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赤潮?赤潮發生時,水體為什麼會變色?產生赤潮的原因和自然條件是什麼?赤潮有什麼危害?
原創盧達晨 辛小洋中學地理問答
來自專輯
自然地理
答:
什麼是赤潮?
赤潮是浮遊生物大量異常繁殖而使海水變色的現象。
赤潮發生時,水體為什麼會變色?
天然水體中的浮遊生物多數具有一定顏色,如夜光藻呈紅色,綠色鞭毛藻呈綠色,硅藻多呈褐色。
正常情況下,天然水體中的浮遊生物數量少,不易察覺。
但當水體富營養化使其急劇繁殖增多時,它們便大量聚集於水面,呈塊狀、帶狀等多種形態漂浮著,使水面各具各種顏色。
能夠形成赤潮的生物種類,現已查明的有60餘種。
產生赤潮的原因和自然條件是什麼?
產生赤潮的原因,主要是海洋受到汙染,生物可利用的氮、磷等營養元素大量積累,造成海洋富營養化,為赤潮生物的大量繁殖提供了大量營養鹽類。
一般認為,陽光強烈,水溫升高,海水停滯,海面上空氣流穩定等因素有利於赤潮生物的集結,是赤潮出現的自然條件。
赤潮有什麼危害?
赤潮出現時,生態平衡受到嚴重破壞。
一方面,赤潮生物在生長繁殖和死亡分解過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使魚、貝等缺氧窒息而死。
另一方面,赤潮生物在代謝過程中產生大量生物毒素,可引起魚類病變。
赤潮知識教材沒講,教學可以補充。可在講水汙染或講海洋、河流時補充。
(參見《中國中學教學百科全書地理卷》)
專輯連結
地理基礎
自然地理
人文地理
中國地理
世界地理
地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