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3 10: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小百科」
篇四:赤潮
一、定義
赤潮:又稱藻華,是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水體中某些浮遊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爆發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一種使局部水體變色的生態異常現象。根據赤潮發生的種類和數量的不同,水體會呈現不同的顏色,如紅色或磚紅色、綠色、黃色、褐色等,但某些赤潮有時並不引起海水變色。
二、危害
◆赤潮生物產生的生物毒素通過食物鏈傳遞至其它動物體內及人體,致其中毒,甚至死亡。
◆ 赤潮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危害:
(1)赤潮生物分泌或產生的粘液粘附於魚類等海洋動物的鰓上,堵塞呼吸系統,導致的窒息性死亡;
(2)赤潮生物衰敗時,大量的消耗水體中的氧氣,導致水體缺氧或積累大量硫化氫和甲烷等,使海洋生物缺氧或致毒而死;
(3)海水表面大量聚集的赤潮生物,遮蔽陽光,降低水體的透明度,影響生長於水體深層的其它海洋藻類和動物的生存和繁殖;
(4)赤潮對水體中營養物質的競爭,造成水體中生物量增加,但種類數量減少;
(5)赤潮導致沿海灘涂環境破壞,造成海灘關閉等。
◆ 赤潮對人體健康的影響,除了毒素的攝食以外,還包括身體的接觸而引起皮膚感染,揮發性有害氣體對眼睛和呼吸道產生的影響。
三、赤潮的危害途徑
四、人類對有害赤潮形成的影響
營養物質的排放:工農業廢水、生活汙水的大量排放,以及養殖業的發展等,導致大量營養物質輸入海洋環境,海水富營養化程度日趨嚴重,引起赤潮頻發;
外來物種的引入:海運業的發展和壓艙水的排放,可導致外來赤潮種的引入,增加了赤潮的種源;
種群結構的變化:海水水質惡化和過度捕撈直接或間接影響了種群結構的改變,導致有害赤潮的形成。
近期重點文章推薦
「回頭看」典型案例通報(十八)丨陝西寶雞市部分縣區平時不作為 急時「一刀切」關停企業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