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早期的國家領導人大多都有過出國留學的經歷。例如周總理年輕時分別到過日本、法國、英國、德國學習;朱德36歲赴德國留學;鄧小平曾在法國勤工儉學長達5年之久。所以,他們都有較高的外語水平。
在今天看來,他們身為新中國的開國元勳,身上一定有著常人無法企及的閃光點,外語綜合能力就是其中之一。周總理幹了幾十年的外交工作,除了英語說的很好外,也懂一些法文、德文、日文,後來他還學了俄文。朱德曾在德國學習軍事,還與德國教官討論過遊擊戰問題,他的德語講得相當流暢。而鄧小平在法國勤工儉學多年,法語不但說得很好,還能用法語原汁原味地唱《國際歌》。
說到這裡,我們來看幾個有趣的例子,回顧一下開國元勳們的風採。
周總理的英語水平,用基辛格的話描述最為貼切,基辛格曾在《白宮歲月》這本回憶錄中這樣描寫周恩來:「他聽英語時,不必等到翻譯,臉上的笑容和表示理解的表情,很清楚地表明他是聽得懂英語的;他警覺性極高,令人一見到就感覺得到。」
作為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此話說的真切。因為他的衡量標準之高,非尋常百姓聊天時的家長裡短。我們知道,在外交活動中,語言作為交流的橋梁,一定要表達非常清楚、準確,稍有差池就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後果。
尼克森訪華前夕,總統特使黑格將軍來我國打前站,周總理的英語聽力和警覺性在會談中表現的淋漓盡致。當翻譯員翻譯黑格的一句話時,周總理突然皺了一下眉頭,隨後沒再說話。事後,總理讓翻譯員查閱資料,認為「生存能力」一詞用詞不當,當再次見到黑格時,周總理說:「用這種詞中國不能接受,因為中國不需要別人關心自己的『生存能力』」。
除了英語、法語外,周總理還懂一些俄語。有一次在外國駐華大使國慶招待會上,周恩來即席發表祝酒詞。俄語翻譯在翻譯時漏掉了一句,周總理馬上笑著說:「還差一句呢」,翻譯立即給補上了。
在開國元勳中,毛主席是沒有留過學的。說到其中原因,也許是毛主席要了解中國的國情,研究國內的問題。但毋庸置疑的是,毛主席是最了解中國國情、最了解廣大農民的領導人。
毛主席接觸英語的時間還是很早的,不過系統的學習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1973年2月,毛主席會見基辛格。在談話中,毛主席說:「我聽說外面傳說我正在學英文,我認識幾個英文單詞,但不懂文法。」基辛格說:「主席發明了一個英文詞。」對此毛主席爽快地承認:「是的,我發明了一個英文詞——Paper Tiger。」基辛格馬上對號入座:「紙老虎。對了,那是指我們。」隨後大笑。
看來,早期領導人的英語水平都是不錯的,尤其強在應用上,畢竟語言只是一門交流的工具,正確表達出思想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