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NASA推出X-57飛機 驗證測試分布式電推進技術

2021-01-09 讀創

電動飛機是以電推進系統作為動力裝置的飛機。與傳統燃油動力飛機相比,電動飛機具有節能、環保、噪聲低、振動小、維護簡便等突出優點,是當前世界航空技術領域的一個研究熱點之一。

近年來,歐美各飛機製造商與科研機構紛紛加大了電動飛機技術領域的投入力度,陸續推出了一系列名目繁多、性能各異的技術方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正在研製測試的X-57「麥克斯韋」(Maxwell)驗證機就是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種。作為NASA的「X」系列技術驗證機中首種採用全電推進的型別,X-57採用了獨特的分布式電推進系統,其技術在輕型飛機、通用飛機、支線客機等類型飛機上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對於電動飛機技術儘早實用化並投入商業運營是一次非常有價值的探索,因而其動向一直吸引著外界的關注。

X-57是進入21世紀以來NASA推出的首種載人「X」系列飛機,該機的研製測試是NASA從2017年開始實施、為期10年的「新航空地平線」(New Aviation Horizons)計劃的一部分。嚴格來說,X-57並不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全新飛機,而是在義大利泰克南公司的P2006T活塞式雙發輕型飛機基礎上改進而來,用一套先進的分布式電推進系統替換了後者原有的兩臺Rotax 912S3四缸活塞式發動機,同時對機翼外形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該機的分布式電推進系統由2臺大功率巡航電動機(單臺功率60千瓦)和12臺小功率增升電動機(單臺功率9千瓦)組成,二者均由機上的鋰離子電池供電。其中,2臺巡航電動機位於左右機翼翼尖,它們作為飛機的主動力裝置,通過驅動兩個直徑達5英尺(1.524米)的大型螺旋槳,為處於巡航階段的飛機提供推進動力。12臺增升電動機則位於左右機翼前緣,在每側機翼上沿展向分別布設安裝6臺,主要用於在起降階段增加飛機的升力:在起飛過程中,除了主動力裝置外,這些增升電動機也將全部啟動並帶動螺旋槳高速轉動,從而增加機翼升力,使飛機順利起飛;當飛機到達巡航高度後,這些增升電動機將會關閉,其螺旋槳槳葉向後摺疊並收入整流罩內以減少飛行阻力;而當飛機降落時,這些增升電動機將再次啟動,其螺旋槳槳葉將依靠離心力再度展開並轉動,以增加機翼升力,進而確保飛機安全著陸。

通過這樣獨具匠心的設計,X-57除了可以充分發揮電動飛機所固有的電池/電機能量利用率高、汙染物排放少甚至零排放、電機工作期間噪聲小等傳統優勢外,還具備了以下突出性能特點:飛機在起降過程中,可以利用增升電動機螺旋槳產生的滑流效應,使機翼上表面氣流加速,進而顯著提高機翼的最大升力係數,由此使得飛機在維持與原準機相當的起降性能的前提下,可換用翼弦長度大幅減小(但翼展不變)、面積縮減至原來40%的全新機翼,這不僅減輕了機體結構重量,更重要的是通過增大機翼的展弦比,可以有效提高巡航升阻比,進而降低飛行阻力;此外,X-57與原準機相比,還將兩臺主發動機及其螺旋槳移至兩翼翼尖,由此可以有效減緩、甚至阻止翼尖渦的產生,進而降低巡航飛行時的誘導阻力。由於以上原因,與大小類似的傳統燃油動力飛機相比,當同樣以175英裡/時(約282千米/時)的速度巡航飛行時,X-57耗能僅為傳統飛機的20%,並且飛行中可實現汙染物零排放和低噪聲,在更加綠色環保的同時,有效提高乘坐舒適性。

按照NASA的計劃,X-57飛機項目團隊將會在原準機的基礎上,以漸進改進的方式逐步實現上述設計目標,為此X-57項目被劃分為Mod I、Mod II、Mod III和Mod IV四個階段。

其中,Mod I階段(第一階段)主要進行P2006T飛機的空中試飛,以熟悉、掌握該機基本性能,為後續改裝工作做準備,同時還利用一輛卡車作為試驗平臺,對安裝有分布式電推進系統的機翼進行地面測試;

Mod II階段(第二階段)將P2006T飛機上原有的兩臺活塞發動機替換為兩臺電動機(即巡航電動機),但發動機位置和機翼構型/材料都不會改變,只是對電動機、電池及其他相關設備的性能進行測試;

ModⅢ階段(第三階段)將用經過大幅修改的大展弦比複合材料機翼替換P2006T飛機的原有機翼,並將兩臺巡航電動機移至翼尖位置,同時在左右機翼前緣各安裝6個增升電動機短艙(但無電動機和螺旋槳),從而對新型機翼及翼尖推進方案的減阻效果進行測試;

Mod IV階段(第四階段)則在ModⅢ階段基礎上,為12個增升電動機短艙裝上電動機及螺旋槳,對飛機的低速性能以及分布式電推進系統的增升效果進行測試。

為適應今後電動飛機市場的興起,在X-57項目實施期間,NASA還將會與美國材料與試驗協會(ASTM)等機構合作,利用X-57研製試飛過程中所獲取的各種數據,大力推進電動飛機相關技術標準的認證工作,進而幫助美國聯邦航空局(FAA)適時制定電動商用飛機的適航法規,為今後電動飛機獲得適航認證、最終投入商業運營鋪平道路。

不過,目前的X-57由於電池技術的限制,致使飛機的航程和續航時間嚴重受限,分別僅為100英裡(約161千米)和1小時左右,這種性能的飛機在部分場合下用作短程/超短程通勤飛機或「空中計程車」可勉強勝任,要大量投入商業運營則不太可能。因此在NASA的電動飛機技術發展長期規劃中,X-57僅僅是其第一步,若該項目進展順利,NASA將會後續發展一種9座級電動通用飛機驗證機,最終將會在2026年左右推出一種60-90座級混合電推進支線飛機驗證機。而按照NASA的評估,預計到2030年前後,各種體型更大、用途也更廣泛的商用電動飛機將會全面出現。

來源:網易科技

審讀:喻方華

相關焦點

  • NASA第一架全電動X系列飛機成功完成了遙測信號測試
    遙測測試是X-57一系列功能測試中的關鍵階段,這些測試除了確認X-57飛機向地麵團隊傳輸速度、高度、方向和位置數據的能力外,還確認了傳輸關鍵性任務數據(如電壓、功耗和結構完整性)的能力。X-57的目標,是幫助新興的電動飛機市場設定認證標準。
  • NASA進行X-57飛機螺旋槳風洞試驗
    據NASA網站2020年11月2日公告,美國宇航局局(NASA)X-57「麥克斯韋(Maxwell)「飛機的螺旋槳最近在維吉尼亞州漢普頓的蘭利研究中心進行了風洞試驗。
  • NASA的X-59靜音超音速研究飛機已獲準進行最終組裝
    被稱為關鍵決策點D(KDP-D)的管理評審是X-59靜音超音速技術(QueSST)飛機在2020年底官方再次開會批准2021年的首飛之前的最後一個程序障礙。「隨著KDP-D項目的完成,我們已經證明該項目如期進行,計劃周密,步入正軌。我們已經準備就緒,為國家的航空旅行大眾繼續這項歷史性的研究任務。」美國宇航局航空航天局副局長鮑勃·皮爾斯(Bob Pearce)說。
  • NASA加速推進X-59超音速飛機:音爆噪聲量大為下降
    早在1976年,第一架超音速飛機協和號(Concorde)就投入商業運行了,乘坐它只需要花費普通飛機一半的時間,就能橫跨大西洋。然而,2000年發生致命事故後,協和號2003年從公眾視野消失。另外,由於FAA的禁令,協和號(因超過1馬赫造成音爆)當時無法在美國境內飛行。
  • 美正在開發全電動X-57 X飛機,與傳統飛機比能源要少用五倍
    為了追求這一目標,美國宇航局正在研製20多年來的第一架載人X飛機。與傳統飛機相比,X-57團隊設定了一個目標,即使用的能源要少五倍,而且--如果由可再生資源產生的電力驅動--產生零的機上碳排放。X-57獨特的推進系統,在其最終配置中,採用了14個電池供電的電動機和螺旋槳。
  • 中國電推進技術發展及展望
    電推進的設想由俄國的齊奧爾科夫斯基和美國物理學家羅伯特·戈達德分別在1902年和1906年提出;在1946年~1956年間,美國和蘇聯科學家對電推力器進行了理論研究,論證了空間電推進的可行性[2];在此之後,從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開展電推進技術的工程研究。
  • 美國宇航局第一架全電動X飛機組件正在進行風洞測試
    NASA目前正在研發第一臺全電動X飛機。該飛機被稱為X-57麥克斯韋(Maxwell),最近在維吉尼亞漢普頓的蘭利研究中心進行了風洞測試。該測試在低速航空聲學風洞中進行,以收集飛行條件的運行和性能數據。
  • NASA接受用於X-59飛機的新型F414發動機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據飛行國際8月28日報導,將為NASA X-59安靜超聲速技術X-飛機(QueSST)提供動力的一臺F414-GE-100發動機,已在加州愛德華茲的NASA阿姆斯特朗飛行研究中心拆箱。
  • NASA接受用於X-59飛機的新型F414發動機
    中國航空新聞網訊:據飛行國際8月28日報導,將為NASA X-59安靜超聲速技術X-飛機(QueSST)提供動力的一臺F414-GE-100發動機,已在加州愛德華茲的NASA阿姆斯特朗飛行研究中心拆箱。該發動機是通用電氣交付的兩臺發動機之一,約4米長,直徑0.9米(3英尺),加力推力可達22000磅(9071.8千克)。
  • NASA宣布合作夥伴推進月球和火星的「引爆點」技術
    例如,用這個13英尺直徑的低溫存儲罐進行技術測試,以減少推進劑的蒸發或「煮沸」損失。要在實驗任務中實施類似技術,需要通過太空演示來使技術進一步成熟。Credit:NASANASA已選擇14家美國公司(包括幾家小型企業)作為合作夥伴,協同開發一系列技術,爭取在這個十年結束前開闢一條在月球上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阿爾忒彌斯道路」。
  • 美國推出離子推進飛機,只要充電就能飛
    近日,根據國外媒體報導,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製造出了一架小飛機,並在一家體育館內自主飛行了60米,有趣的是這架飛機沒有任何活動零件。因為這是一架以電為動力的飛機。電動飛機對於軍迷來說並不稀奇,早在2016年,就有人完成了電力飛機環球飛行的壯舉。利用覆蓋機身表面的太陽能電池提供電力,全程不消耗任何燃料,其最大不著地飛行距離超過了8000公裡。但是和傳統電動飛機不同的是,這架小巧的飛機並沒有使用任何傳統動力,連電機和螺旋槳都沒有,因為其搭載的是離子推進器。
  • 空中國王飛機全力相助 NASA的X-59虛擬前窗技術飛行測試
    (XVS)技術的飛行測試。1974年,UC-12被選作陸軍、海軍、海軍陸戰隊和空軍的兵員運輸機,今天,大約140餘架「休倫」仍在美國軍隊中服役。XVS將使X-59「靜音超聲速技術」(QueSST)飛機的飛行員在沒有前窗的情況下安全操作。XVS包括前置攝像頭和顯示系統,主要為X-59飛行員顯示前方空域情況。
  •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購買1.5MW直流電源系統
    位於俄亥俄州克利夫蘭的NASA Glenn研究中心的NASA電動飛機試驗臺(NEAT)是NASA的重點項目試驗臺,用於設計、開發、組裝和測試電動飛機動力系統
  • 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再推進 打通隔牆售電利好綜合能源服務
    文件指出,本次試點範圍為蘇州工業園區、常州市天寧鄭陸工業園、鹽城市紡織產業區、海門市餘東鎮、江陰市、姜堰經濟技術開發區、興化市等7個區域。分布式能源作為綜合能源服務的重要一環,綜合能源服務商或可從江蘇省這7個試點中尋得商機。
  • 美國NASA靜音超聲速技術驗證機X-59項目的最新進展
    靜音超聲速技術驗證機的製造工作繼續取得良好進展。得益於臭鼬工程隊的螺栓和機器人自動鑽孔(COBRA)系統,X-59飛機機翼製造也取得了顯著進展。該系統通過在裝配過程中使用機器人來完成機翼上數百個鑽孔、並負責檢查,以提高生產效率。最近用於裝XVS和飛行試驗測試系統的託盤支架已安裝到機身,這是NASA為X-59 直接提供的部件首次安裝到飛機。
  • 空間中心助力「太極一號」衛星成功在軌驗證微牛級電推進技術
    複雜航天系統電子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系統室」)和空間環境探測重點實驗室(以下簡稱「探測室」)負責其中微推電控箱的研製。 依靠射頻微推子系統和霍爾微推子系統(圖1),「太極一號」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微牛級射頻離子和雙模霍爾電推進技術的在軌驗證,並成功進行了我國首次在軌無拖曳控制技術試驗,對在軌測試數據分析表明,微推進器推力解析度達到亞微牛量級,約為一粒芝麻重量的萬分之一。
  • 奧地利ENPULSION公司推出新型電推進器產品系列
    公司裡程碑2017年——ENPULSION成立,完成ENPULSION NANO推力器17000h性能測試2018年——ENPULSION NANO太空首次應用2019年——擴大生產設施並獲得ISO 9001認證,推出了多個NANO推進器的改進版
  • NASA部署30英裡麥克風陣列測試超音速飛機噪音
    未來終有一天安靜的超音速噴氣式飛機會遨遊天際,提供更快的商業和客運航班。而在此之前美國聯邦航空局(FAA)需要提前為超音速飛機制定新的規範。為了迎接新時代的到來,美國宇航局(NASA)計劃對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X-59 QueSST進行測試,並使用長達30英裡的麥克風陣列進行驗證。
  • 510所電推進技術步入國際先進行列
    &nbsp&nbsp&nbsp&nbsp中國甘肅網5月6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記者 孫理)5月1日,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10所了解到,該所研製的高性能雙模式長壽命離子電推進產品(LIPS-300離子電推進)在實踐二十號衛星上完成了在軌性能、功能測試和位保策略驗證
  • 法國持續推進新能源飛機項目 勝率幾何?
    在7月20日開幕的線上範堡羅航展(FIA connect)中,空客零排放技術副總裁Glenn Llewellyn在「清潔飛行——零排放飛機之路」研討會上表示「空客已經將氫能源視為實現未來十年將零排放商用客機推向市場目標的主要能源,並且計劃在21世紀30年代推出一款零排放商用客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