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臨床論文、難通過倫理審查 瘧原蟲「療法」受質疑

2020-12-05 環球健康

瘧原蟲療法: 是觀察性研究,還是幹預性治療?

科學精神面面觀

2月14日,瘧原蟲免疫療法臨床研究項目組宣布臨床研究招募志願者名額已滿。有媒體記錄了報名的火爆:百餘人匯集到相關醫院填寫報名表。同時,有財經媒體指出:項目實施企業廣州中科藍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股東、上市公司藍盾股份其間股價大漲。

一個科學演講引發了社會、經濟的巨大波動,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研究員陳小平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基於觀察性研究,就能發布「暗示性」結論嗎?

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的公開數據顯示,與瘧原蟲免疫療法相關的3個臨床研究均為觀察性研究。基於觀察性研究的初步結果,陳小平在公眾平臺上通過演說的方式聲稱瘧原蟲免疫療法可以治療癌症。

「他發表的是一些非臨床論文。」解放軍總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所長王小寧表示,相關演說有些渲染的成分。觀察性研究之後,仍需要進行動物實驗、探求機理等研究活動,在獲得足夠的安全性、有效性證據之後,再開啟真正的臨床試驗性研究,刊登臨床論文是負責任的行為。而沒有臨床論文,意味著沒有經過投稿、審稿過程的「沙裡淘金」,難以評判該研究結論的真實有效。

合法合規?業內觀點不一

王小寧認為,合規的臨床試驗應該經由CDE(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批准,拿到臨床批件。記者並未在CDE網站上檢索到相關臨床試驗的信息公示。

雖然研究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獲得註冊號,但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的實質是非贏利註冊機構,與行政部門的批准不同,前者更側重於信息採集。中心相關單位的專家也表示:「中心只具有註冊職能,並不會對前來註冊的試驗進行審評。」

北京大學教授饒毅發表言論認為,對於群體來說,瘧原蟲免疫療法使人患瘧疾病後,有通過蚊子傳染給其他人的潛在可能,有直接危險。

中科藍華的網站上顯示瘧原蟲免疫療法的流程為:諮詢、評估、接種、治療期、滅蟲、滅蟲後檢查、隨訪。但滅蟲方法是否有效仍然存疑。有分析表示,所使用的治療間日瘧易潛伏於肝細胞內,難以滅除。事實上,有明確致病性的療法很難通過倫理審查,並被批准臨床。

是原創研究成果?創新性受質疑

為確保患者生命健康安全,項目組可以對使用病原進行一系列研究和改進,再應用於臨床試驗。例如,將瘧原蟲進行遺傳改造,讓它喪失致病能力,或通過基礎研究,找到瘧原蟲能夠激發機體非特異性免疫的真正機理,再創新治療方法……

事實上,2017年國外研究人員曾從瘧原蟲體內分離出一種稱為VAR2CSA的蛋白質,通過對其進行結構改造,獲得的藥物被證明可增強膀胱癌小鼠的生存期。

陳小平研究團隊卻用最「原始」的瘧原蟲直接上臨床。多位學者表示,瘧原蟲蛋白為什麼能激活NK細胞、是什麼樣的信號讓NK細胞釋放細胞因子,這些深入生命活動本質的機理問題尚未探究,就開始人體試驗,是置患者生命健康於不顧的做法。

專家 點評

史晉海 中國蛋白藥物質量聯盟秘書長

在國際醫藥產品研究領域廣泛接受的臨床研究實踐中,「觀察性研究」是特指醫學研究工作者只做觀察,沒有給予任何特定的幹預性治療(如新藥物)的一類研究。如果患者接受注入瘧原蟲等非常規治療方法,則不應當列入「觀察性研究」。如果以觀察性研究申請註冊,而行幹預性治療(如瘧原蟲輸入)驗證之實,不僅違背臨床試驗申請初衷,也致使該研究不合規,不合法。

醫師要有醫德,科學家也自然要有「科德」,從事生命科學和醫藥產品研究的科學家則必須兼而有之。作為一名科學家,利用媒體傳播不合規甚至不合法的「觀察性研究」,給出「暗示性」結論,有違醫德和藥物科學評審的基本原則,也缺乏科學工作應有的嚴謹精神和基本訓練。

利用感染性病原(細菌或寄生蟲等)抗原性激活人體的非特異和特異性免疫系統治療癌症,這樣的思路在醫學和科學界早已有之,如卡介苗治療癌症。為確保患者生命健康安全,所使用的病原需要進行一系列的研究和改進,才能應用於臨床試驗。

相關焦點

  • 「深讀」從「基因編輯嬰兒」到「瘧原蟲治癌」,這是不是一場「倫理...
    王立銘在微博上關於倫理傾銷的文章王立銘在微博上關於倫理傾銷的文章浙大專家發文:中國醫學必須警惕「倫理陷阱」基因編輯事件和瘧原蟲事件後,兩起研究中的倫理委員審查報告也相繼被翻出,一個被證實偽造倫理審查結果,使研究得以進行;一個的倫理審查高票通過,這成為研究合規的重要依據。
  • 瘧原蟲治癌?是救命稻草還是潘多拉魔盒
    陳小平稱,團隊研究發現腫瘤死亡率與瘧疾發病率呈現負相關關係,瘧原蟲對治療癌症有幫助,目前臨床試驗發現,10名病人中,有5人治療效果明顯,其中2人可能被治癒。經過社交媒體和自媒體傳播的持續發酵,這一尚未以論文形式正式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的言論被誇張放大甚至誤讀,甚至有人視之為癌症晚期患者的最後一絲希望。
  • 柳州中醫醫院通過倫理審查體系認證
    【原標題】柳州中醫醫院通過倫理審查體系認證  近日,經過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委派的中醫藥研究倫理審查體系認證專家組進行現場審核,柳州中醫醫院順利通過倫理審查體系認證。  專家組通過觀摩審查會議、抽查審核項目、訪談和實地考察等方式進行現場考核。
  • 食藥監局規範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審查 保護受試者安全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局規範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審查工作保護受試者安全和權益  ????新華網北京11月8日電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8日發布了《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審查工作指導原則》,以促進國內藥物臨床試驗倫理審查能力的提高,充分發揮倫理委員會在保護受試者安全和權益中的作用,進一步規範藥物臨床試驗的研究行為。  ????據介紹,藥物臨床試驗應遵循研究的科學性和倫理的合理性兩大基本原則。
  • 鍾南山院士說:新藥倫理審查一定要通過!到底是什麼意思?
    2、美國使用也是在沒有辦法的情緒,通過同情用藥方案使用的改藥。3、就算要在我國大規模使用,必須先通臨床實驗,證明改藥不但安全,而且有效才能大規模的給患者使用。當然這個藥物在我們已經開始臨床實驗了,估計4月27日實驗結束,就能告訴大家一個明確的結果。為什麼不特事特辦,縮短時間呢?
  • 中國學者論文被質疑 實驗小鼠腫瘤尺寸或過大
    在著名同行評議網站Pubpeer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常務副校長詹啟敏參與的25篇論文被質疑或存在學術不端,其中有3篇論文被認為涉及動物實驗倫理問題,其餘論文被質疑出現圖片重複、數據異常等問題。截至8月14日,詹啟敏及其團隊在Pubpeer上對12篇論文進行了回應,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有關動物實驗倫理的問題均未公開回應。Pubpeer上掛出的25篇論文中,部分論文為匿名質疑;但其中涉及動物倫理問題的一篇論文由前史丹福大學研究員、著名學術打假人伊莉莎白·比克(Elizabeth Bik)實名提出質疑。
  • 我院順利通過中醫藥臨床研究倫理審查體系2020年度監督審核工作
    2020年12月2日,根據中醫藥研究倫理審查體系認證要求,世界中醫藥學會委派專家組一行2人蒞臨我院,開展中醫藥臨床研究倫理審查認證年度監督審核工作並召開會議。院黨委書記兼倫理委員會主任委員李建民、院長李全、副院長劉松江、倫理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王桂媛、倫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趙楠、倫理委員會委員及相關職能科室負責人共30餘人參會。會上,李全院長首先致歡迎辭,對專家組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感謝。
  • 北京成立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多中心臨床研究不再重複審查
    據北京衛健委網站通報,12月1日,在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召開的北京地區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能力建設工作會暨學術研討會上,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宣告成立。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平臺、《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工作規則(2020年版)》同步推出。
  • 倫理委員會建設與倫理審查專題論壇成功召開
    倫理建設委員會的成立主要是為建設中國醫學倫理學-生物醫學創新發展倫理的智庫、大資料庫、案例庫和資料庫,為中國的生物醫學創新發展倫理設立國際對話、文化創新、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論文發表、諮詢指導、健康傳播、培訓提升及其他活動的平臺,在生物醫學創新發展倫理的研究和科普方面達到國內一流、世界知名水平。
  • 關於舉辦新藥臨床試驗倫理審查與受試者權益保護學術論壇的通知
    關於舉辦新藥臨床試驗倫理審查與受試者權益保護學術論壇的通知 2020-05-29 03: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磅發布 | 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藥物物質平衡及生物轉化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專家共識
    由於放射性同位素具有不斷釋放特徵射線的特殊性,在進行倫理審查時對研究藥物的放射劑量、受試者權益保護和研究者防護等方面須有特殊的倫理思考。此次制定的放射性同位素標記藥物物質平衡及生物轉化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專家共識,是由共識指導小組在查閱文獻制定初步推薦意見後,經過兩輪的網上及現場專家諮詢,一輪的郵件審稿,由共識指導小組審核後最終確定。
  • 倫理委員會建設與倫理審查專題論壇在西安交通大學成功召開
    11月9日,由陝西省衛生健康委員會指導,《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中國衛生法學會、人民衛生出版社有限公司、健康報社、醫師報社、中國家庭報社等聯合主辦,西安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西安交通大學全球健康研究院、哈爾濱醫科大學人文學院等聯合承辦,濰坊醫學院、陝西中醫藥大學人文管理學院、南方醫科大學通識教育部、北京經緯傳奇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錦州醫科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河北省邯鄲市涉縣中醫院等聯合協辦的倫理委員會建設與倫理審查專題論壇
  • 臺大教授論文違反學術倫理 學界籲進一步調查重振聲譽
    「違反學術倫理」 學界籲進一步調查重振聲譽  新華社臺北1月15日電(記者吳濟海、胡龍江)備受關注的臺灣大學教授論文造假風波有了最新進展,臺大校方日前公布階段性調查結果,初步認定該校郭明良、查詩婷和林明燦等三人「違反學術倫理」,並向社會各界致歉。
  • 臨度科研|瘧原蟲「進化」,如何面對瘧原蟲耐藥性的考驗?
    在之後的研究中,科學家們發現瘧疾就是通過這種攜帶瘧原蟲的雌性按蚊,叮咬人類後傳播所致。瘧原蟲在人體中會經過在肝細胞內發育的紅細胞外期和在紅細胞內發育的紅細胞內期這兩個時期發育繁殖,並威脅人類健康。目前,各種抗瘧藥物就是通過影響瘧原蟲的不同發育階段而發揮其抗瘧效果。
  • 假論文,真學位,沒了道德,哪來的倫理批文?
    但是,在「道德聲明」部分中,又說研究得到了柳州市婦幼保健中心倫理委員會的批准。這樣那麼基礎的邏輯錯誤,讓很多初出茅廬的研究員小白都覺得看不下去。做醫學生物科研的朋友一定熟悉,在論文中會涉及到使用倫理委員會的批准書,這項看似是簡單的一頁紙,卻是一個不能忽略的論文必要結構。
  • ...藥物與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GCP)及倫理審查技術培訓班
    通訊員 和樹芸為進一步提升臨床試驗運行質量及倫理審查水平,保障受試者權益和安全,2020年9月5日,由山東省藥學會和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共同主辦的藥物與醫療器械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GCP)及倫理審查技術培訓班以網絡直播方式舉行。
  • 北京成立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
    中新網北京12月1日電 (記者 杜燕)今天,在北京地區醫學研究倫理審查能力建設工作會暨學術研討會上,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宣告成立,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平臺、《北京市醫學倫理審查互認聯盟工作規則(2020年版)》同步推出。
  • CDE詳談細胞治療產品臨床審查的注意事項
    但細胞/基因治療產品範圍廣泛且複雜,因此對於管理機構的臨床審查來說,也是一項挑戰。本綜述討論了細胞治療產品臨床研究的原則,包括臨床試驗人群的保護、藥效學、藥代動力學、劑量評估、臨床療效、臨床安全性以及風險管理計劃。基於這些原則,文章中還討論了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CAR-T)的臨床研究中的關鍵點。
  • 市五院倫理委員會召開新技術及臨床藥物試驗審查會
    為不斷加強學科建設,提高科學研究能力,協調醫、教、研過程中的醫學倫理問題,規範醫學倫理行為,12月23日下午,市五院倫理委員會召開了新技術及臨床藥物試驗審查會。會議由工會主席翟增雲主持,醫院黨委書記李金星、院長任興業、副院長曹吉烈、相關臨床及職能科室主任出席參會。
  • CRISPR/Cas基因編輯療法的前景與倫理爭議
    2012年,杜德納和卡彭蒂耶在著名的《科學》雜誌上發布了她們合作的第一篇論文。2020年2月,《科學》雜誌報導了一項基因編輯療法早期臨床試驗結果。,但是治療癌症的療效有待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加以證實。據抗盲症基金會網站報導,全球首個活體基因編輯療法臨床試驗將在俄勒岡健康與科學大學凱西眼科研究所實施,該臨床試驗將由美國Editas醫藥公司等機構發起,旨在利用腺病毒載體,將其研發的CRISPR/Cas9基因編輯藥物輸送到約18位萊博先天性黑眼症10(LCA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