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進行X-57飛機螺旋槳風洞試驗

2020-11-27 中國航空..

據NASA網站2020年11月2日公告,美國宇航局局(NASA)X-57「麥克斯韋(Maxwell)「飛機的螺旋槳最近在維吉尼亞州漢普頓的蘭利研究中心進行了風洞試驗。這些試驗是在蘭利中心低速航空聲學風洞中進行的,目的是使用Empirical Systems Aerospace(ESAero)公司提供的兩個全尺寸螺旋槳組件,來收集飛行條件下的有價值的使用和性能數據。NASA將把12臺電動高升力電機和螺旋槳安裝到最終構型的X-57飛機,該構型稱為「改型IV」或「改型IV」。風洞試驗歷時兩周多,相關硬體在零到超過90節(167千米/小時)的風速中進行了試驗,還完成了14小時的螺旋槳通電運轉。

這些電機和螺旋槳裝在X-57高效巡航機翼的前緣,將首先在起飛時使用,在低速時增加飛機升力。X-57進入巡航狀態後,這些電機將停用,螺旋槳葉片將向內摺疊,以防止產生額外阻力,同時翼尖的兩個較大的電動巡航電機仍繼續工作。當需要降落時,較小的高升力電機將重新啟動,螺旋槳葉片展開以產生進場速度時著陸需要的合適升力。

隨著新的電動飛機市場的出現,NASA X-57項目的主要目標是與監管機構共享電推進設計,以及經驗教訓和適航過程。

據NASA網站2020年11月2日公告,美國宇航局局(NASA)X-57「麥克斯韋(Maxwell)「飛機的螺旋槳最近在維吉尼亞州漢普頓的蘭利研究中心進行了風洞試驗。這些試驗是在蘭利中心低速航空聲學風洞中進行的,目的是使用Empirical Systems Aerospace(ESAero)公司提供的兩個全尺寸螺旋槳組件,來收集飛行條件下的有價值的使用和性能數據。NASA將把12臺電動高升力電機和螺旋槳安裝到最終構型的X-57飛機,該構型稱為「改型IV」或「改型IV」。風洞試驗歷時兩周多,相關硬體在零到超過90節(167千米/小時)的風速中進行了試驗,還完成了14小時的螺旋槳通電運轉。

這些電機和螺旋槳裝在X-57高效巡航機翼的前緣,將首先在起飛時使用,在低速時增加飛機升力。X-57進入巡航狀態後,這些電機將停用,螺旋槳葉片將向內摺疊,以防止產生額外阻力,同時翼尖的兩個較大的電動巡航電機仍繼續工作。當需要降落時,較小的高升力電機將重新啟動,螺旋槳葉片展開以產生進場速度時著陸需要的合適升力。

隨著新的電動飛機市場的出現,NASA X-57項目的主要目標是與監管機構共享電推進設計,以及經驗教訓和適航過程。

相關焦點

  • 美國宇航局第一架全電動X飛機組件正在進行風洞測試
    NASA目前正在研發第一臺全電動X飛機。該飛機被稱為X-57麥克斯韋(Maxwell),最近在維吉尼亞漢普頓的蘭利研究中心進行了風洞測試。該測試在低速航空聲學風洞中進行,以收集飛行條件的運行和性能數據。
  • NASA電動垂直起降無人機完成風洞試驗
    LA-8(Langley Aerodrome-8) 已在NASA蘭利研究中心的12英尺(3.7米)低速風洞中完成了第一次風洞試驗,並計劃在8月底之前將LA-8從風洞試驗轉移到飛行試驗。NASA無人機系統部門負責人戴夫·諾斯說:「該研究項目名為先進城市空運試驗臺,旨在探索未來城市空運,既包括無人駕駛飛行如包裹運送,也包括可搭載6~8人的有人機。
  • 美國NASA推出X-57飛機 驗證測試分布式電推進技術
    嚴格來說,X-57並不是一種「徹頭徹尾」的全新飛機,而是在義大利泰克南公司的P2006T活塞式雙發輕型飛機基礎上改進而來,用一套先進的分布式電推進系統替換了後者原有的兩臺Rotax 912S3四缸活塞式發動機,同時對機翼外形進行了較大幅度的修改。該機的分布式電推進系統由2臺大功率巡航電動機(單臺功率60千瓦)和12臺小功率增升電動機(單臺功率9千瓦)組成,二者均由機上的鋰離子電池供電。
  • 飛機是「吹出來的」 風洞試驗史話
    說到風洞試驗,離不開空氣動力學上兩個非常重要的概念:一是馬赫數(Ma)。馬赫數是風洞試驗必須模擬的相似參數,風洞通常按照來流馬赫數進行分類。馬赫數馬赫數=飛行速度/聲速,用於表徵飛行器的飛行速度,反映飛行器飛行時周圍空氣的壓縮程度。按照馬赫數的大小,風洞分為低速風洞(Ma<0.4):主要用於開展飛機起飛、著陸等空氣動力試驗研究。
  • 飛機是「吹出來的」 ——風洞試驗史話
    1900年,美國的萊特兄弟建造了一個風洞,截面40.6釐米×40.6釐米,長1.8米,氣流速度40-56.3千米/小時。為他們成功地進行世界上第一次動力飛行奠定了基礎。1901年,萊特兄弟又建造了一個風速12米/秒的風洞,繼續為他們的飛機進行有關的實驗測試。  我國建造風洞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36年。
  • NASA開始進行靜音超音速飛機的風洞測試
    但超音速飛行時,噴氣機巨大的噪音和極低的經濟性讓客機行業一直望而生畏,民航發揮也對其進行限制。      隨著許多空氣動力學和材料科學的進步,飛機設計有了更多選擇來面對超音速飛機的窘迫問題。這架飛機目前已經進入風洞模型測試的階段,將利用 NASA 可以達到 1.6 馬赫的超強力風洞,來看看模型是否真的有如預期的減音效果。   風洞測試預計持續到今年中,但接下來如何除了看測試結果外,還是要取決於政府的預算,看能不能在 2020 年推出一架全尺寸的測試機。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或許未來從東亞到美國西岸,可以減少一半的時間呢。
  • 航空工業氣動院螺旋槳動力模擬風洞試驗技術實現突破
    ,這是我國螺旋槳動力模擬風洞試驗技術的突破,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基於渦輪空氣馬達的高雷諾數螺旋槳動力模擬風洞試驗能力,填補了國內空白。自2018年2月起,氣動院開展了某型號飛機高雷諾數螺旋槳動力模擬低速風洞試驗,先後完成了無動力試驗、質量流量影響試驗、單槳試驗、壓力影響試驗等準備工作。之後歷時近2個月,順利完成了全機帶動力風洞試驗,獲得了某型號飛機詳細設計階段氣動力的雷諾數影響和動力影響數據,完善了型號氣動力數據體系。
  • NASA第一架全電動X系列飛機成功完成了遙測信號測試
    圖片來源:NASA/肯•烏爾布裡希(Ken Ulbrich)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第一架全電動X系列飛機,X-57麥克斯韋(X-57 Maxwell)最近進行了地面測試,成功證明X-57麥克斯韋飛機具有發送遙測信號的能力,讓項目團隊能夠在飛行過程中跟蹤關鍵的任務數據。
  • 我國已形成8米量級低速風洞氣動噪聲試驗能力
    (FL-10風洞)氣動噪聲試驗在航空工業氣動院順利完成,宣告我國正式形成8米量級低速風洞氣動噪聲試驗能力。氣動噪聲風洞試驗是航空型號研製重要的地面試驗項目,是評估航空型號的適航符合性、舒適性、環保性以及聲隱身等性能的重要依據。此次, 氣動院在8米低速風洞順利完成某型號降噪驗證風洞試驗,獲得了該型號的氣動噪聲特性數據,並驗證了降噪設計的降噪效果,為型號研製及時提供了高質量驗證數據,獲得客戶單位高度認可。
  • NASA的X-59靜音超音速研究飛機已獲準進行最終組裝
    X-59 QueSST降落在跑道上的示意圖來源:Lockheed MartinNASA30多年來的首架大型有人駕駛的X-plane,經過高級管理人員周四在華盛頓NASA總部舉行的重大項目審查後,已獲準進行系統的最後組裝和整合
  • BAE公司進行「暴風」戰鬥機縮比模型風洞試驗
    據英國《飛行國際》2020年8月23日報導,英國BAE系統公司近日公布了今年早些時候在英國蘭開夏郡沃頓(Warton)生產基地進行風洞試驗的「暴風」(Tempest )未來戰鬥機照片。
  • 美正在開發全電動X-57 X飛機,與傳統飛機比能源要少用五倍
    這張可視化圖片是由X-57 &34;電動實驗飛機的超級計算機模擬生成的為了追求這一目標,美國宇航局正在研製20多年來的第一架載人X飛機。與傳統飛機相比,X-57團隊設定了一個目標,即使用的能源要少五倍,而且--如果由可再生資源產生的電力驅動--產生零的機上碳排放。X-57獨特的推進系統,在其最終配置中,採用了14個電池供電的電動機和螺旋槳。
  • 中國立式風洞已經具備自由飛尾旋試驗能力
    中國立式風洞已經具備自由飛尾旋試驗能力 2008年02月22日 10:33 來源:科技日報 發表評論   直徑5米立式風洞首次自由飛尾旋試驗,2月20日在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低速研究所獲得成功,這標誌著我國立式風洞已經具備開展型號自由飛尾旋試驗的能力,填補了國內該項試驗研究空白,綜合技術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Ф5米立式風洞自由飛尾旋試驗成功
    填補國內空白綜合技術指標達世界先進水平  本報訊\(曾強吳海瀛記者郝勇)昨(21)日,記者從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低速所獲悉,Ф5米立式風洞首次自由飛尾旋試驗成功,這標誌著我國立式風洞具備開展型號自由飛尾旋試驗的能力,該項試驗填補了國內空白,其綜合技術指標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 美軍Micro-X火箭進行全軌道空氣動力試驗
    環球在線消息:國際飛行網站2006年5月9日報導,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AFRL) 的Micro-X運載火箭,將於2006年第三季度開始進行基於風洞的全軌道空氣動力載荷試驗。美國空軍的Micro-X火箭類似太空梭,是一種第二級火箭的驗證機。這種第二級火箭可重複使用,並利用一次性(或可重複使用的)第一級火箭發射。
  • 4米×3米風洞新試驗 首次用於某型無人機
    本報訊 (胡興雨)近日,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低速所傳來捷報,該所自行研製的4米×3米風洞大迎角尾撐系統試驗裝置,首次成功應用於某無人機型號試驗,這標誌著該裝置已完全具備風洞試驗能力,對我國無人機等新型飛行器研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波音7E7飛機的低速風洞測試現已接近尾聲(組圖)
    2003年6月20日——波音7E7飛機的低速風洞測試現已接近尾聲,被測模型將進入第一輪高速風洞測試階段。  通過風洞模型,專家們可針對所設計的飛機進行各種不同配置的測試。低速測試採用各種大升力表面設置值來模擬飛機起飛和降落的條件,以測量飛機性能。
  • 我國完成首次涵道尾槳噪聲特性風洞試驗
    17日,科技日報記者從航空工業獲悉,我國首次完成涵道尾槳氣動噪聲風洞試驗。該試驗是由航空工業空氣動力研究院(氣動院)噪聲團隊近日在FL-52聲學風洞完成的,標誌著我國直升機領域試驗能力得到進一步拓展。涵道尾槳噪聲特性風洞試驗據航空工業氣動院噪聲團隊負責人介紹,這個試驗項目旨在為新型涵道尾槳降噪設計提供試驗驗證數據
  • 喜訊,中國大型低噪聲風洞投入使用,未來飛機將越來越安靜
    從報導中的文字描述來看,這次的試驗數據總體上與國際標杆風洞一致,某些頻段更為合理。這就是說,氣動院FL-10風洞達到了國際一流水準。這次的試驗成功,標誌著我國正式形成了8米量級大型低速風洞全機縮比模型氣動噪聲試驗能力,填補了國內空白,可為我國飛機型號的低噪聲設計提供高水平的聲學試驗研究與驗證手段。
  • 我大型結冰風洞具備國際標準結冰試驗驗證能力
    原標題:我國大型結冰風洞已具備按照國際標準開展結冰試驗驗證能力    新華社成都6月22日電(劉濟美、王梓旭)我國大型結冰風洞完成美國國家航空諮詢委員會頒布的標準翼型的結冰試驗,試驗結果符合預期,標誌著我國大型結冰風洞已具備按照國際標準開展結冰試驗驗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