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是一部將社會關懷與人性關懷相結合的優秀作品

2020-12-03 印象筆跡

《猴子》是一部2020年的哥倫比亞戰爭驚悚片,由亞歷杭德羅·蘭德斯執導,莫伊塞斯·阿里亞斯、凱倫·金特羅、蘿拉·卡斯特裡洛約8名兒童兵駐紮在一個孤立的山上。在這片現代文明無法進入的蠻荒之地,他們建立起自己的儀式和生活。師長命令他們去看守美軍俘虜和一頭牛,但隨著一聲不經意的槍響,這群人開始土崩瓦解。

周一奧斯卡頒獎典禮結束(2/10)來自韓國的《寄生蟲》和導演奉俊昊搶盡風頭,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四大獎項。雖然結果充分顯示了韓國電影的強大實力,但也使得原本數量相對較少的影片曝光較少。尤其是在各國原本競爭激烈但最終被它拿下的國際最佳影片中,很多未能獲獎的參賽作品都值得一看。

《猴子》好嗎?因此,作為一部代表哥倫比亞角逐奧斯卡的影片,雖然《猴子》未能進入十強名單,吸引了2019年上半年日本舞蹈電影節和柏林電影節的關注。並在臺灣金馬電影節展映時獲得眾多觀眾的好評和推薦,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部以戰爭和軍隊為主題的電影似乎有著不同、不同、不同的地方。能讓這些經驗豐富的球迷眼前一亮的獨特魅力。

故事發生在哥倫比亞內戰期間,影片以一群被蒙住眼睛的年輕男女在山頂空地上玩一種球類遊戲開始。直到一名軍官來照顧美國戰俘和母牛,我們才知道他們是駐紮在那裡的一支童子軍。而"猴子幫"正是在這種未知的情境中,讓觀眾一步步了解整個故事的背景。並從內部帶出這個小團體的解體過程。

我喜歡《猴子》的整體世界觀和影片營造的氛圍。而導演Alejandro Landes對畫面和聲音的思考,在強大的藝術、攝影、音樂和音效中得到充分展現。不僅讓觀眾從平凡的兵團生活中看到鄉村的迷人風光,但他們能感受到這些雲霧繚繞的群山的神聖和壯觀。然而,恰恰相反,在夜晚的霓虹色彩和電子音樂營造出迷幻的超現實主義之後,一次事故導致原有系統崩潰,成為描寫戰爭中人性原始狀態的傑作。

正是因為整部影片帶給人時而悠然自得、時而焦躁不安的感覺。使"猴子"在現實與神秘中把握了非常微妙的平衡。原以為影片會用大部分篇幅在意識流敘事中呈現成員的心理狀態。但看著故事從遊擊隊受到攻擊,撤退到山頂。青年團還將人質轉移到叢林中隱藏起來。而這種從與世隔絕到與外界互聯互通的轉變,讓我瞬間回到了現實。

《猴子》影評結語

整體而言,《猴子》是一部將社會關懷與人性關懷相結合的優秀作品。讓我們亞洲的觀眾通過鏡頭看到世界另一個角落的真實情況,進而從少年團這個既是"猴",又是"人"的群體思考人的內在本質。

直到2016年,哥倫比亞內戰雙方才最終籤署和平協議,FARC才轉為政黨。這就是為什麼那些在過去混亂動蕩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靈魂更值得我們關注的原因。

相關焦點

  • 《京劇貓》:一部以貓為主角;結合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動畫
    《京劇貓》是一部以貓為主角的一部動畫作品,並且幽默有趣,搞笑勵志,但最重要的還是,其中融入了中國傳統的許多文化,建築,京劇服裝等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優良動畫作品,"大丸子"一開始便是他的登場,他很小的時候就沒有見到父母,但他過人的天分和膽量與自己的信念,讓他成為了星羅班的成員,也得到了班主婆婆的認可,走出銅鑼鎮,歷經困難險阻遊歷四方,其中,經歷了分分合合人性與貪婪,往事與過往,最終成為一位強者
  • 看看校訓校風,復旦教授:社會關懷和天下關懷
    要想選好將陪伴你四年乃至10年的學校,最重要的,我們一定要關注體現這所大學獨特底蘊的校風到底是什麼。吳曉明教授在復旦大學哲學系任教,他從校訓中,看到傳承至今日的復旦精神:一是注重學問的精神品格,一是兼有社會關懷和天下關懷的擔當。這樣的解讀賦予了復旦校訓別樣的意義。
  • 「Mirror頭條」《殺死伊芙》:蛇蠍女殺手槍口下的人性關懷
    這樣一部似乎遠遠背離傳統價值觀的作品,卻能成功俘獲觀眾的心,並且收穫如此高的口碑。初看之下,不禁惹人皺眉。而這一切,《殺死伊芙》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冷」眼看世界《殺死伊芙》時常被這樣魅惑的形容:「軍情六處女特工與冷血女殺手間的相愛相殺。」
  • 瑞克和莫蒂,來自美國,一部極其優秀的動畫作品
    瑞克和莫蒂一開始的定位是很小眾的,它獵奇、血腥、黑暗,對於社會和人性的刻畫充滿了惡趣味。在美國,這是一部成人向的動畫,其中大量的性暗示和暴力都不是小孩子可以接受的,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是一部極其優秀的動畫作品。首先認同不代表一定會去實踐,如今年輕人的喪文化甚囂至上,瑞克和莫蒂帶來的虛無主義恰恰給了一些新的思考。
  • 《鬱川浮遊》——一部文藝感和詩意相結合的電影
    這是一部文藝感和詩意相結合的一部電影,畫面布局相當可觀,有些畫面給人的感覺猶如身處畫中一般,另外千島湖真的好美。但不管怎麼說,它是一個完整的呈現,是一個有想法有鋪陳有設計的導演思維的釋放,這足以值得鼓勵,希望今後導演的作品能越來越好,加油!
  • 影評《幽靈公主》,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值得大家去觀看!
    (文章中的內容有小編自己的觀點,意在傳播娛樂中的正能量,如果有侵權的話請聯繫小編進行刪除)影評《幽靈公主》,一部優秀的電影作品,值得大家去觀看!它有許多日本神話元素,但即便如此,它還是宮澤克的獨特想像力的作品,並不是為了簡單或有一個乾淨的解決方案。這個動畫非常壯觀,而且很不尋常,它的新元素甚至對宮澤克來說都是全新的,你可以在他的下一部電影中看到,在他的下一部電影中,他的風格更加自然,更加狂野,更多的是對來自日本神話和民間傳說的元素的幹擾。而且,繼續這一趨勢更加個人化,關注道德和性格,而不那麼科幻。
  • 未成年人犯罪記錄檔案封存 彰顯人性關懷
    封存未成年犯罪記錄,不僅有助於未成年犯卸下心理枷鎖,為其今後生活、就業鋪平道路,也是對「教育、感化、挽救」方針的最好貫徹,彰顯著司法的人性關懷。  據了解,無論是刑法修正案八,還是即將於明年1月1日實施的《刑事訴訟法》第二百七十五條之規定都有涉及未成年人犯罪記錄的相關規定,2012年7月5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聯合出臺的《關於建立犯罪人員犯罪記錄製度的意見》,更是結合新修訂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提出了建立未成年人輕罪犯罪記錄封存制度。
  • 「內含劇透」《端腦》:一部揭發人性,挑戰腦容量的良心之作
    如果,有一部作品腦洞很大,時刻顛覆你的想像,你會有興趣了解一下嗎?如果,有一部作品花了一年的時間,終於拍出了二十集,你會感覺到誠意嗎?如果,有一部作品為了還原漫畫中的場景,搭建一個場景,花費數百萬,你會覺得不可思議嗎?如果,有一部作品下面的評論都是關於討論題目,題目的解答,你會願意一探究竟嗎?
  • 宮崎駿:每一部作品都是我的孩子
    宮崎駿曾說:「創作一部動畫也就是創造一個虛擬的世界,這個世界慰藉著那些失去勇氣的、與殘忍現實搏鬥的靈魂」。明明是輕快的風格,有時卻又講述著大道理,每一部動畫電影都十分注重人物刻畫和引人深思的故事內容。1、宮崎駿動畫裡表現出的殘酷現實看過宮崎駿動畫的人會發現,他的作品多以少年為主角,從少年的視角講述了成年人世界的殘酷現象和貪婪的人性。
  • 《裝在口袋裡的爸爸》動畫榮獲優秀原創動漫作品版權開發獎勵
    2018年8月27日國家新聞出版署下發了《國家新聞出版署關於徵集原創動漫作品版權開發優秀項目的通知》,在全國範圍內徵集、遴選在內容開發、品牌經營、海外市場開拓等方面,對國產原創動漫作品版權開發具有代表性的優秀項目。
  • 冬日午後接受藝術薰陶 湘江畔聽胡應明分享後疫情時代的藝術關懷
    活動現場,胡應明老師主要以戲劇藝術為例,圍繞危機意識的即時喚醒、現實關懷的精神原鄉、終極情感的溫暖投射等三大話題,並結合疫情常態化的現狀和自身的創作經歷展開闡述。「戲劇作為我們不可或缺的一種精神生活方式,可以伴隨我們度過我們人生中不可預測的危機,給予心靈更多關懷。」  出生於湖南長沙的音樂家譚盾曾說:「當你喜歡藝術時,這個國家就會充滿了關愛、人情、人性,會對所有的山水、天空、大地都充滿了感情,這就是藝術的巨大力量。」無獨有偶,日本動畫導演宮崎駿也曾表露出類似看法,「真正做藝術的人是溫暖的,有人性支撐的」。
  • 滅絕:九戰絕超的逆轉,人性與人的分離,好創意與網飛的尷尬結合
    即使是在國際影視圈的王侯中,富豪網飛出品的電影仍然是「十片九爛」,豆瓣得分5.5的《滅絕》自然不是一部優秀的作品,兩年後以「批片」的形式在中國發行並不是不公平的(實際上是為了填補時間表)。像《西部世界》,《黑鏡》故意模糊虛擬與現實的界限,人造人和人類「誰才有資格代表正義與人性」這樣的主題對國內觀眾來說非常新穎,成熟的電影業使得這部作品在故事和細節上都有很多漏洞,看起來還是那樣。
  • 《猴子》:戰爭如何讓孩子淪為野獸?
    這些論斷大都源於電影中的某一個主角或者是某一個故事主線中設定的挑戰者在面對一些狀況的時候,心中的那些黑暗面漸漸的佔據了上風,最終在這些狀況面前,表現出來了一些反日常行為的行為,這個時候,我們將自己看到的這些行為統稱為「人性」。
  • 18部超級涼快的恐怖片,總有一部是你的童年噩夢
    近年來,恐怖片開始呈現東西方相融合的趨勢。上世紀末到本世紀初,以《午夜兇鈴》和《咒怨》為代表J-Horror類型片開始大量使用西方的特效技術來加強作品的視覺衝擊力,從而將日本恐怖電影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與此同時,西方恐怖片行業也開始大量借用東方的鬼神元素以及神秘主義元素,甚至直接翻拍類似《鬼水怪談》、《鬼影》、《咒怨》等成功的東方作品。
  • 《太空日記》《三體全集》入選「少年中國」少兒優秀科普作品
    來源:新華社新華社北京12月22日電(記者 史競男)第六屆「少年中國」少兒優秀科普作品22日在京發布,《太空日記》《海錯圖筆記》《三體全集》《地圖(人文版)》等30本優秀科普圖書、《機器人新世界》《神奇科學》《節氣那些事兒》等15件新媒體互動作品和
  • 《十二隻猴子》:一部考驗智商的科幻片(圖)
    雖然是一部1995年的電影,但是毫不誇張地說,即使是過了20年,我們也很難看得懂這部考驗智商的電影。據說,只有IQ爆表的人才能看得懂,這部影片就是1995年上映的美國經典科幻電影《十二隻猴子》。2010年,亞馬遜旗下的電影網站進行了一次投票,讓影迷選出最難看懂的十部電影,《十二隻猴子》不負眾望,名列第六,看來自從這部電影問世以後,被它難倒的觀眾真的是不少啊。
  • 講座|王立業:屠格涅夫與其最優秀的作品《獵人筆記》
    編者按:屠格涅夫以《羅亭》《父與子》這樣的長篇作品為文壇貢獻了一類理想主義的、卻總有點哀傷和盲目的俄羅斯青年。但諸多評論家都認為屠格涅夫最好作品則是他的一系列短篇——即《獵人筆記》。這些地主是殘酷摧殘人性、剝奪人權的地主典型。正是這一幕幕地主欺壓農民的事實,將人們的注意力引向作品的政治思想立意。但其實屠格涅夫寫地主並不是為了樹立階級對立的典型,身為貴族的屠格涅夫並不準備學著巴爾扎克用自己的作品為本階級唱輓歌,而是人性的投放與張揚,農民人權的捍衛,因為在他看來,農民與地主完全應該處於等同的地位。
  • 兒童文學作家稀缺 優質作品少
    隨著國內文化事業的繁榮和兒童文學的發展,湧現出了越來越多優秀的兒童文學作家和作品,在為這些可喜的現象感到振奮和鼓舞時,我們也慢慢清醒認識到,兒童文學的創作和出版上仍有一些問題是無法忽視和迴避的。曹文軒、常新港、張之路、沈石溪四位深受孩子們喜愛的兒童作家被稱為「兒童文學四大天王」,他們代表著中國當代兒童文學創作中四種重要創作類型,探索追求兒童文學創作的美學高度、思想深度、題材廣度與人性關懷的厚度,在近二十年的歲月中逐步成為一代又一代中國孩子閱讀的新經典。
  • 猴子:墮落的人類?
    1562年,版畫家彼得·范·德·海登的一幅蝕刻作品在荷蘭藝術市場引起了軒然大波。這幅名為《被猴子搶劫的貨郎》的畫,描繪的是一個著名的荷蘭民間故事,老彼得·勃魯蓋爾也曾有過同名畫作。在海登作品的中間位置,一個貨郎躺在樹下睡著了,而一群猴子趁機忙得不亦說乎。它們個頭雖小,但明顯很像人,對各種惡作劇信手拈來,熟稔得很。
  • 向優秀ppt作品學習
    審美能力的提高並非ー日之功,我們需要不斷觀察、研究優秀的作品。學習借鑑其他作品的過程大致可分為四步:觀察、臨摹、結合、超越。一、觀察觀察是指對設計形象進行感受,理解作者的思維過程。看到優秀作品後,我們要分析、理解它,以實現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一般的設計作品觀察以下三個方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