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標準臨床診斷術語平臺」,你關心的都在這裡!

2020-11-30 健康界

我行我show!中國醫院管理案例評選,醫院卓越管理實踐大秀場。

點擊查看

全文852字,歡迎關注!

繼上周我們推送了《醫學溝通總卡殼?》之後,得到了眾多讀者的關注。結合文章發出以來收到的諮詢,我們精心準備了這個問答,希望能解答大家對於「中國標準臨床診斷術語平臺」的疑問,幫助大家合理、高效地使用這一平臺,為險企創造標準化的先發優勢,提前掌握行業標準化的話語權。

以下是問答詳情:

該術語集和其他地方性術語集有何不同?

1.使用範圍不同:本術語集是國家層面的統一規範;地方性術語集,在當地使用;

2.術語範圍:本術語集包含30個專業、42000+術語,名稱是國家的統一規範;地方性術語集範圍不一定有這麼廣;

3.同一個診斷,名稱會有不同。

術語集和ICD名詞相同嗎?

有部分名詞是相同,部分名詞是不同的。最大的區別是,本術語集中的名詞更符合臨床醫生習慣,是衛健委全面推進「四統一」工作中的醫學名詞術語。我們也將提供術語集與ICD編碼的映射。

平臺上ICD編碼無權限查看?

為了保證臨床診斷術語平臺的編碼準確性,項目組專家和編碼顧問們正在對術語對應的編碼做一一核對,預計3月底將會全部審核完成,和大家正式見面。

EXCEL版本包含編碼嗎?

暫時不含編碼,預計3月底提供對應的ICD10編碼。

EXCEL版包含哪些內容?

包含名詞中文名、英文名、又稱(同義詞)、曾稱(已被淘汰)、所屬專業和類型。

PDF版本包含哪些內容?是否包含編碼?

與《常用臨床醫學名詞》的內容完全一致,可用於閱讀和查詢,不包含編碼。

為什麼商保公司需要該術語集?

健康險企業對疾病診斷的命名、歸類缺乏統一的行業標準,相同、相近疾病的描述千差萬別;平臺將幫助險企建立醫學術語的標準口徑,確保跨企業、跨部門溝通的語義統一。

在商保公司的使用場景是怎樣的?

1.核保階段,能為您提供一份標準化的前置病清單,更準確地預估承保風險;

2.標準化除外責任疾病清單,避免理賠階段因疾病定義的混淆導致理賠糾紛;

3.幫助精算、風控部門精準歸類疾病,避免疾病層級歸因分析的誤差。

以上就是本次解答的全部內容,接下來幾周時間內,我們會對每個應用環節做更詳盡的介紹,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關於新冠病毒疫苗接種,你關心的都在這裡!
    到目前為止,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我們進入臨床試驗的疫苗、進入Ⅲ期臨床的疫苗,都處於全球第一方陣。由於我國疫情較早得到控制,國內不具備開展Ⅲ期臨床試驗的條件,所以我國五款進入Ⅲ期臨床試驗的疫苗都是在國外開展的Ⅲ期臨床試驗。待數據揭盲以後,會及時向社會公布相關的數據,如果數據達到相應的標準,國家藥監部門將會批准附條件上市或者上市。
  • 中國首個醫學術語搜尋引擎成功落地 連接臨床表型、疾病、基因三類...
    所以HPO就是描述人類疾病表型特徵的標準詞彙表,每個術語描述了一種異常表型。HPO利用從醫學文獻,Orphanet,DECIPHER,和OMIM資料庫獲得的信息進行開發,目前包含約11,000多項名詞(仍在擴充)和115,000餘項關於遺傳性疾病的注釋。HPO資料庫還提供了一套針對4000多種疾病的注釋(annotations)。HPO開發組還在持續地進行詞條的維護和完善工作。
  • 中國首部胸外科疾病術語集重磅發布 ——《胸外科疾病標準化診療...
    點擊查看         4月26日,在「共享・互聯・築造健康醫療大數據共同體——醫療大數據開發及應用大會」上,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分會聯合人民衛生出版社共同推出《胸外科疾病標準化診療術語》,這是關於我國胸外科疾病方面的首部術語集。
  • 對臨床診斷死亡標準的初步共識
    一個不算十分令人震驚的事實是,世界各地的醫生對死亡的標準尚未達成共識。 現在,有關機構正在磋商,期望推出臨床死亡認定的一般標準。最後,他們推出了一份報告。 鑑於不同文化在法律,宗教和道德價值觀上的多樣性,任何一份報告都不太可能把所有相互矛盾的觀點整合在一起。這也不是研究人員第一次尋求醫學死亡的普遍定義。
  • 你關心的在這裡!
    核酸檢測是確診新冠肺炎的「金標準」,只有通過核酸檢測為陽性才能確診。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核酸檢測是如何進行的?……關於「核酸檢測」的這些問題,專家的解答來了。核酸檢測的原理是什麼?臨床實驗室檢測過程中,如果能在患者樣本中檢測到新型冠狀病毒的特異核酸序列,應提示該患者可能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每一個生物的核酸是不一樣的,通過核酸檢測就是要確定人身上是否帶有病毒,也就是為了檢出病毒的攜帶者。病毒攜帶者如果有症狀的話就是病人,如果沒有症狀就是無症狀感染者。
  • 蛋白質晶片-未來臨床診斷的縮影
    這類晶片用途很廣泛,就相當於你有20,000個蛋白質,想像一下,可以做各種各樣的應用,舉個例子,你可以通過一張晶片,檢測這20,000個蛋白質中哪些可以和你感興趣的目標蛋白有相互作用,做機制研究,也就是蛋白-蛋白互作,還可以用於DNA/RNA-蛋白互作,小分子靶標發現等。
  • 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模式專家共識
    因此,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應該明確、簡潔、準確可靠,並具有充分的解釋、可信性和權威性。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分子診斷專家委員會組織相關專家對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模式進行了研討並達成以下共識。一、基本要素1.題目與格式: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應具有醒目的題目,明確標示出檢驗的靶標。
  • Brain|新的診斷標準「再」定義早期痴呆症
    2020年8月13日,在英國《Brain》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論文中,英國的學者和臨床醫生合作重定義了一種被廣泛認可、卻對其知之甚少的疾病診斷概念——功能性認知障礙(FCD)來用於早期痴呆症的鑑別診斷1。該領域的定義和術語仍在發展,截止該文章發布前,尚未有統一的診斷標準,然而將FCD與存在認知症狀的其他非神經退行性病變區分開來是至關重要的,如原發性精神健康問題、睡眠障礙、健康焦慮、藥物和酒精副作用、全身性或神經性功能障礙引起的疾病或認知症狀。
  • 《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和《中醫臨床診療術語》印發!
    自2021年1月1日起,各級中醫醫療機構、非中醫醫療機構的中醫臨床科室及基層提供中醫藥服務為主的醫師,應當按照新修訂的《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中醫臨床診療術語》等規範中醫病案首頁填報及中醫病曆書寫。《通知》還明確要加大《中醫病證分類與代碼》和《中醫臨床診療術語》應用管理和監督力度等。
  • 新羿生物:數字PCR是未來臨床分子診斷的關鍵平臺
    20年來,此項技術從概念轉化為產品有多種實現途徑,但原理基本一致,即通過各種手段將靶標分子稀釋並平均分配到幾萬個反應腔室中,通過單個模板分子的PCR擴增,可實現不依賴於標準曲線和參照樣本的準確、絕對定量。同時分散稀釋可以顯著地降低了PCR抑制劑的濃度,這使得數字PCR的反應效率大大優於螢光定量PCR(qPCR)。
  • 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16版)
    為了更好地規範我國臨床醫師對帕金森病的診斷和鑑別診斷,我們在英國UK腦庫帕金森病臨床診斷標準的基礎上,參考了國際運動障礙學會(MDS)2015年推出的帕金森病臨床診斷新標準,結合我國的實際,對我國2006年版的帕金森病診斷標準進行了更新。
  • 多發性硬化最新臨床分型(臨床綜述)
    臨床孤立症候群(clinically isolated syndromes,CIS):CIS 並未包含在最初的 MS 分類法中。現在 CIS 被認為是如下疾病的首發臨床表現:表現出疑似 MS 的炎症性脫髓鞘特點,但尚未出現散發性病灶,不能完全符合 MS 的診斷標準。對疾病自然史的研究和 MS 改進療法的臨床研究均已顯示 CIS 合併腦 MRI 病灶高度可能符合 MS 診斷標準。
  • 腦醫生AI影像平臺再發力 精準診斷技術造福群眾
    「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精準診療服務」——這就是老人所說的「萬幸」,這項服務在國內已進入臨床推廣及普及階段,諸多三甲醫院在當地已率先運用了深圳銥磑醫療公司搭建的腦醫生人工智慧影像診斷平臺,利用中國人群影像大數據資源和深度學習算法,讓精準診斷變成了現實,也一舉解決了王老太的燃眉之急。
  • 關於痛風,你想知道的硬核科普都在這裡
    為了讓患者對痛風更加了解,今天將給大家詳細解讀一下痛風,關於痛風,你想知道的硬核科普都在這裡。什麼是痛風?痛風是一種單鈉尿酸鹽(MSU)沉積所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及(或)尿酸排洩減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關,屬代謝性風溼病範疇。早在公元前5世紀,希波克拉底就有關於痛風(gout)臨床表現的記載。
  • ISSVD 發布2015年關於外陰鱗狀上皮內病變的術語
    外陰上皮內病變的術語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
  • 國家呼吸疾病臨床研究中心牽頭成立「病毒診斷研究和推廣區域平臺」
    會上,為進一步解決全國範圍內基層的呼吸道病毒診斷難題,做好「早發現、早報告、早治療」,「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病毒診斷研究和推廣區域平臺」(以下簡稱「區域平臺」)宣布成立。來自全國各地的27家三甲醫院成為首批建設單位,共同推動中國呼吸道病毒大數據的開發與應用,以及適宜病毒診斷技術在基層醫院的普及。
  • 你最關心的29個接種問題,答案都在這裡
    「新冠疫苗問答錄」你就是新冠疫苗的半個專家了相對於其他技術路線而言,滅活疫苗研發平臺成熟、生產工藝穩定、質量標準可控、保護效果良好,研發速度快,且易於規模化生產,具有國際通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評判標準。06. 新冠疫苗打幾針?推薦免疫程序為2針,期間至少間隔14天,接種部位為上臂三角肌。
  • 臨床分子診斷自動化的應用現狀與展望
    3.國內外分子診斷自動化系統的應用現狀:1980年世界上第一臺臨床自動化樣本處理裝置的投入使用,標誌著臨床實驗室正式步入自動化時代。隨著時間的積累和技術的滲透,臨床分子診斷自動化拉開序幕。目前已面世且獲得CFDA及FDA認證的各平臺中,樣本提取檢測一體化平臺僅有羅氏公司推出的cobas? AmpliPrep/cobas? TaqMan?
  • 六、臨床診斷的分歧及一致性的判斷
    六、臨床診斷的分歧及一致性的判斷   診斷標準確定後,判定診斷結果時在諸多環節可能出現不一致性,而當診斷錯誤後又可能嚴重影響下一步的治療,以及預後等。三組醫生都判定自己所診治的兒童約50%(44%~46%)應做扁桃體摘除術。實際上,第二、三組醫生所診斷的兒童已被前一組醫生判定為不需要做扁桃體摘除。這種偏倚叫預期偏倚。   (二)產生臨床不一致的原因   1.觀察者的原因 如診斷指標、診斷標準不一致,診斷分類不清,不同專業人員偏重從本專業出發考慮診斷標準。觀察者(檢查者)的感覺上的差異,得到不同結果。
  • 《中醫眼科學名詞術語》標準通過審定
    近日,中華中醫藥學會眼科分會審定通過了《中醫眼科學名詞術語》標準,並提交中國國家標準委員會審定批准後頒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