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脫脫一個小機器人,奇妙的噬菌體什麼來頭,為啥長這麼科幻?

2020-12-05 騰訊網

生物之間的鬥爭是無窮無盡的,細菌可以「吃」我們的肉,當然也有以細菌為食的小傢伙們,那就是噬菌體,一種專門「吃」細菌的病毒。

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什麼?有很多人可能還分不清它與細菌之間的關係,有很多著名的疾病,有些是由細菌引起的,比如霍亂或肺結核;而有一些則是由病毒引起的,比如流感與狂犬病。它們的致病機理是完全不一樣的,細菌就像是一支入侵人體王國的軍隊,它們有自己的結構與組織,可以獨立生存;而病毒則像是毒品之類的東西,會讓沾染上的人傾盡所有直到衰竭。

所以,病毒可以讓人體王國細菌沾染上,也可以讓細菌沾染上,細菌一但沾染上了噬菌體,就會將自己所有的資源用於合成噬菌體所需的蛋白質與DNA,最後衰竭而死。

詳細來說細菌是一個個微小的細胞,它們比我們的絕大多數體細胞都要小,但確實是一個可以完成完整生命周期的小細胞。而病毒則比細菌還要小得多,它們是一個裝著DNA的蛋白質與寡糖組成的小盒子,如果放大來看可以直接觀察到組成它的原子。因為它們太小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科學家都無法通過顯微鏡觀察到它,因此以為這是某一種有毒物質。現在一般情況下我們將病毒定義為介於生命與非生命之間的存在,也會稱其為「非細胞結構生命體」。

吃細菌的病毒

第一個看到噬菌體的人一定會驚異與其相當科幻的造型,它們看上去仿佛像是一個個微小的機甲,仿生蜘蛛的機器人;特別其多面體的外形也透露出一股賽博朋克的風格,越發地像一個人造的物體了。

那為什麼它會是這種形狀呢?有關噬菌體有哪些有趣的知識呢?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吧!

整個噬菌體家族非常的龐大,古老且豐富,它們幾乎與細菌一起出現在地球上,距今已經有差不多30億年之久了。噬菌體的數量非常非常之多,它們的數量比地球上所有的其它生命(包括所有細菌)加在一起還要多。可能超過10^31個(10000……000,總共31個0)。噬菌體最多的地球環境是海水,大海中70%以上的細菌可能都感染了噬菌體,

國際病毒分類學委員會(ICTV)根據形態和核酸對噬菌體進行了分類。總計有19個科的噬菌體,其中只有兩個科是以RNA為主要遺傳物質,有五個科是包膜病毒。

在具有DNA基因組的噬菌體科中,只有兩個是DNA單鏈結構。具有雙鏈DNA基因組的病毒科中有8個是環狀基因組,9個是線性基因組。九個科只感染細菌,九個科僅感染古細菌,一個科同時感染細菌和古細菌。

而我們最常見的,看似小機器人的那種名叫T2噬菌體,專門針對大腸桿菌下手,是一種烈性噬菌體。所謂烈性指的是它一定會把入侵的細菌弄到死,相對的是有一些比較溫和的噬菌體,它們與細菌的關係就像人類與蛔蟲,可以長期地寄生在細菌體內。

溫和化是一種自然協同進化的必然產物,因為過於烈性致死率有時候會切斷感染源,讓自己也無法繼續傳播下去,所以利益最大化的選擇還是「天長地久」比較好,因此即使噬菌體感染率如此之高,細菌們也依然可以生存下去

別看它形狀複雜,其實只有兩個主要結構——DNA和外殼。DNA中記載著豐富的信息,主要還是用來合成外殼的信息,包含頭部、頸環、尾鞘、尾管、基板、刺突與尾絲。

入侵細菌指南

那麼它們是如何侵染細菌的呢?首先我們得明白一件事情——病毒本身是沒有任何動力的,它只有在溶液環境中擴散而已,所以要想抓住細菌,就必須有相應的結構才行,那六根可愛的小腿就是這個作用,它們的分子與細菌外層莢膜的分子有結構上的吸引力,所以當噬菌體在水分子的布朗運動下隨機與細菌表面接觸的時候,尾部就會粘在細菌上而不是頭部。

在尾部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叫刺突的結構,它也會在分子層面上將細菌的保護層剝開,這與宏觀的穿刺不同,是分子的吸引作用力讓其分開的,之後一起被封閉在頭部的DNA也會因為熱力學運動而進入細菌內部。

我們知道細菌的遺傳物質是DNA,它工作的原理就是在細胞內部這個富含各種分子原料的環境中將自身的信息通過核糖體轉化為蛋白質。同樣的道理,噬菌體DNA進入細菌後,其DNA也會利用現有的原料與核糖體合成蛋白質,這些就是組成噬菌體的外殼的各種結構。

當然,這些DNA不僅會「偷」細菌的原料合成自己的外殼,還會複製自己,在一定時間後,細菌內部就會充滿噬菌體合成的東西。

然後就是形成病毒的最後一步,也是最有意思的一步了——組裝。我們可能會驚異於其複雜的結構,其實這些也都是分子結構的功勞,它們在細菌體液中隨著熱力學布朗運動隨機碰撞,合適的結構之間就會自己粘在一起,比如在基板上就有6個分子突起點,這個位置恰恰可以與尾絲的一端相結合,其它的結構都不行,這樣6條小腿就在碰撞中組合成功,變成一個個精巧神奇的噬菌體。

微妙的關係

然後已經被噬菌體吸乾的細菌外殼就會崩潰,內部的噬菌體就會一鬨而散,來到環境之中,繼續感染其它細菌。這其中複製的速度就是決定噬菌體是否烈性的關鍵,如果複製的太快細菌就會暴發性死亡,而如果複製得比較慢就是類似寄生的關係了。

因而細菌與噬菌體的關係也非常微妙,正如同奴隸主如果不給奴隸製造一個乾淨的環境並給他們看病的話,奴隸死光了也就沒有奴隸可剝削了(美國的南方黑奴種植園)。噬菌體在有些時候甚至還會保護細菌,比如蘇聯和法國曾嘗試用噬菌體治療細菌感染,但是之後科學家發現噬菌體不僅因為烈性下降而變得效果差強人意,甚至還幫細菌建立了一個保護層讓其它藥物無法生效。頗有一種「它只有我可以欺負,你們都離遠點!」的意思……。

為什麼有一個朋克的頭部結構

那噬菌體為什麼會有一個非常科幻風的頭部呢?其實也非常好理解,首先分子是可以在自發的情況下形成幾何結構的,比如冰晶的六邊形,就是因為水分子兩個氫之間的夾角為120度。噬菌體的頭部是一個正20面體,有12個頂點、30條邊和20個等邊三角形組成,每個角都是60度,這與構成其分子的原子結構相適應。

採用這種結構也是在分子層面上形成封閉空間最經濟合理的,不僅僅是噬菌體,有非常多的病毒也採用了這種結構,比如下圖中的腺病毒。同樣,構成管狀結構的螺旋形結構也是分子結構特殊夾角的自然產物,這些結構雖然精妙,但並不是什麼不可理解的東西,更與外星人,神創沒有任何關係。

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認識的生命的邊界,一直生命與非生命的界線上徘徊的病毒之一:噬菌體的簡要知識了,噬菌體的應用會非常廣泛,生物學家們也在努力研究著它們,而且正如題目中所說的那樣,噬菌體可能是納米機器人的參照物,我們對有噬菌體的研究可能對未來有機質納米機器人的製造有重要指導意義。

我是酋知魚,歡迎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噬菌體真的這麼厲害嗎?細菌會不會進化出殺死噬菌體的抗體?
    有細胞壁雖然比較抗揍,但是相當影響長個兒。為啥南方水土再豐美,氣候再宜人,也長不出200斤的小強呢,就是因為小強有外骨骼。細胞壁對細菌的影響跟這差不多。不過,人家有其他武器,那便是莢膜。主要成分還是一些糖類和蛋白質,其實這玩兒的作用吧。。。
  • 有些生物看起來不像是自然產生的,比如噬菌體,儼然是個機器人
    特別是有些微小的生命,如果我們能夠看清楚它們的外觀,一定會加深我們心中的這種看法,因為它們的外觀實在是太有設計感了,很像是一個小小的機器人。這種有著機器人外觀的小生物,其實就是噬菌體。噬菌體這個生物名詞,大多數人都會覺得有些陌生,而它並不是什麼稀有的東西,它到處都是,就算是我們每個人的體內也有著它們的存在。噬菌體是一種病毒,從名字我們就可以看出,這是一種能夠侵襲細菌的病毒。當然,噬菌體之所以要侵襲細菌,主要是為了自己的存活,因為噬菌體本身是一種典型的寄生性病毒。何為寄生性病毒呢?
  • 噬菌體病毒為何長得像納米機器人,科學家發現了其中的奧妙
    病毒也是一個大家族,它也有很多種類。病毒分為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植物病毒顧名思義這些病毒會感染植物,在植物中傳播。而細菌病毒就是以細菌為宿主的病毒。它們的感染對象是細菌。細菌病毒又叫做噬菌體。今天咱們就來聊聊這個噬菌體病毒。噬菌體從名字上我們就知道這是一種專門感染細菌的病毒。並且科學家研究發現,噬菌體很專一,某種噬菌體只會感染一種細菌。
  • 最不像地球生物的噬菌體,是大自然的bug?還是史前納米機器人?
    ▶「生物」是什麼?目前我們所知的地球生命,可以按照多種方式進行分類,比較常用的分類大致可以分為五大類:真核生物(真菌等)、原核生物(大部分細菌)、動物界、植物界以及病毒。>▶精妙的正多面體結構雖然噬菌體種類很多,但是大部分的噬菌體都有著有一個精妙的二十面體結構,大部分都帶有尾部,如常見的T2噬菌體,當然也存在少量不帶有尾部或者是呈整體線狀結構的噬菌體。
  • 人體內噬菌體圖片酷似科幻電影中的外星世界
    騰訊科技訊(嘟嘟/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這張圖片可能看起來像外星人登月或科幻電影裡的外星世界,但其實它顯示了被稱為「噬菌體」的病毒正在攻擊細菌,這是經常發生在我們體內的事情,有利於我們的免疫系統。
  • 小型機器人?顯微鏡下的「噬菌體」,真的不像是自然生物!
    小型機器人?顯微鏡下的「噬菌體」,真的不像是自然生物!人類的誕生對於地球來說應該算得上是一個奇蹟,地球在46億年的時間內更換過多代的主人,就像是在人類出現之前統治地球1.6億年的恐龍,在如此長的時間裡,它們並沒有進化成為高級智慧,但是人類在地球上的時間不過500多萬年,卻成為了所謂的地球的主人。我們不僅擁有高級智慧,還可以利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 它長相機械,外形酷似機器人,無處不在,莫非它是「外星生物」?
    在人們的印象中,「外星文明」是比人類還要高等的智慧體,是類似機器人的存在,這在很多科幻電影中有所體現。在自然界中,就存在這樣一種生物,它長相很機械,外形酷似機器人,那麼它會不會是「外星生物」呢?我們先來看看這幅圖,這是在顯微鏡下的噬菌體,我們能夠清晰地看到噬菌體的全貌,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它長得在機械化了,和普通的生物有很大差別,像是一個「機器人」。
  • 在地球生存38億年的納米機器人「噬菌體」,可能用於醫療方面!
    你知道世界上存在了三十八億年的納米機器人嗎?這是一個有關於人類命運的納米機器人「噬菌體」噬菌體誕生於地球上的第一個細菌,之前目前地球上發現最古老的細菌化石來自於三十八億年前,噬菌體是以專門獵殺細菌為生的獵手,它介於生物和非生物之間,所以被稱為納米機器人。
  • 在地球生存38億年的納米機器人「噬菌體」,可能用於醫療方面
    你知道世界上存在了三十八億年的納米機器人嗎?這是一個有關於人類命運的納米機器人「噬菌體」噬菌體誕生於地球上的第一個細菌,之前目前地球上發現最古老的細菌化石來自於三十八億年前,噬菌體是以專門獵殺細菌為生的獵手,它介於生物和非生物之間,所以被稱為納米機器人。
  • 企鵝直播帝師什麼來頭,為什麼這麼厲害
    企鵝直播帝師什麼來頭,為什麼這麼厲害 近幾年直播行業興起,也湧現出了很多優秀的主播,例如小智、德雲色、小漠等等,這些主播們直播的種類都不相同
  • 人類的天敵是細菌,細菌的天敵是什麼?科學家:它們的樣子很科幻
    作為地球上數量最多的生物,細菌對地球生態環境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但與此同時,很多細菌都對人類極為不友好,這些無處不在的細菌就像一個個面目猙獰的怪獸,它們仗著個頭極小、數量極多,隨時都不懷好意地潛伏在我們身邊,一有機會就會對我們發動攻擊,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稍不注意,我們就會受到它們的侵襲
  • 科幻戰爭片《鐵甲戰神》,《天際浩劫》姊妹篇,首日票房不到5萬
    果然是做特效出身的,除了特效,什麼都不會啊。尤其是選角,不知道哪找來這麼些演員,長相和演技都這般恐怖。幾年前的兩部小成本科幻片都把製片人的腦袋砸蒙了...,沒有紮實的劇本,小成本科幻就像這片兒所展現的一樣雞肋。我覺得外星人應該為這些噁心的電影侵略地球。地球人總是把外星人想像成無智商動物。無智商動物是不會造出宇宙飛船的。外星人抓人就是為了食腦?得了,同志。你以為外星人信中醫啊,吃哪補哪?
  • 為啥「女性機器人」不能生孩子,卻深受男用戶的喜愛?
    為啥「女性機器人」不能生孩子,卻深受男用戶的喜愛?但是大家又提出了相關疑問,說女性機器人並不能生孩子,為什麼會如此受到異性的歡迎?這其中有什麼貓膩嗎?而且自古的道理就是異性相吸,他們選擇一個女性機器人也無可厚非。
  • 科幻小說都講些什麼?給科幻小白的入門指南
    而且,和《黑客帝國》一樣,賽博朋克類科幻小說通常具有反烏託邦色彩。無處不在的控制、腐敗、極權、頹廢、絕望,既是對現實世界的反諷,也是對計算機和網絡的未來發展對人類社會造成的影響的擔憂和警示。還有無時無刻不在的對自我和存在的質疑:何為真實?何為虛幻?我是誰?什麼是自由意志?生存的意義是什麼?人和機器、數字生命的區別為何?
  • 氣象科普 | 副熱帶高壓到底什麼來頭?
    它集預報員「寵愛」與一身,到底是什麼來頭?有啥強大的背景麼?故事是這樣的,話說,地球表面的空氣有個特點,熱的地方,空氣往上走,地面空氣少了,就形成了低氣壓。天上擠不下了,又凍成狗,於是擠到一個地方又掉下來,這裡就形成了高氣壓。而地球上太陽直射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赤道。
  • 機器人對科幻電影有何意義?沒準成為電影史上的下一個重大突破
    經典電影《銀翼殺手》和去年的大片《阿麗塔:戰鬥天使》都曾設想過完美發展的機器人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但現在討論的焦點將從「機器人在電影中的出現」轉向「機器人在電影製作中的應用」。有些人認為如果機器人可以完全複製人類的情感,那麼有什麼辦法能阻止它們在其他領域不會超越人類呢?我想,只有時間才能證明《黑客帝國》和《我,機器人》是否一直都是正確的。
  • 霹靂五號:講述了一個裝滿武器,有簡單的機械手的機器人的故事
    影片講述了一個裝滿武器的有簡單的機械手的履帶機器人的故事。一個裝滿武器的鐵皮傢伙,有簡單的機械手,腳是坦克一般的履帶。它擁有健康的人格、幽默的性格以及善良的心靈,沒有對任何善良的人造成傷害,它還不停地學習自己看到的人類世界。在這裡它不再是個冰冷的機器,也不再受程序的控制。這個機器人在遭雷擊後鬼使神差的有了自我意識從而對死產生了極大的恐懼。
  • 和機器人談戀愛,小說家早就這麼想了
    周穆王大怒,要殺偃師,偃師趕緊拆了機器人向王展示其只是一個「人造人」,並表示:技藝再好,人心難造。科幻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中文版 20世紀60年代,科技的告訴發展似乎讓「人機戀」有了更廣闊的邊界,菲利普·迪克寫出了科幻小說《仿生人會夢見電子羊嗎?》,講述賞金獵人追殺仿生人的故事。
  • 慶餘年:範閒是高級機器人?由穿越到科幻該這麼落實麼
    但看到五竹叔的各種表現,觀眾漸漸明白,這部劇裡有個機器人。有機器人就是科幻劇嗎?是不是過於簡單了點?科幻還有個科字,不光光是幻嘛。這第一部是完結了,明眼人都看出來五竹是機器人,但是劇中還是沒有明說。一切要等第二部見分曉了。
  • 機器人能長出生命嗎?
    生命只能是長出來的搞人類社會科學,首要的任務就是需要理解生命,否則,都是空談。生命到底是什麼?是碳氫化合物?你搞N輩子物理化學,都理解不了生命的本質。生命最奇妙之處,就在能夠恰當的理解「隨便」,否則就是一個死的表格。有一本《真隨機和邏輯的關係》,就是在講隨便的問題,如何恰當的理解和表達隨便,是生命的重要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