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的那些鶇鶇

2021-01-20 這是天父世界

 

 

不知道為什麼,鳥名當中有很多生僻字,「鶇」是其中之一。新華字典對「鶇」的解釋如下:鳥類的一科,嘴細長而側扁,翅膀長,善於飛翔,叫得很好聽。

看完了解釋,是不是仍然還是一頭霧水?有些東西就是這樣,貌似進行了一大堆解釋,其實什麼都沒解釋。不過,看完下面的內容,相信你一定會明白「鶇」到底是哪類東東。下面的出場的順序為留鳥、候鳥以及個人經驗中常見程度來排序,最後是本地未拍到但可期待的鶇。


一、烏鶇

烏鶇,別名百舌、反舌、黑鶇。體型接近人們所熟悉的斑鳩等鳥,顏值很低,但它卻是瑞典的國鳥。既然它的別名叫百舌,肯定是唱功了得。好幾次我被沒聽過的悅耳動聽鳥聲所吸引,循聲尋找,卻發現是黑不溜秋的它站在枝頭歌唱。但這只是在繁殖期,多數時候它叫得還是挺單調的。


烏鶇雌雄顏色相近,都是漆黑一團,如果不是嘴巴長成橙黃顏色,跟烏鴉還真差不多。但仔細比較,雌雄還是有點差異的。雄鳥全黑色,嘴橘黃,雌鳥上體黑褐、下體深褐,嘴暗綠黃色至黑色。下面的依次為雄鳥、雌鳥和雛鳥圖。


烏鶇為本地的留鳥,非常常見,我去過一些公園裡烏鶇多到一個地步可以用「泛濫成災」來形容。夏天有很多機會遇到它繁殖後代的場景,它的巢穴有時候甚至就選在人家的陽臺上。


加油站頂棚的烏鶇的巢

正在餵雛

 


二、藍磯鶇

 

藍磯鶇,既然帶「磯」字,就說明它的活動習性和巖石有關,它們常棲息於多巖石的山地或海岸上。


本地見到的藍磯鶇以留鳥為主,也有部分是遷徙個體。藍磯鶇有兩個亞種,腹部及尾下深慄色為philippensis亞種。philippensis亞種很容易與雄性慄腹磯鶇混淆,區別在於其無黑色臉罩,上體藍色較暗。

《中國鳥類野外手冊》上說philippensis繁殖於東北至山東、河北及河南等地,遷徙時經中國南方大多數地區及臺灣,但似乎本地也能看到其繁殖。



腹部及尾下全藍色為pandoo亞種,此亞種在本地繁殖,山上很容易遇到。


幼鳥出生不久,就會停留在巖石上。


有些藍磯鶇的亞成鳥看起來有點像褐河烏。


      最後出場時一點都不驚豔的雌鳥。



 

三、紫嘯鶇

 

紫嘯鶇,全身羽毛呈黑暗的藍紫色,遠觀呈黑色,近看為紫色。顏值比起烏鶇高了很多,但叫聲似乎遜色不少,卻不同亞種嘴部顏色為黑色或黃色。常棲息於多石的山間溪流的巖石上,在溪邊亂石叢間跳來跳去或飛上飛下,性活潑而機警。市區公園也能見到,但比起來機會少很多。

下面的都是拍攝於市區公園的紫嘯鶇。

 

  

四、慄腹磯鶇


慄腹磯鶇為本地留鳥,但有垂直遷徙的習性,繁殖一般在有一定海拔的森林,冬天會下到低海拔的開闊而多巖的山坡林地。雄雌異色,雄鳥特徵明顯,但容易與藍磯鶇的紅腹亞種混淆,區別在於它具黑色臉罩及額部為亮麗藍色而帶光澤。

下圖為冬天下到山腳的慄腹磯鶇雄鳥和雌鳥。


 

五、白腹鶇

白腹鶇,估計是本地公園第二常見的鶇了,但它為冬候鳥,只在冬天才容易見到。所謂冬候鳥,就是秋冬季節來這裡越冬,春夏到北方繁殖的鳥。溫州屬亞熱帶海洋季風潤溼性氣候區,很多鳥會選擇留在溫州越冬,白腹鶇是其中之一。 

白腹鶇並不難認,頭部和背部沒啥特別的特徵,全身顏色最淺的部分是其腹部和臀部——白色。


 

六、灰背鶇

體型略小的灰色鶇,兩脅棕色,雄鳥不易認錯,雌鳥與雌烏灰鶇易混,區別在其上體灰色較重,嘴黃,點斑僅限於胸部。



灰背鶇在我們非常常見,但在臺灣卻為稀罕貨,鳥的分布有很明顯的地域性。


 

七、斑鶇


斑鶇具明顯黑白色圖紋,斑鶇白色眉紋明顯,不少人把它當作白眉鶇,其實沒留意它有著和白眉鶇完全不一樣的下腹部黑色斑紋。新手總是容易被一兩個特徵吸引,而忘記其間更多的差異。認鳥有一個竅門就是多看手冊的文字描述部分而不是只看圖。


 

八、紅尾鶇

紅尾鶇,為原斑鶇的一個亞種,最新的分類將其獨立為新種。紅尾鶇兩脅及胸具紅棕色點斑,而斑鶇兩脅及胸具黑色點斑。還有一些類型被稱為二者的中間體。

 

 

九、虎斑地鶇

虎斑地鶇普通亞種已提升為獨立種——懷氏虎鶇,本地見到的都是懷氏虎鶇。懷氏虎鶇特徵明顯,體大並具粗大的褐色鱗狀斑紋。


虎斑地鶇別名又叫「頓雞」,仔細觀察它的習性,發現這別名很形象,每次在進行下一次覓食前都要在草地上發一下呆。

 

十、烏灰鶇

烏灰鶇又叫日本烏鶇(Japanese Thrush),想必在日本較多見。在溫州並不常見,屬於過境鳥或夏候鳥,所謂夏候鳥,就是春夏到本地繁殖,秋冬到南方越冬的鳥。

烏灰鶇雄雌異色,雄鳥和烏鶇最容易的區分要點是其腳色為肉色,而烏鶇的腳色為偏黑色。



在市區公園曾經見到其連續兩年的繁殖記錄。


  

十一、白眉鶇


白眉鶇顧名思義就是有著明顯的白色過眼紋,和斑鶇的區別上面已經提及。白眉鶇前幾年還被認為是溫州的新種,實際上數量不少。所謂的新種只不過是掌握話語權的人有沒有見過而已。歷史何嘗不是如此,我們根據閱讀記載而還原的世界根本不等同於當時的世界,能記下的遠遠少於沒記錄的。



 十二、赤胸鶇

 

繁殖於日本南部,越冬於臺灣、華東、海南島及菲律賓。以前認為是我們這裡的過境鳥,現在已經有了多次的冬天觀察記錄,可能也在本地越冬。手冊上甚罕見,但在臺灣卻和常見,這跟它們在日本繁殖以及遷徙路徑有關。物以稀為貴,但貴也是相對的,此處的寶常常只是他處的草,反之這裡的草也可能是他處的寶。

 

十三、橙頭地鶇

 

中等體型(22釐米)、頭為橙黃色的地鶇。浙江境內少見,之前已知約有兩筆記錄,去年(2016.05)溫州境內有一筆記錄最近才被得知,記錄者是蔣金福老師。

蔣金福老師攝於溫州市學生實踐學校 

 

 

 

由於個人觀察的時間和範圍有限,也因為掌握的資料有限,尚未得知在溫州境內有下面幾種少見鶇的照片記錄,至於標本記錄 ,沒有進一步去核查。根據手冊上的分布圖和周邊地區記錄的情況,理論上本地出現概率為100%可能性。

 


十四、白喉磯鶇

 

體型小(19釐米)的磯鶇。兩性異色。雄鳥:藍色限於頭頂、頸背及肩部的閃斑;頭側黑,下體多橙慄色。與其他磯鶇的區別在喉塊白色,除藍頭磯鶇外與所有其他磯鶇的區別在於白色翼紋。雌鳥:與其他雌性磯鶇的區別在上體具黑色粗鱗狀斑紋;與虎斑地鶇的區別在體型較小,喉白,眼先色淺,耳羽近黑。(圖片引自網絡,若要查看實體照片可自行上網搜尋)


 

 

十五、白眉地鶇

中等體型(23釐米)的近黑(雄鳥)或褐色(雌鳥)地鶇。眉紋顯著,雄鳥石板灰黑色,特徵明顯。(圖片引自網絡)


 


十六、寶興歌鶇

另外一種可期待的鶇是寶興歌鶇。寶興歌鶇是中國的特有物種,主要分布於中國中部,命名與在發現地寶興有關。浙江境內已有多筆記錄(但沒超過一隻手的手指頭數),臺灣也有過記錄,故溫州完全可以期待。

識別的要點是它下體皮黃而具明顯的黑點,如果粗略地找一個相近的參照物,初步印象也許有點像虎斑地鶇,但其背部無斑、下體黑點形狀也完全不同。

(圖片引自網絡)


 

 

 

(除已經註明的圖片外,所有圖文皆為原創)






 

 


相關焦點

  • 盤點那些「溫州之星」
    2019-12-02 08:07 |溫州發布 |
  • 溫州的「作家潮」-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 溫州日報主辦
    ,幾乎那時所有的當紅作家都來過溫州,可謂是一撥撥湧來溫州的作家潮。《文學青年》函授每年都舉辦兩次筆會,邀請全國著名作家來溫州,同時也選拔全國各地的優秀學員來參加筆會,加上王安憶、鐵凝、路遙、賈平凹等18位青年作家都被聘為文學青年的顧問,故每年到溫州來的作家是一撥一撥潮水般地湧來。著名作家來溫州的有李杭育、張抗抗、肖復興、梁曉聲、趙本夫、葉辛、李龍雲、傅天琳、雁寧等。他們來溫州除了遊溫州名勝景點外,主要的任務是講座。
  • 「世界溫州人」文化認同中的「案例溫州」
    溫州網訊 「離散」之後更須「凝聚」。如何讓世界溫州人在多種身份角色中維持和強化溫州人身份,突出對溫州地域的文化認同?這就要求地域文化「凝聚」效應需要確立範疇化概念,利用溫州地域文化的潛能,培育「案例溫州」,增強認同效應。
  • 溫州甌江流域有多少種淡水魚?-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溫州甌江流域有多少種淡水魚?
  • 溫州新區正在崛起,未來房價空間值得想像
    來源:溫州房地產那些事兒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 作為溫州未來五年規劃,溫州十四五多次提到的環大羅山發展, 最近終於溫州又推出一個新區概念,環大羅山新區的推出必將拉動新的房價
  • 溫州飛機場的前世今生:曾幾時 溫州領先空中航線
    首先聲明:本人不是機場建設的領導和指揮者,當時我由分管城鄉建設的副市長調任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正值溫州列為十四個對外開放城市之時,因工作需要又兼任外經貿委副主任,因而協助市政府與省民航局的領導參與溫州機場較重要事宜的研討,如選址、軟土地基處理等問題,發揮「參議」作用。同時,作為在溫州土生土長的九旬老人,對舊中國溫州建立飛機場也曾耳聞目睹,回憶起來對年輕人或有所啟迪。
  • 溫州資源催生溫州紅酒商人群體 商家布局全國
    其實從2007年開始,溫州的葡萄酒商家就開始全國布局。主要方式有直接在外地開總公司、分公司,直接做供貨商,招外地加盟商等等。近年越來越多的溫州進口葡萄酒企業進軍全國,是溫州進口葡萄酒連續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目前在溫州本地經營葡萄酒行業的大概只佔30%,70%的溫州酒商散布在上海等地直接進口葡萄酒。
  • 《1936年的溫州》珍貴資料影像曝光 謝福芸對溫州有一種特殊的眷戀
    謝福芸  蘇慧廉全家福,右上為謝福芸  溫州網訊 近日,隨著《1936年的溫州》珍貴資料影像曝光,謝福芸(Dorothea Soothill Hosie,1885—1959)這個名字也被許多溫州人記住
  • 2020年度溫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啦!-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
    2020年度溫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發布啦!今日在市氣象局召開了「2020年度溫州十大天氣氣候事件」新聞發布會讓我們一起來看看,2020這一年咱們溫州有哪些天氣事件。
  • 溫州「城市大腦」、「AI溫州"LOGO,你Pick哪一個?
    1.字母「W」是「溫」字的拼音開頭,體現了「溫州」的地域特點。2.數字「1、0」,是計算機二進位語言,象徵溫州推進城市數位化、發展數字經濟。3.「大腦」,彰顯出「城市大腦」的特性。4.「窗口」,表示溫州「城市大腦」是溫州善政、興業、惠民的服務窗口。5.無限大符號「∞」,寓意溫州「城市大腦」無限精彩、無限未來。
  • 我為溫州代言② | 謝勝達 趙敏:在溫州,與子攜手同行
    溫州歷來是一座重視人才、人才輩出的城市,湧現了蘇步青、谷超豪、楊煥明、林海帆、葉公抒、滕錦光、南懷瑾、琦君、葉永烈等一大批名家大師。各路傑出英才正是驅動溫州改革創新發展的先鋒。當前的溫州,正努力在新徵程上奮力續寫好新時代溫州創新史,當好「重要窗口」的建設者、維護者、展示者。
  • 溫州民營經濟三十年 張弛政治中的溫州成長(下)
    不經意間,跨國公司已經把戰場擺到了溫州企業的家門口。    不過從一無所有發展起來的溫州企業家們對此似乎並不害怕。他們身上有的是學習的精神。由佐丹奴帶來的新名詞「特許經營連鎖店」在溫州的服飾企業老總中間「熱」起來了。跟進,這是溫州商人們的第一反應。任何優秀的企業都會成為他們的學習對象。而其中最優秀的,是美特斯·邦威。
  • 溫州建鄭振鐸紀念館:成為溫州人文歷史的重要窗口
    【奔走】  「在溫州建鄭振鐸紀念館,  雖然遲了些,但為時未晚」  「鄭振鐸是我們溫州人,這是絲毫不能含糊的事。」溫州資深文物專家、溫州博物館前任館長金柏東與記者一見面,就十分鄭重嚴肅地拋出這句話。
  • 溫州醫科大學默默無聞,但是眼視光學是國內第一
    ※高校專業那些事※為您分享,分享,解惑2019年高考一批本科已經完全結束,很多省份的二批本科也開始公布提檔線,很多考生和家長都興高採烈的在朋/友/圈,微/信/圈,頭條上面發通知書照片進行自豪的分享快樂。首先我祝賀你兒子被溫州醫科大學5+3眼視光醫學光榮錄取,真的,你上這個轉專業,絕對比你的3冬大學齊魯醫學院強,也比你們的第一醫科大學厲害。
  • 葉芃生:我的舅父馬星野-溫州日報甌網 - 溫州新聞門戶網 - 溫州...
    1923年,考入省立第十中學(今溫州中學)初中部,後升入省立十中師範科(今溫州中學)。1926年以同等學歷進廈門大學。1927年春,他考入國民黨在南京設立中央黨務學校。1928年中央黨務學校改名中央政治學校,他畢業留校,被聘為黨校同學會總幹事。1930年留學美國,入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成為我國首位赴美學新聞的留學生。1934年畢業,5月返國。
  • 一起盤點那些「溫州之星」
    曾任浙江大學教授、復旦大學教授、校長、名譽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溫州大學名譽校長等職。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蘇步青主要從事微分幾何學和計算幾何學等方面的研究,在仿射微分幾何學和射影微分幾何學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在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高維空間共軛理論、計算機輔助幾何設計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 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正式啟航 這些重磅舉措助溫州精彩蝶變
    溫州高質量發展將注入澎湃新動力!前天,溫州市政府、甌海區政府與浙江大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浙江大學溫州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籤約各方將推出一系列重磅舉措,攜手打造政產學研合作新典範,助力溫州城市精彩蝶變。  這次溫州與浙江大學的戰略合作有哪些亮點?又將給溫州帶來哪些福利?記者昨採訪相關負責人並梳理合作框架協議。
  • 甌網-溫州新聞
    2006年4月29日,溫州(洞頭)半島工程正式通車。圓了洞頭海陸相連的世紀夢,也將填海造地「無中生有」的夢想照進了甌江口的現實。十年後,溫州甌江口產業集聚區用一個個項目、一組組數據和一處處美景,有力驗證了當年半島工程的「神來之筆」,造福著甌越大地。機器隆隆,熱火朝天的工程現場,讓我們難忘甌江口「從無到有」的建設過程,更讓我們憧憬「從有變美」的發展未來。
  • 聚焦溫州|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在溫州,幸福像花兒一樣!
    「幸福密碼」開啟城市之窗 全力建設集自然美、經濟美、城鄉美 生活美、人文美為一體的 「五美」新溫州 「五彩」幸福花在這裡競相綻放 共同成就了溫州的幸福競爭力
  • 你心目中,溫州的關鍵詞是什麼?
    我國2000多年前的地理著作《山海經》中,最早記載了溫州的地理方位「甌居海中」。晉朝著名學者郭璞注釋說「今臨海永寧縣,即東甌,在岐海中也。」  東晉明帝太寧元年(公元323年),溫州始建永嘉郡。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溫州始置州,改稱溫州。南朝文學家丘遲讚譽溫州「控山帶海,利兼水陸,實東南之沃壤,一都之巨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