來到樓廳門口迎接。
北京還是寒冷時節,周恩來來時穿著大衣。他走下車時,順手就要把大衣脫了下來。
他為何下車就脫大衣?
因為,在他眼中,自己穿著大衣,外賓沒穿大衣,穿著大衣與外賓握手是不禮貌的。尼克森沒穿大衣,所以他也不穿大衣。誰知就在他邊走邊脫大衣的時候,尼克森見狀,立即快步上前,滿臉笑容地在一旁,幫助他脫下了身上的黑色大衣。然後,兩人才熱烈地握手。
這個細節又被電視同步直播,讓大洋彼岸的美國億萬人全看到了。
尼克森為何替周恩來脫衣?他後來回憶說:「我1972年訪問中國期間,周恩來無與倫比的品格是我得到的最深刻印象之一,並對他產生了極大的敬意。『恩來』譯成英文是『恩惠降臨』之意,這個名字很能概括他的風度和氣質。」——原來,這是由「敬」而生的自發舉動。
作為一位傑出的政治家,尼克森作為美國總統在中國兩位巨人前的卑謙之舉,在電視直播之後,不僅沒有受到國人的指責,反而得到了全美人民的熱情讚揚,甚至有人說:「尼克森給自己在大選中大大加了分!」
——為什麼?
儘管以前美國歷屆政府對新中國進行封鎖,然而多數美國人對毛澤東、周恩來並不陌生。在他們心目中,毛澤東、周恩來魅力無窮,世界級的曠世偉人,新中國欣欣向榮,中國人民勤勞勇敢,對於這樣一個偉大國家和他的領袖們,如果有任何的不恭,都是無知、愚昧的。尼克森洞察民心,順應了民意,所以,也是一位傑出的政治家。
因此,他大選能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