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臨床診斷死亡標準的初步共識

2021-01-10 騰訊網

生命體徵消失,機體走向死亡。但是,在生與死之間,是否有一條明晰的線?一個不算十分令人震驚的事實是,世界各地的醫生對死亡的標準尚未達成共識。

現在,有關機構正在磋商,期望推出臨床死亡認定的一般標準。最後,他們推出了一份報告。

鑑於不同文化在法律,宗教和道德價值觀上的多樣性,任何一份報告都不太可能把所有相互矛盾的觀點整合在一起。這也不是研究人員第一次尋求醫學死亡的普遍定義。

但是,世界腦死亡項目的資深作者,南加州大學醫學主任Gene Sung認為,研究報告的內容是一個很好的起點。

Sung說:「這是一個重要的,複雜的主題。也是第一次在眾多組織中達成這種共識。有了本報告及其17份補編——實際上是一本教科書——我們希望它能將診斷錯誤降至最低並建立信任。」

這些建議不僅是一整箱的內容,也不是簡潔的定義,而是讓來自不同背景的醫學工作者達成明確共識的方法。

通過混合流程圖,檢查表和決策樹,該報告對權衡患者病情是否可能可逆的必要觀察進行了分類。

其中許多表徵是大多數醫學專業人士都能識別的,包括在血液酸度下降到足夠低時,對不適的刺激沒有面部反應,瞳孔固定,沒有堵嘴反射以及沒有自發呼吸的現象。

還有一些明智的建議,例如檢查可能掩蓋或模仿腦死亡的現有狀況,如神經系統疾病吉蘭-巴雷綜合症,或可能混淆診斷的藥物或療法。

該論文建議,兒童應該接受第二次神經系統檢查,因為他們的幼小大腦可以從某些狀況中恢復。

本文還考慮到了資源的可用性,以及各地醫學界在法律和文化上的差異。

作為腦死亡專家和非常熟悉創傷性腦損傷對患者及其親人的影響的大夫,Sung十分清楚對於何時定下明確的指導方針的重要性。

Sung說:「這就是為什麼我開始這個項目——我們在處理和理解這些問題上仍然有些困難。」

在過去的日子裡,如果無法感覺到脈搏或呼吸,醫生就可能會賭:這具身體應被送入墳墓。

當然,會發生錯誤,且時有發生。很多。比我們可能想承認的更多。

而且,隨著呼吸機的出現和復甦方法的改進,我們可以將「最近死亡的人」重新拉回來,醫學界迫切希望找到一種更好的方法來辨別跨過那道無法回頭的窄門的人。

到1960年代,法國神經生理學家擴大了對昏迷的定義,以涵蓋後來被認為是腦死亡的東西。第一個官方標準於1968年發布,通常被稱為「哈佛腦死亡標準」。

此後,世界各地的醫學界都優先考慮在非自願運動,血流,腦電波模式和殘餘電活動位置方面的細微差別,從而導致了許多非常不同的腦死亡標準。

宗教的敏感性影響著世界各地的醫學決策。法律先例也對死者和死者的權利產生影響。

還有對醫療系統的信任,對器官捐贈的時間安排和優先次序的複雜看法影響……

Sung和他的團隊考慮了如此多的變量,他們需要依靠更多的醫學文獻和臨床實驗來尋求共識。

最後,他們的報告得到了數十個著名醫學學會的認可。

並非毫無諷刺意味的是,關於死亡的普遍定義需要嵌入到一份活著的文件中,該定義不僅隨著科學知識的進步而發展,而且還需要信任它的共同體。

這項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

本文譯自 sciencealert,由譯者 majer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相關焦點

  • 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模式專家共識
    、遺傳病、血液病、感染性疾病、神經精神性疾病、器官移植、出生缺陷、個體化藥物治療等多個領域[1,2,3,4,5,6,7,8],臨床基因檢驗診斷報告對機體易感性評估、疾病診斷、預後、治療監測、遺傳諮詢、健康管理以及家庭生育計劃制定等均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佳文分享 | "羊水栓塞臨床診斷與處理專家共識(2018)"解讀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學分會產科學組結合國內外文獻,參考美國母胎醫學學會(Society for Maternal-Fetal Medicine,SMFM)"AFE專家共識"等,根據我國的臨床實踐制定了"羊水栓塞臨床診斷與處理專家共識(2018)",旨在提高及規範AFE的診斷和治療水平,以改善孕產婦與圍產兒結局。
  • 肝纖維化診斷及治療共識
    2002年,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肝纖維化學組在曾民德、王泰玲和王寶恩等教授組織下,制訂了《肝纖維化診斷及療效評估共識》,該共識對指導臨床醫師開展肝纖維化診治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
    指南·標準·共識│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兒童心肌病精準診治協作組《中國實用兒科雜誌》編輯委員會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兒童及青壯年心臟性猝死
  •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發布!丨指南共識
    《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發布!中華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心血管學組兒童心肌病精準診治協作組組織相關專家共同制定了《中國兒童肥厚型心肌病診斷的專家共識》。
  • 尿液常規檢驗診斷報告模式專家共識
    一、制定尿液常規檢驗診斷報告模式的目的 隨著實驗室自動化程度的提高,尿液常規檢驗已發展為全自動幹化學、全自動有形成分和顯微鏡檢查三大部分,極大提高了尿液分析的效率,具有快速化和自動化的優勢,為臨床快速診斷與監測相關疾病提供了條件。
  • 揭秘:醫保疾病診斷/手術操作編碼"制定標準"始末
    第二步,集中研討和初步共識。組織國內疾病診斷編碼的權威專家、各個版本的開發者和發布者召開研討會。各個版本的開發者陳述上述差異性條目分析的結果和各自的主張。集體研討形成的初步共識:哪些差異性條目保留,哪些刪除,哪些需要在表達上進行調整。第三步,各版本條目的初步融合。
  • 專家共識:急性中毒的分級與診斷_急性中毒_分級_診斷_醫脈通
    2016年11月份,中國醫師協會急診醫師分會、中國毒理學會中毒與救治專業委員會發布了《急性中毒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醫脈通小編將急性中毒的分級與診斷相關內容整理出來,與大家分享。點擊進入下載頁面>>>急性中毒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急性中毒是指人體在短時間內接觸毒物或超過中毒量的藥物後,機體產生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及其臨床表現。
  • 急性腎損傷概念和診斷標準的變遷
    自ARF概念提出以來一直缺乏統一的定義和診斷標準,在各種文獻中粗略統計其定義方法多達30 種之多。由於ARF 的定義長期未達成共識,導致其發病率、病死率等流行病學研究結果存在巨大差異,療效判定也無法達成共識,使不同的研究結果難以比較,一定程度上影響了ARF診治水平的提高。成為限制ARF 診治及研究的障礙。
  • 專家共識 | 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
    近日,由我國呼吸科相關專家組成的「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共識專家組」,發布了《發熱伴肺部陰影鑑別診斷專家共識》。對於發熱伴肺部陰影的患者,本共識建議按以下步驟進行分析和診斷。(二)肺炎嚴重程度的評價目前常用的評分系統有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定的重症肺炎診斷標準、CURB-65、CRB-65、PSI、SMART-COP及IDSA/ATS重症肺炎診斷標準等。可根據條件選擇使用,本共識推薦用CURB-65。
  • 中國宏基因組學第二代測序技術檢測感染病原體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 檢訊
    中國宏基因組學第二代測序技術檢測感染病原體的臨床應用專家共識發布!宏基因組測序技術(mNGS)因其覆蓋度廣、特異性好等特點越來越多地被應用於臨床感染性疾病的精準診斷,但因一直沒有相應的標準而無法在臨床進行更為規範化的開展。
  • 《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第六版...
    《血液病/惡性腫瘤患者侵襲性真菌病的診斷標準與治療原則》第六版將於近日發布,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主任委員吳德沛教授表示,此次修訂第六版,源於實踐中的新發現,指南也應隨著臨床實際的變化而有變化;另外,國內醫學診斷上也有了很大的進步,GM試驗、G試驗、PCR檢測,包括二代測序都在進步,給了臨床上很多提示;還有真菌對藥物的敏感性和藥物濃度的監測
  • 權威共識丨心肌炎等免疫治療不良反應應如何診治
    但在這類藥物的臨床應用過程中,發現可出現諸多免疫相關不良反應。 特別是 ICIs 相關心肌炎,在所有器官免疫毒性中致死性最高,成為導致患者短期內死亡的重要原因,病例報告數量的快速增長提示其真實發生率很可能被低估。
  • 2016年膿毒症最新定義與診斷標準:回歸本質 重新出發
    其診斷需滿足至少兩條SIRS診斷標準。該定義的重要貢獻是,提出了SIRS的概念。隨後,膿毒症的研究重點轉移到機體促炎/抑炎反應,機體炎症情況被繪製出多種炎症模式圖。膿毒症1.0診斷標準的缺陷是敏感度高,特異度低。這既可能造成膿毒症的過度診斷,也將漏診部分免疫抑制患者。
  • 2017 最新共識:內分泌相關高血壓的臨床表現及診斷鑑別
    來自澳大利亞的內分泌專家發布了內分泌相關高血壓的診療共識,詳細介紹了各種類型的內分泌原因導致的高血壓疾病,包括流行病學、臨床表現、診斷鑑別等方面,近期發表於 Endocrine Reviews 在線雜誌上。
  • 中國熱射病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19)
    調查資料顯示,在高強度運動中發生猝死的主要原因是熱射病而非心血管意外;而由熱射病導致的死亡可能超過所有自然災害導致的死亡總和。1.概述熱損傷因素作用於機體,可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表現為由輕及重的連續過程,包括先兆中暑、輕症中暑和重症中暑,統稱為熱致疾病。熱射病是最嚴重的熱致疾病類型,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 真性紅細胞增多症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2016年版)
    為給我國血液科醫師提供規範化的臨床實踐指導,由中華醫學會血液學分會白血病淋巴瘤學組牽頭,廣泛徵求國內專家意見,結合我國現況,反覆多次修改,從PV的診斷程序、實驗室檢查、診斷標準和治療原則等方面最終達成本共識。
  • 冠狀動脈痙攣症候群診斷與治療中國專家共識
    若將臨床症狀、運動心電圖和核素灌注心肌顯像負荷試驗結果綜合判斷,以同時具備靜息性胸悶/胸痛的臨床表現、運動心電圖陰性或恢復期ST段缺血性改變以及核素灌注心肌顯像呈現反向再分布三個特點為診斷CASS的標準,在與乙醯膽鹼激發試驗的對照中,其敏感性為96%,特異性為94%。但目前主要來自單中心的經驗,尚需進一步驗證。
  • 英國特發性顱內高壓診療共識概要:診斷篇
    最近英國發布了特發性顱內高壓診療共識,旨在提高臨床醫生對特發性顱內高壓的認識,並改善患者的預後。小編對共識中診斷相關內容進行了整理,與大家分享。(B)IIH的診斷標準。(C)無視神經乳頭水腫(IIHWOP)IIH的診斷標準。(D)根據國際頭痛疾病分類,第三版(測試版)(ICHD-3beta)定義的,可歸因於IIH的頭痛。(E)細化LP初始壓力解釋指南意見的線形圖。
  • 國內首個NSCLC二代測序技術臨床應用專家共識出爐!
    目前國外已發表了多個NGS檢測技術指南,包括《二代測序診斷指南》、《基於二代測序的腫瘤panels驗證指南》等。我國近年來也發表了多個NGS專家共識,包括《臨床分子病理實驗室二代基因測序檢測專家共識》、《臨床基因檢測報告規範與基因檢測行業共識探討》、《二代測序技術在腫瘤精準醫學診斷中的應用專家共識》、《二代測序技術在血液腫瘤中的應用中國專家共識(2018年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