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毛主席和周總理「請」回國的功臣,曾在美國「火箭小組」任職

2020-08-10 小貓咪看天下

前言

提到中國航天、飛彈技術,已經達到世界一流的水平,並且部分技術完全領先於歐美。

但這些成就中,代表著很多科學家、動力學家、和工作人員的辛勤努力。其實在早期航天載人發展期間,一些歐美國家,對航天技術進行全方位封鎖。可經過國內一些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設計、開發、論證、實驗、模擬發射等,才將航天技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其中從2003年開始,每兩到三年的速度,進行了六次無事故載人航天飛行。世界上能將人送上太空的國家,真就沒幾個!可以見得,載人航天技術對於一個國家的重要性。

「中國航天之父」

錢學森,1911年出生於上海,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是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曾獲得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這一個個頭銜,代表著錢學森院士的智慧和貢獻。錢學森作為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是因他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經歷和貢獻有關。

1934年,美國著名的古根漢姆空氣動力學實驗室,在研發火箭高速行進時,發現螺旋槳動力會出現不足的缺陷,經過一段時間的研究,始終沒有解決辦法。當時就有幾位火箭方面的愛好者,組成了一個小組,名為「火箭小組」,而其中的一位,就是來自中國的空氣動力學專家「錢學森」。


美國「火箭小組」中的中國面孔

大家都知道,美國是一個科技歷史很雄厚的國家,並且有很多人才都在研究太空項目。而太空項目發展初期,是起源於加州理工大學,實驗課題就主要是噴氣推進。但有關於動力不足的問題,就讓美國科學家頭疼,然後就建立了「火箭小組」。正因為「火箭小組」的成立,美國的關鍵技術才得以施展並推進。

1934年,在著名航空學者馮·卡門的支持下,美國的這個「火箭小組」正式成立,並且獲得批准可以進行發動機測試。可最初幾個月的實驗都不是很順利,並且中途還發生了幾起小事故。隨後,就被加州理工學院的反對學生制止,並被迫搬離了加州理工學院,可就這次搬離,給「火箭小組」的壓力變為了動力,而後他們在火箭理論研、試驗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豐碩成果。


「火箭小組」是美國宇航局、NASA前身

他們還研究出了「探空火箭」,這樣的成功,徹底打消了那些反對學者的疑慮。在50年代末,正式成立了美國宇航局,而其中最為神秘的,就是這裡曾經是NASA的重要的現場中心。

從錢學森到「火箭小組」至後期,本來一位黃面孔的中國人,還在世界強國的技術上進行指點,而且還帶去了有價值的經驗,這是一個多麼大的肯定。錢學森一生有許多的光環,但關於「火箭小組」這個事卻不被人熟知,但他的學識,卻讓世界航空界為此稱讚!

結語

1955年,在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的爭取下,回到了祖國。曾擔任眾多重要職務,但在2009年10月31日北京時間上午8時6分,錢學森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試想,能夠讓毛主席和周恩來總理,親自勸說回國的人真就不多,「中國航天之父」實至名歸!

小貓咪看天下,中外歷史知識,古代奇聞異事、古代未解之謎,應有盡有,有你好看!

原創內容,禁止抄襲,喜歡的小夥伴們幫忙點讚加評論哦!

(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盤點領導人的英語水平:周總理最警覺,毛主席發明了一個英文詞
    例如周總理年輕時分別到過日本、法國、英國、德國學習;朱德36歲赴德國留學;鄧小平曾在法國勤工儉學長達5年之久。所以,他們都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在今天看來,他們身為新中國的開國元勳,身上一定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閃光點,外語綜合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周總理幹了幾十年的外交工作,除了英語說的很好外,也懂一些法文、德文、日文,後來他還學了俄文。
  • 從毛主席與科學家交往細節中感受偉人科技情懷
    世界著名科學家,空氣動力學家,中國載人航天奠基人,中國科學院及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被譽為「中國航天之父」「中國飛彈之父」「中國自動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由於錢學森回國效力,中國飛彈、原子彈的發射向前推進了至少20年。
  • 周總理的酒量有多大,曾喝倒許世友,卻喝不過美女翻譯
    據周總理後來自己講,那一回,一兩多的酒杯,他就喝了二十五杯。 1945年國共兩黨的重慶談判時期,自然少不了觥籌交錯。周總理曾代替不勝酒量的毛主席喝酒,是來者不拒,而且多是雙份,即代毛主席喝一份,他自己再喝一份。
  • 霍金最敬佩的三個中國人,第一個是毛主席,最後一個出乎意料
    1942年出生的霍金,在21歲時不幸患上了盧伽雷氏症,全身癱瘓,不能言語,手部只有三根手指可以活動,然而即便在這樣艱難的條件下,霍金仍然在科學探索方面做出了巨大貢獻,他提出了黑洞蒸發理論和無邊界的霍金宇宙模型,統一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
  • 馮一鳴曾創作畫作《周總理和咱親又親》(圖)
    《周總理和咱親又親》    「丹青苦旅——馮一鳴陳望秋回顧展」昨日在江蘇美術館一樓大廳開幕。展品中,有不少是中外國家級美術館藏品的第二稿,多數是曾在各個出版社出版過的精品。尤其是一組12幅的《周總理和咱親又親》,勾起不少觀眾對往日的記憶和對總理的思念。  在展覽現場,著名畫家、省文化廳副廳長高雲感慨,自己也是第一次見到《周總理和咱親又親》的原作,原以為尺幅很大,沒想到是如此之小的精妙之作。他和到場的張友憲、徐建明等名家當年均是馮一鳴的學生。
  • 罕見「絕版」照片:周總理與毛主席最後一次握手,蔣介石吐舌微笑
    【罕見「絕版」照片:周總理與毛主席最後一次握手,蔣介石吐舌微笑】罕見「絕版」照片:中國十大元帥最後一次合影1974年,5月29日,周恩來陪同馬來西亞總理拉扎克會見毛澤東。會見結束時,人們都走出了書房,然而周總理卻一反常態,一動不動的沒有離開,似乎在等待什麼。
  • 回憶我為周總理當翻譯的日子
    20世紀50年代初,我作為新中國首批赴阿爾巴尼亞的留學生,到地拉那大學學習,1957年畢業回國,同年進入外交部工作。隨著中阿兩國關係的持續發展,以至形成「特殊友好」的歲月,我有幸於50年代後期至70年代初期,逾百次為周總理做阿語翻譯。周總理的言傳身教、入微關懷,使我倍感親切,受益終生。
  • 兩彈一星功臣中唯一獲「烈士」稱號的科學家是誰?錢學森是他師兄
    飛機失事時,郭永懷和警衛員緊緊地擁抱在一起,兩人均不幸遇難,卻用生命護住了裝有絕密資料的公文包,老先生雖然走了,但是公文包裡的數據卻保存了下來。正因為有了這份寶貴的數據,12月25日中國第一顆熱核飛彈試驗提前獲得成功!郭永懷這位重量級人物的早逝是中國核彈事業的一個重大損失,這也是周總理悲痛萬分的原因。
  • 毛主席和張治中:主席為何說你日記吹噓我,張說春風化雨的感覺
    毛主席又說:"你有時還得回北京,今後可往返於西安、烏魯木齊、北京之間。"張治中表示:"請您放心,我一定和彭主席合作好。"張治中上任後,先受彭德懷的委託,對起義部隊做了大量的、細緻的工作,為穩定西北局勢,促進西北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對此彭德懷說:"張治中先生起到了我們無法起到的作用。他與我們合作得很好。"
  • "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當初回國有多難?
    1955年9月17日,僑居美國的著名工程物理學家錢學森踏上了回國的輪船"克利夫蘭總統號",同行的還有他的妻子蔣英和他們可愛的兩個孩子,一家四口經香港轉火車入內地,終於在1955年10月1日清晨回到了自己魂牽夢縈的祖國。這場景既真實又夢幻,可誰又知道,為了回到自己的祖國,這位世界聞名的飛彈專家和其家人曾經歷了怎樣的磨難。
  • 原總參離休幹部李錦華逝世,系毛主席轉戰陝北時無線電報務員
    李錦華1947年跟隨毛主席轉戰陝北,新中國成立後,6次帶電臺到中南海、北戴河、廣州、杭州等地執行保障毛主席外出活動的通信聯絡任務。李錦華回憶說:轉戰陝北的歲月,敵我力量十分懸殊,國民黨軍隊有20多萬兵力,我西北野戰軍只有2萬餘人。毛主席率領的中央支隊極其精幹,除警衛部隊,僅一兩百人。轉戰途中,多次遭遇胡宗南大部隊追擊,均在毛主席的英明指揮下化險為夷,大家對毛主席都打心眼裡佩服。
  • 北京醫院名譽院長吳蔚然教授病逝 曾為毛主席手術
    信息 北京醫院名譽院長吳蔚然教授病逝 曾為毛主席手術 2016-08-15 02:03:38來源:北京晨報作者:${中新記者姓名
  • 東方紅一號衛星發射是否裝自毀系統周總理不能拍板毛主席批示不裝
    「長徵」火箭和「東方紅一號」衛星的命名和播放《東方紅》樂曲的來歷,充分體現了中國火箭、衛星事業中的精神文化折射,打上了那個特殊年代的時代烙印,也彰顯了中國文化的內在魅力。參與長徵一號火箭總體方案設計工作的同志,有感於毛澤東《七律·長徵》詩中表現出來的紅軍為實現革命目標,藐視一切困難、不懼任何艱難險阻的頑強鬥志和勇往直前、不怕犧牲的大無畏精神,建議將火箭命名為「長徵」,寓意我國火箭事業一定會像紅軍長徵一樣,克服任何艱難險阻,到達勝利彼岸。
  • 科學巨匠郭永懷:因故去世周總理失聲落淚,錢學森評價其頂十個師
    1955年,師兄錢學森歷經艱難最終回到祖國後,郭永懷回國的心也更加的迫切。但是,他的回國之路同樣是異常艱難,時候受到各種藉口的阻撓。為了能夠順利的回國,他捨棄了在美的優厚待遇,甚至不惜把所有他所研究的成果一把火燒掉。他的妻子李佩非常不解說到:「為什麼非要燒掉」?
  • 部分月球土壤將保存在湖南告慰毛主席
    毛主席曾說過「可上九天攬月」,現在我們實現了「九天攬月」,要把月土放到湖南是對毛主席的告慰。可上九天攬月,可下五洋捉鱉,談笑凱歌還。中國科技的快速發展,嫦娥五號、「奮鬥者」號依然實現毛主席的期願。這則新聞下許許多多人都發表了對偉大的毛主席和為了國家富強犧牲的英雄的懷念和敬畏。毛澤東主席雄才大略,高瞻遠矚!
  • 得知這位科學家犧牲,周總理在外賓面前落淚,錢老:他抵10個師
    #郭永懷出生於山東榮成,1909年,在大學期間,他打下了非常堅實的物理基礎,畢業後,他到美國留學,獲得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的博士學位,在科學技術方面進行了長期研究,他發現了上臨界馬赫數,發展出奇異攝動理論中的變形坐標法,至今仍為國際所公認。
  • 全職回國!又一頂級科學家任職西湖大學!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藥學系終身講席教授、美國霍華德休斯研究院研究員、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華裔生物學家學會董事會成員……長期潛心致力於細胞周期及基因組穩定性領域的研究,於洪濤的履歷十分耀眼。有趣的是,他有著與成就不太相符的低調。記者曾在網上搜索他的姓名,除了學術科研成果之外一無所獲。「做科學家,只做科學就可以了。
  • 在美國被限制5年自由,他的回國讓中國原子彈,飛彈發射提前20年
    3.再困難也得回到祖國,因為我是中國人錢學森曾言:「我在美國前三、四年是學習領悟,後十幾年是工作,所有這一切都在做準備,為了回到祖國後能為人民做點事。正因我是中國人。這是錢學森從美國回來時,對接待他的人所說的一句話。錢學森回國的過程十分坎坷。美國海軍次長金布爾認為「錢學森無論放到哪裡,都抵得上5個師。」 「我寧可把他槍斃了,也不能讓他回國!」新中國成立之初,中美正是敵對時期,美國人意識到放錢學森回到中國,這對美國會造成很大的威脅。果不其然,回國旅途並不順利,美國海關扣留了他回國時所有的行李物品,後來甚至遭到聯邦調查局的非法扣押。
  • 美國諾獎得主:沒有毛主席,就沒有當今的中國....
    正如美國諾獎得主、哈佛大學教授裴宜理所說:「中國經濟騰飛的基礎是毛主席打下的。如果沒有毛主席中國經濟不可能取得如此輝煌成就!當建到第二層樓時,絕不應該否認第一層樓的價值和作用;當萬丈高樓平地而起後,毀壞第一層也許就會導致整個大廈的崩塌!」毛主席是一個神話!
  • 這位科學家:他回國,毛主席親自接見,他去世,周總理痛哭惋惜
    當時,飛機中兩具燒焦的屍體緊緊抱攏,他們是郭永懷和警衛員牟方東,兩人懷中緊緊保護了一份絕密熱核飛彈試驗數據。錢學森看著這些用生命和熱血保護的文件,淚水止不住的流淌。年少離家時 心懷報國志1909年4月4日,山東榮成滕家鎮郭家村,農民郭文吉十分高興,他的第四個兒子出生了,取名「永懷」。幹農活放牛、撿柴幹家務。小小年紀的郭永懷早早嘗到了生活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