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有毒水華藍藻生物學研討會在水生所舉行

2021-01-20 中國科學院

    9月13日至15日,中德有毒水華藍藻生物學研討會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舉行。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朱作言院士蒞臨會議並致詞,中德科學基金研究交流中心德方主任Koenigs博士在會上介紹了德意志研究聯合會與中國的合作項目。德國淡水生態和內陸漁業研究所所長Steinberg教授等6位學者參加了研討會。據悉,出席本次會議的中方學者主要來自中科院水生所、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等單位。中科院水生所所長桂建芳擔任了本次會議的主席。

    中德學者圍繞雙方共同關注的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淺水湖泊有毒藍藻水華的生態學、生態毒理學及危害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討,會議報告包括了藻毒素的形成、藍藻水華發生的水動力學、有毒藍藻的生物多樣性、藻毒素在地下水中的行為、溫帶和亞熱帶魚類對藻毒素的易感機制、藻毒素的脅迫作用等主題。會後,德方學者還參觀水生所的東湖湖泊生態系統開放試驗站、淡水生物博物館和有關實驗室。

    德國淡水生態和內陸漁業研究所的研究方向與中科院水生所的研究方向非常接近,雙方具有強烈的合作願望。Steinberg所長此前曾兩次訪問水生所,而水生所也有多名研究人員去德方訪問。據悉,此次中德雙邊學術研討會僅是新一輪合作活動的開端,雙方更多領域的學術研討會將陸續籌備。

相關焦點

  • 和藍藻水華「較勁」30多年 武漢科學家巧用超聲波治理藍藻
    研發這項技術的,正是跟藍藻水華「較勁」30多年的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員李仁輝和其團隊。人物簡介李仁輝,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級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入選者。從事藍藻水華的研究30多年,對藍藻的分類、藍藻水華的監測以及藍藻水華的治理做了大量而深入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
  • 水產養殖過程中藍藻「水華」有哪些常見危害?如何防控?
    【解決方案】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藍藻「水華」的危害,才能有的放矢地去應對。(1)主要危害1)消耗水體溶解氧 當養殖水體中的藍藻形成「水華」時,一方面嚴重抑制了浮遊植物因光合作用所產生的氧氣。另一方面也阻隔了空氣中的氧氣進入養殖水體,因而導致養殖水體中溶解氧嚴重不足。
  • 水華 - 水華-海洋 -中國天氣網
    淡水中「水華」造成的最大危害是:飲用水源受到威脅,藻毒素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的健康,藍藻「水華」的次生代謝產物MCRST能損害肝臟,具有促癌效應,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存。此外,自來水廠的過濾裝置被藻類「水華」填塞,漂浮在水面上的「水華」影響景觀,並有難聞的臭味。所以每次發生水華現象都會給人類和自然界帶來巨大的損失或災害。
  • 中德微藻能源生物技術第二次研討會舉辦
    11月26日至28日,由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德國魯爾大學(波鴻)共同主辦的中德微藻能源生物技術第二次研討會在青島召開。會議以「單細胞技術在微生物領域的發展趨勢和微擬球藻合成生物學」為主題。來自德國、美國、韓國、英國、法國、比利時等國家,以及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水生生物研究所,北京大學、暨南大學等國內科研院校、企業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 太湖巢湖等5月初進入藍藻水華高發期,預警和監測並不容易
    其實,社會對於水體富營養化與藍藻水華暴發已有初步認識,氮、磷等營養鹽濃度的增加以及較高的水溫、充足的光照、平靜的風浪條件,都有可能促成藍藻水華的暴發。但是,在太湖這樣的大型淺水湖泊中,藍藻水華的出現和持續時間只有數小時,呈現出較大的時空差異。正是這種情況讓人們用「暴發」一詞來形容藍藻水華。
  • 南京地理所揭示湖泊水體陽離子對藍藻聚集及水華形成的促進機理
    南京地理所揭示湖泊水體陽離子對藍藻聚集及水華形成的促進機理 2016-09-18 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 藍藻胞外聚合物(EPS)是藍藻細胞在生長繁殖過程中產生的一類高分子有機質,含有多官能團及豐富結合位點。通過解析不同陽離子條件下EPS的水力學行為及構效異質性,結合微囊藻顆粒的原位聚集觀察,可豐富對藍藻水華形成機理的認識。
  • 藍藻水華治理曙光初現 相關儀器設備已「待命」
    藍藻水華是淡水中部分藍藻種類在適宜的環境條件下過度生長,在水面聚集形成浮渣的現象。因形成水華的種類產生藍藻毒素,如最為常見的微囊藻毒素是一種肝毒素,被認為是肝腫瘤的潛在促進劑。  「公眾對藍藻水華問題要重視,不要過分恐慌。」
  • 水產養殖貼士:水華調控 勿把裸藻當藍藻
    水產養殖貼士:水華調控 勿把裸藻當藍藻2013-06-13 09:35: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農財寶典裸藻水華多發生在靜水、有機質豐富的小水體,水庫、河溝、江河等較少見。裸藻適宜生存的溫度範圍很廣,水華形成的適宜溫度為20℃-35℃,生長時間橫跨春、夏、秋三個季節,尤以6、7、8、9月份生長最旺盛。裸藻水華顏色呈綠色、藍綠色,這點跟藍藻引起的水華很像,較難鑑別,可通過測量pH進行鑑定,裸藻絕大多數生長於pH6.5-8.5之間的水體中,而藍藻大量繁殖時,pH多在8.5以上。
  •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專家揭開東湖水華消失之謎
    中新湖北網2月3日消息:東湖水華消失15年之謎被中科院水生所專家揭開。昨日,中科院院士劉建康稱,國際學術界認為該成果為世界湖泊生態保護指出了方向,具有重大環保意義。  負責該項研究的謝平博士獲得國際湖泊生態學大獎———第9屆日本琵琶湖生態學獎。  每到夏季湖面就會出現水華現象,是困擾東湖的環保難題。
  • 研究發現太湖藍藻水華暴發時間提前
    新華社南京4月19日電(記者王珏玢)記者從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獲悉,該所太湖生態系統研究站科研人員通過對衛星遙感數據的綜合分析和計算,發現隨著氣候變暖,近些年太湖藍藻水華暴發的時間顯著提前。湖泊富營養化,是一種氮、磷等營養物質含量過多所引起的水質汙染現象。
  • 第八屆中德水利及海洋工程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行
    第八屆中德水利及海洋工程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舉行  2016年10月14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2016年9月18日-24日,由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海洋工程重點實驗室、海洋災害及防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聯合主辦的「第八屆中德水利及海洋工程研討會
  • 長江支流「水華」現象如何調控
    「水華」現象是流域水體藍藻過量繁殖所形成,藍藻是一種原始而古老的藻類原核生物,常於夏季大量繁殖,腐敗死亡後在水面形成一層藍綠色而有腥臭味的浮沫,稱為「水華」。據專家研究表明,「水華」出現,會加劇水質惡化,對魚類等水生動物,以及人、畜均有較大危害,嚴重時會造成魚類的死亡,這主要是因為大量死亡的藍藻屍體分解時消耗氧氣,造成魚類窒息死亡。
  • 藍藻水華治理——打撈能否控制藍藻生長?
    (h) 綠色微囊藻;(i) 史密斯微囊藻;(j) 拉氏擬浮絲藻;(k) 阿氏浮絲藻;(l) 水華束絲藻;(m) 近親長孢藻;(n) 拉氏擬柱孢藻;(o) 水華長孢藻 | Algae-Hub 製作湖泊富營養化和藍藻水華問題是世界性難題,也是學術界關注的熱點,遺憾的是到目前為止藍藻水華暴發的機制仍未完全探明。
  • 識藍藻「廬山真面目」 探究藍藻水華暴發之因
    近代研究發現藍藻沒有細胞核、色素體、線粒體及內質網,且其細胞壁的主要組成也是粘縮肽,這些都與細菌相似,被歸入原核生物,稱為藍細菌。   藍藻本身沒有多少危害,就怕藍藻上浮形成水華。藍藻的生長經歷越冬休眠、春季復甦、生長和集聚上浮等階段。藍藻上浮能夠改變自身在水中所處的深度,從而獲得適宜的光能和充足的營養鹽。所以藍藻上浮是水華暴發的關鍵階段。
  • 水產養殖戶如何防控池塘藍藻爆發?
    相關研究表明,形成藍藻的種類多為具有偽空胞的藻類,當池塘養殖水體富營養化,且具備合適的水文、氣候、營養條件時,藍藻大量繁殖將成必然。從目前的的實際情況看,藍藻多發生在夏季6~9月份,呈現明顯的季節性,此時水溫往往在20℃以上,有較高的pH及適宜的光照強度和光照時間,藍藻中的偽空胞(氣囊)使其浮於水體表層進行群體繁殖形成水華。一般情況下,微囊藻呈藍綠色水,裸甲藻呈棕紅色水,金藻呈金黃色水。
  • 安徽省就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作出部署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為進一步貫徹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有效監控巢湖藍藻水華情況,確保水質穩定改善和飲用水安全,近日,省生態環境廳印發《關於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的通知》,就加強巢湖藍藻水華應急監測工作提出要求。《通知》指出,結合近幾年巢湖藍藻水華發生特點,從今年起,應急監測時間由每年的4月1日—10月31日延長為每年的3月15日—11月15日。
  • 長沙縣積極防控撈刀河局部水面藍藻水華現象
    下一步,長沙縣將繼續採取措施,確保藍藻水華現象得到有效防控。接到群眾反映後,長沙縣環保局、生態辦、水務局等部門,以及安沙鎮、湘龍街道等鎮街對現場進行了全面巡查。長沙縣當即組織召開撈刀河流域藍藻水華防控緊急調度會議,相關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會議還邀請了湖南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相關環保專家,分析了藍藻水華現象產生的原因並提出應對措施。
  • 物種日誌 | 小小藍藻為何能引發「赤潮」,還能毒死大象?
    在人們的通常認知裡,藍藻遍布各類池塘、湖泊之中,時不時因為水體汙染而產生奇異的「赤潮」、「水華」現象,但甚少有人將其與「有毒」聯繫在一起。小小的藍藻,為何能毒死大象?這就要從藍藻的本質說起了。在東南亞,固氮藍藻經常生長在稻田裡,因此不需要施用氮肥。至今已有120多種藍細菌具有固氮能力,比如與滿江紅魚腥藍細菌(Anabaena azollae)共生的水生蕨類滿江紅,就是一種良好的綠肥。藍藻在地球上已經出現了約35億年,是名副其實的「老前輩」。
  • 湖泊富營養化過程和藍藻水華暴發機理項目組召開會議
    1月30日至2月1日,「973」項目「湖泊富營養化過程與藍藻水華暴發機理研究」2004年度工作會議在武漢召開。該項目諮詢專家吳德鄰研究員、付家謨院士及甘子鈞研究員出席會議並作了指導性發言。雲南省科技廳助理巡視員李村生、中科院資環局生態環境處處長黃鐵青等也一同聽取了會議。
  • 淡水生境水生植物生物學國際研討會通知
    武漢植物園 2004. 10. 9-14 淡水生境水生植物生物學國際研討會 第 二 輪 通 知 (論文徵集、會議註冊、住宿預定) 會議名稱:淡水生境水生植物生物學國際研討會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f Aquatic Plant Biology in Freshwater Habitats (SAPBFH) 會議主題:淡水生境的水生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