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
兩位優秀的女性又美又颯,溫柔風趣還充滿學識。
而其中一位女科學家,除了有著豐厚的學識,還十分地熱愛音樂。
這位女科學家就是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
沙爾龐捷曾經有過學鋼琴的經歷,有的人說她這是在耽誤時間做無用的事情。可是沙爾龐捷不這麼認為,她覺得鋼琴是她能夠努力鑽研科學,對待學術一絲不苟的源泉。她還認為一個科學家需要培養自己藝術的一面,並且從藝術中能激發出更多的創造力。
雖然沙爾龐捷現在的時間都用在了學術中,沒有太多的精力關注藝術,但她還是在工作,散步和思考的時候抽出時間聽音樂,以此來緩解學術上的壓力。
諾貝爾獎獲得者在你心目中是什麼樣子?嚴肅?理性?不苟言笑?
不,不,不。儘管科學是理性的化身,但站在科學金字塔塔尖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們很多都有感性的一面,有些在生活中是狂熱的音樂「發燒友」,學而優則演。
其實,古今中外熱愛音樂,具有精深的音樂修養的優秀科學家並不鮮見,並且深深地影響的著他們的科研創舉。從啟迪思維、培養自制力、養成一遍又一遍不斷訓練的習慣到激發創造力,許多獲獎者的工作和生活從音樂那裡獲益良多,音樂愛好甚至幫助有些諾貝爾獎獲得者登上了事業的巔峰。
從諾貝爾獎官網在以往的報導中,音樂經常幫助諾貝爾獎獲得者們啟迪靈感並更好地處理科學信息。比如,1921年諾貝爾物理獲獎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就從中受益頗多。
愛因斯坦與小提琴
愛因斯坦的媽媽能彈會唱,尤其喜歡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是愛因斯坦的音樂啟蒙老師。從6歲上小學起,愛因斯坦就開始學習小提琴,他甚至曾經夢想成為一名小提琴演奏員。後來,雖然放棄了這一美好的理想,但他總把小提琴帶在身邊,幾乎形影不離。在他的一生中,他擁有大約十把小提琴,所有小提琴都被暱稱為「莉娜」(Lina)。
愛因斯坦經常強調音樂對他的重要性。他曾說過:「沒有音樂的生活對我來說是不可想像的,我在音樂中做我的白日夢。我從音樂的角度看生活……我在音樂中獲得最大的快樂。」他經常表示,如果他不做科學家,他將成為一名音樂家。
對於愛因斯坦來說,音樂是一種頭腦風暴技術,可以幫助他反思自己的理論並解決遇到的困難。他認為音樂是創造新理論的催化劑,他在研究相對論時,每當遇到困難就拿起小提琴,一遍一遍演奏樂曲,用音樂來啟迪靈感。愛因斯坦曾說:「這個世界可以由音樂的音符組成,也可以由數學公式組成。」
諾貝爾獎官網的報導稱,愛因斯坦的科學思想通常以圖像和直覺的形式產生,然後轉化為數學、邏輯和詞語。在這個思維的轉化過程中,音樂起了橋梁作用。
的確,此後的很多研究也表明了音樂訓練和學術成功之間的關聯:學習演奏樂器可以刺激大腦,改善記憶力和抽象推理能力,這對數學和科學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
普朗克:邊彈鋼琴,邊拿諾貝爾獎
1918年物理學獎獲得者、「量子論」的開創者馬克斯·普朗克和愛因斯坦並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兩大物理學家。這兩位物理學巨擘不僅是科學事業上的同事和朋友;也是音樂上的知音,他們的小提琴與鋼琴二重奏已成為科學界的美談。
普朗克摯愛音樂,鋼琴和手風琴都彈得很好。據說,1874年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普朗克就在音樂、語言文學(據說普朗克極富文學才能)和自然科學之間徘徊過。現在看來,幸好普朗克選擇了物理,雖然音樂界少了一位鋼琴演奏家;但科學界多了一位「開山祖師」—他首次提出「量子」概念。正是普朗克的研究成果為量子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翻開了物理學領域的新篇章。
在柏林科學院,愛因斯坦和普朗克常常一起合作演奏。他們不僅一起繪製了物理學的壯麗圖景;也共同演奏了扣人心弦的樂章。在他們心中,科學之美和藝術之美合二為一。
普朗克曾說:「我所受的音樂教育對我的事業助益良多,它讓我更具創造力,我認為在學習如何成為音樂家方面取得的一點點成功教會了我如何成為一名科學家。」
最受科學家們追捧的音樂家是哪位?
最受科學家們追捧的音樂家是哪位?非「西方音樂之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莫屬。
愛因斯坦就很喜歡巴赫、舒伯特、勃拉姆斯的樂曲。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對於巴赫,只有聆聽、演奏、熱愛、尊敬,並且不說一句話。」從古典音樂中,愛因斯坦體驗到和諧之美,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諧與物理理論的和諧殊途同歸。
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弗蘭克·維爾切克也總結說:「巴赫是偉大的模式操縱者」。維爾澤克也是一名音樂愛好者,他從小就開始彈鋼琴、鼓和手風琴。
屠呦呦與鋼琴
當我們在為屠呦呦教授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歡慶時,更加驚喜的發現屠呦呦教授也是一名音樂愛好者,並且她的鋼琴水平也不錯呦!
在世界各個領域的科學家中有眾多的音樂愛好者,如達爾文、愛迪生、李四光、錢學森......數不勝數的科學家喜歡音樂都並非偶然,如愛因斯坦所說:音樂和科學學領域裡的研究工作,雖不屬於同一族系,但彼此之間卻有相同的目的—力求反映出未知的東西,在這方面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科學和藝術儘管分屬理性和感性的兩極,但究其本質,科學研究與音樂乃至所有藝術創作一樣,都是在現象中尋求本質。天才的藝術家和天才的科學家一樣,他們的天才都在於能將隱藏在繁雜表象內部的美用相對簡單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讓所有人能夠感受。
主編|Amelia Liu 市場總監|Bob Liu 運營總監|薛兆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