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愛爾蘭以色列三國科技園研究

2020-11-24 TechWeb

  中關村科技園區管理委員會

  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

  本欄目曾在2006年8月20日《世界八大園區掃描》中簡要介紹過這三個國家的園區,但那只是簡單的數據統計。本期發表的一組報導,是對這三個地理位置、科技和經濟發展水平等各方面差異都很大的國家,在發展園區方面各自的戰略與所取得成就的總結。

  中國的科技園區對美國矽谷最為了解,也曾經對以色列的發展進行過關注。通過這組深入研究的報導,希望對我們的鄰居韓國進行更深入地了解,並獲得積極的借鑑。

  韓國大德:以服務類企業為主

  位於韓國中部的忠清南道大田附近,佔地27.8平方公裡。大德科技園區於1973年開始興建,經過30年的發展,已經成為韓國最大產、學、研綜合園區,匯聚著韓國高等科技學院等4所高等學府、70多家政府和民間科研機構、2000餘家高技術企業、幾萬研發人才、全國一流的研發設施與創業創新環境。2001年,園區從業人員1.6萬人左右。

  現狀與前景

  形成生命科學、信息技術、化學工程、材料科學等多個領域支撐的格局

  大德科技園區的建立是韓國政府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的重要措施之一。其目標是把該特區建設成為韓國乃至亞洲最優秀的研發、人才培養、產業化和培育新產業的基地,成為推動韓國經濟成長的加速器。大德科技園區重視基礎研究等創新研發活動,其主導產業處於價值鏈的上遊,企業以創新和研發活動為主,作為大德谷的研發核心區,大德科技園區是韓國最大的產學研基地和產業圈。

  高科技產業以生命科學、信息技術、化學工程、材料科學等為主,多個領域並重,均衡發展。其中生命科學、信息技術的企業數各佔18%,化學工程佔14%,材料科學佔11%,能源佔10%,航空機械佔9%。

  大德科技園區加上大田第3、第4工業區和科學博覽會公園、儒城地區、屯山新都市區等周邊地區,以及以上兩個加工製造產業圈,組成更大範圍的大德谷。大德谷作為科研,生產三角點,真正起到推動韓國經濟成長加速器的作用。

  大德科技園區的發展帶動了周邊地區加工製造業的崛起。逐漸形成了以生產半導體、汽車副件為主的忠清南道天安、牙山精密機械製造圈和以傳統製造業為強點的忠清北道清原、清州產業圈。

  韓國國家均衡發展委員會委員長宣布設立「大德研發特區特別委員會」,並計劃到2009年,將吸引800多家企業和15家外國研發中心和研發類企業投資。到2009年,園區入住企業年銷售額將高達26000萬億韓元,形成信息技術(IT)、生物科技(BT)、納米科技(NT)、放射線科技(RT)等4個產業聚集帶,在建立各產業聚集帶的基礎上建立產業聚集帶產學研間的網上虛擬研究室,形成科技公園。

  企業發展

  企業數目多,增長快,到2005年達到2000多家

  以研發服務類企業為主

  從初期階段的1995年不到40個企業,增加到1997年120個,1999年300個。到了2001年上半年猛增到700個之多,2005年,園區企業數量突破2000個。(見圖二)

  企業以研究開發服務類企業為主,現在情報通信、生命科學、原子能、機械、化學、宇宙航空等尖端技術各個方面活躍的優秀人才已經直接投入到了製造業的領域,實現把研究室內開發完成的技術成果直接轉化為產業化,商品化的目的。

  以2002年大德825個企業為例,按類別進行比較分析。其中數目最多的類型是研究開發服務企業,2002年有371家,佔總數的45%;其次是環境類企業,有140家,佔總數的17%;精密化學、生命及醫療、情報通信和其他類企業數目相對差距不大,大體上各自佔企業總數的10%左右。

  技術創新

  支持基礎科學領域研究,推動前沿科技領域研發

  形成了以企業為開發主體,政府承擔基礎、先導、公益研究和戰略儲備技術開發,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

  自20世紀80年代韓國提出「科技立國」的發展戰略以後,獨立研發能力逐漸增強,研發投入經費大量增加,但是用於基礎研究的經費投入卻佔很小的比重,如1996年國家研發投入經費為138億美元,其中基礎研究投入僅佔3.4%。為了擺脫這種以引進和模仿為主的產業技術模式,韓國政府近幾年來加強了基礎研究,並增加了資金投入。1998年,在危機的情況下,政府對各研究機構撥款比上年減少20%,但是對資助基礎研究的經費卻增加了25%,1999年繼續加強基礎科研,投入1696億韓元,比上年增加7.4%。韓國逐年增加「基礎科學基金」等專項基金額,更新大學的科研設施。

  大德科技園區主要研發項目都屬於科技前沿領域,主要涵蓋信息、生物技術、基礎科學、資源、能源和公共福利等。其中信息技術領域主要包括下一代半導體技術和寬帶數字網絡技術,而生物技術領域主要研發新的生物技術材料、生物醫藥和農藥。

  園區積極推動科學研究中心(SRC)、工程研究中心(ERC)和區域研究中心(RRC)的建設。目前,園區內已經建成包括漢城國立大學理論物理研究中心在內的27個科學研究中心,包括KAIST衛星研究中心在內的36個工程研究中心以及包括忠南國立大學軟體研究中心在內的38個區域研究中心。

  長期以來,韓國的重大科技開發項目都由政府確定。隨著經濟規模的持續擴大和競爭的不斷加劇,韓國政府開始通過「產學研協同技術開發」,著重提高企業技術研究開發的水平和效率。在研發投入上,韓國經歷了由政府主導型向企業主導型的轉變。政府與企業的投入比重,1970年77∶23,1980年降為52∶48,到2003年,則為25∶75。

  政府設立「創業基金」,對遷入大德的科研機構和高技術企業予以扶持,並提供搬遷補貼、設施補貼、招工補貼、人員培訓補貼等。設立科學技術振興基金、產業基礎基金、產業技術開發基金、中小企業創業基金等,用於對特定部門的技術開發活動進行支援。

  人力資源

  高等院校為園區提供大量優秀人才,大學院校按照企業需求培養所需人才

  就業人員以各類研究人員為主

  大德科技園區利用靠近韓國科學英才搖籃之美稱的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和忠南大學、韓國情報通信大院等高等院校的有利條件,從這些高等院校中大量引入各研究所和風險企業所需要的優秀人才。

  KAIST是韓國國內以高技術研究為主導的一所大學,設有自然科學、工程技術、信息、人文等4個學部和15個教學系,還擁有自然科學研究所、科技英才研究所等9個研究所,以及包括人造衛星研究中心在內的62個研究中心。KAIST每年的科研和教學經費高達1.6億美元,其中2/3依靠自身的科研力量和科研成果的產業化籌集經費。1997年,KAIST成立新技術創業支援團,支持了200多家高新技術創業企業,積極鼓勵教授和學生創辦風險企業。2001年園區16000餘名科研人員中,有12800餘名畢業於KAIST。

  園區現在容納約20000多名科研人員。其中4853名韓國理工類博士學位取得者在園區的各個研究所工作,這約佔韓國理工類博士學位獲得者總數的10%左右;其餘的碩士有15000多名。高素質人才梯隊使大德科技園名副其實地擔負起代表著韓國科研現代水平地位。

  隨著大企業紛紛宣布允許特許經營,並新增設了專門負責特許經營的職務CPO,企業對特許經營的關心不斷增加,為適應這種需求,大學開設了專門講授特許經營的課程。韓國特許廳宣布從2006年第一學期起在韓國科學技術院、首爾大學、延世大學、高麗大學等全國16所以理工科為主的學校新增設與特許經營相關的課程。

  園區內就業人員以各類研究人員為主,其餘相應支持機構人員佔很小的比重。2001年園區內15899名就業人員中,有各類研究人員14541名,佔全部就業人員比重的91.5%。

  各類研究人員又以政府研究人員最多,2001年政府研究人員佔全部就業人員的40.7%,佔研究人員總數的44.5%。其次是企業研究人員,佔全部就業人員的36.2%,佔研究人員總數的39.5%。

  中介組織

  政府設立中小企業綜合支持中心,為中小企業提供全方位的綜合支持服務,促進其經營活性化,提供中小企業情報、諮詢、創業支持、資金支持、技術開發支持、地方商品展示販售、支持企業集團化等。

  專業中介機構為園區內企業提供從技術、人事以及企業經營中發生的各種問題的優質的諮詢服務。為園區內企業對建廠許可的取得、稅收和關稅的減免程序等專門領域給予諮詢服務。此外,專業中介機構向外國投資者提供各種許可申請的代辦服務並對投資者在韓國居住的生活條件方面提出的諮詢進行解說服務。

  地方政府通過大韓投資服務中心的先進管理系統向投資活動提供一條龍式服務。大德地方政府通過大韓投資服務中心的先進管理系統向投資活動提供一條龍式服務。所謂一條龍式服務就是對投資活動從初期投資商談,到取得許可,乃至投資事後管理的整個投資過程進行管理的服務。在外國投資者明確投資意向時,服務中心將派出一名負責人幫助投資者完成整個投資過程。企業成立以後,服務中心也會派一名專家幫助解決企業發展上的一切困難。

  大德科技園區內入住的研究所和大學等均下設中小企業孵化器,以尖端領域為中心,使風險投資創業和保育事業得到發展。2004年6月,統計大德17個機關下設孵化器所有孵化企業顯示,在孵企業數目多,每家機關平均有8家在孵企業,在孵企業平均僱員為8人,處於成長階段。

  基礎設施

  大德科技園區距離首爾(漢城)150公裡,坐高速火車,50分鐘以內就可以到達。園區距離經北高速公路新灘津IC1000米,距離湖南高速公路大德矽谷IC有500米的路程。從園區到清州國際機場只需30分鐘,到仁川國際機場只需2小時30分鐘,到唐津港(西海岸)只需60分鐘。園區作為高速公路和鐵道的分岔點,與各地的連接也非常緊密,是連接首都地區和嶺、湖南地區的交通要地。

  在園區內建設了東西方向及南北方向各2條公路幹線;還建設了南北方向3條、東西方向3條的輔助幹線,以及集散道路和區域道路。大德在2007年10月份將開通磁懸浮列車,列車連接科學館和EXPO科學公園,使區內交通更加便利。

  政府支持及管理體系

  戰略指導,宏觀管理與調控

  稅收優惠政策支持

  資金支持

  提供信息並協助成果推廣

  自上而下的管理體系,組織嚴密,分工明確

  1973年韓國政府為加快技術創新體系,先後投資30兆韓元開始興建大德科技園區;1992年大德科技園區基本建成,至此政府和各類民間組織共投資6.1萬億韓元;1993 年大德科技園區管理法制定;2000 年時任總統金大中視察大德研究區,看到周邊如雨後春筍般的風險企業,將其連同臨近區域一起命名為大德谷;2005年《大德研究開發特區法》制定,這裡又被命名為大德研究開發特區。

  韓國歷屆政府十分注重高科技的開發,在稅收方面提供了大量的政策優惠。主要有技術開發準備金制度,新技術推廣所需資產投資稅金減免或折舊制度,技術及人才開發費稅金減免制度,實驗研究用樣品和新技術開發產品免徵特別消費稅制度,技術轉讓收入法人稅減免制度。

  設立「創業基金」,對遷入大德的科研機構和高技術企業予以扶持,並提供搬遷補貼、設施補貼、招工補貼、人員培訓補貼等。設立科學技術振興基金、產業基礎基金、產業技術開發基金、中小企業創業基金等,用於對特定部門的技術開發活動進行支援。

  政府設有研究開發信息中心,對各專業信息中心進行綜合調整和技術支援,並向企業提供國內外科研動向、各產業技術發展狀況、最新技術成果和專利信息;政府還建有技術開發洽談中心和新技術成果實用化支援機構,協助企業實現新技術成果商品化。

  大德谷組織結構設3個辦公署1個辦公室14個部,有60個主管。由地方委員會統一掌管,並設委員會書記辦公室。

  愛爾蘭:讓軟體成為支柱

  愛爾蘭西瀕大西洋,東北與英國的北愛爾蘭接壤,東隔愛爾蘭海與英國相望,是一個面積只有70282平方公裡,人口僅400多萬的小島國。2000年,愛爾蘭人均GDP2.4萬美元。2004年軟體產業銷售收入達205億美元,軟體企業900家,從業人員2.4萬,出口量已超過美國、印度,在世界上排名第一。

  產業發展

  以軟體產業為特色,成為世界第一大軟體出口國和歐洲經濟發展最快的國家

  以往愛爾蘭被稱作「歐洲鄉村」、發達國家中的「第三世界」。在20世紀60年代,愛爾蘭勞動人口從事農業生產的比例高達36%,從事工業生產的僅為25%。到80年代,經濟仍遠遠滯後於西歐發達國家,失業率高達17%。然而,自1994年以來,愛爾蘭GDP一直保持著9%左右的高增長率,2000年更達到10.5%,位居歐洲各國之首。

  愛爾蘭的軟體產業發展經歷了四個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前:1958 年後為了吸引外國資本進入愛爾蘭市場,政府施行了「經濟擴張計劃」,這項政策為跨國軟體公司進入愛爾蘭創造了先決條件;80年代早期:愛爾蘭得天獨厚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外國直接投資在愛爾蘭進行軟體產業的開發;80年代中期:國家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對本國計算機產業的發展和扶持上,包括一系列的政策和資金支持;90年代以後:1993年政府決定將軟體產品而非軟體服務列為愛爾蘭軟體產業的核心。同時,也把激勵軟體出口作為解決愛爾蘭本土市場規模較小的對策。政府通過強調產品的出口導向,使本國軟體業的發展途徑更具持續性和沿著價值鏈上升。

  目前,軟體產業已經成為愛爾蘭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帶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2004年愛爾蘭軟體產業的銷售收入佔愛爾蘭國民總收入(GNI)的11.14%;愛爾蘭成為歐洲第一大軟體集聚地。愛爾蘭的經濟競爭力也由1996年的世界排名第22位升到2000年的第7位,超過了德國、瑞典和冰島。按人均收入排列,愛爾蘭已超過英國。

  90年代,愛爾蘭加大了軟體出口力度,軟體產品中80%用於出口。軟體出口額從1991年的20億歐元上升到2004年的160億歐元。早在2000年,愛爾蘭就已超越了美國和印度成為軟體出口第一大國。愛爾蘭軟體出口的主要地區是美國和歐洲其他國家。目前在歐洲市場上,43%的計算機、60%的配套軟體都是在愛爾蘭生產的。由此,愛爾蘭贏得了「凱爾特(Celtic)虎」、「歐洲軟體之都」、「新的矽谷」、「軟體王國」、「有活力的高技術國家」、「歐洲高科技中心」等美譽。(見圖二)

  由於本國人口少、傳統產業規模有限、市場需求也有限,愛爾蘭較早地把軟體產業發展的目光瞄準了國外市場,使自己的研究開發牢固地建立在國際市場的需求之上。特別是,根據本國軟體人力資源不同的特點,發展中間件產品,接受外包代工訂單,主攻非品牌軟體出口。根據歐洲市場20多種不同語言的實際需要,愛爾蘭將自已定位為美國軟體公司產品歐洲化版本的加工基地,成為美國公司進入歐洲市場的門戶和集散地;強調面向國際化的軟體產品的系統化服務,提供從手冊、包裝到CD-ROM的製作等全方位的服務。

  企業活力

  外國企業是愛爾蘭軟體產業的主力軍,本土企業規模小

  愛爾蘭軟體企業每年新增企業數不多

  2004年底,擁有軟體企業900餘家,從業人員達3萬餘人;2004年,愛爾蘭軟體企業平均僱員數為26人。

  愛爾蘭吸引了一批大型跨國公司進駐,成為摩託羅拉、IBM、INTER等公司歐盟總部所在地,全球十大軟體公司有七個在愛爾蘭辦廠,他們帶動了愛爾蘭本土企業的成長,如AePONA、EWARE、Network365、Telecom、Trintech、Xiam等。愛爾蘭本土軟體企業750多家,佔總數的84%,但創造出的軟體出口額只佔6.3%。可見,愛爾蘭本土企業規模比較小,而外國企業雖然數量少,卻是愛爾蘭軟體產業的主力軍。

  愛爾蘭軟體業國內公司的平均員工規模為16人、平均年產值為140萬美元,而跨國公司分別為84人和5500萬美元。1997到1999年間,國內公司和跨國公司在規模上都有了增長。但是在這個產業,特別是本國公司中小公司的數量仍然是比較大的。1999年本國公司中有大約30%員工不足10人,而只有4%的公司員工規模達到200人。這就是為什麼本國公司在數量上佔絕對優勢,但是在產值上又大大落後跨國公司的一個原因。

  1993~2004年間,愛爾蘭淨增軟體企業483家,2000年以後淨增了130家左右。每年新增的企業數和其他園區相比偏少。

  技術創新

  本土公司研發投入增長迅速,但仍以外國公司研發投入為主

  建立國家科技園,促進大學、研究開發機構與企業緊密結合

  政府設立專項基金鼓勵和推動技術創新

  過去愛爾蘭對研發投入不足,但近年來這種現象大為改觀。愛爾蘭研發投入佔GDP的比例由1988年的0.44%提高到1997年的1.11%,2003年已經達到了1.5%。1997年愛爾蘭本國的軟體業研發投入從460萬愛爾蘭英鎊激增到3455萬愛爾蘭英鎊,是外國公司研發投入增加速度的2倍多。外國公司人均研發費用從1991年的1394愛爾蘭英鎊增長到1997年的2939愛爾蘭英鎊,增加了一倍。由於愛爾蘭外國企業的研發投入佔整個國家投入的2/3,它們的投入對整體研發投入的增加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

  愛爾蘭軟體產業的發展,得益於科研成果的迅速轉化,以及大學、研究開發機構與企業之間的相互銜接和緊密結合。政府向科技開發部門注入大量資金,大力扶植大學校園公司。這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建在愛爾蘭西部的列墨瑞克大學和國家科技園,它們在運行上和組織結構上都充分體現了產學研三位一體的緊密聯繫,是企業與教育和科研機構、企業與企業之間建立起密切聯繫的紐帶,並為高技術企業的建立和發展提供必要的中介和孵化服務。

  在促進產學研一體化方面,學校和企業的合作是比較成功的。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科研人員自己開公司,二是企業與學校建立聯繫,企業給研究機構投資,從而享受他們的成果。愛爾蘭法律規定,以國家科研投入形成的軟體智慧財產權,在技術轉移時國家持有的產權不得超過15%,即大學與科研單位的科研人員持有85%以上的智慧財產權。

  在2000~2006七年國家發展計劃中,研究、技術與創新投資是愛爾蘭國家發展計劃中的優先項目,旨在加強研發與創新,計劃總額高達19.5億愛爾蘭英鎊(24.77億歐元)。2000年3月,政府建立了5.6億愛爾蘭英鎊(7.1億歐元)的「技術前瞻基金」,旨在加強信息通訊技術與生化領域的高水準的研發工作,促進大學、研究開發機構與企業緊密結合。為了鼓勵科研創新,愛爾蘭專門設立了科學基金會。

  人力資源

  愛爾蘭軟體業從業人員達2.4萬,國外人才和本土人才各佔半壁江山

  注重高素質人才培養和引進,是歐洲教育質量最高的國家

  愛爾蘭軟體業匯聚了大批優秀人才,2001年,軟體業就業人數為31500,達到了頂峰,此後人數每年減少,但2004年,就業人數又出現了增長。愛爾蘭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國外軟體人才,同時也大力培養本土人才。近幾年來,國外軟體員工和本國軟體員工各佔一半。

  愛爾蘭通過優惠政策吸引國外軟體人才,同時也大力培養本土人才。近幾年來,國外人才稍多於本土人才。

  愛爾蘭非常重視教育,教育支出佔公共支出的14%左右,在歐洲位居前列。在各個層次的教育體系中,愛爾蘭政府將技術素質的培養放在首位。為培養學生的技術素質,愛爾蘭政府在各個學校配置多媒體個人電腦,為每個老師和學生提供網際網路接口,投入3500萬美元的基金建設歐洲媒體實驗室等。在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的全球競爭力報告中,愛爾蘭被評為歐洲教育質量最高的國家。

  愛爾蘭政府積極吸引海外高素質人才到愛爾蘭工作,鼓勵留在美國和歐洲大陸學習和工作過的愛爾蘭青年回國創業;鼓勵外國軟體公司到愛爾蘭從事研究開發。同時,放寬移民政策,大量吸引外籍技術和知識勞動力到國內就業,給他們提供各種比較優惠的條件。據統計,愛爾蘭每年大約有2.5萬人回國,這些回國人員帶回了最新的技術和資金,為愛爾蘭的科技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風險投資

  愛爾蘭風險投資發展比較晚,規模總體比較小,大部分集中在軟體業

  由國家成立風險基金管理機構同其他私人機構或個人合夥投資中小企業

  風險投資規模近年來有所下降。愛爾蘭風險投資在2002年度下滑50%,只有2.53億美元。而2000年和2001年分別為6.0和5.15億美元。投資項目也從100個下降到63個。2003年愛爾蘭風險投資略有增長,達到2.8億美元。

  1996年前,愛爾蘭的風險投資還很少。1995年,在政府工業發展實施計劃構架下成立了「EU種子和風險資金計劃」,種子和風險資金基金由愛爾蘭企業局(Enterprise Ireland)管理,目標就是建立風險資金為愛爾蘭早期企業、中小企業提供企業資本金。愛爾蘭企業局還實施了一項新的政策,通過其投資服務理事會,採用合夥制的辦法與私人機構、公司和風險投資家建立了一些新風險投資基金,投資於中小企業。1996年5月,第一家與愛爾蘭企業局合夥成立的風險投資基金成立。截至2000年底,其中的15家已經投資運營,已投資6.668千萬愛爾蘭英鎊,分別投資到214家中小企業中,其中新建企業、早期企業和發展期的企業分別為98、91和93家。

  中介組織

  愛爾蘭工業發展局和愛爾蘭企業局是促進軟體業發展的主要中介機構

  愛爾蘭工業發展局(IDA Ireland),它是獨立的準政府性引資促進機構,專門負責引進外資業務,鼓勵現有外商投資企業擴展,促進地區工業的協調發展。IDA通過在全球的多家辦事機構著力宣傳本國的良好投資環境,致力於尋求國際上可轉移的能夠在愛爾蘭有效運營並獲利豐厚的優勢項目,並為海外投資者提供政策導引、有關財政扶持及諮詢意見。通過IDA的努力,愛爾蘭已成為準備實施全球戰略進入歐洲市場的外國公司的理想投資地區。2001年,IDA正式更名為愛爾蘭投資發展署。

  愛爾蘭企業局(Enterprise Ireland),主要任務就是與中小企業建立「合作夥伴關係」,幫助企業持續提高競爭力,大力推動企業的銷售和出口增長,擴大就業。同時它也是愛爾蘭最大的風險投資機構。

  基礎設施

  愛爾蘭的公眾交通系統發達程度一般,主要以鐵路和公路交通為主

  愛爾蘭綠化狀況好,被稱為「綠色島國」

  愛爾蘭的鐵路通及除西北地區外的全境;高速公路發展極為緩慢;國內無水運;空運發展一般,都柏林直航愛爾蘭國內各機場。

  由於發達程度不夠,愛爾蘭鐵路系統檔次與歐洲其它發達國家相差甚遠:除都柏林市運重軌線外,愛爾蘭無任何電氣化鐵路,愛爾蘭亦無高速列車。愛爾蘭長途汽車系統較鐵路系統完善,票價總是比火車低,但慢許多,對學生打折。由於愛爾蘭沒有任何成線高速公路,長途汽車的速度無法讓人滿意。愛爾蘭國家太小,飛機旅行不被推薦。除Dublin外,愛爾蘭共有民用機場7個,分別在Shannon、Cork、Galway、Kerry、Knock、Sligo和Donegal,皆與Dublin通航。另外,旅遊島嶼Aran Is.與Galway通航。

  愛爾蘭素有「綠島」、「翡翠島國」之稱,林業受到政府的重視。愛爾蘭平均每年營造林地1萬公頃,植樹17萬畝,平均每人每年植樹12棵。目前,全國森林面積已達600多萬畝,約佔全國面積的5.8%。愛爾蘭是世界按人口平均綠化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為了保護樹木,實施綠化,愛爾蘭成立了愛爾蘭樹木協會。1934~1938年曾由教育部會同土地部安排學校進行植樹節活動,1939年中斷,1950年由愛爾蘭樹木協會發起恢復植樹節活動,定每年3月17日為植樹節。

  為促進經濟發展,愛爾蘭對基礎設施進行了集中改善。愛爾蘭將向歐盟爭取的上百億美元發展基金集中用於大規模改善交通設施,以消除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對通信、水、電等行業,採取逐步私有化和引入競爭機制的做法,提高其服務水平。為迅速趕上國際通信先進水平,政府採取了一系列舉措,迅速提高了國內和國際通信的連接能力,已成為繼加拿大、美國、英國之後的第四大寬帶網絡通信國家。

  文化

  以人為本和平等自由是愛爾蘭企業最重要的文化

  「以人為本」是愛爾蘭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念。愛爾蘭的企業信奉尊重員工、相信員工、理解員工,充分釋放員工的潛力和激情的理念,讓員工真正將企業視為「家」來摯愛、來創建。愛爾蘭十分重視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各軟體公司都是變控制管理為信任管理,這種信任管理是最基本的「以人為本」。另外,企業還為員工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空間,各種福利,包括幫助解決員工配偶和子女的就業等問題。

  美國很多矽谷企業的到來,也將矽谷平等自由的企業文化帶到了愛爾蘭。比如愛爾蘭的企業不為主管設立專用停車場、專用小餐廳、個人辦公室,而所有員工都有自己的小儲物櫃。還有員工上班時穿著隨意,不受拘束等等。在愛爾蘭大多軟體公司,從高層主管到零售店內的普通員工,見面時都直呼其名,省去了歐洲傳統的規矩禮儀。這種平等也是一種不可多得的福利。

  政府支持

  通過稅率優惠和政府補貼鼓勵外來投資

  愛爾蘭歷屆政府都鼓勵外來投資,把吸引外資到愛爾蘭投資開辦企業放在最優先考慮的位置,實行稅率優惠和政府補貼,並對投資者的利益予以保護。

  稅收優惠政策包括:對1998年7月31日前在當地註冊的製造業公司,在2010年前最高只徵收10%公司所得稅,2011年提高至12.5%;對1998年7月31日前在當地註冊的國際服務企業(如金融、批發、諮詢),在2005年前最高只徵收公司所得稅10%,2006年提高至12.5%;對工廠、建築和設備給予折舊補貼,不扣賦稅;在愛爾蘭獲得專利並開發的產品免徵所得稅;公司利潤可以自由匯出愛爾蘭;在自由貿易區內註冊的公司進口物品(包括主要設備)免徵增值稅;從非歐盟國家進口的用於儲存、處理和加工的物品免徵關稅;出口到非歐盟國家的物品免徵關稅;對進入自由貿易區的物品處理沒有時間限制。

  津貼鼓勵包括:對資本投資包括地基、建築和設備給予補貼;對獲準的研究和發展計劃給予津貼;對勞力培訓和管理給予津貼;對租用的辦公房屋給予降低租金的補貼;給予就業補貼。

  以色列:人力資源為根本

  面積兩萬多平方公裡、人口650萬、資源匱乏的以色列,人均GDP達1.718萬美元。通過大力支持信息產業,以色列已經成為世界科技產業的重要發展中心。2004年,以色列IT產業銷售收入158億美元,IT企業1500家,從業人員5.7萬。

  產業發展

  IT和電信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量

  2004年以色列IT和電信業銷售收入佔國民總收入(GNI)的13.45%。在IT和電信業中,軟體佔26%,電信佔21%,電子佔14%。在納斯達克由70家企業上市,僅次於美國和加拿大。

  以色列IT公司已經向全球的電信服務商、電信設備經銷商和數據通信設備提供商提供了解決方案。以色列還是一個公認的軟體設計和開發中心,超過300家軟體公司在開發和提供防火牆、電話、遠程教育、WEP/IP解決和應用等方面有著驕人的成績。

  以色列的公司在世界電信業有著較重要的位置,許多話音通信和數據通信公司已被看成是技術領先和市場領先的公司。以色列的電信公司致力於交換、發送、接入網絡、計算機電話集成、網際網路接入和電話、光纖、XDSL、無線通信、網絡管理以及視頻和圖象處理等工作。目前全球通信設備的15%來自以色列,5%的全球數據通信市場為以色列所擁有。

  作為市場狹窄的國家,以色列政府和企業都以出口為發展的主要方向。以色列IT行業141.5億美元的銷售額中,出口額為117.5億美元。1990年以色列的軟體出口額達9000萬美元,2000年的海外銷售額驚人地躍升至26億美元,即便是在25%的平均年增幅無法維持的2001年,軟體的出口業仍超過了30億美元。

  人力資源

  以色列擁有高素質的人才,勞動力中24%擁有大學學位,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和荷蘭

  以色列用於教育的投資1997年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9.1%,用於科技研發的投入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3.6%,這些比率在世界上都是最高的。這使以色列擁有了高素質的人才,勞動力中24%擁有大學學位,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和荷蘭。

  以色列在IT行業取得如此的成就主要是由於高素質的人力資源。一方面,以色列的大學和研究機構有著很高的學術水平,如以色列工學院、以色列魏茨曼科學院。二是由於以色列國防軍(IDF)的義務兵役制,給許多年輕人提供了基本的技術經驗,並且在IDF的許多技術兵種中都強調團隊的合作精神。許多以色列的企業家都是在IDF的研發機構中得到培養和鍛鍊而成長起來的。三是前蘇聯解體後有超過100萬的移民來到以色列,其中有大量的科學家、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一半以上的人都有大學以上的學歷。另外軍工行業的許多訓練有素的工程師和技術人員也逐漸轉向民用電信和數據通信公司。

  風險投資

  擁有的風險投資總量在世界上僅次於美國,政府通過多種方式鼓勵和促進風險投資發展

  2004年,以色列風險投資總額14.7億美元,2002~2004年累計36億美元,僅次於美國。以色列現有登記的風險資本基金和投資公司101家,運營資金共354億美元,其中風險資本基金就有46家,經營資金為668億美元。2002年,共有352家公司成功融到資金。據以色列風險投資協會(IVC)統計,2002年以色列67%的風險資金是後續投資,初始創業企業投資大幅下滑,而且只有2%投給了種子期的創業公司。

  政府通過首席科學家辦公室為創新企業在研發方面的投資提供支持,包括設立風險投資的母基金,推出以創投為核心的孵化器計劃。通過稅收優惠鼓勵風險投資,如對於超過15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企業不徵收公司稅和股息稅。

  1991年,政府投資1億美元建立風險資本基金,以「捨棄己方利益,與外方共擔風險」的原則,吸引外國投資者聯合投資。同時用開放市場、調節稅、減讓稅等措施吸引對高科技企業初始階段的投資。主要的國際銀行、國內的風險投資公司和股票市場幾乎都參與了對以色列高科技企業的投資。

  2001年,撥付給民用研究和開發的國家開支超過了48億美元(與2000年的數目差不多),比1991年撥款的數目翻了一倍。以風險投資基金形式提供的經濟投資已佔到以色列國民生產總值的大約3%(美國比例為0.3%)。

  政府支持及中介組織

  以色列政府通過鼓勵R&D投入、吸引科技移民、設立孵化器等方式對技術研發進行支持

  鼓勵R&D投入。頒布《工業研究與開發鼓勵法》,對政府批准的研究與開發項目提供所需資金的30%~66%的財政支持,待企業成功後,通過專利權稅收回。

  以色列政府擁有很多支持科技發展的項目,包括孵化器、對初創企業的資助、推動基本研發的合作計劃等。1973年設立的首席科學家辦公室就是負責支持和鼓勵科技研發的。僅1999年,就有1000多項研發項目獲得了首席科學家辦公室的資助。首席科學家辦公室在2000年可支配的預算達4.4億美元,而當年以色列513家企業獲得的風險投資就高達31億美元。

  以色列政府組建了國家管理機構——以色列小企業局,成立了中小企業發展中心等中介組織,從組織、經費和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小企業局是半官方、非營利的自治機構,現在每年經費是1000萬美元,由政府提供,其中教育培訓費用佔500萬美元。小企業局的全部工作都是圍繞為企業的創建和發展營造有利環境進行。如推動制訂和實施政府關於鼓勵小企業的政策,制訂和實施各種支持小企業的辦法等。

  另外以色列政府大力支持企業的研究與開發,以色列與美國和歐盟這世界兩大貿易實體都有自由貿易協定,與美國、德國、加拿大等國都有雙邊研發基金資助研究和開發工作,以及強大的風險資本(VC)在本行業的投資,都與以色列信息產業發展到今天的規模有著很大關係。一些知名的國際公司如Acer,Cisco,IBM,Intel,Microsoft,Motorola,Samsung,Siemens等紛紛與以色列開展密切的合作。

  政府還通過工貿部首席科學家辦公室,對新興公司在創建和起始階段所從事的研究開發給予資助。現在工貿部首席科學家每年預算是4億美元。1991~1998年間共挑選了4261個研究開發項目給予支持。同期,以色列的高技術產品出口從1992 年的 49億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101億美元。

  吸引科技移民。制定「移民研究資助計劃」、「地區研究與開發中心吸收計劃」、「技術學士進修計劃」、「獎學金計劃」等5個吸收計劃,成立了全國長期吸收科技移民計劃委員會,吸引世界優秀科技人員。

  設立孵化器。實施科技孵化器計劃,先後建立了24個孵化器為小企業提供支持。

  在中介方面,以色列成立小企業局,並成立了中小企業發展中心等中介組織,從組織、經費和培訓等方面給予支持,為企業的創建和發展營造有利環境,推動制訂和實施政府關於鼓勵小企業的政策,制訂和實施各種支持小企業的辦法等。

相關焦點

  • 發達國家除歐洲及其移民國家外,只有日本、韓國、新加坡和以色列
    當今世界的發達國家主要分布於歐洲,包括英國、愛爾蘭、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奧地利、瑞士、挪威、冰島、丹麥、瑞典、芬蘭、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臘、斯洛維尼亞、捷克、斯洛伐克、馬爾他、賽普勒斯等23個國家。亞洲政區圖此外,還有北美洲的加拿大和美國,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也是發達國家,這幾個國家都是以歐洲人為主體的移民國家。
  • 韓國教育有多發達,亞洲前三,世界排名第六
    其中很引人注目的就是韓國了,畢竟韓國是應試教育。但韓國的教育水平還是比較高的。第十名:愛爾蘭愛爾蘭的高等教育人口比例為37%,在歐洲排名第三。很多人對這個歐洲國家並不了解,其實愛爾蘭總體發展水平非常好,人均GDP全球領先。而且這個國家的科技水平發展的也非常好。第九名:澳大利亞澳大利亞的高等教育水平率為38%。
  • 三位獲諾獎以色列教授或明年任教韓國首爾大學
    人民網10月19日訊 據韓國《中央日報》中文網消息,兩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以色列學者預計將從明年起登上首爾大學的講臺。首爾大學10月17日表示,正在推進聘用200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龍·切哈諾沃(Aaron Ciechanover,60歲)與阿夫拉姆·赫什科(Avram Hershko,76歲)教授為碩座教授。
  • 研究發現,愛爾蘭古代墳墓的DNA表明皇家亂倫
    研究發現,愛爾蘭古代墳墓的DNA表明皇家亂倫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愛爾蘭一個石墓中發現的一名男子的遺體表明他是亂倫的產物。研究人員發現,從該男子的遺體中提取的DNA包含相同基因的大量相同版本,這表明他的父母要麼是兄弟姐妹,要麼是父母和孩子。巨大墓穴中的發現還提供了有關統治家庭在此期間的運作方式以及他們進行大規模工程項目的能力的見解。
  • 研究證實了愛爾蘭地區首次發現的恐龍化石
    由於特殊的地質,此前研究人員從未在愛爾蘭找到過可信的恐龍化石。據說該島的巖層主要由恐龍時代之前或之後的材料所組成,因而幾乎掃清了在這裡發現恐龍遺骸的可能。然而由國家博物館館長兼古生物學家 Mike Simms 博士帶領的一支研究團隊,剛剛證實了當地發現的首個、也是唯一一個恐龍骨骼化石。
  • 2016全球大學研究影響力排名揭曉,中國12所高校入圍300強
    除歐洲和北美的高校外,亞太地區的日本東京大學、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以及以色列魏茨曼科技大學等都榜上有名。其中澳大利亞有三所高校入圍,表現不俗。而大中華地區則沒有一所大學上榜。我們也注意到,普林斯頓大學雖然研究質量和影響超群,但總體體量偏小,所以屈居第34名。而體量更小的洛克菲勒大學,則因為排名第一的平均影響力,名列第31名。
  • 來自中國、日本、韓國、印度和以色列的他們...
    3月31日,在CHINA BANG 2016現場,亞洲孵化器企業代表:日本TomyK代表Dr·Tomihisa Kamada、韓國FuturePlay CEO Junghee Ryu、印度One Interent創始人Himanshu Bindal、以色列Startup East創始人Omri Shamir和中國太火鳥創始人雷海波就「亞洲創業環境到底如何」做了討論。
  • 以色列研究發現一種蛋白酶的新功能
    新華社耶路撒冷7月29日電(記者陳文仙 杜震)以色列工學院近日發布公報說,該校研究人員發現細胞內蛋白酶「caspase-3」的一種新功能:調控皮脂腺體的發育。  此前研究已知這種蛋白酶在細胞凋亡過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愛爾蘭大饑荒的元兇
    通過對染色體進行排序,研究人員終於確定了在愛爾蘭大饑荒中導致馬鈴薯枯萎的關鍵病原體,這也是科學家第一次對古代植物染色體成功排序,這一突破性進展將有助於現代農業對抗疾病。在1845年至1852年間,愛爾蘭的馬鈴薯患上一種疾病,並且嚴重歉收。
  • 【可怕】以色列把戰爭機器人投入戰爭,或打開戰爭新大門
    據報導,韓國國防部前些日宣布將研發軍用仿生機器人,以提升防禦與偵察能力,增強武裝部隊的戰鬥力水平,並預計這類仿生機器人將於2024年進入到韓國軍隊服役。   但在該消息發布後,更令人震驚的是從以色列傳來的戰前消息,這個戰爭頻發的國家,目前已經將機器人應用於中東戰場,令各國震驚!此舉是否會加速機器人應用於戰場,加速相關研究,並對於未來戰爭形式有新的改變?機器人應用於戰爭對於人類是會帶來戰爭還是和平,無疑讓人類深思!
  • 你見過神出鬼沒的愛爾蘭白鼬嗎?
    NUI Galway的動物生態保護組織剛剛啟動了一個新的科研項目,研究對象是愛爾蘭白鼬。
  • 以色列研究認為人類在冰河時期走出非洲
    新華社耶路撒冷6月23日電(記者尚昊 陳文仙)以色列一項新研究認為,人類有可能在約20萬年前的冰河時期走出非洲,這與傳統認知相反。此前,研究人員曾在以色列北部一個叫「米斯利亞」的洞穴中發現距今約20萬年的人類頜骨化石,這是在非洲之外發現的最早人類化石之一。
  • 以色列研究認為人類在冰河時期走出非洲
    來源:新華網新華社耶路撒冷6月23日電(記者尚昊 陳文仙)以色列一項新研究認為,人類有可能在約20萬年前的冰河時期走出非洲,這與傳統認知相反。此前,研究人員曾在以色列北部一個叫「米斯利亞」的洞穴中發現距今約20萬年的人類頜骨化石,這是在非洲之外發現的最早人類化石之一。以色列文物管理局的利奧爾·魏斯布羅德等人在新一期國際學術期刊《人類進化雜誌》上發表文章說,他們又分析了這個洞穴中13種動物化石,這些化石與之前發現的人類化石屬於同一地層。
  • 以色列研究發現 蝙蝠藉助「認知地圖」導航
    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蝙蝠具有與人類相似的空間記憶能力,能利用標誌物對周圍空間建立「認知地圖」並以此導航。  蝙蝠可利用聲波分辨近處物體的能力已廣為人知,而它們前往遠處覓食時如何在更大的地理尺度上導航,吸引了兩個以色列團隊進行研究。一個團隊來自特拉維夫大學,另一個團隊由希伯來大學和特拉維夫大學研究人員組成,兩個團隊的論文均發表在9日出版的新一期美國《科學》雜誌上。
  • 以色列研究發現蝙蝠藉助「認知地圖」導航
    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蝙蝠具有與人類相似的空間記憶能力,能利用標誌物對周圍空間建立「認知地圖」並以此導航。 蝙蝠可利用聲波分辨近處物體的能力已廣為人知,而它們前往遠處覓食時如何在更大的地理尺度上導航,吸引了兩個以色列團隊進行研究。
  • 位居亞洲發達國家三強,韓國能培育出三星,卻拿不下一個諾貝爾獎
    近日,日本對韓國的出口限制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韓國與日本隔海相望,經濟往來密切,兩國都是經濟發達國家。在亞洲能稱得上發達國家的寥寥無幾,除了日本,韓國之外,以色列,新加坡也都達到了發達國家的標準,而新加坡是一個城市國家,姑且不論,因此亞洲真正的發達國家也就日本,以色列,韓國而已。
  • 愛爾蘭QuamNESS團隊將研究量子增強熱管理新技術
    近期,愛爾蘭布里斯托大學,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和都柏林三一學院獲得工程和物理科學研究委員會和愛爾蘭科學基金會(EPSRC-SFI)總計160萬英鎊的資助,以開展量子系統和技術相關熱力學的研究。該三所大學組成的QuamNESS團隊將聯合各專業研究人員,開發新型數學工具和仿真方法,揭示超高效(量子增強)熱管理新技術的基本原理。
  • 2018全球核大國排行:以色列排名不如印度,印度排名不如巴基斯坦
    印度又比世界第八核大國以色列多50枚核彈庫存。韓國一線之隔對門近鄰據說擁有20枚核彈庫存。關於以色列究竟是否擁有核武器,以色列不置可否,整個世界已經討論好久好久。這次外媒PLOUGHSHARES FUND算是給出肯定推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