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和人體自身的晝夜生物鐘是如何影響睡眠的

2020-11-29 科技報告與資訊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日本名古屋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了一條新的神經通路,它將哺乳動物的晝夜生物鐘、壓力和清醒聯繫在一起。該團隊發現了一種被稱為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RF)的神經元,當哺乳動物處於壓力之下時,這種神經元會變得過度活躍,從而可能引發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礙。他們的研究結果最近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

生物體表現出24小時的振蕩,稱為晝夜節律。在哺乳動物中,位於大腦上核(SCN)神經元中的中央晝夜節律時鐘調節著睡眠-清醒周期。然而,在危及生命的情況下,晝夜節律信號會被關閉,使動物保持清醒,以便在正常情況下該睡覺的時候也能逃離危險。雖然暫時關閉睡眠-清醒周期是生存所必需的,但這種由危險造成的過度或長期壓力會引發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礙。

"眾所周知,晝夜時鐘和壓力對睡眠有影響,但不清楚哪條神經通路對睡眠和清醒的晝夜調節至關重要。"名古屋大學環境醫學研究所的Daisuke Ono博士說。為了確定該途徑,名古屋大學Akihiro Yamanaka教授和Ono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與日本奧林巴斯公司的Takashi Sugiyama合作,利用小鼠進行了研究。

研究人員重點研究了位於下丘腦室旁核的CRF神經元,眾所周知,它們在應激反應中起著重要作用。他們研究了當CRF神經元被激活時,小鼠的睡眠和清醒會受到怎樣的影響。結果顯示,激活後的CRF神經元使動物保持清醒,並使其劇烈活動,說明其清醒性得到了促進。研究人員還觀察到,當小鼠清醒時,CRF神經元仍保持活躍,當神經元的活動被抑制時,動物的清醒和運動活動減少。

進一步的研究還表明,SCN中的抑制性神經元,即GABA能神經元,在調節CRF神經元的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CRF神經元的激活會刺激下丘腦外側的orexin神經元,從而達到促進清醒的目的。

研究小組由此得出結論,SCN中的GABA能神經元控制CRF神經元的活動,最終調節睡眠-清周期。"我們在小鼠中發現了這條神經通路,小鼠是夜行性動物。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闡明夜間和晝夜的差異是如何在大腦中調節的。"Ono博士說。

"在當今社會,睡眠障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我們希望我們的發現能有助於開發新的療法,治療壓力或晝夜節律紊亂引起的失眠和其他睡眠障礙。"

這篇名為《The mammalian circadian pacemaker regulates wakefulness via CRF neurons in the 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the hypothalamus》的論文於2020年11月6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

相關焦點

  • Science子刊:壓力和生物鐘如何影響睡眠?
    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科學進展)》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日本名古屋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了一條新的神經通路,它將哺乳動物的晝夜節律、壓力和覺醒聯繫起來。當動物面臨壓力時,一種名為促皮質素釋放因子(CRF)的神經元會變得過度活躍,從而引發了失眠和一系列的睡眠障礙。
  • 壓力和生物鐘如何影響睡眠?科學家順藤摸瓜找到了那條神經通路……
    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科學進展)》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日本名古屋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了一條新的神經通路,它將哺乳動物的晝夜節律、壓力和覺醒聯繫起來。當動物面臨壓力時,一種名為促皮質素釋放因子(CRF)的神經元會變得過度活躍,從而引發了失眠和一系列的睡眠障礙。
  • Science子刊:壓力和生物鐘如何影響睡眠的神經通路
    牛津大學睡眠和晝夜節律神經科學研究所主任拉塞爾我們以為能夠拋棄40億年的進化,忽略根據晝夜循環得到進化的這一事實。也許只有人類這一物種,會妄圖凌駕於自己的生物鐘之上,而且,長期違背生物鐘,將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
  • 時差難倒、熬夜有害:生物鐘是如何影響人體健康?
    原標題:時差難倒、熬夜有害:生物鐘是如何影響人體健康?   據外媒報導,歐盟議會3月26日投票決定,從2021年起廢除冬令時和夏令時制度。這意味著,歐盟國家將告別冬夏一個小時的時間轉換。對於一些人來說,這是一個好消息,再不用每年兩次調整睡眠了,但另一些人則表示從未體會到這一小時差異的影響。
  • 腦科學日報:壓力和生物鐘如何影響睡眠?觸覺緩解焦慮的機制
    2,壓力和生物鐘如何影響睡眠?科學家順藤摸瓜找到了那條神經通路.來源:中國生物技術網近日,發表在《Science Advances(科學進展)》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日本名古屋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了一條新的神經通路,它將哺乳動物的晝夜節律、壓力和覺醒聯繫起來。
  • 老吳艾國潮|讓同頻共振美夢成真 通過艾灸影響生物鐘恢復睡眠
    經常熬夜容易導致血壓升高和心律失常。另外,如果出現明顯的心慌、心跳不整齊甚至胸痛等情況,需要儘快到醫院做檢查,及時排除和預防失眠所誘發的心源性猝死。④患癌風險提高:長期熬夜導致內分泌激素水平紊亂,影響人體細胞正常分裂,細胞更容易突變,進而提高了患癌風險。
  • 研究表明讓屏幕變黃的「夜間模式」比藍光更影響睡眠 破壞晝夜節律
    稿源:cnBeta.COM一項研究表明將設備屏幕變黃的 "Night Mode"(夜間模式)可能會起到反作用,和藍光一樣也能影響睡眠,破壞晝夜節律。近年來手機廠商和消費者的都達成了共識:藍光抑制褪黑素分泌,使大腦變得警覺,不犯困。
  • 專家:別讓睡眠打亂了生物鐘
    江帆說,青少年就寢時間普遍延後;就寢時間延後與中小學生過早的上學時間有直接衝突;平時睡不夠,周末暴睡補,都影響青少年健康睡眠,並導致生物節律紊亂。  當下, 科學家揭示了調控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生物鐘讓人們的身體適應了每一天的各種變化。但如果生活方式與生物鐘要求的節律產生慢性不協調,則會導致身體出現各種疾病。
  • 研究發現光療療法可以調節人體生物鐘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輪班工人可以接受光療法,來使他們的生物鐘恢復同步。一項研究顯示,晚上暴露在明亮的燈光下會減少褪黑激素,這是一種調節晝夜節律的激素。而褪黑素是人體內為促進睡眠而分泌的胺類激素。
  • Science:吃飯時間真的很重要,它影響生物鐘與代謝健康
    眾所周知,睡眠與飲食時間不規律容易患肥胖症和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然而,關於生物鐘與飲食時間之間的相互作用科學家們仍知之甚少,尤其是它對整體健康的影響。北京時間7月31日,發表在《Science》上的一項新研究中,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佩雷爾曼醫學院的研究團隊對這個問題提出了新的見解。
  • 間歇性禁食如何影響睡眠?|英文外刊精讀
    但是,更重要的一個原因可能在於間歇性禁食如何影響你的晝夜節律。deriving 英 [drav] 美 [drav] v. 獲得;取得;得到;(使)起源;(使)產生derive的現在分詞metabolism 英 [mtblzm] 美 [mtblzm] n.
  • 盤點:探索生物鐘與人類健康的方方面面
    ,適當的睡眠模式對於維持機體健康的代謝功能非常重要,甚至是晝夜節律的輕度影響都有可能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這就包括引發糖尿病和肥胖。【5】Genes Dev:研究人員發現控制生物鐘和脂肪代謝的分子24小時的內部生物鐘控制人類行為和生理包括睡眠、血壓和代謝等諸多方面。晝夜節律混亂會導致許多疾病包括代謝性疾病和癌症的發病率增加。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有其自身內部的時間機制,這一時間機制是由蛋白質保持在一個檢查控制。
  • 生物鐘養生三大措施 生物鐘對人體健康影響巨大
    原標題:生物鐘養生三大措施     人的生命過程是複雜的,又是奇妙的,它無時無刻不在演奏著迷人的「生物節律交響樂」,這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生物鐘。就人體而言,已發現一百多種。生物鐘對人健康的影響非常巨大。
  • 《科學》證實:吃飯時間真的很重要,它影響生物鐘與代謝健康
    人體內幾乎每個細胞都有自己的生物鐘,它們的相互作用對人體代謝健康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眾所周知,睡眠與飲食時間不規律容易患肥胖症和糖尿病等代謝疾病。然而,關於生物鐘和飲食時間之間的相互作用科學家們仍知之甚少,尤其是它對整體健康的影響。
  • 巧用人體生物鐘,工作、學習、養生、減肥事半功倍!
    雄雞清晨報曉,青蛙冬眠春曉,大雁南來北往,牽牛花破曉開放,夜來香在月光下散發幽香,這些自然規律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發現,原來它們都有一個「幕後操縱者」——生物鐘。綜觀大千世界,各種生物的生命活動都存在著一定時間節律,猶如被一隻特殊的時鐘掌控著。那麼,人作為萬物之靈,是否也存在生物鐘呢?
  • 生物鐘亂了,影響睡眠怎麼辦?3種方式,幫你改善
    生物鐘的運行原理經過科學研究發現,在我們人體的下丘腦視交叉上的核心裡,存在一個我們人體內部的「時鐘」,它通過調整基因的表達和蛋白質來維持人類的晝夜規律,這個時鐘也會結合外界的光、噪音、溫度等因素來進行調節,比如說,當早晨的陽光進入到你的臥室裡,照進眼睛中時,這種光線的信號就會傳到到你的
  • 人體生物鐘分子機制獲2017諾貝爾獎
    很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知道所有的生命體,包括人類在內,都有一個內部的生物鐘,來讓他們適應晝夜變換,並找到生命的節奏。但這個這種生物鐘到底是如何工作的?據報導,斯德哥爾摩時間10月2日,201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 讀懂你的生物鐘
    能夠在生命體內控制時間、空間發生發展的質和量叫生物鐘。地球上的所有動物都有這種叫「生物鐘」的生理機制,也就是從白天到夜晚的一個24小時循環節律,比如一個光-暗的周期,與地球自轉一次吻合。生物鐘是受大腦的下丘腦「視交叉上核」(簡稱SCN)控制的,和所有的哺乳動物一樣,人類大腦中SCN所在的那片區域也正處在口腔上顎上方,我們有晝夜節律的睡眠,清醒和飲食行為都歸因於生物鐘作用。
  • 確定使人體生物鐘正常運轉的細胞
    該研究通訊作者、UTSW神經科學系主任、霍華德休斯醫學院(HHMI)研究員Joseph Takahashi說:「這是推進晝夜節律研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技術資源,你可以將這些小鼠用於許多不同的研究。」眾所周知,人類和小鼠幾乎每個細胞都有一個內部的生物鐘,以大約24小時的周期波動。
  • 近期科學家們在生物鐘研究領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我們知道晝夜節律是由"生物鐘基因"控制,它影響大多數器官和細胞,包括免疫系統的器官和細胞,免疫系統的功能會隨著一天的時間而變化。因此,生理節律存在於生理的各個方面,包括睡眠、營養、激素活動和體溫。這些日常節律幫助身體適應環境的周期性變化,比如季節和晝夜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