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最關鍵的,這2個字才是

2021-01-12 一夢文化

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他的一生不只是戰功卓著,甚至他獨創的心學思想,更為對後世產生了頗深的影響。

他的心學思想的核心是「良知」二字。那麼,何謂良知?人的良知在哪兒呢?王陽明覺得,良知便是天理,致良知便是通過自我修養,做到合乎天理的境界。1528年,王陽明病重時,寫出了《詠良知示諸生》四首絕句,短短的四首詩,極其形象地為人們闡述了「良知」二字。

詠良知四首示諸生(其四)王陽明(明)無聲無臭獨知時,此是乾坤萬有基。拋卻自家無盡藏,沿門持缽效貧兒。

前兩句,王陽明闡述了良知便是天道。首句,意思是說上天行事時沒有聲音和氣味,只有良知。「無聲無臭」這一典故出自《詩經·大雅》:「上天之載,無聲無臭。」《中庸》第三十三章中也引用了這句話。次句,王陽明直接指出,良知便是天地萬物的基礎和根本。

後兩句,王陽明提醒人們,良知就在所有人的心中。他運用了一個十分貼切的比喻:所有人心中都有用之不盡的寶藏,卻唯獨要像乞丐一般,拿著缽盂去乞討。

王陽明說,心者,乃天地萬物之主,心外無物,心外無理。良知就在自己的心中,所有人都具備,無需向外求,只需我們將它喚醒,便是無盡的寶藏。

實際上,這和佛教所說的「眾生皆有佛性」是類似的道理。佛陀覺得,很多人找不著自己的本性,因此就難以開悟,只是一個凡夫。

因此,王陽明說,求人不求己,良知被世俗的塵埃蒙蔽,人們就難以發現它。「沿門持缽效貧兒」便是一種可悲的狀態。但是,我們大部分人都在騎驢找驢。要求得生命的升華,就需要打開自家的寶藏,認真認識它、使用它,不然你始終是一個精神上的乞丐,惶惶不可終日。

你若盛開,清風自來。

每天抽一點時間,讓自己的心從紛紛攘攘的日常事務中解脫出來,認真擦淨心中的鏡子,你便會找到良知。

王陽明從「心外無理」出發,覺得所有人都能通過自身修行獲得良知,成為聖人,即使是愚夫愚婦,也可以成為堯舜。這對喚醒人們的主體意識,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他的心學思想,徵服了整個東亞地區,為人們修身處世提供了很好的指導。

數百年來,王陽明的思想影響了國內外無數人,張居正、曾國藩、章太炎、康有為等都從中受益。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杜維明斷言:二十一世紀是王陽明的世紀。

日本英雄西鄉隆盛曾說:「修心煉膽,全從陽明學而來。」

日本在王陽明的影響下,順利進行了明治維新,而在我國,如今卻很少有人還記得王陽明,小編我對此感到非常遺憾!

人生多學習王陽明,便能少走一段彎路,何樂而不為呢?

《傳習錄》是中國歷史上極為罕見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聖人王陽明的重要著作,包含了王陽明的主要哲學思想,是研究王陽明思想及心學發展的重要資料。

而《知行合一》是王陽明心學的核心,記載了很多故事,從官場故事,或者是民間有趣但又值得人深省的故事中,我們學到為人處世的智慧。

當內心浮躁的時候,當遇到困境的時候,無論什麼時候,讀一讀王陽明,自然是能更上一層樓!

我買了兩套,一套自己閒來時讀一讀,淨化心靈,一套當禮物送給了朋友,對於喜歡歷史,喜歡文化的人來講,王陽明是必讀之物!

《傳習錄》《知行合一》兩本書一共加起來78元,一頓飯錢,卻能帶給你不一樣的感悟。而且還能代代相傳,收藏或者送朋友,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人脈次之,修煉4字真言,註定是人上人
    而且,男往往人要比女人還渴望成大器,但是要想成大器,能力可不是唯一的,還得修煉好這4個字,才能早日成功!「知」字真言:立志由心,人貴自知男人慾成大器,不可無志向,但立志的前提是有自知之明,王陽明指出,立志一定要正確,要認識自己的能力,立一個符合自己的客觀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的志向。而不是一腔熱血,盲目追求,雖然年輕需要盡情拼搏,但要用對方向,也要明確正視自己的能力。
  • 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養成七個處事習慣,成功就不是難事
    作為男人,當你羨慕那些成功人士,羨慕他們的地位和財富時,你是否想過,除了能力之外,他們的成功還有哪些原因,又有哪些是值得自己學習的呢?這裡要說的是,處事習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具體而言,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養成以下七個處事習慣,成功就不是難事!
  •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走向,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走向,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俗語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放到男人的身上也是一樣的道理。男人慾成大器,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有時歷經風雨有時遭遇磨難,這一些都是成功的「必經之路」。
  •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7字真言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運勢,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人所說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個道理在人身上同樣適用。好漢有志氣,要做一個成功的人,需要具備許多要素,除了必要的人脈外,王陽明的七言絕句同樣重要。如果能領悟到這七個字的哲理,人的後半生就會越走越好。到底哪一句話,有如此強大的力量?
  • 沉住氣,成大器!男人慾成大器,掌握五大情緒法則,註定是人上人
    面對這樣的問題,不要急,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夢想時、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你就應該沉住氣、靜下心,記住一句話:沉住氣,成大器!事實上,真正成大器的男人,總能沉住氣,必為人中龍鳳,大富大貴,錯不了;男人慾成大器,掌握以下五大情緒法則,註定是人上人。
  • 王陽明:成大器的人,能力不是關鍵,把握這2個字,會越來越順!
    曾國藩總結自己的成功,就提出過四個字——專心致志。也就是說,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有堅持到底,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心。做事最怕見異思遷,吃著碗裡的想著鍋裡的,這樣內心沒有強大定力的人,還指望能夠成功?簡直就是痴人說夢。
  • 王陽明告誡男人:哪怕再有錢,再有人脈,也要牢記這七字真言
    在我國戰國時期,出過這樣一個牛人,他足智多謀,知天下事,仿佛天下就是他的一盤棋,這個人就是鬼谷子,而在鬼谷子去世後,15世紀又出了一位牛人,他就是王陽明,這二人頗有許多相似之處,王陽明仿佛就是第二個鬼谷子。鬼谷子未出世,而其徒弟卻有陰謀家、縱橫家、軍事家,王陽明未入行伍卻能領兵打仗,一生哲學智慧,享譽中外。
  • 真正成大器的人,懂得這「四個守」
    一個人能不能成大器,需要機遇,更需要自身的能力很強,還需要一定的人脈資源。欲成大器的人,懂得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能夠在社會的夾縫中求生存,做到遊刃有餘。我的二表舅,今年六十七歲了。他的一生,比較坎坷,年輕的時候,在縣裡的林場上班,後來因為家裡生了三個孩子,靠工資負擔負擔不起,就離開了林場,自己去創業。
  • 真正成大器的人,都在堅持做這五件事
    真正成大器的人,不一定是腰纏萬貫,但不會過得太窮,總是在某一個方面取得明顯的成績。混跡社會,在各種競爭中,如魚得水,從職業規劃到人生理想,總是得到的回報更多。成大器的人,綜合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看起來一直走得很順,即便身處逆境,也能慢慢扭轉局面,變成順境。他的人生發展,總是令人羨慕。
  • 真正成大器的人都明白:成功不是靠運氣,而是這兩點,早知早發達
    人生不會一帆風順,所謂德成大器,其實是狠狠地逼自己一把,熬過了苦難歲月,就出現了人生的光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機會只會青睞於有所準備的人。真正成大器的人都明白:成功不是靠運氣,而是這兩點,早知早發達。
  • 真正能成大器的人,往往都有這幾個特徵
    而一個人能否成為大器,主要跟我們的以下幾個方面關係緊密,在他們身上,往往有著一些高於普通人的特徵,特別是這五個特徵,尤為明顯:第一個特徵:有一定的學識修養一個人,要想成為大器,要有很重要的一點基礎,就是這個人,必須要有一定的學識和修養。一個人,有一定學識修養,才能有能力,有智力來完成一些重要的事情,去超越常人無法超越的任務。
  • 有這五個表現的男人,成不了大器,看看有你嗎
    沒房沒車的男人不可怕,沒錢沒物質的男人也不可怕,怕就就嫁給那種一輩子都一事無成碌碌無為的男人,蹉跎了一輩子,掙扎了一輩子。作為一個男人一定要有骨氣有擔當,能為家人和父母稱起一片天地,這樣的男人才叫做真正的男人。男人一旦有了這幾種表現,很難成大器,希望你們能謹記於心,加以改正。
  • 王陽明最智慧的10句話!讀透了,做人也就簡單了!
    1、欲修身,先養心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浮世之中,總有許多人為追求物質享受、社會地位和顯赫名聲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憊不堪。他們怨天尤人、欲逃離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內心,不明白萬事以修心為先的道理。2、不忙不亂,不焦不躁忙碌是現代社會中大多數人的一種生活狀態。
  • 王陽明心學的精髓,只有六個字和四句話
    二是說教內容太多,少了趣味性,所以不建議浪費時間和金錢在《知行合一王陽明2》上,看看《知行合一王陽明》就夠了。繼續說王陽明,他的心學總結起來,六個字+四句話。一 六個字這個六個字就是「心即理」和「致良知」。
  • 真正能成大器的男人,在這些事上,反而會特別「小氣」
    說實在的,這樣的男人能找到另一半都算是個奇蹟,他跟你在一起不過就是想不花一分錢白嫖而已,你卻傻傻中了他的圈套。 但小氣並不全是貶義詞,有些時候男人小氣一點,人生的路反而會更加順暢。 通常來說,一個真正能成大器的男人,在這些事上,反而會特別「小氣」。
  • 王陽明:一個人想取得成功,還需要掌握這兩點,學會就能早成大器
    沒有人願意在人生這條路上一直失敗,人們能夠接受暫時的失敗,但是最終都希望自己能成功。所以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還得向王陽明學習,學習他的處世智慧。為什麼會向王陽明學習,因為王陽明也曾經失敗過,他曾經參加兩次科舉都沒有成功,但是他沒有放棄,後來進入仕途之後,他也曾被貶官,雖然如此,他還是創立了「心學」學說,還平定了南贛定亂。所以我們要向他學習哪幾點呢?
  • 王陽明告誡:中年多「欲」,必是無福,五十歲時一定學會這2點!
    在我國明朝有一位著名哲學家,是中國有史以來唯一一個能與「儒學大家」孔子齊名,被稱為「聖人」之人,他就是被譽為「心學大師」的王陽明。王陽明晚年時,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五十多「欲」,多是無福,人到中年,這2件事一定要堅持下來,往後餘生方能順風順水。
  • 老子《道德經》這2個字,讓你徹底擺脫人性的束縛
    無為這2個字,是理解老子《道德經》的關鍵,而如果你能真正讀懂老子的無為,並且融入到生活裡面,你幾乎就可以得到老子最大的智慧。到底如何正確理解老子無為這2個字?王東嶽對老子「無為」這兩個字的解釋是:「老子反對人類的一切文明化作為」。
  • 《易經》:一個人,若能懂得這1個字,會是人中龍鳳,將成大器!
    在《易經》中有一卦名曰「履」,這1個簡單的「履」字就是一條成功的秘訣一個人,若能懂得這1個字,定是人中龍鳳,必成大器!九五爻,夬履,貞厲。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行為莽撞急躁,佔問得到不利之兆。如果對長輩都很傲慢的人,一定不是個聰明人,註定不會有好的結果!初九爻,素履,往,無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行為清正純潔,如此下去,就沒有災禍。這句話是在告誡大家,在為人做事方面,可以依自己的志向去行事,不圖任何利益。
  • 難成大器的人,骨子裡都缺乏這3樣東西
    想成大器,可不是光通過想一想就可以實現的。你看那些已經成大器的人,跟一般人都有什麼區別呢?單從言行舉止上來看,就會讓你發現他們的不一般。當你有想成大器的想法時,不妨先看一看已成大器的他們都是怎麼做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