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打架 到底有沒有「發性」食物?

2021-01-21 華哥論事


 

中醫有發性食物理論,西醫則沒有這個說法,N年來,中醫和西醫就此問題,進行過無數PK。婆說婆有理,媳說媳有理?讓華哥帶大家來探討一下:

 

食物的發性,是中醫食療學上的一個重要概念,是指 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品,容易誘發舊疾、加重新病。比如,感冒了就別吃雪糕,上火了就別吃辣椒,發炎了就別喝牛奶等,這是常識且無需驗證了。

 

冷凍食品、刺激性強的食品、含有激素的食品、特殊蛋白過敏性食品等等,令到人體某些機能亢進,或者代謝紊亂,或者產生過敏,或者引起舊疾復發等等。

 

今天要探討的是:對於腫瘤病人,到底有沒有「發性」食物?


  腫瘤,在中醫裡,稱疔、瘡或腫毒,認為是寒凝氣滯,淤久化熱。

中醫認為治癌,重在治癌環境,流水不腐,死水裡才會長出奇奇怪怪的微生物和細菌,人體要除掉死水潭裡的微生物,最重要的是使死水變活水,而不是直接去殺死水裡的細菌和微生物。所以中醫認為治癌最重要的不是殺死癌細胞,而是除掉癌環境。


基於這種理論,中醫認為,腫瘤病人,正常情況下(不含手術前後),不宜生猛海鮮、牛肉、雞肉、豬肉、黃豆、大豆等發性食物,不利於腫瘤環境的改善。


仔細看,其實,這些都是富含精氨酸的食品,也就是說中醫憑經驗說,精氨酸利於腫瘤生長。


腫瘤生長、人體免疫系統 與 精氨酸是什麼關係?

 

其實,跟中醫打架之前,西醫內部需要先打一架:

 

西醫A:精氨酸有利於人體免疫系統,君不見,化療後的腫瘤病人,醫生特地開一些精氨酸的營養保健品,說是口服精氨酸,可以迅速提高免疫系統(針對腫瘤)的戰鬥力。

 

 隨手網上一搜,果然,精氨酸號稱是 免疫系統的營養劑,西醫的文獻資料很多,隨手就剪來:

 


  換句話說,按西醫A們和這些資料們的理論:多吃海鮮牛羊肉等發性食物,人體的免疫系統被加強了營養,但因化療後的患者胃口太差,大魚大肉吃不下去,不要緊,直接開精氨酸給你食用,實在不行,吊針直接滴注進血管裡去。

 

然而,

 

西醫B:ADI-PEG20這藥已經出世,其原理,就是 阻斷腫瘤獲得精氨酸而萎縮凋亡,藥物的開發原理,詳述(詳見連結或自行網上隨便一搜ADI-PEG20):這是大名鼎鼎的精氨酸消耗劑,Polaris公司還計劃向美國FDA申請,成為PD1的增敏劑呢

 


 

  把上圖中那咚咚腫瘤科的連結一點開,裡面寫著那藥的開發原理:

 

「精氨酸是不少癌症繁殖、生長和轉移所必需的胺基酸。而且,不少癌細胞由於要做的壞事實在是太多了,因此沒有多餘的精力和時間,自己來合成精氨酸——嚴肅點,其實是由於不少癌細胞缺乏一種合成精氨酸所必須的、非常重要的酶,精氨醯琥珀酸合成酶(ASS)。而正常的細胞,不缺乏這種酶,自己能合成精氨酸。

 

既然這樣,科學家們就推理了:如果有一種藥物能把身體裡,尤其是腫瘤周圍的精氨酸都分解掉、消耗掉。那麼,對正常細胞影響不大;而對癌細胞影響就很大,它們不能自己合成精氨酸,遲早會凋亡、壞死的——ADI-PEG20,就是這樣一個新型抗癌藥。其本質就是一個聚乙二醇化的、改良以後的精氨酸脫亞胺酶,可以將精氨酸分解和消耗掉。


目前,ADI-PEG20用於多種腫瘤,都顯示出了不俗的療效。

ADI-PEG20聯合多西他賽:肺癌、頭頸部鱗癌、前列腺癌,均有效


  一項探索最佳劑量安排的I期臨床試驗,招募了18名其他治療失敗的晚期癌症患者;接受ADI-PEG20(每周 4.5~36 mg/m2)聯合多西他賽(75 mg/m2)治療。


   接受治療後,半數患者血漿中精氨酸水平下降一半以上。14名患者療效可評價,其中包括4位患者部分緩解(1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1名頭頸部鱗癌患者、2名前列腺癌患者),7名患者疾病穩定——總的疾病控制率為85%。其中,入組的6名非小細胞肺癌患者,4名患者有臨床獲益(疾病緩解或者穩定)......」

 

關於這資料透露兩個重要信息:(若要新藥ADI-PEG20的資料網上一搜一大把)


 

一是 正常細胞可以自己合成精氨酸,腫瘤細胞缺酶自己合成不了,只能從人體血液及周圍好組織中獲取。不餵給精氨酸,腫瘤缺營養而萎縮,如果吃這藥,聚乙二醇化的、改良以後的精氨酸脫亞胺酶,可以將精氨酸分解和消耗掉,讓腫瘤周圍的好組織和血液中 精氨酸含量極低,腫瘤將無精氨酸可用,直接熄火了。

 

二是 不但不能吃富含精氨酸的發性食物(海鮮 牛羊肉等),而且要想辦法(聚乙二醇化的、改良以後的精氨酸脫亞胺酶),將精氨酸分解和消耗掉,讓腫瘤絕精(不,絕精氨酸)而死。

 

So?

西醫A和西醫B,誰正確?對腫瘤病人來說,精氨酸到底是好還是壞?

 

先找腫瘤主任問一下,如下:

 

 


 

 回答得滿意嗎?華哥不太滿意

 

 中醫論文信誓旦旦 稱發性食物(富含精氨酸食物)刺激腫瘤快速生長,證據是千百年流傳的這經文那古書,文言文好難懂。沒有臨床對比試驗大數據。

 

西醫,似乎陷入自相矛盾:


  當動手術的腫瘤病人和化療過後的腫瘤病人,需要恢復元氣,提高免疫力,需要服用精氨酸。


當開發ADI-PEG20這樣新藥時,精氨酸脫亞胺酶,消耗掉腫瘤周圍的環境組織中的精氨酸,又說,精氨酸是腫瘤長大的因素之一,切斷精氨酸,腫瘤缺精而萎縮,患者受益。

 

  讓西醫A和西醫B,打一架?打完後,再去跟中醫打一架(或握手好朋友,看AB誰勝出)

 

探討到這裡,全國頂尖三甲腫瘤醫院主任也說不明白,就只好自行消化了。理一理:

上面正反兩資料一對比(如果兩邊的公開文獻都不騙人,都是真的資料):

 

1、精氨酸是很有營養的東西,對免疫系統很重要,對腫瘤生長也很重要。腫瘤不能自己合成,正常細胞可以自己合成。吃發性食物落肚,對敵人對我方,都增加了糧草;

 

2、免疫系統和腫瘤對抗的戰鬥中,你給雙方加糧草,是優勢一方(腫瘤明顯比免疫系統強,不然,還長什麼腫瘤)更優勢,還是弱的一方突然變強?難料。

 

這又暗示:

  一些激酶靶點抑制劑,管他FDA批准也好,還是臨床已經使用多年也罷,其實,是一本糊塗帳。激酶靶點的開發和驗證過程,完全是在瞎碰亂試。


  今天試出來激酶A抑制劑,能延年益壽,其實這化合物選擇性並不是A靶點,可能BCD靶點也被抑制,甚至可能事實上,與抑制A靶點根本無關。


但當這藥物一旦證明療效大於副作用時,鬼都不管你脫靶活性。

 

  也即,激酶靶點抑制劑靶向藥,選擇性不強,是世界上能有37個激酶抑制劑上市的現實真實狀況。

 

西醫之前跟中醫辯論時,總指責中藥理論不行,都是千百年試藥試出的老經驗,如今到了腫瘤病上,西醫自己理論也跟不上試驗,也是靠臨床試出的經驗來選藥用藥了。


西醫,自己理論上左右矛盾,依靠實踐經驗時,卻又經常固執地批評中醫的發性食物忌口理論這一千百年流傳的實踐經驗。


 

 最後,不想讓腫瘤朋友陷入兩難,轉錄北大腫瘤醫院 營養科專家 方玉主任的飲食建議:

 

1化療期間的飲食原則

化療前:

①均衡飲食:

每日飲食中包含谷薯類(米飯、麵食)、蔬菜水果類、魚禽畜肉蛋類、奶及豆製品類以及油脂類五大類食物。

②每日3-5餐:

加餐可以選擇酸奶、饅頭片、餅乾、水果、腸內營養配方粉、蛋白粉等。

③選低脂、高蛋白、高維生素等食物:

如:米飯、麵食、雞蛋、魚肉、雞肉、瘦肉、豆腐、新鮮蔬菜水果等。

 

化療中:

①食物清淡細軟好消化:

以谷薯類、蔬菜、水果為主,配以容易消化的雞蛋羹、豆腐、雞肉、魚肉等。

②如果治療反應較大:

飲食以半流質為主,如菜粥、八寶粥、龍鬚麵、麵包、雞蛋羹、豆花、汆丸子、水煮白菜豆腐。

③ 飲食不足平時的2/3超過1周,建議在營養師指導下通過口服補充特殊醫學用途配方食品補充營養。

 

化療後:

①養成健康飲食模式:

大量蔬菜及適量水果,增加全穀類及豆類,限制紅肉及加工肉、少吃甜食及含糖飲料。

②康復期進補:

長期緩補,個體化進補。關於功能食品改善腫瘤患者預後的證據比較少,總的原則是食補勝過藥補。

③營養監測:

每周監測體重,進食量少於平時的2/3 超過一周,或非自主性體重一周內下降大於1-2kg,建議儘快找主管醫師或營養師進行營養評估。

 

2康復期飲食營養原則

 腫瘤「康復期」指沒有處於放療、化療或手術治療,且沒有處於住院狀態下的腫瘤人群:包括腫瘤完全緩解、部分緩解、無變化和/或無腫塊。

這一期間營養管理的目標:讓腫瘤患者不僅活得長,還要活得好。

腫瘤患者康復期適宜的膳食模式是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的平衡膳食模式,每餐當中2 / 3給全穀類,豆類或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1 / 3 給魚禽畜肉或奶製品等動物性食物。

 

3腫瘤患者適宜的食物

①每天蔬菜300-500克,水果200-400克。一半是深色的蔬果,顏色種類多樣化。

②加主食應以五穀雜糧或薯類為主,最好1/2是全穀類或雜豆類,如全麥麵、 糙米、燕麥米/片、小米、玉米、蕎麥、薏米、藜麥、紅豆、花豆、綠豆。

③每日及每餐經常食用一些蛋、奶、魚類、禽畜肉類或大豆製品等優質蛋白質。每周至少吃2-3次魚,其中一次應為含n-3脂肪酸高的深海魚如三文魚或鯖魚。

④選用低脂奶製品,包括牛奶或酸奶。

⑤烹調油可選擇如橄欖油、茶籽油、亞麻油、芥花油等優質植物油。

 

4腫瘤患者不適宜的食物(忌口理論來了)

①限制紅肉(如牛肉、豬肉和羊肉),儘量少吃加工肉(香腸、火腿、臘肉)。 紅肉1周不超過300-500克。

②限制甜食及含糖飲料。

③限制快餐等高糖、高鹽、高脂的加工食物。

④限制過鹹的食品和鹽醃食品(鹹菜、泡菜、鹹肉)。

⑤避免長期飲酒,如果飲酒,男性飲酒量限制為2份(20-30g酒精),女性為1份(10-15g酒精)



長按二維碼,關注華哥論事公眾號。這裡有:肉瘤科普 抗癌故事 樓市分析和時政評論。





相關焦點

  • 發性的食物有哪些?看了這幾大分類,總算明白了
    還記得我小時候因為摔跤和打架經常把自己搞得渾身是傷,那時候家裡人總是會告訴我發性的食物不能吃,不然傷口就更難癒合。童年時期都是貪玩的、也經常和小夥伴動手的,可能很多朋友都被父母叮囑過哪些食物不能吃、哪些食物要多吃,才有助於傷口傷疤好得更快。農村的瓜果蔬菜、雞鴨魚肉少說也得有上百種,我們每個季節、每天都可能會吃不同的食物,都有哪些是發性的食物呢?
  • 中西醫分析人為何活不到120歲
    人類壽命到底能有多長?雖然科學家們的考證方法不一,但基本上有個共同的結論:很難超過120歲。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人類平均壽命,男性最長為81歲,女性最長為86歲。而有史以來,據記載,只有法國的珍妮?路易絲?卡門活了122歲,於1997年去世。為什麼人很難達到壽命極限呢?《生命時報》記者獨家專訪了中西醫相關專家,試圖從國內外各種有代表性的理論中,和大家一起尋找答案。
  • 陳可冀:中西醫結合研究與現代科技交叉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陳竺院士的工作,他從砒霜裡開發三氧化二砷來治療急性粒細胞性白血病的效果很好,其治療作用的靶點很明確,所以這是一個創新性的成果,國際上都很有影響。對於中西醫結合醫學,公眾到底怎麼認同這個問題。對於這個問題,我們發現,在我們全社會,在這方面還是比較認同的。據我們調查結果顯現,大約70%~80%的人喜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方法治療疾病。這個調查是比較全面的,比如說廣東省中醫院,他是非常有代表性的中醫院,他一天的門診量將近一萬人,而且管理得有條不紊,老百姓願意有病到這兒來。
  • 這些「掉色」的食物對人體有沒有害?食物掉的顏色到底是什麼
    日常生活中很多食物都會掉色,尤其是一些水果,吃完了會讓自己變成花臉貓,像是紅心火龍果會把人染成紅色,葡萄會把人染成紫色,桑葚也會把人染成藍紫色。很多人一看到這種情況,就把它和人工色素聯想到一起,認為這些色素會對人體有害,事實上並不是如此。
  • 臺北信義區夜店打架事件頻發 警方加強路檢
    臺北信義區夜店打架事件頻發 警方加強路檢 2015年09月13日 08:30: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
  • 小獅子和小老虎打架,網友:燙頭的果然打不過有紋身的
    小獅子和小老虎打架,網友:燙頭的果然打不過有紋身的!獅子和老虎到底誰才是真正的萬獸之王,一直以來都爭論不休,兩者都是大型貓科類動物,都位於食物鏈頂端,自然是互相不服氣的,成年的老虎和獅子會因為年齡和體型等方面的差異,造成比賽結果的不公平。於是老外找來了一隻小獅子和小老虎進行打架,看看獅子和老虎到底哪一個更厲害呢?
  • 北京豐臺國康中西醫結合醫院
    北京豐臺國康中西醫結合醫院 時間: 2017-04-19 15:03  來源: 求醫網   編輯: 萌萌 北京豐臺國康中西醫結合醫院始建於1992年,是一所集臨床、科研、預防、康復為一體的中西醫結合醫院
  • 蜈蚣和蛇經常打架,難道蜈蚣是蛇的天敵嗎?
    蛇和蜈蚣是讓許多人會感到害怕的動物,因為它們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身體細長且不容易被人發現,所以,它們能夠悄無聲息的攻擊人。不過,在自然界中,蛇與蜈蚣相遇必然會爆發大戰,那麼二者在食物鏈中到底是一種什麼關係呢?我們簡單地來說一下。蛇和蜈蚣為什麼會經常打架?蛇和蜈蚣之所以會打架有兩個原因:第一,經常相遇。
  • 中西醫講的「腎」並不相同,醫生為你講清楚
    但實際上中醫認為的腎不好其實有很多種情況,症狀表現也並不是單一的,除了可能會影響到男性功能外,還有可能出現面色發白、手腳冰涼、淡漠容易疲倦,以及脫髮等情況。這是因為中醫所指的「腎」其實跟西醫的「腎」並不相同,中醫認為的腎不好又有哪些不同的類型,有何差別?如果出現西醫所說的腎病,會不會也會對男性功能有影響呢?該如何調理?
  • 2020年度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結果公示
    【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據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息,2020年度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評審工作近日結束。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科學技術獎是經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設立的獎項,授予在中西醫結合基礎研究、臨床研究和開發研究中有突出成績的集體和個人。
  • 是哪條魚在打架?當代惡臭年輕魚,自覺站出來挨罵
    海洋孕育生命 也播散死亡就像有日落,就會有日出那唯一逃過捕食的小海龜代表著生的喜悅 它仍會勇敢前行那被割掉魚鰭絕望而死的鯊魚這就是海洋的魅力她美麗動人、且神秘危險除了人與動物的鬥爭還有動物和動物之間的鬥爭
  • 神仙打架下一句是什麼 神仙打架的意思
    現在在很多的網絡平臺都可以看到一句神仙打架的話,在彈幕上面或者是在評論裡面,總是頻繁的出現,對於這句話的含義,不少小夥伴們不太清楚作為網絡語的意思是什麼。想知道的就快一起看看吧。 現在在很多的網絡平臺都可以看到一句神仙打架的話
  • 山東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2020年學術年會暨中西醫結合...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磊 通訊員 王靜 泰安報導11月27日至28日,由山東中西醫結合學會主辦,山東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泰安市中醫二院承辦的「山東中西醫結合學會骨科專業委員會2020年會暨中西醫結合骨科新進展學習班」在泰安順利舉行
  • 對中西醫的錯誤認知,源頭是一場商業陰謀
    在門診中,在臨床上,在和親友的交談中,這類對於中西醫的誤解層出不窮。這些誤解深深地影響了人們在看病過程中的選擇,而且大部分時候,都導致了錯誤的選擇。其中一個大錯誤,就是對中醫和西醫的片面印象。比如以下幾個中西醫的特點,被大眾普遍接受:1. 中醫療效慢,適合治慢性病;西醫療效快,適合治急性病。2. 中醫沒有副作用,西醫有副作用。
  • 食物過敏用益生菌進行調節幹預有效果嗎?
    臨床表現非特異性,症狀體徵多種多樣,涉及到消化的,往往易和感染性腹瀉病混淆,給診斷及治療帶來一定困難。可能通過調節腸道菌群比例,增強腸道屏障功能,減少炎症介質的釋放,抑制外周血Th2細胞激化,誘導口服耐受等多方面預防和治療食物過敏。為什麼食物過敏寶寶可以用益生菌調節?引起食物過敏的食物很多,目前還沒有徹底治癒食物過敏的手段,只能靠不吃引起過敏食物的方法。過敏體質的寶寶選擇食物需要謹慎,並學會看食物包裝中的配方。儘量避免選擇引起過敏的食物種類。
  • 長頸鹿與大象打架,它們兩個緊緊纏在一起,結局到底誰贏誰輸?
    長頸鹿與大象打架,它們兩個緊緊纏在一起,結局到底誰贏誰輸?就有一位網友,他閒來無事做了一個模擬,模擬了大象和長頸鹿之間互毆的畫面,但是不是非常好奇呢,因為長頸鹿和大象大概是草原中體型最大的食草動物了,大象有一雙大耳朵和長長的鼻子,當然象牙也是十分堅硬的,大象打架的話,大概是用鼻子,當一個成年人用鼻子捲起高高的甩出去。
  • 教你如何分辨寒性食物與熱性食物
    食物,有很多種類,它們也有不同的營養價值,對於水果,不少人肯定會聽說過,最好還是要吃當季的水果,反季節的水果最好少吃,這很容易讓人明白,什麼季節吃什麼水果最好了。也有人會跟你說,你這種體質最好不要吃熱性食物或者是寒性食物,這個你可能就會奇怪了,多數人都不明白什麼是熱性食物,什麼是寒性食物,那今天小編就來教大家區分下熱性食物與寒性食物。
  • 龍貓打架該怎麼辦?
    有趣、有用、有態度,萌寵讓生活更有趣!---龍貓外表呆萌,性格溫順,很少攻擊人,不過龍貓同類之間相處並不和諧,有時也是君子動口又動手,相互攻擊的情況非常常見。同胞兄弟姐妹之間、異性之間、同性之間,一言不合就開戰,一隻只可愛的龍貓一下就變成了戰爭的苗子,各類場所都可變成硝煙戰場,有夠得著夠不著的,有隔著籠子的,有貼身肉搏的,無論是不是狹路,均可以成為龍貓的戰場。那麼如何預防龍貓打架呢?
  • 外媒:母猴"胡蘿蔔加大棒"促公猴打架
    (原標題:外媒:母猴"胡蘿蔔加大棒"促公猴打架) 新華社北京11月
  • 山東中西醫結合學會老年骨與關節病防控專委會在濟南成立
    中醫治療缺乏統一的診斷標準,辯證分型差異大,病症的改善程度和發展程度標準不統一,同時中藥的提取還沒有與科學研製有機結合起來,還有待研製出應用方便、療效高、價格合理的丸劑、片劑、針劑,顯示中藥的「簡、便、廉、驗」的特色優勢。不過,隨著學科交流的加強,取長補短,這些問題都有望解決。這就需要中西醫結合骨與關節病控制專業委員會來組織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