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上究竟適不適合生存?人類該如何實現星際移民?看中國人智慧

2020-10-12 博士超懂

中國人能否在火星種植糧食?我們竟然提出了這樣的設想?是不是思維太跳躍了?別著急,今天就圍繞著,為什麼要選擇火星?火星和地球具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以及如果條件合適,我們現在是否具有去火星種糧食的技術潛力三個方面為大家帶來這一篇好奇滿滿、並且科普滿滿的文章!



1.首先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為什麼一定是火星?

其實人類對於火星的嚮往,起步於20世紀60年代,截至到2020年之前一共實施了44次火星探測任務,但只有8次成功著陸,比率僅為18%。卻依舊阻擋不了人類對於火星的探索。這不僅僅是因為我們對於無垠太空的好奇和渴望,更重要的是,我們也在為人類後代的繁衍和生存找尋一條最合適的路,在地球資源枯竭殆盡之前,實現星際移民。

最大膽的一個計劃,應該就是Space X公司的創始人馬斯克,他計劃在2024年將人類送入火星。2050年之前,在火星上就建造一個可以自給自足的城市。

我們中國同樣也在緊鑼密鼓籌備著,截至到9月21日,天問一號完成第二次軌道中途修正,距離火星越來越近。本次任務成功後,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首次通過一次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探測的國家,也將成為世界上第二個實現火星車安全著陸和巡視探測的國家。天問一號拉近了我們與火星的「距離」,也讓我們產生了更多的嚮往。



2.火星和地球有哪些相似?

經過幾十年的火星探測,我們對於火星越來越熟悉了。越來越多的資料表明,火星與地球非常相似,可以說得上是地球的孿生兄弟。這給我們帶來了不小的鼓舞。

此時此刻就想問問文章前的大家,都對火星哪方面最好奇呢?請把你們的好奇心稱霸評論區。

我們接下來就來說說火星和地球究竟有哪些相似?

第一:首先,距離很近。由於火星和地球在太陽系中分別處於不同的位置,因此隨著時間的不同,火星與地球的距離也不一樣。在火星衝日點的時候,火星與地球的距離最近。旅程平均花費的時間在7個月左右。



第二:火星有水。2008年七月末,NASA科學家宣布,「鳳凰」號在火星加熱土壤樣本是鑑別出有水蒸氣產生。2015年9月,NASA在火星上首次發現了存在液態水的「強有力」證據。這是一種「高濃度鹼水」,會在最和暖的季節出現。人類在火星上「跟著水走」的探索,至此有了一個確鑿的驗證。

第三:有製造氧氣的材料。哈勃望遠鏡觀測到火星南北極含有大量的乾冰,也就是說火星上就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可以分解出氧氣來。

第四:溫度適宜。火星可以說得上是空有虛名,雖然帶個「火」字,但是它真的不熱!火星平均溫度約為零下六十攝氏度。與南極溫度比較接近,比金星表面400多攝氏度高溫,要好的太多了。

第五:四季分明。距離太陽不遠不近,和地球一樣有著明顯的四季變化。沒準以後在火星還能看到冬雪春柳夏荷秋菊這樣的四季美景。

第六:星體條件相似。火星的自轉速率、自轉抽傾斜角度都和地球極為接近,說明火星上的一天和地球上的一樣差不多長。引力是地球引力的三分之一,相比月球的引力只是地球的六分之一,要好得多。



是因為火星如此優秀,所以關於火星題材的科幻作品也非常多,有些甚至是基於當下現實的科學技術做出的一定對於未來的設想。對於火星的改造,是為了最終讓人類可以生存,那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糧食的培育種植。

說到農業,我們不強誰強?你說是不是?那中國會不會成為第一個在火星成功種植糧食的國家呢?請把【必須的】發在評論區!

我國在探測火星時間上雖然比歐美一些國家晚,但怕什麼?只要付出努力,一切皆有可能。這從來都是我們的優秀傳統!

首先,中國一直都在時刻準備著。

從火星研究上來說,我國一直在進行相應的技術積累;其實在2017年,中國首個火星模擬基地就正式落地,坐落在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紅崖地區。由於這裡地理環境與火星非常相似,所以它肩負著中國登陸火星後的生存研究。在這裡發生的一切,將來也會在遙遠的火星上再一次發生。因此有人戲稱,這是在彩排登陸火星。中國將會在這裡模擬火星環境開展一系列研究,這其中當然也會包括火星種植。



其次,是中國治理和改善貧瘠土地的經驗極其豐富。

火星上遍布荒漠,與地球上的荒漠有些相似,因此地球上荒漠化治理經驗對於火星土壤整改有一定借鑑意義。我們從1978年開始的三北防護林工程就是中國治理土地荒漠化的典範;這項工程涉及了13個省份、耗盡我國3.13億勞動力,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讓近幾年的沙塵暴在華北地區近乎絕跡;截至2018年,已經治理沙漠化土地達33.6萬平方公裡,這相當於一個芬蘭的國土面積。因此面對火星的荒漠環境,手裡多少有些本事。



最後,就算在極其惡劣的土壤環境中,我們的種植水平依舊領先!

對於一個有著幾千年種植歷史的中國人來說,不斷提高種植技術,不斷拓展種植邊界甚至可以說是我們的民族習慣。

中國人不僅可以將水稻從淡水搬到海水裡,我們還能向大漠要耕地,把荒地變良田!這都要感謝袁隆平老先生的海水稻科研團隊,利用獨創的「四維改良法」土地改良技術,讓那些我們口中的「不可能」一個個變成「可能」。這些技術革新的先輩們,無疑給了我們以後去同樣極度貧瘠的火星上種植糧食巨大的底氣。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對於廣袤無邊的宇宙來說,探測火星,在火星上生存下來,只是我們邁出的一小步。隨著科技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還會向宇宙的更深處進發。想必到了那時,浩瀚的宇宙深處也如同火星一樣,都會留下我們中國人智慧的足跡。


相關焦點

  • 人類可在火星上居住嗎?星際移民需要多久實現?中國智慧告訴你
    知識是學之不盡的好東西,太空是探索不完的新空間。人類的奧秘不單單是科學家的理論知識與幻想,想要真實了解就只有將理論變實際。「冷戰」在「太空戰場」這一方面是好的,雖然表面沒有戰火的硝煙,但是面對無盡的太空才是最大的敵人。當科學家將目標放在了火星上時,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人類可以在火星上居住嗎?
  • 火星到底,適不適合人類生存?
    b站上天了,馬克斯也說2024年,帶人類上天去火星。我們眾所周知。太陽系有八大行星。那火星呢,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也是太陽系內由內及外的第四顆行星。並且作為類地行星的火星,在科學家們看來,火星是最可能適合人類居住的一顆行星。那麼到底火星適不適合生存呢?其實啊,人類生存條件非常苛刻,而火星到底適不適合人類生存,可能也需要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如果真的想要滿足人類的生活環境,生存環境的條件的話,其實還是蠻苛刻的。
  • 人類面臨太空生存挑戰,本世紀內或實現火星移民|鈦媒體全球科技月
    人類如何在火星上生存?從廣義上來說,人類移民到其他星球,並不是因為地球人口爆炸等原因,而是人類天性中就帶有一種探索精神,這種精神鼓勵人類掙脫地球的引力,去往更大的世界。那麼,哪些行星適宜人類居住呢?其中,金星遍布濃密的大氣,有很強的溫室效應,地面溫度達到400多度,並不適合人類居住。火星則不一樣,人類很早就對火星開始了探索。「1971年通過探路者號,發現了火星表面有很多河床,到了2001年檢測到了火星上存在水,而且含量不低。尤其是在南極和北極,差不多在三十七八度的維度中間,仍舊有大量的水存在。」莊逢源表示。
  • 人類星際移民計劃能否實現?火星會成為人類第二家園嗎?有點難!
    地球環境持續惡化,如果任由環境這麼發展下去的話,那麼在未來地球環境很多有可能將不再適宜人類生存。霍金在生前就曾表示,隨著地球人口的增長,能源消耗將會增加,地球終有一天會滅絕。如果人類想要長遠地生存下去的話,就必須要尋找其他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
  • 解密火星有沒有生命存在適不適合人類居住
    火星上到底有沒有生命,對於這個話題,不光是科學家,還是天文愛好者,一直在探討,就連許許多多人們,都被吸引過來,適合人類居住星球,肯定要找到和人類生存至關重要水存在才行,地球人想移民外星球,水資源太重要了,對於科學家,通過科學儀器和天文觀測,火星上到底也沒有水,適不適合人類居住,至今
  • 人類移民火星還要多久?
    在太陽系中,人類如果想要完成星際移民的壯舉,火星可以說是第一選擇了。如今人類向火星發射了很多探測器,而更多的探測器也蓄勢待發。那麼,我們距離實現移民火星,還需要多久呢?為什麼選擇火星呢,我們來看看火星的真實情況,火星上的光照只有地球的43%,而且沒有磁場,沒有臭氧層來阻擋宇宙射線,平均溫度為零下60攝氏度。而且晝夜溫差極大。沒有液態水,以目前情況的人類根本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所以,最初級的辦法就是在火星建設封閉的基地。
  • 人類如果移民火星,建築材料該如何選擇?靠什麼方式運輸?
    無論是科學家還是我們都曾經幻想過外星人侵佔地球,外來生物跟我們發起攻擊,還許多電影小說都是以此為素材,其實到現在我們人類也沒有停下對於外星的探索。但是現在我們人類卻躍躍欲試的想要登陸火星發展了。如果我們人類移民火星應該怎樣建築呢?讓我一起聽聽西瓜視頻創作人三一博士是如何說的吧。
  • 移民火星,人類能活下來嗎?
    2010年著名物理學家霍金曾提出,面對地球有限的資源和不斷膨脹的人口,人類長期生存的唯一機會不是留在地球,而是向外太空尋找出路。他預測,2050年,人類將實現火星移民。霍金負責預測,有人負責執行。此後,NASA、埃隆·馬斯克的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等均公布過火星移民計劃。這是迄今離人類徵服另一個星球最近的行動。但與此同時,也有人認為這個想法「不靠譜」。
  • 推火星移民計劃的荷蘭公司破產 曾有上萬中國人報名
    實際上,早在2012年,就有一家名為火星一號(Mars One)的荷蘭私人公司提出將人送上火星,展開星際移民的計劃。彼時,火星一號公司提出的目標是2023年在火星建立移民點,並於2025年送出入駐火星的單程志願者。據了解,「火星一號」計劃自在全球發起報名,2015年便有來自全球各地的8萬多名志願者申請,其中來自中國的申請人就有1萬多名,報名費更是超過了100萬美元。
  • 火星適合人類生存嗎?科學家:其實人類要克服的困難,還有很多!
    可是僅僅只是憑藉著太陽性類的類地行星的名號,就真的可以堪稱人類可以居住的第二星球嗎?生命存在的條件非常的苛刻,而火星到底適不適合人類生存,可能也需要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並且,如果真的要使人類能夠在火星上生存,火星也需要滿足很多條件的。
  • 如果移民火星 人類需要做什麼準備 現在的火星適合人類生存嗎
    近年來,隨著地球環境的不斷惡化,人類一直在嘗試尋找其它適合生存的星球。火星現在的環境適合人類生存嗎?人類想要移民火星,就需要解決以下問題。首先需要解決的是引力問題,因為火星表面的重力約為地球的2/5,也就是說你在地球上體重150斤,而在火星上就是有60斤。人類移居火星要解決的就是引力問題,可以採用將隕石運到火星,進而增加質量,提高引力,才可以解決,前提是人類需要掌握足夠高的科技水平,才能將隕石安全、大量的運到火星。
  • 新地球被科學家找到,生態環境比地球好,有水有大氣適合人類生存
    地球是人類生存了無數年的家園,但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工業革命的興起,人類對地球資源的挖掘日益加快,同時環境汙染問題也越來越嚴重。溫室效應導致地球溫度逐年升高,南北極的冰雪開始融化。人口的不斷增長,未來地球必然會一步步不適合人類生存,而人類也將面臨一個重大的問題:移民。
  • 假如地球「毀滅」以後,人類進行星際移民,可以移民到哪裡?
    地球是一顆近乎完美的天體,如果在太空上看地球的話,就會發現地球其實是一顆藍色星球。如果真的到了地球「毀滅」的時候,人類可以移民到哪個星球呢?如果想要進行星際移民,太陽系可以說是首選。但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除了地球以外,其他行星根本不具備生存的條件。金星被厚重的大氣層包裹著,表面溫度有465度,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水星距離太陽5790萬公裡,而且沒有大氣層的保護。所以水星白天的溫度很高,達到了427℃,晚上的時候會下降到-173℃,這種溫度環境也不適合人類居住。
  • 太陽系中最適合人類的星球,比火星更適合移民,海洋中或早有生命
    一直以來,人們都將火星看作人類未來飛出地球進行星際移民後的第一個「新家園」,可是因為火星的環境非常糟糕,並且需要改造成宜居環境的時間和成本都太大,因此,很多人對於火星還是心存疑慮的,一些科學家認為,與其花費幾百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來改造火星,倒不如加大力度發展科技,讓人類的飛行速度大大提升
  • 馬斯克要移民火星,為什麼不改造地球沙漠?
    有人問了個好問題,說馬斯克整天喊著移民火星,為什麼他不去移居在地球的沙漠裡呢?沙漠和火星的環境也差不多,生存條件比火星還好。 馬斯克如果改造沙漠,把沙漠變成宜居地區,比移民火星成本低多了,也更好實現! 好吧,終於有華生發現盲點了。
  • 科學家發現:火星土壤適合農作物生長
    比方說,如今月球移民、火星移民就被紛紛提上了日程。人類真的可以移居外星球嗎?多年來,一直有一種說法:人類是無法離開地球的,因為除了地球之外,其它星球上都沒有適宜的溫度、豐富的液態水,以及人類無法離開的氧氣。
  • 馬斯克:火星移民不是夢!30年內,百萬人類或將成功移民火星
    那麼,在未來30年內,人類憑著日益進步的科學技術,能成功移民火星嗎?Space X 的執行長埃隆·馬斯克目前接受採訪稱,他們為了確保人類能夠在火星長期生存下去,正在德克薩斯州博卡奇卡的大型設施中研發、建造星際飛船,在2021年8月左右會發射星際飛船。
  • 銀河系內或遍布宜居行星,人類能否實現星際移民?沒這麼容易!
    ,未來只能移民到太陽系內的其他家園,我國、美國都相繼向火星發射了天問一號和毅力號,目的是為了深入了解地球的鄰居。會加快消耗地球上的資源,這樣一來會讓地球上的資源面臨枯竭的情況,一旦地球的資源枯竭後,會威脅地球上人類文明,這時候霍金想到了,銀河系內很有可能存在像地球一樣的星球,所以星際移民成為了人類主要目標。
  • 星際移民第一站,火星是人類的唯一選擇嗎?
    美國現實版鋼鐵俠伊隆·馬斯克(Elon Musk)移民火星的計劃。目前,雖然困難重重,但該計劃仍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何時才能完成人類在火星上的首次移民呢?火星會是人類第一個移居的星球嗎?下面的視頻將為大家揭曉。
  • 天問一號,飛向火星!何時人類才能夠移民火星?
    但是,如果人類真的想移民到火星上來生活的話,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解決物理層的問題,解決火星環境問題,包括火星大氣問題。 雨果獎獲得者、科幻作家郝景芳也表示,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人類即使移民火星,也一定是在封閉環境下有限資源條件下的生存。這就意味著火星生活不可能是非常自由的,一定是將所有人束縛在一個有限的空間裡。