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曾是琴童!學音樂長大的,難怪這麼優秀!

2021-01-19 騰訊網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

兩位優秀的女性又美又颯,溫柔風趣還充滿學識。

而其中一位女科學家,除了有著豐厚的學識,還十分地熱愛音樂。

這位女科學家就是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

沙爾龐捷曾經有過學鋼琴的經歷,有的人說她這是在耽誤時間做無用的事情。可是沙爾龐捷不這麼認為,她覺得鋼琴是她能夠努力鑽研科學,對待學術一絲不苟的源泉。她還認為一個科學家需要培養自己藝術的一面,並且從藝術中能激發出更多的創造力。

雖然沙爾龐捷現在的時間都用在了學術中,沒有太多的精力關注藝術,但她還是在工作,散步和思考的時候抽出時間聽音樂,以此來緩解學術上的壓力。

諾貝爾獎獲得者在你心目中是什麼樣子?嚴肅?理性?不苟言笑?

不,不,不。儘管科學是理性的化身,但站在科學金字塔塔尖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們很多都有感性的一面,有些在生活中是狂熱的音樂「發燒友」,學而優則演。

其實,古今中外熱愛音樂,具有精深的音樂修養的優秀科學家並不鮮見,並且深深地影響的著他們的科研創舉。從啟迪思維、培養自制力、養成一遍又一遍不斷訓練的習慣到激發創造力,許多獲獎者的工作和生活從音樂那裡獲益良多,音樂愛好甚至幫助有些諾貝爾獎獲得者登上了事業的巔峰。

從諾貝爾獎官網在以往的報導中,音樂經常幫助諾貝爾獎獲得者們啟迪靈感並更好地處理科學信息。比如,1921年諾貝爾物理獲獎者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就從中受益頗多。

愛因斯坦與小提琴

愛因斯坦的媽媽能彈會唱,尤其喜歡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是愛因斯坦的音樂啟蒙老師。從6歲上小學起,愛因斯坦就開始學習小提琴,他甚至曾經夢想成為一名小提琴演奏員。後來,雖然放棄了這一美好的理想,但他總把小提琴帶在身邊,幾乎形影不離。在他的一生中,他擁有大約十把小提琴,所有小提琴都被暱稱為「莉娜」(Lina)。

愛因斯坦經常強調音樂對他的重要性。他曾說過:「沒有音樂的生活對我來說是不可想像的,我在音樂中做我的白日夢。我從音樂的角度看生活……我在音樂中獲得最大的快樂。」他經常表示,如果他不做科學家,他將成為一名音樂家。

對於愛因斯坦來說,音樂是一種頭腦風暴技術,可以幫助他反思自己的理論並解決遇到的困難。他認為音樂是創造新理論的催化劑,他在研究相對論時,每當遇到困難就拿起小提琴,一遍一遍演奏樂曲,用音樂來啟迪靈感。愛因斯坦曾說:「這個世界可以由音樂的音符組成,也可以由數學公式組成。」

諾貝爾獎官網的報導稱,愛因斯坦的科學思想通常以圖像和直覺的形式產生,然後轉化為數學、邏輯和詞語。在這個思維的轉化過程中,音樂起了橋梁作用。

的確,此後的很多研究也表明了音樂訓練和學術成功之間的關聯:學習演奏樂器可以刺激大腦,改善記憶力和抽象推理能力,這對數學和科學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

普朗克:邊彈鋼琴,邊拿諾貝爾獎

1918年物理學獎獲得者、「量子論」的開創者馬克斯·普朗克和愛因斯坦並稱為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兩大物理學家。這兩位物理學巨擘不僅是科學事業上的同事和朋友;也是音樂上的知音,他們的小提琴與鋼琴二重奏已成為科學界的美談。

普朗克摯愛音樂,鋼琴和手風琴都彈得很好。據說,1874年在選擇大學專業時,普朗克就在音樂、語言文學(據說普朗克極富文學才能)和自然科學之間徘徊過。現在看來,幸好普朗克選擇了物理,雖然音樂界少了一位鋼琴演奏家;但科學界多了一位「開山祖師」—他首次提出「量子」概念。正是普朗克的研究成果為量子力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翻開了物理學領域的新篇章。

在柏林科學院,愛因斯坦和普朗克常常一起合作演奏。他們不僅一起繪製了物理學的壯麗圖景;也共同演奏了扣人心弦的樂章。在他們心中,科學之美和藝術之美合二為一。

普朗克曾說:「我所受的音樂教育對我的事業助益良多,它讓我更具創造力,我認為在學習如何成為音樂家方面取得的一點點成功教會了我如何成為一名科學家。」

最受科學家們追捧的音樂家是哪位?

最受科學家們追捧的音樂家是哪位?非「西方音樂之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莫屬。

愛因斯坦就很喜歡巴赫、舒伯特、勃拉姆斯的樂曲。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對於巴赫,只有聆聽、演奏、熱愛、尊敬,並且不說一句話。」從古典音樂中,愛因斯坦體驗到和諧之美,感受到大自然的和諧與物理理論的和諧殊途同歸。

200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弗蘭克·維爾切克也總結說:「巴赫是偉大的模式操縱者」。維爾澤克也是一名音樂愛好者,他從小就開始彈鋼琴、鼓和手風琴。

屠呦呦與鋼琴

當我們在為屠呦呦教授獲得諾貝爾醫學獎歡慶時,更加驚喜的發現屠呦呦教授也是一名音樂愛好者,並且她的鋼琴水平也不錯呦!

在世界各個領域的科學家中有眾多的音樂愛好者,如達爾文、愛迪生、李四光、錢學森......數不勝數的科學家喜歡音樂都並非偶然,如愛因斯坦所說:音樂和科學學領域裡的研究工作,雖不屬於同一族系,但彼此之間卻有相同的目的—力求反映出未知的東西,在這方面它們是相輔相成的。」

科學和藝術儘管分屬理性和感性的兩極,但究其本質,科學研究與音樂乃至所有藝術創作一樣,都是在現象中尋求本質。天才的藝術家和天才的科學家一樣,他們的天才都在於能將隱藏在繁雜表象內部的美用相對簡單的形式表達出來,從而讓所有人能夠感受。

主編|Amelia Liu 市場總監|Bob Liu 運營總監|薛兆峰

相關焦點

  • 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曾是琴童!優秀的人愛音樂,音樂令人變優秀!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
  • 今年諾貝爾獎得主曾是琴童!優秀的人愛音樂,音樂令人變優秀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
  • 2020諾貝爾獎得主曾是琴童!優秀的人愛音樂,音樂令人優秀
    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李四光在英國苦讀7年,1920年回國前,他提筆寫下小提琴曲《行路難》。據上海音樂學院現代音樂室考證,它是有曲譜為證的中國最早的一首小提琴曲。
  • 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曾是樂童!音樂令人變優秀!
    」 瑞典斯德哥爾摩,瑞典皇家科學院公布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法國女科學家埃瑪紐埃勒·沙爾龐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女科學家珍妮弗·道德納(Jennifer A. Doudna),以表彰她們在基因組編輯方法研究領域作出的貢獻。
  • 2020搞笑諾貝爾獎公布
    搞笑諾貝爾獎頒獎儀式,一個熱鬧程度不遜於諾貝爾獎的年度盛會,受疫情影響,其第30屆年度活動近日在線上舉行。(一項將揚子鱷置於氦室的研究揭示了它們發聲的機制,其研究者獲2020年搞笑諾貝爾獎。圖片來源:GREGORY G.
  • 中國學者眼中的2020諾貝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謙和、嚴謹
    復旦大學供圖中國學者眼中的2020諾貝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謙和、嚴謹、具有共享精神中新網上海10月6日電(陳靜 金雨豐 李斯嘉) 2020諾貝爾獎揭曉。哈維·阿爾特(Harvey J.記者6日獲悉,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與復旦大學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過去,他曾多次來到上海,與上醫的同行和學生進行交流。該實驗室主任、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黨委書記袁正宏教授長期從事肝炎病毒研究,曾兩次到賴斯實驗室做訪問。
  • 不一樣的頒獎禮 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居家「視頻」領獎
    參考消息網12月12日報導外媒稱,10日播放的視頻顯示,衣著簡樸的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們領取了各自的獎項。而在數千公裡外,彼此保持兩米距離的音樂家們在空蕩蕩的禮堂裡演奏了古典音樂。通常負責頒獎的瑞典國王卡爾十六世·古斯塔夫在發自皇宮的消息中說:「這的確是一個不同的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報導稱,由於新冠病毒大流行,今年的獲獎者也都待在家裡。據報導,與哈維·奧爾特和查爾斯·賴斯一起因C肝病毒的研究而獲得醫學獎的麥可·霍頓,在加利福尼亞州的自家花園裡領獎。
  • 2020諾貝爾獎收官!這種「不起眼」的學校也能出諾貝爾得主?
    2020年10月5日至12日,2020年諾貝爾獎獎項在「開獎周」陸續揭曉。目前所有獎項均已頒發完畢。雖然由於疫情影響,原本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頒獎晚宴將不再舉行,改為僅少數人參與的線上形式,但大家對於諾獎揭曉的熱情還是絲毫不減。
  • 對鱷魚吹氦氣、用糞便做刀具……2020搞笑諾貝爾獎公布
    年搞笑諾貝爾獎。搞笑諾貝爾獎旨在評選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古怪」研究,主辦方為科學幽默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據《科學》報導,這是該獎項首次在線上舉行頒獎儀式,包括一系列預先錄製的演講、音樂和「閃電」講座。
  • 對鱷魚吹氦氣、用糞便做刀具,2020搞笑諾貝爾獎公布
    年搞笑諾貝爾獎。搞笑諾貝爾獎旨在評選出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古怪」研究,主辦方為科學幽默雜誌《不可思議研究年報》。據《科學》報導,這是該獎項首次在線上舉行頒獎儀式,包括一系列預先錄製的演講、音樂和「閃電」講座。
  • 2020年諾貝爾獎:盤點全球培養諾獎得主最多的TOP30大學
    Alter),美國病毒學家,出生在紐約市,1956年在羅徹斯特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60年在該校得到醫學學位。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是美國當代著名女詩人,美國桂冠詩人,曾獲普立茲獎、國家圖書獎、全國書評界獎、波林根獎等。除了寫作,她還是耶魯大學的英語教授。
  • 2020諾貝爾獎相繼發布,這些大學又成贏家
    美國科學家詹妮弗·杜納與她的法國同事埃馬紐埃爾·卡彭蒂耶共同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以表彰其「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加州伯克利分校在全球諾貝爾獎得主大學排名第三,此外,學校還培養出14位菲爾茲獎得主和25位圖靈獎得主。可見,伯克利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對國家作出了的非凡貢獻。
  • 諾貝爾獎得主偏愛兆順自然科學波畫
    白天是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晚上是布魯斯音樂家。除了音樂,藝術收藏也是眾多諾貝爾獎獲得者們的最愛,理察是199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自1968年開始接觸藝術收藏,並將唐卡藝術作為自己與妻子的「終生藝術追求」,在2014年理察曾說:迷人的視覺盛宴—西藏繪畫,給我提供了我可想像的最好生活。
  • 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曾獲李嘉誠捐助
    近日,諾貝爾獎得主陸續揭曉,其中兩位得主與李嘉誠頗有淵源。在今年諾貝爾醫學與生理學獎的三名得主中,一位為加拿大亞伯達大學「李嘉誠應用病毒學研究所」總監霍頓。而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美國生物學家道德納,是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李嘉誠生物醫學與健康科學講座教授。李嘉誠基金會表示,李嘉誠得悉道德納與霍頓獲頒本年度的諾貝爾獎後高興得淚下,指他相信兩人的科研方向、曾分別於2010年及2011年支持他們的工作,他亦感謝兩人及其團隊的努力,為世界帶來改變和希望。
  • 盤點那些熱愛音樂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愛因斯坦曾說:「這個世界可以由音樂的音符組成,也可以由數學公式組成。」 諾貝爾獎獲得者在你心目中是什麼樣子?嚴肅?理性?不苟言笑? 不,不,不。
  • 2020年諾貝爾獎得主中已有3名女性!
    諾貝爾獎在世界範圍內通常被認為是頒獎領域內最重要也是最有價值的獎項。能得到諾獎,對一個科學家來說是至高無上的榮譽。由於種種原因,諾貝爾獎得主中男性所佔的比例很大,而女性則是寥寥無幾。不過看了2020年已公布的諾獎得主名單你會發現,已有3名女性獲得了諾貝爾獎!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提氣!真是風採不輸男兒!諾貝爾化學獎:2名得主都是女性!
  • 消失了16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又有重大發現!
    紀錄片的主人公,是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耕一。17年前,他的獲獎,幾乎是都市傳說般的爆炸新聞:「小職員神奇の逆襲」,「日本史上最年輕諾貝爾化學獎得主」,「諾貝爾史上學歷最低得主」…他覺得自己配不上這麼多的鮮花,和這麼高的褒獎。「一次失敗卻創造了震驚世界的重大發明,真是讓人難以啟齒。」
  • 麻省理工學院,培養出這麼多的諾貝爾獎得主!
    麻省理工學院,培養出這麼多的諾貝爾獎得主!麻省理工學院是世界著名的學府,為全世界輸送出超級多的人才,而這些諾貝爾獎得主,也是出自麻省理工學院哦!我們一起看看都有誰吧!奧利弗·威廉姆森「新制度經濟學」的命名者奧利弗·威廉姆森,獲得200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955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管理學士學位。阿達·約納特以色列科學家阿達·約納特,獲得2009年諾貝爾化學獎;1970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做博士後研究。保羅·羅賓·克魯格曼美國經濟學家保羅·羅賓·克魯格曼,獲得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1977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博士學位。
  • 領導力 | 讓美國區域型大學翻身的華裔校長楊祖佑領軍,17年催生6位諾貝爾獎得主
    他如何改造學校,成為諾貝爾獎搖籃? 今年8月,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公布了一份大學排名。前十名有史丹佛、哥倫比亞、普林斯頓等大學,卻沒有哈佛、耶魯與牛津。 這是近15年(2000年至2014年)諾貝爾得主來源排名(不含文學獎與和平獎)。
  • 你知道搞笑諾貝爾獎嗎?其中一個「得主」歷時將近100年
    「諾貝爾獎」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獎項我們大家都知道,但你們知道有搞笑諾貝爾獎嗎?還真的有,下面就有小編來帶你了解一下。搞笑諾貝爾獎是模仿諾貝爾獎而建立的,主辦方是科學幽默雜誌,評委中不乏有真正的諾貝爾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