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漳州10月16日電 (張金川 葉秋雲 龔雯)「時光郵局寄時光,今自閩南越大洋。」澳大利亞澳中傳媒總編輯黃成威15日在福建省海絲鐘錶博物館內,寫下他遠渡大洋來到「中國鐘錶名城」福建漳州的感慨。
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參訪海絲鐘錶博物館體驗鐘錶文化。 王東明 攝
在福建、廣東潮汕等僑鄉,方言中把書信叫「批」。15日下午,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文媒體高層代表參訪漳州海絲鐘錶博物館,並親筆寫批,寄語自己、親人或朋友。
印度尼西亞《一帶一路報》社長曾惠陽向漳州市恆麗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邵躍明遞交書信,信中寫著他對恆麗電子乃至漳州市鐘錶行業的寄語。
他寫道,在參觀學習後,真是異常感謝。貴公司堪稱中國民族鐘錶行業的傑出代表,已具備相當深厚的技術基礎,只要繼續秉持大國工匠精神,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則定能問鼎全球鐘錶行業的巔峰。
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參訪海絲鐘錶博物館體驗鐘錶文化。 王東明 攝
鐘錶是漳州的傳統特色產業,早在清朝中葉,漳州就成為中國五大鐘表製造中心之一。如今,擁有「中國鐘錶名城」稱號的漳州,已形成鐘錶產業區域性集群品牌,擁有特色產品自主品牌逾100個,石英鐘配件的全球佔有率達70%以上。
福建省海絲鐘錶博物館作為集中展現漳州鐘錶的載體和空間,不僅展示近400件古董鐘錶和制表工具,還圍繞時間概念和漳州鐘錶發展理念,多角度認識、管理、珍惜時間,一座城市與鐘錶400多年的故事在此徐徐展開。
福建省海絲鐘錶博物館創辦人、恆麗電子有限公司董事長邵躍明深耕鐘錶行業20多年,是漳州鐘錶行業走向國際舞臺的見證者。
「450年前,我們在漳州聽到世界的聲音。那麼,450年後,我們能不能讓世界看到、用到漳州的鐘,也聽到我們漳州鐘錶產業發展的聲音?這就是我想建設福建海絲鐘錶博物館的初衷,感覺很有意義。」邵躍明如是說。
活動中,海外華文媒體高層參觀海絲鐘錶博物館。看到展覽在列的舊式鐘錶和恆麗電子產品展示櫃,韓國中外通訊社副總編龍敏流連忘返。
「到這裡一看,五花八門、各式各樣的鐘表琳琅滿目,我們的中小企業現在發展的這麼好,是我沒想到的。」龍敏說,剛到韓國的時候,想給家人帶個禮物,去街上買了一款特別喜歡的手錶。沒想到拿回來一看「madeinChina」。「原來在韓國,中國的手錶遍地都是,而且很受韓國人喜歡。也許之前就在韓國碰見過漳州生產的鐘表。」
龍敏表示,漳州鐘錶企業的發展已經如此迅猛,這是國人的驕傲。漳州鐘錶企業不論從技術、設計、銷售等方面都已經走到了世界的前列。「我們有這個義務和責任,把我們中國的產品宣傳到全世界。」
「這裡的鐘表設計極具創意,量也很大。」美國美南新聞主編朱全勝認為,漳州鐘錶產業的不足即品牌發展滯後,缺少國際影響力,只能佔據低端市場。他建議要調整產業結構,提升核心競爭力,重視設計創新。
「中國的鐘表生產有很大進步,經過時間積澱,相信以後??能看到更好的產業和高端品牌。」香港廣角鏡雜誌社副總經理劉家增表示對漳州鐘錶產業很有信心。對於第一次來到漳州,他感慨:「漳州與它的鐘表產業一樣,如一個孩子茁壯成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